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桩坐标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修改

合集下载

(整理)路线中线桩点的坐标计算

(整理)路线中线桩点的坐标计算
HY=ZH+LS=K6+131.619
YH=HY+LY=K7+393.646
HZ=YH+LS=K7+493.646
QZ=HZ-LH/2=K6+762.632
JD3=QZ+DH/2=K6+790.306
4、计算曲线主点及其中部分点中桩坐标:
1)、ZH点的坐标按(式3、6)计算:
S23= =2358.126,A23=A32+1800=359°01′38.4″
路线中线桩点的坐标计算
如图1所示,已知两交点的坐标:JDi(XJDi,YJDi),JDi-1(XJDi-1,YJDi-1)。路线导线的坐标的坐标方位角A和边长S可按坐标反算公式求得:
Ai-1,i=tg-1 ,(式1)
Si-1,i= = (式2)
Si-1,i= (式3)
在选定各圆曲线半经R和缓和曲线长度Ls后,根据各桩点的里程桩号,即可算出相应的坐标值X,Y。
Z值是正:表示此点向线路方向左偏移,较正时向右移动。
是负:表示此点向线路方向右偏移,较正时向左移动。
是零:表示此点与设计相同。
边桩坐标计算
1)按类型分。环境标准按类型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1、线路正方位角a(即ZH或HZ点到曲线交点的方位角)此数据设计告知。
再按(式14)转换坐标:XHY3=2590410.473
YHY3=20478674.864
3)、圆曲线部分的中桩坐标计算:
如中桩K6+500,L=6500-6131.619(HY的桩号)=368.381
=+o= +o=11°59′08.6″,代入(式7)得: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路线逐桩坐标计算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中,必须计算各点位的逐桩坐标,以作为路线施工放样的依据,也是公路交工和峻工验收时检测中线偏位的依据,故坐标计算能力,已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1、 路线交点偏角、交点间距、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如图所示,设路线起点坐标),,(000YJ XJ JD 任一交点i 的坐标为,,...3,2,1),,(n i YJ XJ JD i i i =则相邻两交点之间的坐标增量:1,11,1-----=∆-=∆i i i i i i i i YJD YJD Y XJD XJD X路线交点坐标计算:ii i i i i i i Y Y J D Y J D X X J D X J D ,11,11----∆+=∆+=交点间距:2,12,1,1)()(i i i i i i Y X S ---∆+∆=象限角i,1i i ,1i ,1X Y arctan---∆∆=i i θ象限角与方位角A 之间关系i i i i i i i i i i A Y X ,1,1,1,1,1,0,0-----=>∆>∆θθ位于第一象限,时,i i i i i i i i i i A Y X ,1,1,1,1,1180,0,0-----=>∆<∆θθ-位于第二象限,时, i i i i i i i i i i A Y X ,1,1,1,1,1180,0,0-----+=<∆<∆θθ 位于第三象限,时, i i i i i i i i i i A Y X ,1,1,1,1,1360,0,0-----=<∆>∆θθ-位于第四象限,时,路线偏角i α 等于后方位角减前方位角: 12θθα-=一般情况下,i α为正时,曲线右偏;i α为负时,曲线左偏。

2、 直线段上中桩坐标计算图中,设交点i 的坐标为Jdi(Xji,YJi),交点i 前后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A i-1,i 和A i,i+1.则ZH(或ZY)点的坐标: )180sin()180cos(,1,1++=++=--i i i i ZHi i i i i ZHi A T YJD Y A T XJD XHZ(或YZ)点的坐标:1,1,sin cos +++=+=i i i i HZi i i i i HZi A T YJD Y A T XJD X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i 、Hzi 表示曲线i 的起、终点里程,则交点i 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i ZH L ≤)。

公路逐桩坐标计算程序

公路逐桩坐标计算程序

2 )sinαAB +(
P 点为顺时针方向时,其方位角为 αAB+900 P 点为逆时针方向时,其方位角为 αAB−900
第一段缓和曲线时:以直缓点(ZH)为起点计算,αAB 为 ZH 点的坐标方位角,L 为 P 点距 ZH 点的距离。 第二段缓和曲线时:以缓直点(HZ)为起点计算,αAB 为 HZ 点坐标方位角的反 方向即 HZ 点方位角加 180 度,L 为 P 点距 HZ 点的距离,加减 90 度刚好与第一 段缓和曲线相反。图如下:
缓和曲线转角公式:β
=
L2
2RLs
(2) 边桩坐标计算公式
左侧
XA=XP+T1cos(αAB± β-900) YA=YP+T1sin(αAB± β-900)
右侧
XB=XP+T2cos(αAB± β+900) YB=YP+T2sin(αAB± β+900)
*第二段缓和曲线计算边桩坐标时, 注意加减 90 度时, 与第一段缓和曲线相反。
2、 缓和曲线段 (1) 中桩坐标计算公式
Xp=X1+(L − Yp=Y1+(L −
L5 40R 2 Ls L5 40R 2 Ls
2 )cosαAB+(
L3 6RLs L3 6RLs
− −
L7 336R 3 ������s 3 L7 336R 3 ������s 3
)sin(αAB±900) )sin(αAB±900)
右侧
XB=XP+T2cos(αAB± β+900) YB=YP+T2sin(αAB± β+900)
第二章
公路导线测量计算
1
公路导线测量为附合导线测量,按路线前进方向测量右角。β

公路桩号计算

公路桩号计算

一、㈠ 大地W -Y SE --东 W --西 纬度--赤道N --北 S --南 经度--中央子午线(地轴)ΔX =X 2-X 1=Rcos α ΔY =Y 2-Y 1=Rsin αR =d =22)()(1212Y -Y +X -X =22∆Y +∆X㈡ 由象限角α推算坐标方位角θI 第一象限 θ=0~90°{ΔX>0 ΔY>0 θ=α}II 第二象限 θ=90°~180°{ΔX<0 ΔY>0 θ=180°-α} III 第三象限 θ=180°~270°{ΔX<0 ΔY<0 θ=180°+α} IV 第四象限 θ=270°~360°{ΔX>0 ΔY>0 θ=360°-α} ㈢ 坐标旋转α角 ΔX=a Cos α-b Sin α a =ΔX Cos α+ΔY Sin α ΔY=a Sin α+b Cos α b =-ΔX Sin α+ΔY Cos α㈣ 极坐标M (Ρ.θ)与直角坐标变换 X =ΡSin θ Y =ΡCos θΡ²=X ²+Y ²tg θ=YX㈤ 测绘公式★经纬仪测距远离及公式D =ct D--平距 t--读数 c--100 D =c ·Cos δ·t δ---竖直角 h =21c ·t ·Sin2δ h---高差 ★光电测距仪的测量原理D =21·c ·t t--时间 c--光速c =2997925 km/秒 ★ 等高线插分d x =hd ∆·h x d---图纸平距 Δh---高程差Δh =h 2-h 1 h x ---分部高程★全站仪测量高程改正值ff =0.43·RD 2R―地球半径 R =6371km D---两点间距离已知导线点D 5(X 5,Y 5)为测站点,D 4(X 4,Y 4)为后 视点; Kn +100(X 1,Y 1)α54=tg-1(5454X X Y Y --) α51=tg -1(5151X X Y Y --)β1=α51-α54 S 1=((X 5-X 1)2+(Y 5-Y 1)2)㈦园曲线、缓圆曲线要素★要素名称ZY---曲线起点(直圆点)QZ---曲线中点YZ---曲线终点(圆直点)JD--转角点即两切线交点α---外偏角,即路线转向角αz(左) αy(右)R---圆曲线半径L---曲线全长T---切线长,即从转向角点至曲线终点的距离c---曲线弦长h---弓形高E---曲线外矢距,即JD至QZ的距离D---整弧(一般为20m或50m)所对中心角α---分弧(小于整弧数)所对中心角ZH---曲线起点(直圆点)HZ---曲线终点(缓直点)HY---缓圆点YH---圆缓点C---缓和曲线弦长L---缓和曲线长度m---自曲线起点或曲线终点垂直线终点的距离p---圆曲线自切线向内移动的距离ß---缓和曲线中心角x---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横距y---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连接点的纵距δ-曲线起点共和国共和国或曲线终点HZ至HY或YH偏角值N²δ---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任意点的偏角值A---缓和曲线参数 Q---公切点(GQ)q---地曲差(矫正值或J、Dn)★缓和曲线公式ß=R l 20 ρ=R l 20·π180=l R l .22·π180=28.6479Rl(°) δ=3β=R l 6 x 0=L ―2340R l y 0=R l 62―34336R lm =x 0―R ·S inß=2l =2l―23240R l p =y 0―R ·v ersß=y 0―R(1-C osß)=R l 242―342688R l=51.0416·R1―558.268·31R =R l 62T =(R+p)tg 2a+mE =(R+p)exsec 2a +p =(R+p)Sec 2a―Rsec 2a=21a CosL ―2L 0=(α-2ß)ρR =  180π·R(α-2ß)C 0=2020Y +X =x 0·sec δ=L 0―23090Rlq =2T-LA =0L R •3R≤A ≤R 100m ≤R ≤300m m =x 0―Rsinß ß=π90·Rlx 0=L 0―23040R LC 0=x 0·sec δT =x 0―y 0ctg ß y 0=RL 620―34336R L p =y 0―R(1-cosß)★圆曲线公式 T =R tg2a L = 180..R a π L =”.ρRa ρ″=206264″.81 ”3600180π⨯=206264″.81E =R exsec2a =R(sec 2a―1)=2a Cos R ―RSec2a =21aCos C =2R Sin 2aq =2T ―LD =R LP ρ″ (L p =20m 或50m)d i=R li ρ″ (|i <|p )2R =h+h C 42 h =R C 82=R(1―Cos 2a)★ 偏角法2a =RBA -·πο90=(A ―B) ·R π 90弦长=2R ·Sin R L 2·π180 (2a---弦切角 A---前桩号 B---后桩号、ZY 或YZ)★缓和曲线支距法X =L x ―202540L R L X ßx=0290RL L XπY =036RL LX ―337336X X L R L θx =θ+ ßx★曲线部分 X =Rsin(α′+ß)+m Y =R{1―cos(α′+ß)}+pX---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横距 Y---缓和曲线(或主曲线)上任一点的纵距L x ---缓和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线长α′缓和曲线终点至主曲线上任一点曲线相对应的中心角㈧ 坐标、水准计算闭合方位角闭合f B = f x = f y = f B 允=10n 坐标相对闭合差=Dy f x f 22..+导线复测,角度闭合差(″)为±n 16 n 是测点数 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00001横断面每20m 一段,填挖分清水准闭合差△h 应达到 f 允 ≤±20L ㎜ ≤±4n ㎜ 或 ≤±61+n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计 n —为测站数(单程)㈨ 计算曲线要素、元素和主点里程内移值 P =R Ls 242 切线角 ß0=R Ls 2·π︒180切线增长值 q =2Ls―23240R Ls Ls 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终点的直角坐标:X h =L s ―2340R Ls 切线长 T h=(R+p)·tg(2a)+q Y h =R Ls 62 圆曲线长 L y =R(α-2ß)︒180π切曲差D h =2T h ―L h 曲线长L y =(α-2ß)︒180.Rπ +2L S交点 JD 里程 直缓点里程)⋯⋯⋯⋯⋯⋯⋯⋯⋯⋯⋯⋯⋯⋯⋯-ZH Th缓圆点里程)⋯⋯⋯⋯⋯⋯⋯⋯⋯⋯⋯⋯⋯⋯⋯+HY Ls圆缓点里程)⋯⋯⋯⋯⋯⋯⋯⋯⋯⋯⋯⋯⋯⋯⋯+YH Ly缓直点里程)⋯⋯⋯⋯⋯⋯⋯⋯⋯⋯⋯⋯⋯⋯⋯+HZ Ls曲中点里程)⋯⋯⋯⋯⋯⋯⋯⋯⋯⋯⋯⋯⋯⋯⋯-QZ Lh2 交点里程)⋯⋯⋯⋯⋯⋯⋯⋯⋯⋯⋯⋯⋯⋯⋯+JD Dh2 (校核)㈩坐标推导(理论)已知:两点的坐C 标分别为A(Xa,Ya),B(Xb,Yb)b a 求:点C的坐标C(Xc,Yc)A cB 解:算出A、B两点的坐标差,△X=Xb-Xa,△Y=Yb-Yac=(△X2+△Y2),再利用两点坐标公式(或程序)求出A→B的方位角θa和B→A的方位角θb,再利用正弦定理公式Aasin=Bbsin=Ccsin实测:①♀A→B 得θab ♀A→C 得θac 算出内角A②♀B→A 得θba ♀B→C 得θbc 算出内角B③内角C=180-A-B,同时算出边a和b的值④根据♀A→C中b值和θac值求出△X1和△Y1,可求出点C的坐标(Xc1,Yc1)⑤根据♀B→C中a值和θbc值求出△X2和△Y2可求出点C的坐标(Xc2,Yc2)⑥比较Xc1,Yc1和Xc2,Yc2最终求出点C正确的坐标﹙+-﹚三角函数关系式:Cb aαA c D BSinα=catgα=baSecα=acCosα=cbctgα=abCoseα=bctgα=aCosaSin..ctgα=aSinaCos..c²=a²+b²ASina.=BSinb.=CSinc.=2Ra²=b²+c²-2bc CosA a=b CosC+c CosBb²=a²+c²-2ac CosB b=c CosA+a CosCc²=a²+b²-2ab CosC c=a CosB+b CosASin a·Cos a=1 Sin a·Sec a=1Cos a·Cose a=1 tg a·ctg a=1Sin2a+Cos2a=1 Sec2a+tg2a=1Cose2a+ctg2a=1﹙+二﹚两点间距离 X =λλ++121X X Y =λλ++121Y Y斜率k =tg α=1212X X Y Y --=-BA定比分点λ=21..P P P PAX+BY+C =0 Y =Kx+bY-Y 1=k (X-X 1) 121Y Y Y Y --=121X X X X --两条直线所成角α(θ为方位角) tg α=1212..θθθθtg tg H tg tg -=|2112.1K K K K +-|点到直线距离 d =2200BA CBY AX +++交点坐标: X =12211221....B A B A C B C B -- Y =12211221....B A B A A C A C --(十二)二次方程:ax ²+bx+c =0x =aac b b 242-±- (△=b ²-4ac ≥0)(十三)变更时曲线测设计算R —新曲线半径 R ′—旧曲线半径α.(α′)—新(旧)切线转角(外角) e —变更距离 、m 、n —新旧切线间的距离 1.在旧曲线中央变动一定距离 R =R ′-12sec-αe (两切点相应变动)2.移动旧曲线使与平行于旧切线的新切线连接 m=n =α.sin e=m.cos α=e.ctg α 3.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起点不动)R =R ′-α.cos 1-e n =e.ctg 2α4. 变动旧曲线与新切线连接(终点不向前进) R =R ′-1.sec -αen =(R ′-R )tg α5.在曲线起点(或终点)变更切线方向改设曲线 R =ααcos 1)'.cos 1.'--(R n =R.sin α-R ′.sin α′6.在交点处(P )变更切线方向 R =R ′tg 2.'α.ctg2α7.依既定切线位置使曲线通过一定点—交点P 到定点Q 的距离β—PQ 与PO 夾角 γ—OQ 与OP 夾角 α′—为∠PQO θ—为切线与定点的外角 Sin α′=2cos2αθα)+( β=90°-2α-θγ=180°-α′-β R =γβ.sin .sin .二、求积公式:1、棱台公式计算: V =31D(A 1+A 2+21A ⨯A ) V =21D(A 1+A 2) A 1 A 2为两断面面积,D 为间距 2、球体体积: V 球=3∆πR ³3、不规则多边形积 ★梯形积分法:A=(211++n L L +∑=ni 2·L i )·h=h ·∑=ni 1·L中iL中i是(i=1、2……h )定每个梯形中位线长度★方格网法:总格数=完整格数+21(不完整格数) 图形积=每小格的面积×总格数三、强夯技术参数: E=Gh H=k h G .E---夯能(500~3000KJ/m 2) G---夯锤重(t ) k---系数、一般0.4~0.7 h---落距(m ) H----加固影响深度(m )四、锚杆锚固:Le ≥]d [Nek τπ.1=KD Ne k τπ...2 Le--有效锚杆长度(㎝)Ne--锚杆承受的拉力(KN ) K2--安全系数.取2~3 [τ]--砂浆与锚杆之间的抗剪强度或砂浆与岩石之间的抗剪强度(N/cm 2) d--锚杆直径(cm ) K 1—安全系数.取 1.5~2.0 D--锚孔直径(cm )τk ---锚固段砂浆与土层接触面间的抗剪强度或孔壁土层的抗剪强度、取两者间较小值(N/cm 2) 板桩配锚支撑法,钢筋砼板墙厚20㎝五、单位数据 钢材材积计算公式1、无缝钢管:每米重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 2、钢管: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壁-壁厚) 3、钢板、扁钢、钢带: 每米重量=0.00785×寛×厚4、方钢:每米重量=0.00785×边长×边长 5、圆钢、线材、钢丝: 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六角钢:每米重量=0.0068×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7、八角钢:每米重量=0.0065×对边距离×对边距离 8、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2边寛-边厚) 9、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寛+短边寛-边厚) 每米重量=0.00785×[短边寛(长边寛+短边寛-边厚)+0.2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2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10、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高+f(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615(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 11、槽钢:每米重量=0.00785×[高+e(腿寛-腰寛)]每米重量=0.00785×[高×腰厚+2平均腿厚(腿长-腰厚)+0.349(内弧半径×内弧半径-端弧半径×端弧半径) ]附注:①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公路逐桩坐标计算程序

公路逐桩坐标计算程序

公路逐桩坐标计算程序(可以计算对称、不对称缓和曲线)Lb1 0Z=?V=?W=V+2:Fixm{K}Lb1 1K>Z[W+5Z+4]=>W=W+1:Goto 1⊿(判断桩号在哪个交点范围,就是该交点曲线起点至下一交点曲线起点) S=K-Z[W+5Z+3] (计算该桩号与曲线起点的距离)R=Z[W+2Z+2]:L=Z[W+3Z+2]:E=Z[W+4Z+2] (读取该交点曲线要素R、Ls1 、Ls2)Pol(Z[W]-Z[W-1],Z[W+Z+2]-Z[W+Z+1])(计算该交点与下一交点直线方位角)J<0=>J=J+360⊿A=JPol(Z[W-1]-Z[W-2],Z[W+Z+1]-Z[W+Z])(计算该交点与上一交点直线方位角)J<0=>J=J+360⊿C=A-J:A=J (计算偏角)W=V+2=>Goto2⊿(如果桩号在起点与第一交点曲线起点之间,则转Lb1 2 )I=Abs(tan(c÷2))M=L÷2-L^3÷240R^2:N=E÷2-E^3÷240R^2P=L^2÷6R-L^4÷336R^3-R(1-cos(90L÷πR))Q=E^2÷6R-E^4÷336R^3-R(1-cos(90E÷πR))D=(P-Q)I÷2 : F=(P+Q+2R)I÷2M=F+M-D:Q=F+N+DN=πRAbsC÷180+(L+E)÷2X=Z[W-1]-McosAY=Z[W+Z+1]-MsinAM=Z[W-1]+Qcos(A+C)V=Z[W+Z+1]+Qsin(A+C)Q=AbsC÷CS≤L=>P=0:Goto3⊿(如果桩号在第一缓和曲线内,则转Lb1 3)S≤N-E=>S=S-L:Goto4⊿(如果桩号在圆曲线内,则转Lb1 4)S≤N=>S=N-SQ=-Q:A=A+C-180:X=M:Y=V:L=E:P=180:Goto3 ⊿(如果桩号在第二缓和曲线内,则转Lb1 3)P=A+C:S=S-N:D=M+ScosP:F=V+SsinPGoto6 (如果桩号在直线内,则转Lb1 6)Lb1 2P=A+CD=Z[W-1]+ScosPF=Z[W+Z+1]+SsinP:Goto6Lb1 3I=S-S^5÷40R^2÷L^2+S^9÷3456R^4÷L^4J=Q(S^3÷6RL-S^7÷336R^3÷L^3)P=P+A+90Q S^2÷πRL:Goto5Lb1 4M=90(2S+L)÷πRI=RsinM+L÷2-L^3÷240R^2J=Q(L^2÷24R+R(1-cosM))P=A+QMLb1 5D=X+IcosA-jsinA:F=Y+JcosA+IsinALb1 6D″X=″◢(结果显示X坐标)F″Y=″◢(结果显示Y坐标)P″AT=″◢(结果显示该桩号方位角){BO}:B″S″O″⊿″ (输入边桩距离,交角)P=P+OL″XB″=D+BcosP◢(结果显示边桩X坐标)M″YB″=F+Bs inP◢(结果显示边桩Y坐标)以上是坐标计算程序,括号内是程序计算的大致原理及说明,中间部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的各种公式,大家也知道,书上也有。

线路中桩坐标计算

线路中桩坐标计算
线路中桩坐标计算
1.已知条件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终点坐标 (x2,y2) 交点坐标 (x1,y1) 曲线要素 (R,lo1,lo2) 计算步长 (ΔK)
2.计算方位角
3.计算曲线要素
4.计算逐桩坐标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终点坐标 (x2,y2) 交点坐标 (x1,y1) 曲线要素 (R,lo1,lo2)
(1)直线段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终点坐标 (x2,y2) 终点坐标 (x2,y2)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交点坐标 (x1,y1)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曲线要素 (R,lo1,lo2) 曲线要素 (R,lo1,lo2)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曲线要素 (R,lo1,lo2) 曲线要素 (R,lo1,lo2) 交点坐标 (x1,y1) 曲线要素 (R,lo1,lo2)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交点坐标 (x1,y1) 交点坐标 (x1,y1)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终点坐标 (x2,y2) 起点坐标 (x0,y0),起点里程 (K0)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 首先根据计算点里程Ki,判断计算点是在哪种线型上,然后根据线型特征计算其坐标。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2-5)
内移距和切线增长距则可取:
(2-6)
2、局部坐标计算
(1)、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段上各待定点坐标按缓和曲线参数方程计算,即
(2-7)
(2)、圆曲线线段。圆曲线段上各待定点坐标,可按图2.2写出
(2-8)
图2.2圆曲线局部坐标
注:式中 为圆曲线上的点到圆曲线起点的弧长(里程差)
2.3 中桩坐标计算
平面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缓和曲线是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前设置的曲率半径连续渐变的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曲率半径处处在变化。当缓和曲线作为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介曲线时,其半径变化范围自无穷大至圆曲线半径R,若用以连接半径为R1和R2的圆曲线时,缓和曲线的半径便自R1向R2过渡。
2、切线角公式,如图2.1所示,可知切线角公式为:
(2-2)
3、回旋线参数方程式为:
(2-3)
注: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一般略去高次项,x只取前一、二项,y取前一项即可。缓和曲线终点HY(或YH)的坐标即为:
(2-4)
2.2.2缓和曲线局部坐标计算
1、如图2.1当半径较小时应取更多的项,实际计算取前五项即可,其中A为回旋线参数,以下为回旋线参数方程取前五项的计算公式:
(2-15)
故AP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和P点坐标为:
(2-16)
3、采用坐标转换计算中桩坐标,利用坐标转换公式将xoy坐标系下的坐标的切线角,曲线右偏为正,左偏为负,再将 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到测量坐标系下则可得:
(2-18)
其中 为A点的切线在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方位角。
按曲线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a、单圆曲线,亦称为单曲线,即具有单一半径的曲线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

公路施工放线中边桩坐标计算1.确定边坡起点和终点坐标边坡起点是指边坡开始的位置,一般是公路平面路面的外边缘。

边坡终点是指边坡结束的位置,一般是边坡与平面路面的交接点。

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计算边坡的坡度坡度是指边坡的斜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边坡坡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直接计算斜率值地面上两点的高差除以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再乘以100,即可得到边坡的坡度。

例如,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为5米,水平距离为100米,则边坡的坡度为5/100*100=5%。

方法二:利用正切值计算斜率值边坡的坡度可以通过测量边坡的倾斜角度来计算。

根据正切函数的性质,tan(坡度角度)=高差/水平距离。

通过测量边坡起点和终点的高差和水平距离,可以计算出边坡的坡度角度,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比表示。

3.计算边坡的坡高坡高是指边坡的垂直高度,即边坡起点点位的高程和终点点位的高程之差。

坡高的计算可以直接通过实地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高程数值进行计算。

4.确定边坡的放线点位边坡的放线点位是根据边坡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进行计算得出的。

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坡度和坡高,可以计算出边坡上每个放线点位的坐标和高程。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

(2)根据边坡的坡度和坡高,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高程。

(3)根据边坡起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等分点的高程,计算出边坡上每个等分点的坐标。

5.检查边坡放线的准确性在计算边坡坐标后,需要进行准确性检查。

可以通过对边坡上的放线点进行测量,然后与计算得出的坐标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相差较大,说明计算有误,需要重新计算。

总之,公路施工放线中边坡坐标的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通过正确计算边坡的坐标和坡度,可以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