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力测量曲线的拟合与精度分析_赵永强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铣削刀具的切削力测量方法

数控机床铣削刀具的切削力测量方法

数控机床铣削刀具的切削力测量方法数控机床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切削力测量是对数控机床铣削刀具性能和切削过程进行评估的关键。

切削力的准确测量可以帮助制定和优化刀具和加工参数,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铣削刀具的切削力测量方法。

切削力是指刀具在铣削过程中对工件施加的力,它直接影响切削质量和加工效率。

因此,准确测量切削力是评估刀具性能和优化加工过程的重要步骤。

目前,常用的数控机床铣削刀具切削力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力传感器法、弹道法和求解法。

力传感器法是一种常用且直接的切削力测量方法。

利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把力传感器安装在数控机床的刀架或刀具上,可以测量切削时产生的切向力和轴向力。

切向力是指垂直于切削方向的力,轴向力是指沿切削方向的力。

利用力传感器法可以准确测量刀具在不同工况下的切削力,为刀具的设计和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弹道法是一种间接测量切削力的方法。

它利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变形特点来估计切削力。

首先,在刀具表面上安装一根弹性电阻应变片或纤维光栅传感器,当刀具受到切削力时,弹性电阻应变片或纤维光栅传感器产生变形,并通过测量变形的大小来计算切削力。

弹道法能够测量不同工况下的切削力变化,但精度相对较低,误差较大。

求解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切削力测量方法。

它利用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质和数学模型来计算切削力的大小。

在进行数值计算之前,需提供一些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

通过求解方法可以在不进行实际切削的情况下预测和评估切削力,为刀具设计和加工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切削力测量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测量精度、实施难度、设备要求等。

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条件。

力传感器法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测量精度较高;弹道法适用于对切削过程的总体变化进行研究;求解方法是一种无需实际切削的方法,适用于初步评估切削力。

总之,数控机床铣削刀具的切削力测量是评估刀具性能和优化加工过程的重要步骤。

切削力测量实验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切削力测量实验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验切削力方程表达式中的相关参数。
二、切削力经验公式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过程的
许 多 因 素 有 关 系 ,如 背 吃 刀 量 、进 给 量 、切 削 速 度 、刀
具几何角度、工件材料等。由于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太
多 ,常 常 将 主 要 的 几 个 参 数 作 为 变 量 考 虑 ,其 他 因 素
个简单的程序软件,可以得到三个不同方向上切削力的量值,并绘制出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切削力— ——切削参
数关系图,求出切削力经验公式中的指数和系数。同时又利用Matlab数据处理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绘图处理,
同样可求出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切削力测量;单因素实验法;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Matlab
中图分类号:TG501;TP391
在 公 式(4)中 ,最 终 切 削 力 的 大 小 仅 仅 与 背 吃 刀
量ap和进给量f有关系,其他因素以系数CFc替代。
1.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单因素方法
获 得 数 据 ,即 在 切 削 过 程 中 ,只 改 变 其 中 某 一 个 变 量
或 参 数 ,而 保 持 其 他 参 数 条 件 不 变 ,得 到 单 一 变 量 之
图1 实验原理框图
四、实验方案
在 切 削 力 的 表 达 式 中 ,对 于 同 一 种 材 料 ,影 响 切
削力最大的因素为背吃刀量ap和进给量f,而其他参数 影响很小。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获得
切削力与背吃刀量及进给量的关系表达式,或获得切
削力与背吃刀量和进给量的经验公式[6]。
Fc=CFc×
刀抗力和进给力在总切削力中所占比例非常少。因此
一 般 情 况 下 ,在 进 行 切 削 力 测 量 实 验 时 ,主 要 考 虑 主

线切割加工中曲线圆弧拟合的累积误差分析

线切割加工中曲线圆弧拟合的累积误差分析

线切割加工中曲线圆弧拟合的累积误差分析
李立新;刘敏
【期刊名称】《电加工》
【年(卷),期】1997(000)006
【摘要】一般平面曲线轮廓的线切割加工中,常采用多段圆弧拟合的方法,可能产生累积误差,影响最络加工精度,本文在分析了造成这种累积误差的成因后,提出了一种适合电算的拟合方法,可以完全消除累积误差。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李立新;刘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484
【相关文献】
1.圆弧拟合在非圆轮廓曲线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J], 朱庆太;李殿亚
2.变曲率对称圆弧曲线及其在圆弧样条拟合中的应用 [J], 郄胜强;王先逵
3.圆弧拟合逼近法与非圆曲线的计算——兼谈凸轮轮廓曲线的优化设计 [J], 李仲华;仲春玲
4.双圆弧拟合法在数控内孔曲线磨床加工中的应用 [J], 马涛
5.双圆弧拟合曲线在参数化服装制版中的应用 [J], 叶勤文; 陈咪; 张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切削力测量

切削力测量

R l r r R lε∆∆=⋅=⋅ 3101234R R U U R R R R ⎛⎫=- ⎪++⎝⎭调平衡后,U 0=0所以R 1R 4=R 2R 3。

当四个桥臂的电阻值均相等,即R 1=R 4=R 2=R 3时的电桥成为等臂电桥。

若电桥中的R 1 =R 2=R 、R 4=R 3= R’,则称为卧式电桥。

若R 1=R 3=R ,R 4=R 2=R’则称为立式电桥,由于立式电桥的非线性系数是不确定的,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只应用等臂电桥和卧式电桥两种。

根据工作桥臂的多少,可将电桥电路分为单路电桥,半桥差动电路和全桥电路三种。

只有单臂工作的电桥电路称为单桥电路,如图4.7所示。

调平衡时,由上式可得311011234R R R U U R R R R R ⎛⎫+∆=- ⎪+∆++⎝⎭ 把R 1 =R 2、R 4=R 3代入可得111011111224R R R U U U R R R ⎛⎫+∆∆=-≈ ⎪+∆⎝⎭如果桥臂电阻和邻边桥臂电阻都有应变片替代,且使一个应变片受拉,另一个受压,这种接法称为半桥差动工作电路,如图4.8所示。

31102112234+R R R U U R R R R R R ⎛⎫+∆=- ⎪+∆+∆+⎝⎭ 若△R 1 =△R 2、R 1 =R 2、R 4=R 3,则102112R U U R ∆≈ 若R 1=R 3=R 4=R 2,△R 1=△R 3=△R 4=△R 2,则称为全桥电路,如图4.9所示。

输出电压为33110311223344+R R R R U U R R R R R R R R ⎛⎫-∆+∆=- ⎪+∆-∆-∆++∆⎝⎭ 1031R U U R ∆≈ 分析上边可得到单臂半桥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可得到(1)电桥灵敏度输出信号强度之比为1:2:4。

(2)电桥中相邻两臂电阻同向变化或者相对两臂电相反变化无输出信号;相邻两臂电阻相反变化或相对两臂电阻同向变化时输出信号强度为单臂工作时的两倍,此原理称为电补偿原理,对测力仪设计很重要。

切削力监测与分析方法在金属切削中的应用

切削力监测与分析方法在金属切削中的应用

切削力监测与分析方法在金属切削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金属切削在许多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进产品质量,切削力监测与分析方法在金属切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切削力监测与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其在金属切削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切削力可以被看作是切削过程中所施加在切削刀具上的外部力。

通过监测和分析切削力,可以获得关键的切削参数,如切削力的大小、方向和变化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刀具磨损情况和工件表面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切削力的监测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是通过在切削刀具或工件上安装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应变式传感器或压电传感器。

间接方法则是通过测量切削过程中其他相关参数的变化来推断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通过测量主轴电流、功率和振动等参数的变化来估计切削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切削力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时间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小波分析等。

时间域分析是指对切削力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如平均值、方差和波形等。

频域分析则是将切削力信号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分析,如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密度和相关频谱等。

小波分析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同时获得切削力的时域和频域信息,有助于对切削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诊断。

在金属切削中,切削力的监测与分析对于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切削效率和延长刀具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监测和分析切削力,可以评估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如果切削力超过一定的阈值,可能会导致刀具振动、加工精度下降和工件表面质量不良。

因此,及时调整切削参数可以减小切削力,提高切削质量。

其次,切削力的监测与分析可以帮助诊断刀具磨损情况。

切削力与刀具磨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监测和分析切削力的变化,可以判断刀具磨损的程度和位置。

这对于刀具的更换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免因过度磨损而导致刀具断裂和加工质量下降。

切削力的测定

切削力的测定

实验一切削力的测定(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切削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和测力方法和实验系统;2.掌握背吃刀量a、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c V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p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1.CA6140车床;2.测力传感器:HUR-1603M;3.数显箱、计算机(安装切削力实验系统软件)及数据线;4.工件;三、实验原理三向切削力的检测原理,是使用三向车削测力传感器检测三向应变,三向应变作为模拟信号,输出到切削力实验仪器内进行高倍率放大,再经A/D板又一次放大之后,转换为数字量送入计算机的。

测力系统首先应该通过三向电标定,以确定各通道的增益倍数。

然后,再通过机械标定,确定测力传感器某一方向加载力值与三个测力方向响应的线性关系。

经过这两次标定,形成一个稳定的检测系统之后,才能进行切削力实验。

测量切削力的主要工具是测力仪,测力仪的种类很多。

有机械测力仪、油压测力仪和电测力仪。

机械和油压测力仪比较稳定、耐用。

而电测力仪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较高。

电测力仪根据其使用的传感器不同,又可分为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电阻式和电磁式等。

目前电阻式和压电式用得最多。

图1-1 由应变片组成的电桥电阻式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在测力仪的弹性元件上粘贴具有一定电阻值的电阻应变片,然后将电阻应变片联接电桥。

设电桥各臂的电阻分别是R 1、R 2、R 3和R 4,如果R 1/R 2=R 3/R 4,则电桥平衡,即2、4两点间的电位差为零,即应变电压输出为零。

在切削力的作用下,电阻应变片随着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改变它们的电阻。

如图1-1所示。

电阻应变片R 1和R 4在弹性张力作用下,其长度增大,截面积缩小,于是电阻增大。

R 2和R 3在弹性压力作用下,其长度缩短,截面积加大,于是电阻减小,电桥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

2、4两点间产生电位差,输出应变电压。

通过高精度线性放大区将输出电压放大,并显示和记录下来。

超精密车削切削力的试验研究

超精密车削切削力的试验研究

超精密车削切削力的试验研究超精密车削切削力的试验研究1 引言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超精密机床的加工性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由于超精密切削加工选用的背吃刀量极小(几微米甚至小于1微米),因此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超精密切削中,由于金刚石刀具的切削刃具有钝圆半径,因此前刀面被分为平面和圆柱面两部分(圆柱面部分均为负前角)。

当选用不同的背吃刀量时,刀具前刀面的两个部分在切削过程中所起作用和所占比重也各不相同。

以前刀面圆弧部分为主要工作部分时,其单位切削面积所受切削力比以平面部分为主要工作部分时大得多,切削层越薄,单位面积所受切削力越大。

切削力对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变质层和刀具耐用度等均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质等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为重视,而往往忽视了切削力对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影响。

因此,减小切削力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已成为超精密切削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超精密车削试验,研究了各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

2 超精密车削试验条件1) 超精密机床切削试验所用机床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HCM-I型亚微米级超精密车床。

机床工作台由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进给分辨率0.01µm;采用空气静压主轴(回转精度±0.1µm);导轨部件采用可抗温度干扰的花岗岩材料,空气导轨直线度误差0.13µm/100mm;采用空气弹簧作为减振、隔振系统;机床固有频率:水平方向≤1.12Hz,垂直方向≤2Hz。

2) 工件材料切削试件材料为铝合金LY12,其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指标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LY12的化学组分(%)3) 金刚石刀具天然单晶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弹性模量,制成的刀具工作寿命长,尺寸耐用度高,切削刃极为锋利,可实现超薄切削,切削刃形可复映在已加工表面上,加工出超光滑表面;金刚石刀具与工件材料间抗粘结性好、摩擦系数低、加工表面完整性好。

切削力测量实验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切削力测量实验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切削力测量实验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作者:张铁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5期摘要:论文介绍了在切削力实验中以单因素法获得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采用VB和C++语言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软件,可以得到三个不同方向上切削力的量值,并绘制出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切削力——切削参数关系图,求出切削力经验公式中的指数和系数。

同时又利用Matlab数据处理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绘图处理,同样可求出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切削力测量;单因素实验法;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Matlab中图分类号:TG501;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25-03一、引言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通过了解切削过程中的不同切削参数、不同切削用量以及不同材料与切削力之间的关系,掌握得到机床切削力经验公式的方法,对于学生在未来分析机床切削过程、确定合理的切削用量、合理设计机床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切削力实验数据,大多数采用电阻应变式测力仪[1-4]来测量,这种测力仪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及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组成,此方法安装和调试比较麻烦,而且后续的数据处理复杂烦琐[1,2,4],并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实验。

为此,本文在切削力测量实验中,采用了压电晶体式三向测力仪能够实时测量到不同方向的切削力数值,此方法简单方便,便于学生操作使用。

在测量数据处理方面,本文利用VB和C++语言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软件,利用此软件不但可以快速测量到切削力的数据,同时可以将所测数据迅速进行处理,并获得相关的处理结果,同时让实验学生再利用Matlab强大的绘图功能来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经验切削力方程表达式中的相关参数。

二、切削力经验公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过程的许多因素有关系,如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刀具几何角度、工件材料等。

由于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太多,常常将主要的几个参数作为变量考虑,其他因素作为影响系数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械 工 艺 与 装 备 、清 洁 生 产 、绿 色 制 造 方 面 的 研 究 。
收稿日期: 2005- 11- 11
86 机械工程师 2006 年第 3 期
R e s e a rc h & Dis c u s s io n
研究探讨
表1
ap=3 mm
f=0.4mm/r
FZ=1405.4
FZ=257.03
(10): 21- 23.
[ 2] 李洪钢, 译.采用蒸气作为金属切削加工时冷却润滑剂[ J] .国外
金属加工, 2002, (2): 40- 43.
[ 3] 张 震 , 何 曙 华.低 温 冷 风 切 削 技 术 浅 谈 [ J] .工 具 技 术 , 2002, (6):
图 3 冷风和少量水、润滑油 图 4 冷风射流冷却切屑 混合雾化射流冷却切屑
一 般 而 言 , 若 信 度 α=1%时 , 如 满 足|R|>0.959 条 件 ,
所得的公式才有意义。以上两种方法都满足此条件, 但从
所 得 R 的 值 上 判 断 , Origin 拟 合 的 曲 线 精 度 要 高 , 用
Origin 拟合后所得的经验公式更精确。
5结论
从以上的实验数据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FX=5382.4
FX=49.79
FZ=6376.5
FZ=4703.1
f=0.4 FY=2087.2 ap=4 mm FY=1950.5
FX=5065.7
FX=60.22
FZ=7136.7
FZ=6967.7
f=0.5 FY=2053.0 ap=5 mm FY=1994.7
FX=5475.9
FX=7440.3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12
34

背吃刀量 ap/mm
切削力 FZ 与背吃刀量 ap 的关系曲线
图3
图4
题 栏 中 的 Analysis →Non - linear curve Fit →Advanced Fitting Tool 后, 出现的对话框如图 4 所示, 在该对话框中 选择实验数据应满足的规律。切削力曲线符合 y=a·xb 的 规律。选择后导入数据进行运算。出现曲线如图 5。同时 出现 另 一 对 话 框 , 点 击 其 中 的 Done 按 钮 , 出 现运 行 结 果
件下的切削力经验公式为 FZ=1788a1p.57 f 0.84
4 分析结果对比 从以上两种软件
中, 对于统一实验数 据进行分析得到两个 同一切削条件下的经
表2
f & a 软件 ap=3 mm f=0.4 mm/r
Excel Origin R=0.9848 R=0.9863 R=0.9885 R=0.9953
Excel 和 origin 处 理 实 验 数 据 时 都 是 先 通 过 测 量 数 据 点
做一条曲线, 然后由操作者根据给定的要求拟合一条最
接近实际的曲线, 两个软件的分析过程简单快捷, 可信度
高。通过对比可知 origin 拟合的曲线精度更高, 所得的经
验公式更精确。
[ 参考文献]
[ 1] 周 剑 平.精 通 Origin 7.0[ M] .北 京 :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出 版 社 ,
图 5 传统油冷切屑
图 6 无任何冷却切屑
( 编辑 昊 天)
止 切 削 热 的 能 力 比 纯 冷 风 射 流 冷 却 、传 统 油 冷 却 等 要 好 , 而且能延长刀具寿命, 并能得到理想的切屑形态;
( 3) 冷风和少量水、润滑油混合雾化射流冷却切削可
!!!!!!!!!! 作者简 介: 巩 三动 ( 1979- ) , 男 ,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 要 从 事
f=0.1 FY=1995.9 ap=1 mm FY=2005.3
FX=3346.0
FX=1374.3
FZ=3631.2
FZ=1591.4
f=0.2 FY=2046.5 ap=2 mm FY=1984.6
FX=4921.8
FX=3108.5
FZ=5211.7
FZ=3478.1
f=0.3 FY=2049.5 ap=3 mm FY=1988.6
读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控制和机械系统的运动与
仿真。
收稿日期: 2005- 09- 03
87 机械工程师 2006 年第 3 期
验公式和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 R( 见表 2) 。哪一组数据更
接近真实, 精度更高? 其实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 R 本身就
是用于检验回归方程是否符合变量间的规律和判断回归
方程的精度。判断的依据是, 若|R|值接近 1, 说明实测数
据点都在回归曲线上, 经验公式可靠。若|R|值接近 0, 则
所得的公式无意义。
注: 表中 F 单位为 N; ap 单位为 mm; f 单位为 mm/r
件 下( 刀 具 参 数 、切 削 速 度 、工 件 材 料 和 机 床 不 变) 的 经 验 公 式 为 fC=1259ap2.0324f 1.0163 3 Or igin 处 理 实 验
数据 把实验得到的数 据 输 入 到 Origin 软 件 表格中, 如图 3 示, 点 击鼠标右键, 再点击 plot, 自 动 绘 制 一 条 曲 线 。这 个 曲 线 就 是 由 实 验测量的数据描绘的 规 律 不 明 显 的 线 。要 找 到一条与测量曲线非 常接近但必须满足某 种规律的曲线, 点击标
将两次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 即得到在该切削条
!!!!!!!!!!!!!!!!!!!!!!!!!!!!!!!!!!!!!!!!!!!!!!!!!!!!!!!!! 以很好地应用在滚齿加工中, 为齿轮加工的绿色制造又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 参考文献]
[ 1] 张伯霖 , 等.新 世纪 的干式 切削 技术 [ J] .制造 技术与 机床 , 2001,
数, 通过相关系数 R 判断出拟合曲线的精度。进而看出两个软件的细微区别。
关键词: 切削力; 相关系数; Exc e l Orig in
中图分类号: TG5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333( 2006) 03- 0086- 02
传统金属切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将数据以点坐 标的形式在双坐标系中描点, 再将点连接成直线, 根据斜 率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些几何知识确定切削力方程。此 种方法操作繁琐, 并且精度较低。本 文 拟 采 用 Excel 和 Origin 两个软件通过添加乘幂趋势线, 由系统根据实验 数据自动给定公式。 1 实验条件及步骤
把实验得到的离散数据点输入到 Excel 中, 通过插入 平滑散点图, 添加乘幂趋势线, 得到拟合后的曲线。结果 见图 1 和图 2。
根据拟合可以得到, 在背吃刀量 ap=3 mm 时, 切削力 FZ 和 进 给 量 f 的 关 系 为 FZ=1563 f , 1.0163 求 得 二 者 相 关 系 数 R=0.9848。 同 理 可 得 在 进 给 量 f=0.4 mm/r 时 , 切 削 力 FZ 和 背 吃 刀 量 ap 之 间 的 关 系 FZ=308ap2.0324, 相 关 系 数 R=0.9885。
如图 6 中的文本框。
以上是对进给量 f 保持不变时所进行的分析, 得到
切削力 FZ/N
7000
5000
3000
1000
0 12345
背吃刀量 ap/mm
图 5 切削力 FZ 与背吃刀量 ap 的关系曲线
图 6 运行结果文本框
切削力 FZ 和背吃刀量 ap 之间的关系 Fz=556a1p.57 , 二者之 间的相关系数 R=0.9953。同理可以得到在背吃刀量 ap 保 持不变时, 切削力 FZ 和进给量 f 之间的关系 FZ=1331f 0.84, 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R=0.9863。综合后得到在该实验条
实验以车削为例,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 即在固定其它 因素、只改变 1 个因素的条件下, 测出切削力) 。切削工件 是 非 金 属 材 料 ( 将 双 酚 A-( 环 氧 丙 烷) 环 氧 树 脂 , XH6403A( 白色) , 四亚乙基五胺 XH- 6405B( 红色) 按 1∶1 混合, 在常温下干燥, 得到加工模型) , 在 C6120 车床上进 行车削。
32- 33. [ 4] 任 家 隆.绿 色 干 切 削 技 术 的 研 究 [ J] .新 技 术 新 工 艺 , 2002(5): 9-
11.
[ 5] 刘 存 祥 , 胡 荣 生.切 削 区 的 喷 雾 冷 却 [ J] .工 具 技 术 , 1996, 8(30):
2- 4.
[ 6] Liu L and Yao S C.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Droplet Flow Im-
实验过程是在固定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几何参数的前
提下,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保证切削深度 ap=3 mm 不变, 以 5 种不同的进给量切削, 观测切削力的变化; 第 二阶段是在进给量 f=0.4mm/r 不变的情况下, 以 5 种切削 深度进行切削。实验数据如表 1 所示。 2 用 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2004.
[ 2] 李加种.金属切削动力学[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3.
[ 3] 太 原 市 金 属 切 削 刀 具 协 会.金 属 切 削 实 用 刀 具 技 术[ M] .北 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 编辑 昊 天)
"""""""""" 作者简 介: 赵 永强( 1976- ) , 男 ,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讲 师 ,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