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1孔子师徒各言志

合集下载

师徒言志文言文翻译

师徒言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鲁,见颜回,曰:“回,汝知吾志乎?”回对曰:“弟子愚钝,敢问师志。

”孔子曰:“吾志在广布仁义,以教化天下。

愿吾弟子能承继吾道,使之发扬光大,斯吾志也。

”颜回再拜,曰:“弟子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以继师志。

”孔子喜,曰:“善哉!吾得汝矣。

”遂与颜回同游于列国,传授道德,化育众生。

时值春秋,诸侯纷争,民不聊生。

孔子见此,心生怜悯,曰:“回,吾欲使吾道行于天下,然而世道艰险,吾辈当如何自处?”颜回对曰:“师言极是。

弟子以为,吾辈当修身齐家,以正己正人,俾天下归心于道。

”孔子曰:“善。

吾辈当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信为立,以和为贵。

吾欲著书立说,以明吾道,汝当助吾。

”颜回曰:“弟子虽不敏,敢不竭诚尽力?愿随师左右,共著《论语》。

”孔子许之,遂同著《论语》数十篇,传之后世。

岁月如梭,孔子年事已高,颜回亦渐入暮年。

孔子知命不久,谓颜回曰:“回,吾年已老,吾志未酬。

吾欲将吾道传于汝,汝宜如何自处?”颜回泣涕,曰:“弟子愿师道长存,吾自当竭尽全力,以继师志。

”孔子曰:“善。

吾道非一日之功,汝宜循序渐进,勿求速成。

吾将吾生平所学,尽传于汝,汝宜谨记。

”自此,颜回日夜苦读,勤修道德,以继孔子之志。

孔子亦尽其所能,传授颜回,使之成为一代大儒。

孔子崩,颜回守丧三年,然后复出,继续弘扬孔子之道。

颜回虽未得孔子真传,然其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孔子之志。

世人皆称颜回为“亚圣”,以其道德之高,学问之深,继孔子之后,成为儒家之宗。

【翻译】从前,孔子在鲁国游历,遇见颜回,便对他说:“颜回,你知道我的志向吗?”颜回回答说:“弟子愚笨,敢问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在于广泛传播仁义,用以教化天下。

希望我的弟子能够继承我的道,使之发扬光大,这就是我的志向。

”颜回再次拜谢,说:“弟子虽然不才,愿意效仿犬马之劳,以继承老师的志向。

”孔子高兴地说:“好呀!我得到你了。

”于是与颜回一同游历各国,传授道德,教化众生。

当时正值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VS
治理理念
孔子的礼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也有 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他的礼仪制度规 范人们行为的思想可以应用于现代社会的 法律和规章制度中。
06
总结
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 2 3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 一,儒家学派由他创立,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利”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永恒的价值。
02
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古
代中国,也对现代世界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3
智慧与精神
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内涵丰富,包括“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思
想,这些思想为人类思考世界、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具
拜师阶段
孔子到达洛阳
经过一段艰苦的旅程后,孔子 终于到达了洛阳。
孔子寻找老师
在洛阳,孔子开始寻找合适的 老师,他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
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拜师的过程
最终,孔子找到了他认为可以 学习的老师,并进行了拜师仪 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向老师 表示了极度的尊重和诚恳的求
学态度。
03
孔子拜师的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01
孔子的拜师行为启示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重视师德建设
02
孔子的尊师态度,引导现代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树
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弘扬传统文化
0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04
孔子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课件

孔子拜师的课件

•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 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 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问道:“老人家,您就是 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 孔丘,特地来拜见老 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活到老,学到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 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
孔 子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纳闷 孔丘
孔子
Hale Waihona Puke qiū孔丘Zhòng ní
仲尼

曲阜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 dān
又名老聃,春秋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 有《道德经》。他被 世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我们快到课文里找一找吧!
•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 还不够渊博,三十岁 的时候,他离开家乡 曲阜,去洛阳拜大思 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 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 子
.洛阳
. 曲阜
孔 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露水晶莹时 滂沱大雨中 炎炎烈日下 夜幕降临时
▪“你就是仲尼啊,听 说你要来,我就在这 儿迎候。研究学问你 不比我差,为什么还 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 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和课外收集 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 子的印象。下节课,召开“我 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 子”读书汇报会。

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不懂就拜师求学,那么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拜师的主要内容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在《史记》、《庄子》、《礼记》中都有记载,《庄子》的相关文字如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这里记载孔子往南去到老子的隐居地“沛地”去求教学问。

老子见到孔子不远千里前来求教自己,很高兴的接待了孔子并与他彻夜长谈。

孔子在沛地求教了老子几日,深觉受益匪浅,临行归鲁之时。

老子相送,告诫孔子“不讥人非,不扬人恶”,孔子恭谨受教。

相送到黄河边,孔子望着滚滚黄河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感叹岁月的流逝不止,人生死后去往何方。

老子则以道家思想回应“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贪婪的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迷失自己,徒生烦恼。

孔子向老子解释自己是忧虑“国家不行仁义,百姓不能安乐,人生短暂,不能为国家万民做出贡献”。

老子则说:“天地运行自有规律,这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行仁义安天下,这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又何必劳烦人为自然担忧呢。

”尔后又劝诫孔子学习水之德,“上善若水,谁善利万物而万物莫与之争”。

孔子回到鲁国之后,他的弟子门人问他是否见到了老子,老子是个有什么样贤德的人。

孔子感叹说:“老聃,真吾师也。

”老子与孔子亦师亦友,孔子曾数次问学于老子,老子的“道”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论语》中有深刻的体现。

孔子相师的主要内容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

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

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十孔门弟子言志

十孔门弟子言志
授課大綱
11
書海細讀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授課大綱 12
第一段
段意 孔子誘導弟子說出自己的志向。
13
第一段
段析 首先點出人物及場景。弟子依年齡排序,
展露孔門重禮的特色,而孔子的發問則見其 謙虛和藹、循循善誘的師長形象,整體呈現 長幼有序又親切融洽的氛圍。
14
侍坐
陪孔子坐著。「侍」自暗示有長輩在坐, 由下句知為孔子。
長乎「爾」 你們。
17
第一段
文意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 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孔子以和藹的態度請學生說明志向。
修辭
1.以吾一日長乎爾[倒裝(以吾長乎爾一日)] 2.不吾知也[倒裝(不知吾也)]
18
隨堂Q&A
有幾位弟子在孔子身邊侍坐? 他們分別是誰?
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魯國人,孔子弟子,比 孔子小四十二歲。
15
第一段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 以哉?」
5.以吾一日長乎 爾,毋吾以也
6.居 7.或 8.何以
你們可能因為我年長一點,而不敢暢所 欲言,不要這樣。以,因為。一日,指 時間短。
平日。
有人。
怎麼辦,意指用什麼來表現自己的才能。 以,用。
16
補充注釋
第一段
孔悝(ㄎㄨㄟ)之難 衛靈公的女兒伯姬嫁給衛國貴族孔文子,生下孔悝。衛靈 公的兒子,太子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因得罪靈公被 逐出衛國,蒯聵之子輒繼位,是為出公。後來蒯聵欲回國 與子爭位,遂劫持孔悝,強迫他支持自己。當時子路擔任 孔悝的邑宰,聽到消息決意進城營救孔悝,但此時蒯聵已 攻占衛國,子路隻身入城,威脅蒯聵若不釋放孔悝將放火 燒城,蒯聵遂下令手下攻擊子路,子路不敵,死前仍不忘 重新繫好帽帶。

孔门言志文言文翻译

孔门言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有志向的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有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义。

君子如果背离了仁义,那他还怎么能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今也则亡。

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信近于道,言可复也。

信近于仁,言可复也。

信近于善,言可复也。

信,道之基也。

”翻译:孔子说:“士人如果有志于追求道德,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那么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

现在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导民众,这是善。

诚信接近于道,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接近于仁,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接近于善,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追求得到的,即使是做马夫这样低贱的职业,我也会去做。

如果富贵是不可追求得到的,那就追随我自己的志向。

”原文: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背离了仁义,那他还怎么能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有志向的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有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义。

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孔门师徒各言志

孔门师徒各言志

孔门师徒各言志一、孔子言志孔子,即孔丘,名丘,字仲尼,号孔子。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名人,被誉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言志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

孔子言志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仁为核心的人伦道德,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提出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即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

他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以示范给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孔子言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态度。

孔子还强调“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通过渐进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孔门弟子言志孔门弟子是孔子的学生和信徒,他们在思想和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言志。

孔门弟子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颜回、子路、子贡等人。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言志于精神追求和修养。

颜回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

他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颜回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获得真知和智慧。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言志于奉献和实践。

子路认为,学习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的财富和进步。

子路还强调奉献和服务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利他人、造福人群。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言志于行动和实践。

子贡认为,知识和智慧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他主张要敢于行动,勇于追求梦想和目标。

子贡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经验,才能真正改变和提升自己。

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孔子拜师》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欢迎查看。

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孔子拜师》教材解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有关孔老夫子的课文。

我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是不是?现在不同了,中华民族要复兴,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也要跟着上去。

那么,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强?这些都是大问题。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任继愈老先生,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生前曾经感慨地说过,家国要有支点,家国的支点必须落在文化上。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两千多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战略,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重中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