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加减法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算式的读写和运算(加法口算、减法口算、竖式计算)
-进位、借位、补位的概念和运用
-算式的列式计算和应用
2. 数量的认识和比较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数量的比较和排序
-数量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3. 数符的应用
-数字和数符的认识和运用(+、-、×、÷、=、<、>、≤、≥)-数符的合理加入和应用问题
4. 时间和长度的认识
-基本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认识和换算
-基本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换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5. 几何图形的认识
-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
-基本几何图形的属性和性质(周长、面积等)
-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常见的数学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孩子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也是孩子向数学高年级迈进的基础。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解析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1.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篇一【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梯形】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等腰梯形】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菱形】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篇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优质5篇)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优质5篇)1.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第1篇人教版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7、“大约”类应用题的计算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②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除法: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的基本部分。
除法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2. 方位:方位是东、南、西、北等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其一个指针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指向北方。
3.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例如,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 地图的绘制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 数学基本规则:例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加法和减法1. 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加法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数值加在一起所得到的结果。
减法是指两个数之差的运算。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把同类项的数值相加,然后把结果相加。
例如:5 + 6 + 7 = 18。
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单位对齐,然后把减数从被减数中减去,得到的差就是答案。
例如:12 - 6 = 6。
3.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加法和减法是基本的算术运算,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册或游戏等方式进行练习。
二、数的大小比较1. 数的大小比较的定义数的大小比较是指比较两个或多个数值的大小关系。
2.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的大小比较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大小关系符号表示大小关系,例如“>”、“<”、“=”。
(2)用把数排列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关系。
(3)用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例如比较 5 和 10 的大小。
3. 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需要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册或游戏等方式进行练习。
三、数的分解和组合1.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定义数的分解是指将一个数值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数值的和。
数的组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组合成一个数值的和。
2.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方法数的分解和组合有以下几种方法:(1)分解和组合的数值必须符合数学运算规律。
(2)分解和组合的数值必须满足运算顺序。
(3)分解和组合可用于数的大小比较。
3. 数的分解和组合的练习数的分解和组合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册或游戏等方式进行练习。
四、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定义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除法是指把一个数值分成几个部分的运算。
2.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乘法的计算方法:先将两个数值的各位数字逐一相乘,然后得出结果的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
例如:25 × 2 = 50。
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一个小数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然后用一个余数去试除下一个被试数,直到被试数小于除数为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最全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最全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1.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加、减法的验算。
3.四边形: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4.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计算(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有余数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解决问题。
5.时、分、秒: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笔算乘法7.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加减、1减几分之几)。
8.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结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9.数学广角:两上衣和三裤子搭配的组合数;3个数字摆三位数的排列;4个队一共要踢多少场球的组合。
三年级(下)1.位置与方向: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除法的验算;有关0的除法。
3.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横向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求平均数。
4.年、月、日: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
5.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
6.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7.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含义、读写法、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8.解决问题: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乘加(减)、除减(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9.数学广角:集合和等量代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
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 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 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 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 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 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
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 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 (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二) 笔算除法
•
1. 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
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
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 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 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 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 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 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 0.3米。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 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
•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 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应用 题)。能根据 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 题 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若干数相加的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 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 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 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 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 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 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 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
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面 积 》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 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 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
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
变化。
《小数的初步认识》
•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
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
三年级数学
课标研读和知识点梳理成果
2014年3月9日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
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八《解决问题》
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读准题目,分析 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选择合 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九《数学广角》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 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 行交换。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 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 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 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 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 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 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