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课件(共26张PPT)

下节课预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评估
05
CHAPTER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内涵。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发言内容,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组互评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探讨
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革命信仰
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
埃德加·斯诺采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深入红军基层,采访了众多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红军和革命历史的独特视角。
生动的叙述和刻画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运用生动的叙述和刻画,使得红军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这种写作技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军的精神风貌。
课程安排
第三章:长征的起点(4学时)
介绍红军长征的起因、过程和重要意义。
讲述红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领导人。
课程安排
01
02
04
课程安排
第四章:长征的胜利(4学时)
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结语(2学时)
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03
02
CHAPTER
《红星照耀中国》概述
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并写下了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

2024/8/27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 绩优异。
•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2024/8/27
6.《红星照耀中国》共( 12)篇,请将篇目说出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8/27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2024/8/27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4/8/27
讨论与思考
• 4.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 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 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不 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是他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内容概要《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讲述了作者斯诺自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体裁:纪实性很强的新闻作品。
一条主线:访问“红色中国”。
大概内容:和红军有关的人和事,和中国革命有关的事。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红星 照耀中国》过程中的感悟、收获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 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
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进其对名著的理解和喜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经验、人物精神等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内涵价值丰富,包括对于历史、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刻 思考和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采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手法, 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了对比、夸张、讽刺等多种 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 深入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学者研究者
建议采用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对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建议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速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能够按 时完成阅读任务。
注重阅读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疑问和重点内容,有助于 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社会影响与评价观点 • 阅读方法与建议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ATALOGUE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形势严峻,民族危机深重。
06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专题二:关于长征 探究提示: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语文
·语文 知识要点: 1.长征的起因 (1)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 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5万多平方 千米减至1万平方千米左右。 (2)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 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 质条件。 (3)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 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语文 知识要点:以彭德怀为例(第八章第二节对于彭德怀印象 至第三节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率直爽朗、乐 观爱笑、富有才智、善于 驰骋、吃苦耐劳、精力旺 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勇 士,也是一位爱惜部下、 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2.出身与家庭
·语文
出生湖南湘潭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去世,父亲病重。
·语文
内容摘要
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
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 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
①
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
C.他到汉口重掌东北军的统帅权,尽管他过去犯有错误,他的 部下仍旧热烈地欢迎他回来,由此可见他人望之高。(张学良)
D.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毛泽东)
【解析】A.有误,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是“贺龙”。故选A。
·语文
(二)图表题 1.(专题一)班级要出一期《红星照耀中国》的黑板报,小洪 拟将下面的选段放在“考考你”专栏中,请你答出对应的人 物的姓名。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3张ppt)

3.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 所作出的牺牲。
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走过二万五千 多里,经历了千难万险,其中我们的战士 有三分之二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
4.当年这些“红小鬼”和我们年龄相仿 却早早地踏上了长征路,你觉得他们身上 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大无畏的 精神,是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宁愿 牺牲的革命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
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 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从火 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 员,……
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 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
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 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 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 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 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 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 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 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 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 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 记》作为掩护。
• 目录1——12篇
• 去苏区 第1篇 • 在苏区 第2篇—第11篇 • 离苏区 第12篇
活动一:提炼读法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 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包括新闻、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 等多种文体。
阅读纪实作品的技巧: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 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 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 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 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 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 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 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 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 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பைடு நூலகம்义之光照耀中国。
猜一猜
内容?
顺序?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
红色经典阅读
一个特殊的年代
铜墙铁壁 新闻封锁
未解之谜
红军? 苏维埃? 共产党的政策?
有这样一个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有这样一本书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加拿大 白求恩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红色 中国 解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 )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示 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
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 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 斗争—长征。
阅读规划
阶段
第一阶段 (7月13日22日)
任务
阅读全书
要求
边读边画,寻找谜底。
1. 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牺牲人 第二阶段 《长征》专题 数、重要事件,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 (7月23日阅读 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 8月1日) 2.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作 业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苏维埃?
共产党?
在这节课上,我们留下两个悬疑:见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所采访的著名人物 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得作者确信他们能够 领导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者? 这些问题,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 去解开。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想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不可征服的力量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 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 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
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谜
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彭德怀印象(269)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
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
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
.
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 写下的。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 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 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 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 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 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1. 选择一个主题发言:①我最喜欢(敬 佩)的红军;②我心中的长征;③我所 举行读书汇报 了解的苏维埃;④难忘的西北之旅;⑤ 会 探究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 2.写一篇读后感。
第三阶段 ( 8 月 14 日 -8 月15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星照耀中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择了深受中国数以百万计读者喜爱的 董乐山译本再次隆重推出,以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新 版不仅设计别致新颖,装帧典雅大气,令人耳目一新;而 且正式恢复寓意深长的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并对全书 译文细加审核校勘,重新订正某些误译误植,使译文更加 精准。尤为可喜的是,书中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 1938、1939年三版《红星》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 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美国文学研究家董乐山撰写的 《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更使此 书图文并茂锦上添花,值得一看或收藏。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 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 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 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 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 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 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 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 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谜
之旅
《红星》诞生:1936年6月,一位风华正茂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
并在旧中国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数次去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鼠 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带上一封用隐色墨水所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 “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的 帮助与安排,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保安之行。 在红区安塞他惊喜地遇到“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却是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 英语和他对话交流的周恩来。他听从周为其细致设计的92天旅程安排,在陕 甘宁红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特别是他用“激将法”成功记录了毛主席 亲自口述自己的历史,又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详细记录 了长征中许许多多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四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 惜别红都保安,满载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十几个记录本和大量摄影图 片,凯旋而归。 这位英俊潇洒、第一个冒险访问陕北,并向世界全景式客观报道“红色中国” 真相与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著名记 者和作家埃德加· 斯诺;他的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之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关于朱德(355)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 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写在便利贴上)
示例
人 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1946年,秦邦宪等人 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 委员。王若飞、秦邦宪等 于4月8日乘美国运输机回 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 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 机包括叶挺将军、王若飞 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 “四八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