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口诀:拆、看、读、懂、赏。
学习古诗常用的五种步骤:
一、拆题目。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到蜀州任职的友人杜少府的。
由题目我们可以对诗歌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二、看作者及背景。
知人才能论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作风格才能对其诗歌有高度的共情,同时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知道诗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
三、读诗歌明诗意。
首先我们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诗句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悟诗情。
四、懂主旨和情感。
通过诗句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诗人想要写作对象或读者传达什么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手法作赏析。
不同的诗它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情达意,将其用于找出并逐步赏析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句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三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
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可以归纳为“读、默、译、赏、总”。
“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这里所指的读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朗读,而是需要关注诗歌的节奏、重音、韵律,大声朗读,以此培养古诗词的韵律感。
“默”是默写,不仅要求书写正确,还要求书写规范。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正确格式和内容。
“译”是翻译,包括注释、自读自译等环节。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赏”是赏析,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从练字的角度赏析那些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也可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先扬后抑,巧用典故等等。
“总”是总结,是对古诗词的总体把握。
总结中心思想时,需要从法(写作方法)、人(人物)、物(事物)、事(事件)、景(景物)、情(情感)、理(道理)等角度进行总结。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教学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古诗背景知识在教学古诗之前,首先需要为学生导入相关的古诗背景知识。
这包括介绍古诗的发展历史、不同时代的古诗特点、古代文化背景等。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础信息,使他们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在了解了古诗的背景知识之后,需要逐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这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词句、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意象等,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的诗意、美感和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步:朗读和背诵古诗在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之后,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班级朗诵比赛。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见的古诗,提高他们的古诗记忆和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和音韵之韵。
第四步:创作与古诗相关的作品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欣赏了古诗之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与古诗题材相近的现代诗,或者根据古诗创作一些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
通过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古诗的个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评价和分享古诗作品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可以组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可以邀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古诗作品,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评价和探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古诗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完整版】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词具有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厚的人文精髓,且古诗词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如何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呢我将古诗词教学分为五步曲。
第一曲:每课读一首。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五分钟,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词的朗读。
优美流动的画面,悦耳富有感情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定会让学生心中泛起涟漪,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古诗词的浓厚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更要反复诵读。
听完朗读后,就让学生欣赏着画面,和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入境入情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曲:每日诵一首。
赏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热爱诗歌的热情,那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去吟诵这首古诗词,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第三曲:每周析赏一首。
为了使学生突破自身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更好地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对赏读和背诵过的诗歌还要在教师引导下对其进行赏析。
每周根据时间安排和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赏析。
每周所赏析的古诗词来源于本周所背诵的古诗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资料赏析一首自己的最爱,也可以全班共同赏析一首;赏析主要从古诗词的用字、修辞、写作背景、风格、意境,也就是诗歌的情、画、意等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完,每人写出赏析报告,交流赏析的心得。
通过这样的赏析,使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丰富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曲:每月赛一首。
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所赏读、背诵和赏析的所有诗歌,让每一个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首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古诗教学的五步法,这可真是个
超级实用的好东西!
第一步,读诗韵。
就像唱歌要找准调子一样,读古诗得把韵味读出来。
你想想,一首古诗那可是古人的心声啊,要是读得平平淡淡,多
对不起作者呀!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得读
得舒缓又带着点思念的味道,这样才能感受到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嘛!
第二步,解诗意。
这就好比是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去弄明白诗人
到底想说啥。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咱
们就得搞清楚,他为啥在异乡就这么思念亲人?是因为佳节的热闹更
衬托出他的孤单吗?
第三步,想诗境。
这一步可有趣啦!要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
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
就像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你难道不想象一下那江南春天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还有水边村庄、山里城郭和风中飘扬的酒旗吗?这画面多美呀!
第四步,悟诗情。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咱们就
得体会到他那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离别的痛苦,是不是心里也跟
着沉甸甸的?
第五步,诵诗篇。
把古诗背下来,让它成为咱们心里的宝贝。
就像我们喜欢的一首歌,总是忍不住哼唱,古诗也一样,背熟了,随时都能在心里回味。
我觉得呀,这古诗教学五步法,就像是一把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只要咱们好好用,就能领略到古诗那无尽的魅力!怎么样,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五步法好不好?。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一、教学应步步深入。
(1)读前准备。
如:简介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解释一些字词等。
(2)从读中懂。
让学生反复诵读,说说每句诗的大意。
再深入认识诗的寓意。
(3)启发审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从艺术形象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心灵的共鸣,从中受到教育熏陶艺术的欣赏力。
二、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分析。
学习诗歌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是不够的,应当引导学生对一首诗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因为在诗歌中往往是“情与景合、意与象通”,如果抓住了表现情感的景和表现意境的象,把一首诗的许多不同景与象作深入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相互关系,就能引出这首诗的本质内容。
如本课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
”这些表面是写天门的险峻巍峨,长江的浩荡江流,而稍作分析便可得知,那是作者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诗歌是借助于想象来进行创作的。
特别是李白这个富于想象、
豪迈情宏的大诗人,其诗作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让学生想象天门山像两扇门似夹住长江面对峙的景象。
从中能调动情感,受到感染。
四、应熟读成诵。
学习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诗歌语言的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所以在古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
五、课后思考。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先读懂,再模仿,默写诵,反复练,善用典,用意显。
一步目,读懂诗,通读全文,把握节奏。
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二步目,模仿诗,笔锋飘逸,意境流动。
千头万绪,思路宽广,心中乐曲,吟咏动容。
三步目,默写诵,字字流畅,字音婉转。
速度适宜,声音优美,情感融入,表达淋漓。
四步目,反复练,刻苦钻研,勤奋刻苦。
多读多写,不断修炼,诗词功夫,将无穷无尽。
五步目,善用典,古人智慧,谋取参考。
典故比喻,表达生动,情景交融,用意显明。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易记牢。
读懂诗,模仿憭,默写诵,反复练。
善用典,用意显。
如此练诗,功夫到家。
学古诗可以让人开阔视野,裨益人生。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详细介绍五步法。
第一步是“读懂诗”,这一步非常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模仿和吟诵。
首先,应该通读整篇诗,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接着,要仔细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境界尤为高深。
第二步是“模仿诗”,这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模仿诗可以在语言、用词、意境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的结构和特点。
在模仿时,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琢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掌握描绘情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然而,模仿不等于抄袭,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创新和独特。
第三步是“默写诵”,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提高口感和手感。
在默写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语言和节奏,感受情感的真实和魅力。
第四步是“反复练”,这是任何技能的必经之路。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地琢磨和改进,才能将熟悉和掌握古诗的技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句子的层次和呼吸,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是“善用典”,这是诗歌的精华所在。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诗词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那就是诵读!你想想,读诗就像唱歌一样,得把那节奏、
韵律给读出来。
就好比咱们跑步,得先迈开腿才能跑起来,读诗也得
先读顺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读着读着,是不是那种思乡的情绪就出来啦?
第二步,是理解诗意。
这就像解开一个谜团,得把每个字词的意思
搞清楚。
比如说“疑是地上霜”里的“疑”,不是怀疑的意思,而是好像。
不搞明白这些,怎么能懂诗人到底想说啥呢?
第三步,感受意境。
这就像是走进一幅画里,去亲身体验那种美妙
的场景。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不是能想象出那
广阔的沙漠、直直的狼烟、流淌的长河还有圆圆的落日?那种画面感,多震撼啊!
第四步,体会情感。
诗人们都是有感情的呀,他们把喜怒哀乐都藏
在诗里。
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满
满的忧国忧民之情,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第五步,背诵积累。
这就像存钱一样,把好诗都存在咱们的脑袋里,以后随时都能拿出来品味。
总之,这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大门。
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试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读占一席之地,第一、三册课本中分别编入了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风格不同,意蕴各异。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种命题方式有一定难度,从另一方面显示出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吸纳国外先进科技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对青少年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教材的出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条件,针对一、三册大量古诗词的出现,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着运用了五步诗歌教学法,具体阐述如下:一、引
古诗歌由于时空的距离,与现代学生多少有些隔膜,因此,首先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入手。
古诗词的教学情境,是与古诗词的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
无论是一首音乐还是一段录像片段,都能很好的创设处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气氛,能够迅速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鉴赏兴趣,尽快融入诗词的意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这是鉴赏古诗词的前提条件。
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音乐入题。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
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
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营造气氛,烘托意境,从而与诗作主旋律达到共鸣。
如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及诗中描绘的梦中仙境,学生很难进行深刻的体味,我选择来自瑞士的班得瑞乐团演奏的《仙境》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提前背诵诗歌内容,结合音乐,闭目冥想,体味诗歌和音乐的相通之处,达到诗歌意境的有效渲染。
再如讲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在讲课之前用录音机播放徐小凤的歌曲《送别》,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离别的悲凉,进而达到鉴赏这首词的离别意境的目的。
用音乐语言来诠释诗歌语言,使学生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
音乐消除了时空的隔膜,音乐与诗词结合,引导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诗歌的无穷魅力。
第二、相关名句入题。
通过背诵相关诗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积极鉴赏诗歌的主动性。
如讲杜甫的《登高》之前,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杜甫的其他诗歌,很快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第三、作者的简介及生平入题。
如讲杜甫的诗歌之前,系统地讲解杜甫的四个生活阶段,让学生了解杜甫的思想与感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主旨以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再有也可讲解与诗歌相关的故事,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时,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及四大爱情民间传说的其他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人们在传说中寄寓的美好情感。
二、读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
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歌的韵味,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情感才被深刻的品味出。
第一、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它营造出的教学情景,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第二、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学生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好。
如讲《琵琶行》时,配以《梁祝》的相关片断,结合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体味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三、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学生可以自己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
如讲《孔雀东南飞》时,由四名学生自选角色,当堂朗读,学生既熟悉了情节,疏通了诗意,另外,在情感的表达上加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效果不错。
此外,还可采用分组读,领读,齐读等其他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赏
有了以上两个环节的充分准备,赏析也就没有了障碍。
诗歌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赏析诗句,体味意境。
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诗词,关键要学会挖掘其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创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学生找出“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就能结合相关知识体味出词中所表达出的伤别离的情怀。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都具有固定的寓意,如子规的悲惨凄恻,鱼的自由惬意,牡丹的高贵美好,梅的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等等。
第二、作者生平简介,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
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
比如学习李清照词,必须了解她的生活经历,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然后再把《声声慢》《一剪梅》(第三册)对比阅读。
第三、了解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的使用。
《琵琶行》的双线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诗歌的夸张地使用及丰富的想象力,与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如《秋浦歌》《望天门山》,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此诗的艺术手法。
四、悟
诗歌的意境丰富而又深邃,主旨博大而又精深,教师的讲解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
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教参的观点及现成的说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创作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性评价。
悟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悟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深刻的主旨。
五、积
要求学生注意整理笔记,常记常写。
强化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积累同一位诗人的其他名篇名句,积累同一风格或同一流派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广泛阅读,多方面积累。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成,必须经过刻苦的努力,必须具备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