河北省玉米生产的现状、问题及
石家庄市优势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前平原,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种植业发展基地,该地区的优势种植业稳步发展,对粮食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2]。
2022年组织调研组赴藁城、栾城、赵县、无极、元氏、正定等地区对小麦、玉米、大豆种植主产区进行走访与座谈,梳理该地区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3,4]。
1石家庄市优势种植业发展现状石家庄是我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被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
2020年河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89.4千hm 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88.8千hm 2,占比达79%,位居全国第6位,粮食作物生产在河北省农作物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图1)。
石家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58.2千hm 2,居河北省前5位;粮食产量为496.12万t ,位居河北省第2位,且小麦、玉米、豆类产量均位居河北省前3位,表明石家庄粮食生产在河北省具有重要地位。
1.1石家庄小麦生产发展现状石家庄是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常年播种面积约为30万hm 2,总产量达到200万t 。
主推的小麦品种有藁优2018、石新828、中麦155、济麦22、石农086、衡4399、轮选103、婴泊700、藁优5766、石麦4366等,其中普通小麦品种以节水、抗旱、高产、早熟抗倒为主,主推品种有马兰1号、石新828、石农086等;优质专用小麦以品质稳定、高产量、抗逆性强为主,主推品种有藁优5218、藁优2018、石4366等。
该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械化程度较高,近些年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得到了大力应用与推广,以实现节本增效、绿色高产的目标。
小麦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认可度较高,推广面积显著提高。
2022年石家庄夏收小麦产量为8250~9750kg/hm 2,且子粒饱满,品质有所上升,容重增幅达到8~24g/L 。
摘要:基于实地走访与座谈,了解石家庄市优势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承德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专题论述2019.1||承徳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梁秋华I王洪乐1李平2范庆杰I李青松I王奇I刘宝印3马中义1(1.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市农牧局河北承德067000;3.平泉市农牧局河北平泉067500)摘要: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口感好,营养高,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
本文作者浅谈了承德市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承德市鲜食玉米种植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发展对策,希望为承德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问题;发展对策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
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
从品质上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
籽粒颜色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
鲜食玉米具有降低血压、防癌抗癌、益智健脑、眼睛保健、养颜美容、帮助消化、防止高脂血症、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的保健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水平的重视,对鲜食玉米的消费量逐年增大,产业发展有广阔前景。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业体系"(HBCT2018020402)0作者简介:梁秋华(1973-),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区试及农业科技服务。
通讯作者:范庆杰,女,高级农艺师。
2.3立足抗灾防病灾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并导致赤霉病重发影响产量结果和籽粒质量。
小麦生育期间的自然灾害,有些是人力可以抗拒的,如播种期和出苗至拔节前一段时间遇旱,可以通过抗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而有些则是无法抗拒的,如3月下旬到4月上旬遇到低温寒流过程,造成小麦穗部冻害的和抽穗扬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的,唯一可行的是预测病害发生提早喷药防治,力争减轻危害程度。
2.4按照“促-控-促”的原则,科学管理麦田“促-控-促”的原则,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小麦要做到“四适”播种:即适期、适境、适量、适深,保证一播全苗)进入越冬期时麦田个体和群体达到预定标准,这时段管理上以“促”为主。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鲜食玉米是该省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河北省鲜食玉米生产规模较小。
虽然河北省的耕地面积较大,但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好的品种和技术,导致生产能力不足。
需要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力度,引进适应性好、增产丰产的鲜食玉米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
河北省鲜食玉米质量不稳定。
由于种植者对鲜食玉米的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重视不够,导致鲜食玉米在采摘后很快失去新鲜度,品质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鲜食玉米收获、包装、存储、运输等环节的重视;还需要改进包装、储存和运输设施,保持鲜食玉米的新鲜度和品质。
河北省鲜食玉米市场环境不完善。
由于市场监督不力,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鲜食玉米生产者的收益低。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需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调控,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生产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收益。
河北省鲜食玉米销售渠道有限。
目前,鲜食玉米的销售主要依靠农贸市场和农民个体经营者,销售范围较窄。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可以引入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加强与超市、酒店、餐饮等企业的合作,扩大鲜食玉米的销售范围。
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种植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市场环境不完善和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力度、提升鲜食玉米质量、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拓宽销售渠道等发展策略。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河北省鲜食玉米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作者:田颖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玉米的增产增收。
【关键词】玉米;生产技术;主要问题;技术对策[Abstract] Maize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o promote growth in maize.[Key words] co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isting problems;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玉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经验,将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分析如下:1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种植密度大。
特别是一些稀植大穗品种种植密度偏大,没有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产量低而不稳;套播玉米麦收后治虫不及时,造成麦收后玉米苗伤,甚至造成全田玉米苗受害,不得不重新播种,推迟了播期,产量低且品质差;间苗、定苗不及时,特别是人工点播的撮苗,不及时定苗,形成细高条苗,易倒伏;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玉米黑穗病、缺钾性根腐病、病毒病等病害发生严重;不注意防治近年来新发生的虫害,如:二点委夜蛾为害根、茎基部,造成植株轻者倒伏,重者枯死。
玉米耕葵粉为害根、茎基部、叶鞘,轻者植株叶鞘发黄,重者干枯,根尖变黑腐烂、玉米苗生产缓慢,甚至整株死亡;施肥盲目性。
玉米施肥主要是N、K肥;而且市场上销售的复混肥养分含量不一,不适合玉米生长需求,同时存在着施肥时期不佳的问题;玉米收获偏早,人为造成减产,早收5~7d减产50~80kg。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鲜食玉米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改进和发展。
一、产业现状分析1. 农民种植意愿较低。
由于鲜食玉米产业的风险较高、收益相对较低,很多农民不愿意种植鲜食玉米,转而选择其他农作物或养殖业。
2. 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链条较短,主要以生产和销售环节为主,相关加工环节较少,无法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3. 市场需求不稳定。
鲜食玉米市场受季节影响较大,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且市场需求量无法得到合理配置。
4. 品种单一。
目前河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杂交玉米,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发展对策提出1. 提高农民种植意愿。
通过推行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和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鲜食玉米种植的认知度和种植技术,增加农民对鲜食玉米的种植意愿。
2. 完善产业链。
加大对鲜食玉米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强合作,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推动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3. 注重市场需求研究。
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和销售渠道,做到市场需求量和供应量的合理匹配。
4. 多品种种植。
加强对鲜食玉米品种研究和培育,推广适应不同地域和消费群体需求的新品种,丰富市场供给,提高资源利用率。
5. 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科技人员参与鲜食玉米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对策实施路径1. 政府主导推动。
政府加大对鲜食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鲜食玉米。
2. 科研机构参与。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
3. 农民组织参与。
组织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社,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集中购买原料、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河北省农业调研报告

河北省农业调研报告标题:河北省农业调研报告摘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农业对该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河北省农业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业调研。
本报告总结了该省农业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农业特点:1. 作物种植:河北省以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为主要经济作物。
2. 牧业发展: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养殖较为发达,肉制品产量较大。
3. 农产品加工业: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拥有一批优质的农业加工企业。
二、问题存在:1. 农村土地利用:由于农村土地流转难、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2. 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推广不够,农民缺乏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部分农产品质量不过关,草地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三、发展方向:1. 农村土地流转: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2. 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与农民的技术交流,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农药、农兽药使用的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结论:河北省农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只有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河北省农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为农民增加收入,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词汇:1. 农业调研:agricultural research2.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3. 支撑作用:supporting role4. 牧业发展:livestock development5. 农产品加工业: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6. 科技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7. 规模经营:scale operation8. 农村土地利用:rural land use9. 土地流转:land transfer10.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河北省农业现状及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河北省农业现状及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河北省地处中国北方,农业是该省的主要产业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数字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对农业现状和未来前景展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河北省农业现状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
目前,河北省的农业生产结构相对传统,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养殖牛、羊、猪等牲畜。
农业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省内的粮食需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产品品质和工艺仍有较大差距。
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数字农业在河北省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
农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由于教育程度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民很难接受和应用数字农业技术。
数字农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支持。
河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持相对薄弱,数字农业的推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数字农业发展涉及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涉及农业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需要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促进河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组织培训班和示范农场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数字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
为数字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市场保障,加强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打通农产品产销链条。
数字农业在河北省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数字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加大科研投入和优化市场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农业在河北省的发展。
河北省玉米生产作业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20I2年8门农机化研究第8期河北省玉米生产作业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桑永英3,张鹏辉“.赵晓顺“,冯晓静“_:.J J L 农业大学a 机电I ’程学院;b 人事处.f Ⅱ『北保定07100摘要:农机与农艺结合得好,农艺技术就会得到迅速普及.农业机械化作用也就发挥得好.粮食综台生产能力就提高得快。
为此.根据毛米生长期的3个主要农艺阶段发展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农业牛产机械发展状况,从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角度,对目前河北省玉米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体系的现状殷存在的|';】J 题进行分析.井在此基础上对玉米生产作业的发展提j }j 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玉米;作业体系;河北省中图分类号:S 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 (2012】08-0245-040引言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008年,河北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8626万hm 2和1421.8万t ,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71%和934%,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和第4位,玉米生产在河J 匕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的生长期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3个阶段“,相对应的机械作业分为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管理和机械化收获,如图l 所示。
就河北省而言,玉米生产巾播种、秸秆处理等环节基本采用机械作业,而管理机械和收获环节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2010年,河北玉米机收率仅为25%;2011年.玉米机收面积为10667万hm 2,机收水平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5%以L 2。
河北省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粮食连年丰收,这与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农艺相互不坍调的新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
本文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角度,对目前河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体系现状和存在的I '11题进行分析.并对玉米生产作业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见解。
9q 文Y 带警拳誊妙机械化播种机般化管耶机槭化收挟图1玉米生氏期与玉米机械化生产F i g I (;r ow i ng8e …ndproduct i o n ope ra t ionsof …收稿日期:2012—0I 一09基金项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项目(200q03059—08—07);河北省岛等学牧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J 】311;201I 午度河北省科学拄术研兜与发展计划项月(11220619);河』匕农业大学理_[基金项H (201(I )作者简介:桑永英(1980-).女.河北景县人.讲师.博十.(E -m ai l )xi a .x,~g@126cor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830
24,282 11,827 3,533
28,057
24,634 12,956 3,650
28,710
24,068 12,440 3,300
29,798
25,446 11,561 3,223
30,399
26,358 12,900 2,032
28,590
27,000 13,300 2,900
3、生产条件:
河北省从南到北无霜期170-200天,雨热 同季,有利玉米生产。夏播面积占到80%左右, 可灌溉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南平原夏播玉 米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 产量较高,占总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 山丘陵夏播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 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 河北 交通便利,距南方商品玉米销区近, 我省又是肉、蛋、奶和制药生产基地,这为玉 米的市场消化和外销都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6年主产省玉米生产概况
地区
山东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辽宁 四川
面积(万亩)
4130.4 4162.8 4016 3762.45 3330.3 2688.75 1794.9
单产(kg/亩)
426.4 432.6 321.3 344.9 313.16 422.3 323.58
总产(万吨)
1761.3 1800.7 1193 1298 1042.9 1135.5 580.8
2、 河北省的气候特点:
从南到北年均降水量500—700mm。能够 维持天雨型农业。降水主要受太平洋季风的强 弱和雨区进退的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季节间 和年际间变化剧烈。全年降水60-80%集中在6-9 月。 属季风型气候,季节间的先旱后涝,涝后又 旱,年际间的旱涝,多年间的连旱连涝,是长 期以来玉米生产极不稳定的基本原因。
玉米的用途
2、饲用: 玉米总量≥70%用于饲料 青贮玉米是牛、羊草食牲畜的主 要饲料 玉米是饲料养殖业的支柱 玉米秸秆也是优质饲草,秸秆青 储发酵饲料已成为奶牛养殖业的主 要饲料 特别我省是肉、蛋、奶生产基地, 饲用玉米更需要大力发展。 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可能主 要不是基本口粮问题,而是饲料用 粮和工业原料用量的供给问题。
玉米的用途
3、工业用途: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 用于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 织、造纸、淀粉、酒精、果葡糖浆、 食用油、塑料等衍生产品已有上万 种,我国目前每年生产淀粉1000 多万吨,其中90%以上是以玉米 为原料生产,特别是变性淀粉用途 广泛,国外开 发出来3000多个品 种、我国只有50多个品种。我国 工业用玉米约占12%左右。
阿根廷
全球
2,450
137,77 1
2,450
137,665
2,300
141,893
2,780
144,714
2,440
145,435
2,850
147,078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2007年3月份WASDE报告
2001/02-2006/07年度全球主要国玉米产量
单位:千吨 单位:千吨 2001/02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241,337 35,501 14,700 2002/03 227,767 44,500 15,500 2003/04 256,278 42,000 15,000 2004/05 299,914 35,000 20,500 2005/06 282,311 41,700 15,800 2006/07 267,598 48,000 21,500
2007玉米产量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界 世
1850.3 1402.86 系列1 607 326 363
. 441
产量
390
国
国
东
北
记 录 国 中 美
区域
国
记 录
美
中
山
河
5、河北省的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程度:
据河北省有关部门统计,我省玉米机械化播 种达到 70左右 %,主要集中在石家庄、邯郸、 衡水、 沧州等地 玉米机械化收获达20左右%
1980年我国玉米面积只有3.01亿亩,产量为6000万吨, 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小 80年代到90年代末,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 1999年增加到3.88亿亩 1999~2003年,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 高水平 2004年起,玉米播种面积出现增加 2005年超过3.90亿亩,产量为1.35亿吨。 2006年继续增加,达到4.05亿亩,产量1.42亿吨 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增至4.11亿亩\产量1.523亿吨 2008年玉米种植面积在4.3亿亩左右,总产达1.658亿 吨。 2009年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在4.3亿亩以上,总产稳定 在达1.6亿吨以上。
15,244 1,096 78,342
48,258 4,441 10,944
7,553 729 77,452
46,181 682 14,574
7,589 2,143 78,170
54,545 4,200 10,000
3,727 500 81,110
57,153 6,500 14,000
4,000 600 87,843
2007年度、河北省玉米高产水平分布情况 单产水平 500kg以上 450-500kg 400-450kg 350-400kg 县(市)个 数 12 23 52 43 播种面积 万亩 270.4 496.9 1402.7 1014 所占比重(%) 平均亩产(kg) 6.34 11.57 32.66 23.61 524.6 474.7 421.7 380.4
中国
南非 全球
114,088
10,050 599,722
121,300
9,675 602,974
115,830
9,700 625,690
130,290
11,716 712,209
139,365
6,935 695,404
145,000
7,000 693,148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2007年3月份WASDE报告
密度不一
管理粗放
4、产量水平发展不平衡
2007年,河北省玉米平均单产为390公斤, 500公斤以上的县 (市)12个,平均亩产524.6公斤,占总面积的6.34%;450-500公斤 的县(市)23个,平均亩产474.7公斤,占总面积的11.5%;350-450 公斤的县(市)95个,平均亩产404.4公斤,占总面积的56.27%;350 公斤以下的县(市)53个,平均亩产289.3公斤,占总面积的25.8%, 低产县与高产县(市)平均产量水平相差81%。
8,800
8,000 4,500 4,800 2,000 4,500
全球
74,326
77,060
76,572
77,113
78,933
82,714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2007年3月份WASDE报告
1998-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年度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2007年3月份WASDE报告
2001/02-2006/07年度全球主要国家玉米进口情况
2001/02 日本 16,395 2002/03 16,863 2003/04 2004/05 16,781 16,485 2005/06 16,619 2006/07 16,500
韩国
墨西哥 中国台湾 埃及 加拿大 欧盟
缺苗断垄现象严 重,植株分布不均匀 主要原因是: 一是播种质量较 差(漏播、浅播) 二是苗期病、虫 害重 三是少数种子芽 率低、芽势弱。 综合以上因素, 每年大约30%以上 的地块存在不同程度 的缺苗,影响产量。
3、老观念、老习惯限制了玉米高产的形成,良种良法 技术得不到有效落实。
生产上种植密度不合理,无论什么品种均是一种模式,存在“宜密 品种不密、宜稀品种不稀”的现象,整体密度向偏大方向发展。 肥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不科学或施肥量不足。约20%-30%的地 块依然采取全生育期只在播种时施一次肥,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矛盾,养 分配比不合理,既造成肥料的浪费,又易造成前期徒长,后期早衰、籽粒 败育,进而导致果穗秃尖等现象而减产。
8,617
4,076 4,661 4,905 3,951 3,801
8,781
5,269 4,681 4,848 3,946 4,327
8,778
5,739 4,951 3,743 2,029 5,509
8,633
5,945 4,562 5,398 2,371 2,966
8,483
6,787 4,464 4,397 1,928 3,138
4、河北省的玉米面积和产量
2007年河北玉米播种面积 达到4295万亩,比1980年增加 508.4万亩,年平均递增率达到 0.6%,最近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 到1.6%。
在全国 在黄淮海区 山东:12.6%, 30% 河北:9.9%, 22% 河南:8.3%, 29% 山西:3.4%, 1% 陕西:3.2%, 6% 安徽:2.1%, 7% 江苏:2.3%, 5%
300-350kg
300kg以下
30
23
782.5
325.6
18.22
7.58
330.4
190.6
5、品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据统计:2006年以来河北郑单958种植面 积都在100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36%。且 与此品种类型相同或血缘近似的品种很多, 要占到总面积的60%以上。 品种单一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不利于农 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利于病虫害的大流行, 一旦某一病虫害大流行,造成的损失就会难 以估计,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就会造 成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