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计算
悬挑架特殊部位计算

十一)、特殊部位计算与墙连接按简支考虑,由于安全系数取值较大,槽钢自重影响极小,计算忽略。
1、16#悬挑槽钢,三根立杆,最远受力点距墙2.05m。
M中=MC1+ MC1=9.67×0.85×1.2/2.05+9.67×1.65×0.4/2.05=7.92 kN.mRA=4.84+(0.85+1.65)×9.67/2.05=16.63kNRB=(1.2+0.4)×9.67/2.05=7.55 kNLS=16.63/sin53.79=20.61 kN2、16#悬挑槽钢,按转角窗处,两立杆距墙分别为1.35m和2.50m。
M中= 9.67×1.35×1.15/2.5=6.01kN.mRA=9.67+9.67×1.35/2.5=14.89kNRB=9.67×1.15/2.5=7.55kNLS=14.89/sin48.24=19.96kN3、16#悬挑槽钢,四根立杆,双拉索,最远受力点距墙2.85m。
不考虑内拉索,里面两立杆按1/2计:RB=4.84×(0.85+1.65)+9.67×2.05/2.85=11.20kNRA=9.67×3-11.20=17.81kNLS=17.81/sin44.49=25.4kNN=17.81/tan44.49=18.13kN4、16#槽钢梁,二端固定于楼面上,四根立杆,按跨距3.0m计算。
= 9.67×(0.25+1.05)=12.57kN.mM中=9.67×4/2=19.34kNRA5、14#封头槽钢,二端固定于16#悬挑槽钢上,一根立杆,按最大2.30m计算。
M= 9.67×0.8×1.5/2.3=5.04kN.mmax=9.67×0.8/2.3=3.36 kNRA=9.67×1.5/2.3=6.31kNRB5、16#槽钢取最大弯距第4种情况12.57kN.m复核其中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经过计算得到b=570×10.0×63.0×235/(1500.0×160.0×235.0)=1.50由于b大于0.6,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B其值b'=1.07-0.282/b=0.882经过计算得到强度=12.57×106/(0.882×108300.00)=131.59N/mm2;水平钢梁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6、拉绳强度取第3种情况25.4kN计算(挑梁长超过2m,且有3根及以上立杆均按此钢丝绳)钢丝绳的容许拉力按照下式计算:其中[F g]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kN);F g——钢丝绳的钢丝破断拉力总和(kN);计算中可以近似计算F g=0.5d2,d为钢丝绳直径(mm);——钢丝绳之间的荷载不均匀系数,对6×19、6×37、6×61钢丝绳分别取0.85、0.82和0.8;K ——钢丝绳使用安全系数,取6.0。
悬挑支模架计算步骤

悬挑支模架计算步骤悬挑支模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屋顶或其他悬挑部分的支撑。
它能够在不需要额外立柱或支撑物的情况下实现悬挑,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和空间利用率。
下面将介绍悬挑支模架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悬挑支模架的设计参数在进行悬挑支模架的计算之前,需要先确定一些设计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悬挑长度、悬挑部分的负荷、支撑方式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悬挑支模架的计算结果。
第二步:计算悬挑部分的受力情况在确定了悬挑支模架的设计参数之后,需要计算悬挑部分的受力情况。
悬挑部分受到的主要力包括自重、附加负荷和风荷载等。
可以通过建立受力平衡方程,计算出悬挑部分的受力情况。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状根据悬挑支模架的受力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状。
常见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等,常见的截面形状有I型、H型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状可以满足悬挑支模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第四步: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结构计算在确定了材料和截面形状之后,可以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主要包括确定截面尺寸和计算截面的强度和刚度等。
可以通过使用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知识,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结构计算。
第五步: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稳定性计算除了结构计算之外,还需要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稳定性计算。
稳定性计算主要包括计算悬挑支模架的扭转刚度和侧向稳定性等。
可以通过使用结构力学知识和稳定性理论,进行悬挑支模架的稳定性计算。
第六步:进行悬挑支模架的验算和优化设计在完成悬挑支模架的结构计算和稳定性计算之后,需要进行悬挑支模架的验算和优化设计。
验算主要是检查悬挑支模架的各项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优化设计主要是对悬挑支模架的结构和材料进行调整,以提高其性能和经济效益。
第七步:绘制悬挑支模架的施工图纸在完成悬挑支模架的计算和设计之后,需要绘制悬挑支模架的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是悬挑支模架施工的依据,包括悬挑支模架的结构布置、材料规格和施工要求等。
悬挑脚手架计算

悬挑脚手架计算在建筑施工中,悬挑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临时性结构,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作业平台和安全保障。
悬挑脚手架的设计和计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悬挑脚手架的计算方法。
悬挑脚手架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荷载计算荷载是悬挑脚手架计算的基础,需要考虑的荷载类型主要有恒载、活载和风载。
恒载包括脚手架结构本身的自重,如立杆、横杆、脚手板、安全网等的重量。
这些重量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材料规格和标准进行计算。
活载则是施工过程中人员、材料和设备等产生的荷载。
一般按照规定的标准值进行取值,例如施工人员的重量通常取为每人 2kN,材料和设备的堆放荷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风载是悬挑脚手架计算中不可忽视的荷载。
风载的大小与风速、建筑物的高度、脚手架的挡风面积等因素有关。
计算风载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确定基本风压,然后按照相关规范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悬挑梁的计算悬挑梁是悬挑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强度和稳定性必须得到保证。
在计算悬挑梁的强度时,需要考虑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弯矩通常由脚手架的荷载通过立杆传递到悬挑梁上产生,剪力则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
通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与悬挑梁的材料强度和截面特性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悬挑梁的稳定性计算也非常重要。
对于较长的悬挑梁,可能会发生弯曲失稳或扭转失稳。
需要根据悬挑梁的长度、截面形状和支撑条件等因素,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稳定性验算。
三、立杆的计算立杆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需要计算其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需要考虑其计算长度、长细比和轴心受压承载力等因素。
计算长度的确定与脚手架的搭设方式、连墙件的设置等有关。
通过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和轴心压力,与立杆的材料强度进行比较,以判断其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立杆的抗压强度计算则是直接将轴向压力与立杆的截面面积相除,与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比较。
四、连墙件的计算连墙件是将悬挑脚手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起来,保证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构件。
悬挑支撑结构(扣件式)计算书

悬挑支撑结构计算书一、计算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二、计算参数及施工简图(图1)立面图1(图2)立面图2三、悬挑部分竖向荷载验算架体按三角形架体每单位横截面面积上的自重值为计算基本单元,包括扣件、钢管下式中的w g为钢管自重标准值。
对于悬挑支撑结构横断面单位平米自重值为:g={[2(l a+l b+h)+(l a2+h2)0.5+(l b2+h2)0.5](w g+18.4/6)+2×13.2+1×14.6}/(l a h)=((2×(0.9+0.9+0.5)+(0.92+0.52)0.5+(0.92+0.52)0.5)×(2.43+18.4/6)+2×13.2+1×1 4.6)/(0.9×0.5)=172.451N/m2自重荷载标准值G=B t H t g k/(2l a l b)=2×2.4×172.451/(2×0.9×0.9)=510.966 N/m2p t=1.2(G+G1+G3)+1.4Q=1.2×(510.966/1000+2+0.35)+1.4×2=6.233 kN/m2≤p t,max=29.25kN/m2满足要求四、落地部分稳定验算1、悬挑部分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轴力n t=2Bt/la=2×2/0.9=4.444根据nt查JGJ300-2013表6.1.2得ηt=0.717N t=ηt p t l a B t=0.717×6.233×0.9×2=8.041kN2、落地部分长细比验算为方便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按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的公式5.4.6-1和5.4.6-1进行计算。
悬挑板结构计算说明(新规范)

挑檐板配筋、裂缝及挠度计算原理一、确定计算方法因为板的配筋面积研究的是1米板宽线荷载均为1米板宽的数值(b=1000mm)挑檐采用雨篷构件的计算方法二、确定荷载分类、统计数据1.均布恒荷载标准值gk (kN/m)板自重+板底板侧的抹灰、粉刷+找平、找坡(面层)+其他材料(轻质材料如SBS防水、附加层、掺入的防水剂等可取0.1)材料容重参考:混凝土(kN/m3)25纸筋石灰抹底(抹灰)(kN/m)16水泥砂浆找平、找坡(面层)(kN/m3)20C15细石混凝土(面层)(kN/m3)23水泥砂浆粉刷墙面单位自重(kN/m2)0.36=20×0.009(厚)×2 2.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 (kN/m)取不上人屋面活荷标准值0.7与雪荷载标准值的最大值有翻边的(会产生积水)取积水荷载与以上值的最大值归纳一句话即取活荷载、雪荷载、积水荷载较大值注:不上人屋面活荷0.5+0.2(《楼梯阳台雨篷设计》第222页;《荷规》4.3.1注:1允许部分构件加0.2)积水荷载为1米板宽底板受到的积水线荷载雪荷载标准值=基本值0.45×μr积雪分布系数μr取值见《荷规》表6.2.1项次13.集中恒荷载标准值Fgk (kN/m)翻边+翻板自重(挑檐的翻边之上还有翻板)4.施工检修集中荷载F (kN)雨篷、挑檐取F=1kN三、采取最不利的荷载组合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P=1.35g k+1.4×0.7×q k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P=1.2g k+1.4q k以上组合分别定义了不同的荷载分项系数γg与γq及组合值系数0.7没有集中恒荷载F gk对弯矩的影响时只要取上述最大值如有集中恒荷载F gk,取两种组合下产生的最大弯矩的组合四、进行弯矩计算计算原则:集中荷载F不与活荷载q同时考虑(算弯矩时不组合,并不是不考虑)M1=(γg·g k+γq·q k)l n2+F g·l nM2=γg·g k·l n2+F g·l n+1×l nM=max(M1,M2)注:有集中恒荷载时M要计算两种荷载组合下M1、M2的值,取产生最大弯矩的荷载组合,荷载分项系数取相应组合下的。
悬挑计算 避难层 正式版1

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5.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80米,立杆的横距1.0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40米,立杆的步距1.7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3.40米,水平间距3.60米。
施工活荷载为2.0kN/m2,同时考虑2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0kN/m2,按照铺设3层计算。
栏杆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6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一根大横杆。
基本风压0.40kN/m2,高度变化系数1.5800,体型系数1.415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5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1.60米。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00×1.000/2=0.05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000×1.000/2=1.00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8+1.2×0.050=0.106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1.000=1.40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6+0.10×1.400)×1.8002=0.481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6+0.117×1.400)×1.8002=-0.565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0.565×106/5080.0=111.237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 q1=0.038+0.050=0.088kN/m活荷载标准值 q2=1.0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88+0.990×1.000)×1800.04/(100×2.06×105×121900.0)=4.389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8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

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一、引言悬挑板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常见于桥梁、楼梯及其他悬挑结构中。
悬挑板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计算其模板面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计算模板的面积,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二、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在计算悬挑板的模板面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悬挑板的形状悬挑板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等。
根据不同的形状,模板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计算矩形悬挑板的模板面积时,只需计算悬挑板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即可。
而在计算梯形或三角形悬挑板的模板面积时,需要首先计算悬挑板底边的长度和顶边的长度,再计算两者之和的一半乘以悬挑板的高度。
2. 悬挑板的厚度悬挑板的厚度决定了模板的尺寸和面积。
一般情况下,悬挑板的厚度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
在计算模板面积时,需要将悬挑板的厚度考虑在内,并根据悬挑板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模板尺寸。
3. 渣挑板的挑出长度悬挑板的挑出长度是指悬挑板从支点到悬挑部分的水平距离。
挑出长度越大,悬挑板的模板面积就越大。
在计算模板面积时,需要将悬挑板的挑出长度考虑在内,并根据挑出长度选择合适的模板尺寸和支撑方式。
4. 模板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模板材料的规格和性能对于计算模板面积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规格和性能的模板材料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选择模板材料时,需要根据悬挑板的负载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模板规格和性能。
5. 模板的支撑方式模板的支撑方式对悬挑板的模板面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模板支撑方式有脚手架支撑和吊挂支撑两种。
在选择支撑方式时,需要考虑模板的尺寸、重量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确保支撑稳定安全。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悬挑板模板面积计算规则,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
假设有一座悬挑桥,桥梁的挑出长度为10米,悬挑板的形状为矩形,长度为15米,宽度为5米,厚度为0.3米。
悬挑架下支撑计算公式

悬挑架下支撑计算公式悬挑架是一种结构工程中常见的构件,它常用于支撑悬挑梁或悬挑板等结构。
在设计悬挑架时,需要考虑支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悬挑架下支撑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结构计算知识。
悬挑架下支撑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到支撑的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计算。
在进行支撑计算时,需要考虑悬挑梁或悬挑板的受力情况、支撑的位置和形式、支撑材料的强度等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悬挑架下支撑的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一、支撑的受力分析。
在悬挑架下,支撑的受力主要包括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
竖向荷载是指悬挑梁或悬挑板自重以及外部施加的荷载,而横向荷载是指悬挑梁或悬挑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侧向荷载。
支撑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这两种荷载对支撑的影响,以确定支撑的受力情况。
竖向荷载对支撑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P + W。
其中,N表示支撑的竖向荷载,P表示悬挑梁或悬挑板的外部施加荷载,W表示悬挑梁或悬挑板的自重。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支撑在竖向方向上所受的总荷载,以确定支撑的承载能力。
横向荷载对支撑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T = F + M。
其中,T表示支撑的横向荷载,F表示悬挑梁或悬挑板受到的侧向荷载,M表示悬挑梁或悬挑板受到的弯矩。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支撑在横向方向上所受的总荷载,以确定支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支撑的承载能力计算。
支撑的承载能力计算是悬挑架下支撑计算的关键环节。
支撑的承载能力需要考虑支撑材料的强度、支撑形式的稳定性以及支撑与悬挑梁或悬挑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在进行支撑的承载能力计算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 = P / A。
其中,S表示支撑的承载能力,P表示支撑的竖向荷载,A表示支撑的截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支撑在竖向方向上的承载能力,以确定支撑是否满足承载要求。
此外,对于横向荷载对支撑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支撑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23.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20米,立杆的横距1.0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30米,立杆的步距1.7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3.40米,水平间距2.40米。
施工活荷载为2.0kN/m2,同时考虑2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0kN/m2,按照铺设33层计算。
栏杆采用竹笆片,荷载为0.16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一根大横杆。
基本风压0.40kN/m2,高度变化系数0.7700,体型系数1.0880。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22a号工字钢,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2.2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1.50米。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00×1.000/2=0.05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000×1.000/2=1.00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8+1.2×0.050=0.106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1.000=1.40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6+0.10×1.400)×1.2002=0.214kN.m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6+0.117×1.400)×1.2002=-0.251kN.m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σ=0.251×106/5080.0=49.438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 q1=0.038+0.050=0.088kN/m活荷载标准值 q2=1.0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88+0.990×1.000)×1200.04/(100×2.06×105×121900.0)=0.867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200=0.046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00×1.000×1.200/2=0.060kN活荷载标准值 Q=2.000×1.000×1.200/2=1.200kN荷载的计算值 P=1.2×0.046+1.2×0.060+1.4×1.200=1.807kN小横杆计算简图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2×0.038)×1.0002/8+1.807×1.000/4=0.458kN.mσ=0.458×106/5080.0=90.076N/mm2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V1=5.0×0.038×100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2mm集中荷载标准值 P=0.046+0.060+1.200=1.306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2=1306.080×1000.0×1000.0×1000.0/(48×2.06×105×121900.0)=1.084mm 最大挠度和V=V1+V2=1.103mm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 c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单扣件取8.0kN,双扣件取12.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000=0.038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00×1.000×1.200/2=0.060kN活荷载标准值 Q=2.000×1.000×1.200/2=1.200kN荷载的计算值 R=1.2×0.038+1.2×0.060+1.4×1.200=1.798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四、脚手架荷载标准值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1161N G1 = 0.116×23.000=2.671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10N G2 = 0.100×33×1.200×(1.000+0.300)/2=2.574kN(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竹笆片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6N G3 = 0.160×1.200×33=6.336kN(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10N G4 = 0.010×1.200×23.000=0.276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G = N G1+N G2+N G3+N G4 = 11.857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 2.000×2×1.200×1.000/2=2.400kN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W0 = 0.400U 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U z = 0.770U s——风荷载体型系数:U s = 1.088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 k = 0.400×0.770×1.088 = 0.335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 G + 0.9×1.4N Q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压力N=1.2×11.857+0.9×1.4×2.400=17.253kN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 G + 1.4N Q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压力N=1.2×11.857+1.4×2.400=17.589kN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计算公式M W = 0.9×1.4W k l a h2/10其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l a——立杆的纵距 (m);h ——立杆的步距 (m)。
经过计算得到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 w=0.9×1.4×0.335×1.200×1.700×1.700/10=0.146kN.m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7.589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0;l0——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1.155×1.500×1.700=2.945m;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λ——长细比,为2945/16=186λ0——允许长细比(k取1),为2550/16=161 <210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207;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经计算得:σ=17589/(0.21×489)=173.481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7.253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0;l0——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1.155×1.500×1.700=2.945m;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0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0cm3;λ——长细比,为2945/16=186λ0——允许长细比(k取1),为2550/16=161 <210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207;M 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 W=0.146kN.m;σ——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经计算得到σ=17253/(0.21×489)+146000/5080=198.992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六、连墙件的计算连墙件的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 l = N lw + N o其中 N 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应按照下式计算: N lw = 1.4 × w k× A ww k——风荷载标准值,w k = 0.335kN/m2;A w——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 w = 3.40×2.40 = 8.160m2;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No= 3.000经计算得到 N lw = 3.828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 N l = 6.828kN根据连墙件杆件强度要求,轴向力设计值 N f1 = 0.85Ac[f]根据连墙件杆件稳定性要求,轴向力设计值 N f2 = 0.85φA[f]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 f = 0.85φA[f]其中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i=30.00/1.58的结果查表得到φ=0.95;净截面面积Ac = 4.89cm2;毛截面面积 A = 18.10cm2;[f] = 205.00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