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及立交区的排水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及立交区的排水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水涝灾害不断发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排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道路和立交区域更是成了水涝发生的主要场所,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施有效的道路洪涝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城市道路立交排水设计城市道路和立交区域一直是水涝发生的主要场所,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加强道路及立交区的排水设计,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保护道路及立交工程的持续使用。
一、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研究1.1 目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道路排水设计理念主要还是通过明渠,暗沟,管道等设施简单而迅速地排除道路雨水,没有充分考虑对道路径流的控污,截流,减排,利用及其于生态环境的关系。
随着传统道路排水弊端的日益明显。
道路排水作为城市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地面雨水或雪水如果不能迅速排除的话,会造成路面的过早损坏,这是对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一种损失:另外,雨水和雪水不及时排除的话,就不能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何在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新的雨洪管理理念,处理好道路排水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有效利用钓关系问题,成为设计者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1.2 加强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根据这两个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一是加强源头控制。
渗透设施可以有效地截获径流,实现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的消减,同时还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回补,减少下游的洪涝风险。
通过增加就地入渗,将道路雨水径流量从源头上控制在最低限度,主要通过透水铺装,渗透管渠等。
浅析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

浅析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摘要:排水系统作为市政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及车辆的行驶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从目前市政道路路面水的危害出发,对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绿化带排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1.市政道路路面水的危害无论是对混凝土还是沥青路面,积水如果不及时排除,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混凝土路面,路面水通过混凝土板间的缝隙浸入路面基层后,受到行车荷载的作用,路面便会产生泥、泵浆现象,使得路面基层内的细粒料被冲刷而导致板底局部脱空,被集聚导致板局部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会混凝土的板断角遭到破坏。
对于沥青路面,如果水侵入沥青内部形成孔隙水,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和热胀冷缩的影响下,路面沥青受到乳化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下降和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的降低,进而使得沥青膜从石料表面剥离、脱落,沥青混合料松散、掉粒。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最终使得路出现坑槽、推挤变形等现象。
另外,如果自然降雨过大,还会造成城市内涝,对市政道路造成严重的危害:暴雨径流轻则冲刷路面,使市政道路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重则冲毁路面,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妨碍正常公共交通,造成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如果路面上的雨水不能及时排除,还会大大降低了路面的抗滑性,容易造成较大的道路交通事故。
2.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2.1 路基排水的优化设计由于路基在整个市政道路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做好路基的排水设计工作。
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对于过湿路基来说,不能进行碾压以及晾晒,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换填的方式进行,例如换填粒料、好土以及抛石挤淤等,对于潮湿路基来说,路基的含水量不是特别高,就可以在施工之前开挖纵向的排水沟,并且在一定的距离内再挖一些横向的排水沟,便于收集路基水,利用水泵将水排走,最终起到疏干路基的作用;第二,要对立交处道路路基的排水设计投入足够的重视。
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农村也逐渐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这种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排水问题也日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城市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够使这个城市更好的发展。
要想有效率的进行排水工程,合理的建设排水管道,就首先要设计一个好的排水规划设计。
排水工程的建设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上下游之间是一个整体,并且属于重力流。
所有排水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够出现问题,都要小心谨慎的进行。
一个城市中造成道路的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害是水害。
城市中常常使用的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都会受到水害的影响而造成道路的破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如果存在排水不畅的话,会产生沉陷、坑或者是开裂的情况,并且沥青混凝土会虽则水分不断的向开裂处侵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这样就会造成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相互黏结,造成结构整体性的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也会受到水害的侵蚀,在水害的解封处形成基泥,从而会造成基层产生湿软的现象,水泥地的强度就会下降。
从而混凝土板会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缠身不均匀的沉陷,会造成断板或者是开裂的情况,从而最终造成路面的破坏的情况。
二、道路排水的设计我们在设计道路排水的时候要周全的考虑好排水问题,道路的排水问题主要是包含两个部分的设计,第一个部分是第一类排水,所谓第一类排水就是要尽可能的将地下水和浇灌的农田水排出道路,因为这可能会对路基的持续稳定性的有影响。
第二部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第二类排水,第二类排水就是要想进一切办法快速的准确的排到路基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路表水对于路基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设计无法达到路表水顺畅的排除道路的话,就会造成地下水下渗从而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
这两类排水问题是进行排水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排水设计使这两类排水问题得以解决。
要想解决第一类排水问题,需要采用提高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或者是在路基底部进行隔水垫层。
在进行操作时对于地下水位本身比较高的道路,在施工前应该挖临时排水边沟,用来进行地表水的排除和地下水的降低,而对与软土地基的地段,比如说塑料排水板或者是预压等等,一般情况下需要设置50厘米左右的砂垫层,这样可以加快排水的进行。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必须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将从设计策略的角度,对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1、灵活运用技术手段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方案可以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灵活运用,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智能集成等技术。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辅助工程师对城市地势、建筑高度、道路宽度、雨量等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优化设计方案。
2、考虑可持续环保在设计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时,应考虑可持续环保因素。
在分类收集、净化处理、排放管理等方面,优化设计可以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可行性,以达到解决区域水资源危机和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3、实现全面管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实现全面管理,即在保证排水功能的同时,保证城市景观质量和市政道路环境的整洁卫生。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公共景观、道路绿化等因素,使排水系统和城市景观相融合,实现高效的排水同时让城市更加美丽。
4、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必须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道路排水系统的建设成本、效益、安全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优解决方案。
在考虑不同情况下的风险可能性时,设计师可以依据历史降雨数据和城市之间的地形误差,以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等因素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
这样可以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健性,并有效减轻城市环境中的风险。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综合各种经济、技术、生态、保护、安全等因素进行考虑,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精细化设计。
这样才能够使市政道路排水的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以支持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排水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道路排水不畅会导致城市内涝,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环境。
优化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策略,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市政道路排水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优化设计策略。
理解城市道路排水的问题及挑战。
城市道路排水问题主要表现在雨水排水上,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张,城市道路的硬化面积增加,雨水排水问题日益突出。
在雨水排水过程中,雨水会流到地面积蓄水,形成积水现象,尤其是在雨水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由于城市交通的快节奏和车辆污染的加剧,城市道路表面会积聚大量的污垢,这些污垢影响了道路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要想解决城市道路排水问题,就需要重视道路设计与排水系统的优化。
接下来,针对城市道路排水问题,提出优化的设计策略。
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降雨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等环节,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高效。
城市道路的硬化面积应该在规划和建设时适当减少,增加透水性地面的使用比例,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
透水性地面可以有效减少道路积水现象,提高道路的排水性能。
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应该与城市绿化系统相结合,通过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吸水作用,实现降雨水的自然蓄蓄和排放。
要加强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清理道路排水设施中的污垢和杂物,保障道路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优化设计的策略需要与政府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等多方合作,形成全方位的规划设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道路排水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推动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性能。
建筑设计部门应该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要求,设计适当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排水设施的有效运行。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化挑战。
一、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的意义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排水,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
道路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和道路表面污染物对交通设施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有效避免了雨水积聚和潜在的交通意外风险。
良好的排水系统还能减轻城市的洪涝压力,有效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不受水浸影响,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综合规划: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需要在道路规划、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排水系统能够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在道路建设规划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的方式和管线的设置,使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放,避免积水和堵塞现象发生。
2. 排水系统设计:在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形、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模式。
在选择排水系统设计模式时,应注重解决雨季雨水过多,雨水处理设备跟不上排水要求等问题。
3. 确定排水设施类型:不同地区的道路排水系统设施类型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设施类型。
一般包括排水沟、构筑物、溢流设施等。
4. 雨水收集和利用:在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减轻城市的雨水排放压力。
可以采用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装置,将雨水用于植被的灌溉或城市绿化,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5. 地面材料选择:在道路建设时,地面材料的选择也需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渗透性和抗滑性的地面材料,避免雨水在地面滞留和积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排水系统中。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道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正常使用,避免道路结构和路基受到浸水和渗水的影响,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合理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保证道路畅通无阻,安全可靠,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1.路基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路基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快排、慢渗、波动性排水”,即在道路设计中,要求排水速度快,排水平稳,排水波动小。
路基排水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道路使用情况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道路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排水状态。
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保证排水坡度:在设计道路时,应根据道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设置路基的横向和纵向坡度,保证排水方向的畅通。
(2)设置排水结构:在路基设计中,通过设置排水沟、雨水篦子、雨水井等排水设施,收集和排除道路上的雨水。
(3)采用透水材料:合理选择路基材料,采用透水性能好的材料,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和排水。
(4)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在道路设计中,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下水道等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路基排水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排水和人工排水两种,具体方法如下:(1)自然排水:利用自然地形,通过路面横坡和纵坡的设计,使道路表面的雨水沿着设计好的路肩和排水沟,通过自然排水的方式排除。
在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要素:(1)地理环境: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包括土质、地势、地貌等因素,对路基排水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气候条件:考虑道路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降水量、降水频率等,合理设计路基的排水系统。
(3)道路使用情况:考虑道路的使用情况,包括交通量、车辆类型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路基排水设计的要求。
4.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的典型案例以某市区的某条城市快速路为例,介绍其路基排水设计的情况。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摘要:城市排水系统虽然不能说成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但它却是城市的脉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则可辅助城市的发展,反之排水设计不合理则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本文就城市排水设计的现状论述,并展望排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Abstract: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s,though not the heart of a city, is the venation.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would be helpful to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the unreasonable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tus of urban drainage design, and look 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rainage design.Key words: urban; road; drainage design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是使用年限,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美化和卫生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车辆可以安全通行,还要确保路面不被早期损坏,排水设施要迅速排除多余的水,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及时排除生活、生产废水,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见,城市道路排水在城市道理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水和生活废水。
路基和路面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虽然不能说成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但它却是城市的脉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则可辅助城市的发展,反之排水设计不合理则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本文就城市排水设计的现状论述,并展望排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s,though not the heart of a city, is the venation.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would be helpful to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the unreasonable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tus of urban drainage design, and look 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rainage design.
key words: urban; roa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是使用年限,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美化和卫生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车辆可以安全通行,还要确保路面不被早期损坏,排水设施要迅速排除多余的水,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及时排除生活、生产废水,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见,城市道路排水在城市道理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
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水和生活废水。
路基和路面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
一、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这被称为第一类排水;其次在考虑如何将水迅速的排除路面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冲刷对路面和路基的不良影响,减少因路面排水不通畅而引发的水分渗漏,对地基造成不良的影响,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的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来减少影响。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在施工前,首先要在附近开挖一条排水沟,有排除路面水和减低地下水位的特点,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一般设置 50cm 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
1.路面水:利用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系统等,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再收集路面水,将其排除路面,主要设计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
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
2.下渗水:下渗水有两种情况,即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和路肩下渗水。
按照不同下渗水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除: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
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
二、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
在我国的道路中,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排除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的各种废水、多余的地面水的工程。
此设计从宏观角度来讲是由排水管系或沟道、废水处理厂和最终处理设施组成。
其中,排水管系是用来收集和输送废水及污水的管网,有合流管系和分流管系。
合流管系只有一个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用同一管道排输。
分流管系有两个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收集雨水和冷却水等污染程度很低、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雨水管道;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及需要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污水管道;废水处理厂是由沉沙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曝气池、澄清池等设施及化验室、泵站、污泥脱水机房、修理工厂等建筑组成,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处理;最终处理设施是根据不同的排水对象设有水泵或其他提水机械,将经过处理厂处理满足规定的排放要求的废水,排入水体或排放在土地上。
(一)车行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分成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
当面对较宽的车行道时,为了要减少路面水在路面的流经时间,同时将水分及时的排除,一般使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以便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后,这些路面水就会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
(二)人行道排水设计
人行道的路面排水也是十分重要的,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所以,在人行道上的路面水就会通过横向坡度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中。
当道路还在开挖阶段时,一般要在道路两边设置两道防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安排一道截水沟,拦截将要流入到人行道里的路面水。
此外,还有一些路面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空隙中从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最后随着人行道旁的车行道的雨水口中。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
(三)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
路面上一定会有一些缝隙,除了有大部分的雨水通过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之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影响了路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完全排除路面水,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
(1)在城市道路施工中,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
工,让每一层路面结构都形成一个排水沟,保证各层的路面水随层次的减低而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处于长期暴露的部分,所以,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为路面保温。
(2)合理的设计施工结构,避免基础过大起伏;施工的工序要科学合理,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混凝土的性能要有一定的改善,预防裂缝的产生,防止表面干缩。
路面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中,预防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是最关键的。
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因为裂缝一旦出现要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是很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三、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及发展策略
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
一般把道路排水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路界地面排水包括路面(含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边坡排水、沟渠排水等。
地下排水包括路基地下排水、中央分隔带地下排水和纵向填、挖方交界处地下排水等。
对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1.市政建设项目必须加强审计工作,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要将问题控制在招标投标之前,确保工程项目造价的稳定性,避免招标后出现设计投资大,与招标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和的问题,所以,在工程建设前的审计工作是显得十分重要的。
2. 如果在工程中确实遇到了无法不进行大型变更的情况时,应追加工程项目,应组织专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最终的结构后在进行施工。
3.针对工程中因规划滞后、不完善、路网未开工等而导致工程衔接问题的,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延长工程的时间,以便实现工程利益的最大化。
4.建议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施工标准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经验编制,统一实施或分段试验,对于经严格检测、专家审查一致认可的有利工程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合理的,应大力推广并积累经验,进而不断完善。
根据道路上水源的多样化即水源的性质、方位、对道路的影响的不同,导致了我们要扩大道路排水设计的范围,由地表到地下,由地面边缘到地面中心,由地面交界线到道路交叉线上,由跨越沟渠的道路到横穿海、河、湖的桥梁,由道路排水到农田灌溉、废水排放、城市用水排水,环境保护、治水土流失都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达到多渠道、多方位排水设计。
结束语
排水系统工程适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质量。
今后排水要联系实际,改进排水设施的结构,优化排水设施设计方案,提高排水设施的排水效果,达到排水顺畅,排水充分,排水便捷快速。
通过进行丰富的研究和试验更加完善我国的《公路排水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