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我喜欢的节日教案

我喜欢的节日教案

我喜欢的节日教案篇一:我喜爱的节日教学设计我喜爱的节日教学设计作者:冯德文习作要求: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设想一种节日,可以写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也可以想象度过节日的情景。

设计理念:1、将“有趣”作为习作教学的主旋律,凭借有趣的习作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过程,选择有趣的习作材料,鼓励有趣的自然表达。

2、用“下水文”引路,激发情感,启迪想象,学习表达。

3、以“文从字顺”为基本要求,将学生自我修改、教师示范修改和组内交互修改结合起来,提高“放胆文”的质量。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祖国各种节日的时间、名称、习俗等。

老师准备一张传统节日单、一张想象的“五花八门节日单”和一篇“水果节”的“下水”文。

教学过程:一、歌唱――切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一起学习感到特别高兴,你们呢?生:太高兴了。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生:我们高兴了,就想唱歌。

师:那我们唱一首歌吧。

(课件播放《快乐的节日》,学生齐唱。

)师:多么欢乐的曲子,多么快乐的节日。

同学们猜猜我们上课的主题是什么?生:节日。

二、猜节日――引趣。

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有关节日的图片,你们边看边猜每张图片代表哪个节日。

(课件展示代表中国传统节日图片)师:从同学们的张张笑脸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是多么喜欢过节呀。

老师特地把它们列成了一张节日单。

(课件:节日单)师:同学们这么多节日,你最喜欢过什么节?为什么?都是怎么过的?生:我最喜欢过春节,春节到,我们穿新衣、放鞭炮??生:我最喜欢过妇女节。

(全班大笑)因为在妇女节,我要帮妈妈做很多事,妈妈太辛苦了。

师:你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谢谢你!生:我最喜欢过国庆节。

长假七天,我跟着爸爸旅游,增长很多知识。

太有意思了。

师:你是一个讲求在玩中学知识的孩子。

三、选节日――激趣。

导语:你们用不同的方式过节,我们知道每个节日的创设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和向往。

但是我们总觉得生活过于平淡,于是我们倡想:要是每天都能过上不同的节日,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生:多么美好!师:那生活将多么美好?请看老师设立的”五花八门”节日单。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教案English:In a third-grade lesson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key festivals such as Chinese New Year, Mid-Autumn Festival,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teacher can introduce the origin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estivals, and discuss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each one. Students can also participate in hands-on activities, such as making paper lanterns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crafting their own dragon boat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r lear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s for Chinese New Year. By engaging in these activities,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s.中文翻译:在三年级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

老师可以介绍这些节日的起源和文化意义,并讨论与每个节日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学生还可以参与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比如为中秋节制作灯笼、为端午节制作自己的龙舟,或者学习春节的传统中国舞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春节、端午节等。

2. 观察传统节日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传统节日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传统节日的特征。

(2)教师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春节、端午节等。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种类的传统节日,记录它们的由来
和庆祝方式。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传统节日。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和家人一起庆祝传统节日。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

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传统节日》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学习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展示,还有相关的活动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只知道表面的节日名称和一些习俗,对于节日的来历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能不太清楚。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学习,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能够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

2.难点:对中国传统节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信息,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节日的文化内涵。

3.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我们的传统节日》2.网络资源:相关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材料准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材料,如剪纸、灯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如春节的烟花、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龙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个节日吗?对这个节日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的部分,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活动指导“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一、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审题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选材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

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运用发散思维勾画出自己的习作导图吧。

3.思维导图4.构思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

(略)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

(详)结尾:写过节的感想。

(略)5.表达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二、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1)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2)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3)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4)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活动指导(1)展示内容(2)展示形式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3.活动评价哪个小组展示得最好?好在哪儿?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总结: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要肯定优点;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对所有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保存。

活动一:写作范文+评语范文一:家乡的元宵节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基本习俗。

2. 学生能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

2. 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本-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选》- 《中华节日故事》教学要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2.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3.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4.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5. 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艾叶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故事、诗歌等资料。

- 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节日的了解。

- 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基本习俗。

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

-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

课堂讨论- 每组学生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 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编写一篇关于节日的故事或诗歌。

- 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 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实践活动成果。

评价标准-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 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故事资料。

- 相关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六、教学建议-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同步作文教学设计《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指导习作要求: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开展了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活动。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篇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作,并与大家一起展示在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表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习作思路:一、描写节日情景。

1.选材典型。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来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过节时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比如,春节时和大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的故事。

端午节自己学会了包粽子,中秋节全家一起赏月……2.言之有序。

动笔之前想一想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条理清楚。

3.重点突出。

叙事不能平铺直叙,要把最能体现传统节日特点的地方、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具体,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写。

二、展示活动成果。

1.展示准备。

这项展示活动我们从单元开始就进行了准备。

整理收集到的、亲手制作的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图片、文学作品、实物、食品等都可以拿来展示。

比如,展示自己家制作的月饼、现场表演写春联、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大家怎么包粽子、讲一讲七夕节的来历……2.展示活动。

展示成果时,最好带来实物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这样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本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展示评价。

最后共同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可以从活动参与人数、活动效果等进行评价。

灯海元宵节今天是元宵节。

夜晚,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xié)幼,你拥我挤地去观花灯。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上街观灯。

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彩灯令人目不暇接。

瞧,那组彩灯不停地闪烁,像小星星眨着眼睛闪闪发光;白玉灯腾(ténɡ)空升起,好似天上的月亮;八仙过海灯正在讲述着神话传说……我们随着人流来到商贸大厦前,“妈妈快看!”我惊喜地叫道。

变幻多姿的灯像一帘瀑布,从十层楼顶倾泻而下,金灿灿,亮闪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傻大姐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特别的节日,比如说固定要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或者其他的有意义的纪念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刚说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生1:元宵节(正月十五)
生2:重阳节(九月初九)
生3:七夕节(七月初七)
生4:鬼节(七月十四)
......
师: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按照农历过节的。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但是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
(引: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讨论一下节日时精彩的活动和人的表现
(一)春节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

师:是呀,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

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4)贴“倒福”、春联、窗花、年画。


师: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要倒贴?
5)放烟花鞭炮。

节日的礼花绽放在空中,多美!
6)挂中国结。

师:同学们,红红的中国结是用一根红丝线缠绕而成的,喜气的中国结让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洋溢着喜庆,团结,象征着世界华人心连心。

(二)元宵节
师:大家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你们家里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家里的人都有什么表现?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三)清明节
1)了解清明节
师:请学生介绍当地过清明节的习俗?
生:祭祖、上坟
师:回忆今年的清明节还除了祭自己先辈外还祭了哪些人?
生:革命先烈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过清明节已不仅仅是祭自己的祖先,还要祭革命先烈及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英雄,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来祭奠。

(四)端午节
师:我们这个星期刚过了一个什么节呀?(端午节)
1、请学生介绍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

(吃带黄的五种食品、小孩额头上画王字、胸戴香包、门上挂艾草菖蒲等习俗,以用来避邪、祈求吉祥平安和驱虫……)
2、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师:伟大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爱国主义精神)
3、吃粽子
4、赛龙舟
师:赛龙舟还赛出了什么精神?(团结合作、拼搏、力争上游……)
(五)中秋节
师:知道为什么叫中秋节吗?还有的叫仲秋,是怎么回事?
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牠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中秋又称"团圆节"。

师: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其中中秋节和嫦娥奔月还息息相关呢!
(六)其他节日
师:除了刚才我们讲的这些节日,你们家里还有些什么特别的节日吗?你们家里是怎么过节的?(让学生说说)
三、文场大练兵/例文与范作
师:刚才说了那么多节日,那如果要写一篇有关“节日的文章”,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篇例文——《我家的节日》。

例文1缺点:
1、第三段和文章的基本情感不太符合,没表现“节日”的特点。

2、没有写妈妈爸爸等家庭成员的劳动,和“我家的”不能先呼应。

3、全文只叙写一件事,显得单薄。

而且没写出“节日”的氛围。

四、当场练
师:今天我们的写作内容是: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作。

分析:
节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节日,一个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节日就是喜庆欢乐的。

写作重点一个是突出节日里的气氛渲染热闹的氛围。

另一个是要把节日里的活动写得生动,充实。

第三,写自己愉悦的心情,并能对周围人们的表情,心理略作描写就是对文章的提升。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写了《我家的节日》的作文。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节日,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了解,查找相关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