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练习试题有解析

合集下载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D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C )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B D.内外有别原则)A. 流与源的关系B. 源与流的关系C. 并列关系D. 等同关系4. 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D )A. 采写人情稿B. 拿原则作交易C. 见利忘义D. 有偿新闻5.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D )A.搜集创作素材B. 采风问俗C. 取得人证物证D. 识别和获取新闻6.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 )A.指明采访的去向B. 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 把采访引向深入7. 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D )A.广泛地接触群众B. 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 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 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 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C )A.认真做好记录B. 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 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 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 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 有细节与故事11. 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 )A. 蹲点采访B. 隐性采访C. 易地采访D. 交叉采访12. 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 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 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 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C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 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 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 《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D )A. 巡回采访B. 交叉采访C. 蹲点采访D. 易地采访15. 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B )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 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 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二、多项选择题1. 记者通过间接手段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主要有( ABCDE )A.上级渠道B. 社交渠道C. 书面渠道D.会议渠道E.传播渠道2. 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业务能力,通常表现在( ACDE )A.社会活动能力B. 随机应变能力C. 职业的敏感性D.逻辑思维能力E.文字功底和口才3. 核实采访记录的内容应当采用的方法是( ACDE )A.技术检验B. 与其他人的记录核对C. 当面核实D.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E.寻找人证物证4.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ABCDE )A.客观B.确切C.简练D.通俗E.朴实5. 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 ABCE )A.动态消息B. 综合消息C. 经验性消息D.人物消息E.述评性消息6. 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9. 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 ACDE )A .事务语言B .说明语言C .群众语言D .文学语言E .评论语言10. 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AC )A. 法律原则D .工作头绪多E .需要广泛调查研究7.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CD)A. 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B. 选择好采访对象C .不能涉及个人隐私D .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E .注意观察的使用8. 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 .读者来信CDEB .报告文学C .通讯D .消息E .新闻特写B. 道德原则C. 伦理原则D. 正当原则11. 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 无害原则B. 知情同意原则C. 公共利益至上原则D. 保守机密原则12. 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

新闻写作选择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选择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选择题有答案1、“软新闻”写作追求(c)a、权威B,突出C,兴趣D,深刻2、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采写新闻要讲究(c)a、有抢有压b、有闻必录c、争取时效d、用事实说话3、所谓新闻的生命,亦即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b)a、及时b、真实c、生动d、具体4.根据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d)a、时效性B、新鲜度C、准确性d、真实性5。

新闻写作的首要要素是(a)a、真实性B、灵活性C、生动性D和快速性6、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b)a、地方记者b、专业记者c、特派记者d、机动记者7、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d)a、特约记者B、流动记者C、外国记者D、当地记者8、在新闻单位里,有些记者在平时没有固定的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主要担负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访报道任务,这些记者被称为(c)a、专业记者b、机动记者c、特派记者d、特约记者9.在新闻单位中,总编辑室或总编辑直接领导的“直接记者”是指(c)a、专业记者B、移动记者c、特约记者D、特约记者10,以及新闻单位为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而派遣的记者,称为(a)。

a、特派员B、特派员C、特派员D、特派员记者1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a)a、采访与写作b、采访与报道c、采访与录制d、采访与传播12.新闻采访与写作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第一个决定因素是(a)a、采访B、材料C、编辑D和调查13、新闻写作特殊规律是(c)a、注意修辞B,注意结尾C,遵守事实D,正确处理14,“概念+范例”新闻写作是记者(B)a、据事析理b、先入为主c、讲求客观d、显示情韵15.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必须掌握判断新闻的“标尺”,即(b)a、新闻意识b、新闻价值C、新闻思维D、新闻政策16。

以下对新闻敏感的描述是正确的(c)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17.人们常说,记者的鼻子似乎比其他人长,这意味着记者拥有(d)a、第五感B、专业素质C、专业水平d和新闻敏感性18、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a)a、新闻敏感b、新闻判断力c、新闻概括力d、新闻分析能力19.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写作技巧,新闻不同于文学和批评的最重要的标志是(c)a、适当合理的想象力B、严谨的表达c、用事实说话D、个人真实性20。

新闻写作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闻写作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新闻真实性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11、新闻背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D)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C)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D)A.采写人情稿B.拿原则作交易C.见利忘义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D)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A)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D)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A)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C)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A)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C)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二、多项选择题1.记者通过间接手段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主要有(ABCDE)A.上级渠道B.社交渠道C.书面渠道D.会议渠道E.传播渠道2.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业务能力,通常表现在(ACDE)A.社会活动能力B.随机应变能力C.职业的敏感性D.逻辑思维能力E.文字功底和口才3.核实采访记录的内容应当采用的方法是(ACDE)A.技术检验B.与其他人的记录核对C.当面核实D.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E.寻找人证物证4.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ABCDE)A.客观B.确切C.简练D.通俗E.朴实5.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ABCE)A.动态消息B.综合消息C.经验性消息D.人物消息E.述评性消息6.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D.工作头绪多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7.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B.选择好采访对象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E.注意观察的使用8.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读者来信B.报告文学C.通讯D.消息E.新闻特写9.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A.事务语言B.说明语言C.群众语言D.文学语言E.评论语言10.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C)A.法律原则CDE))B.道德原则C.伦理原则D.正当原则11.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A.无害原则B.知情同意原则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D.保守机密原则12.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5篇)第一篇:新闻评论写作试题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2分)1.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舆论与舆论之仆》,很好地说明了新闻评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A.梁启超B.王韬C.于佑任D.张季鸾 2.()是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它首创社论。

A.上海新报B.申报C.新闻报D.字林沪报3.《新青年》与()报把我国报刊评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当时负有盛名的革命民主主义阵地和论坛。

A.治言B.晨报C.时事新报D.每周评论4.被誉为“报界宗师”的政论家()的社评《蒋介石之人生观》(1927年12月2日)曾经是当时脍灸人口的佳作。

A.张季鸾B.范长江C.王芸生D.邹韬奋5.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要求的是它的()上的群众性。

A.内容C.写作形式D.评论作者的广泛性6.我们平常所说的有的放矢,指的是新闻评论的()问题。

A.理论性B.针对性C.新鲜性D.准确性7.()是新闻评论立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论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A.有的放矢B.寓有新意C.准确无误D.高瞻远瞩8.孔子曾经批评他的学生子路、冉有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凹.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里孔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儿A.类比B.喻证C.反证D.例证 9.在新闻评论的结构中,结论的作用在于()。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解决问题D.深化主题10.“辞达而已”指的是行文()。

A.浅显易懂B.生动引人C.深入浅出D.深刻准确 11.朴素精炼是新闻评论行文的要求之一,它是指()。

A.行文简洁B.文章短小D.以尽量短小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 12.当今报纸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是()。

A.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增多B.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增多C.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减少D.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减少13.我国报刊独创了下列的哪一种文体形式()。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

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

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

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

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

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与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

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

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

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

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

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

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

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新闻写作中,消息的“五要素”包括哪些?A.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B.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C.何时、何地、何物、何人、何因D.何时、何地、何人、何物、何果答案:A2.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是新闻价值的要素?A.时效性B.重要性C.趣味性D.真实性答案:C3.新闻写作中,导语的作用是什么?A.总结全文B.吸引读者C.介绍背景D.详细描述答案:B4.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报道方式不属于客观报道?A.直接报道B.深度报道C.评论报道D.现场报道答案:C5.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结构不属于新闻报道的常见结构?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结构C.正金字塔结构D.倒叙结构答案:D6.新闻标题的作用是什么?A.概括新闻内容B.吸引读者注意C.评价新闻价值D.指导读者阅读答案:B7.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语言风格不适合新闻报道?A.客观B.简洁C.幽默D.正式答案:C8.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采访方式不属于常规采访?A.电话采访B.面对面采访C.网络采访D.暗访答案:D9.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新闻核实?A.引用他人言论B.使用统计数据C.描述事实细节D.引用新闻来源答案:D10.新闻写作中,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新闻侵权?A.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照片B.未经允许使用他人文章C.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视频D.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时效性和简洁性。

客观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真实性要求报道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虚构;公正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公平对待所有新闻主体;时效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及时迅速,反映最新情况;简洁性要求新闻报道要言简意赅,避免冗长。

2.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导语?答案:写好一篇新闻报道的导语,首先要确保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新闻真实性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11、新闻背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2、消息头消息头,又叫做“电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

指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加括号或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

13、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14、新闻(消息)主体新闻主体是消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或称为主干,正文。

15、新闻(消息)结尾消息的结尾,就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已经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清,写作者从新闻事实的整体和阐明主题的需要做一个“结”的工作,即从全盘考虑做出进一步的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

它有时作为消息的最后一段,有时是消息的最后一两句话。

二、填空1、新闻记者要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维修养等三大修养。

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六个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2、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体制性失实、经济性失实、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3、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1个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4、用事实说话的四种方法:选择典型事实说话、通过再现场景说话、运用背景材料说话、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5、新闻写作基本要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6、新闻角度常见的种类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工作角度和生活角度、表扬角度和批评角度、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内角度与对外角度、可读性角度和可用性角度(即宽幅传播和窄幅传播角度).7、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报道角度、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8、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有:以旧见新找角度、以小见大找角度、虚中觅实找角度、逆向思维找角度、发散思维找角度、统摄思维找角度、全局高度找角度。

(七种)9、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白描语言的方法有:多用动词,用准动词、多用子概念、多用大白话。

10、导语的四大基本类型分别是: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

11、导语的修辞技巧有设问、拟人、借用、对比、直呼、排比、惊警。

12、新闻(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有:倒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_横向结构、点面结构。

13、新闻(消息)巧妙的结尾方式有:材料典型,意味隽永、首尾关照,巧妙呼应、稍加议论,画龙点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14、新闻(消息)背景包括: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三种类型。

15、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对比•显现、量化•集中、以点带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16、非事件性消息一般包括:预测性消息、分析性消息、综合性消息、解释性消息、评述性消息、服务性消息。

17、预测性消息写作应注意:及早预测、他人预测、权威预测、深度预测、审慎发稿。

18、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是:简笔描写、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描中带叙,叙描结合。

19、描写性消息一般包括:新闻素描、现场短新闻、视觉新闻、情景新闻、散文式新闻。

20、分析性消息一般包括: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背景新闻。

三、分析新闻(消息)的能力1、识别消息类型(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解释性消息、新闻述评)2、识别导语(一般是消息的开头部分,首句或首段)导语类型(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3、识别主体(消息导语后的部分,主干、正文)主体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点面结构)4、识别结尾(消息的末尾部分,最后一段或一句)5、识别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识别背景在消息中穿插方式(插入导语、导语之后接背景段、分散插入主体中)识别背景类型: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识别背景任务与作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

6、识别新闻的文风和真实性7、识别新闻的信源和可信度四、简答1、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答:为避免报道失实要注意: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2、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答:(加上“用事实说话”的解释)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因为:(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胜于雄辩(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用事实说话方法多样:一、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的特点:(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再现现场”,就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怎样运用背景材料说话?(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的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有现场感,权威性,真实性]3、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答:在新闻写作中要认识到,新闻报道是时间性极强的文字作品,在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就应注意保持新闻的新鲜、快速、简短。

一、新鲜(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2)把报道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内容提炼出来。

即保持“导语”的新鲜度。

(3)寻找新闻的最近点,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1)集中精力,投入写作;(2)打腹稿,酝酿起草稿件;(3)熟练掌握写作要领;(4)准备好素材,随时根据需要拼接组装。

(5)培养口述新闻的能力,提高写作速度。

三、简短(1)坚持一事一报;(2)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化整为零,多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4、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答、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第一,要具体。

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第二、要生动。

1、越是写得“具体”就越“生动”;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让稿件“活”起来;3、新闻报道的结构与生动也有很大关系。

第三,要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即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5、如何加强报道的针对性?答:要加强报道的针对性:第一,加大信息量。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2、学会抓特点;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4、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第二,加大知识含量。

1、讲究科学性,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2、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质量上的增加,在报道选材、角度上更深入一步。

第三、挖掘思想深度。

1、分析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2、挖掘新闻事实发生的轨迹;3、预示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向。

6、如何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答: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其中,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有:一、以旧见新找角度;二、以小见大找角度;三、虚中觅实找角度;四、逆向思维找角度;五、发散思维找角度;六、统摄思维找角度;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7、新闻语言有哪些特征如何体现?答: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具体特色)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如何体现?第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用于陈述人物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第二、多用字概念。

(需要以具体的概念支撑,子概念的点是具体、丰富而形象)第三、多用大白话。

(指群众性语言,生动,传神,出彩)8、消息体裁的特点?答:一、简括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

三、有特殊的结构方式消息的结构是倒叙,即“倒金字塔结构”。

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突出特点。

四、有自己的外在标志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消息头”。

9、消息体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消息体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消息适应范围广泛,多用消息,可以增强媒体的信息承载量;第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第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第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10、导语的任务和基本要求?答: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