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小学五年级科学电池

合集下载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电池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电池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电池,了解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电池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弱,对电池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掌握电池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池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能正确使用电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池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电池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电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池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电池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电池的定义、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电池。

3.探究电池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电池的工作原理。

4.电池的应用:介绍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电池的重要性。

5.正确使用电池:讲解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习惯。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电池的认识。

7.拓展与思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1.电池的定义、分类2.电池工作原理3.电池的应用4.正确使用电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电池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电池——点亮小灯泡》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电池和灯泡的工作原理,学会用电池和灯泡制作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池和灯泡的基本知识、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画法、实验操作步骤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电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动手操作和实验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高,通过实验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池和灯泡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电池和灯泡制作简单的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池和灯泡的基本知识,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画法。

2.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原理。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实验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池和灯泡的基本知识,讲解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画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电路的制作,使灯泡发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让学生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电路,使灯泡发光的方式发生变化?学生自由探讨,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电池掌握简单电路原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电池掌握简单电路原理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中的第4课,主题为电池。

在这门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掌握简单电路原理,并了解一些电池的基本知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的定义。

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些化学物质变成电,让电能被储存起来,再用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比如,我们平常用的手电筒、计算器、移动电源等等,都是依靠电池来提供能量的。

可以说,电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来看一下电池的组成。

电池通常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三个部分。

正极和负极是电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承担了电池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正极通常是由氧化物制成,而负极则是由金属制成。

电解质则是电池中起到导电作用的部分,通常是指一种能够让电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物质,比如一些酸性或碱性溶液。

由此可见,电池中的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它们三者协同作用,电池的电能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

电池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涉及到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

通常情况下,电池的电能是由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这些化学反应可以使正极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就会自然地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电流。

在这个过程中,电解质则帮助电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制作自己的电池。

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池,我们需要三样东西:铜、锌和柠檬酸。

将铜片和锌片放在柠檬酸溶液中,待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发现柠檬酸溶液中形成了电子流动的现象。

这就是自制电池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此课,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简单电路原理,并了解一些电池的基本知识。

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装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更加了解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知识点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2.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6.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7.脉搏是血管有节奏搏动。

8.脉搏与心脏的跳动有关,脉搏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

9.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注射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10.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它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

11.人的大脑看上去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很柔软。

12.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13.颅骨对大脑具有作用。

14.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和谐统一,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

15.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睡眠不足问题、吸烟问题、噪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知识点1.古希腊人从进出港船只现象,提出了大地不是平的,而是一个大圆球的猜想。

2.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球上地形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3.麦哲轮用环球航行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伟大猜想的。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5.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就是地貌。

常见的地貌有沙漠、海洋、湿地、山地、平原、高原等。

6.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它的构造就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

7.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建立模型是科研的重要方法。

8.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

9.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境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

10.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一课:我们在呼吸1.科学探究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能够注意到对比实验的控制条件等问题,并提出数据,加以分析。

能够按照要求制作呼吸模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呼吸模型的工作原理,并迁移地解释呼吸时胸部的变化。

能够按照要求制作简易肺活量测量计,并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测量,统计肺活量,使学生了解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2.科学知识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知道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知道当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知道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以反应身体呼吸技能的强弱。

第二课心脏与血管1.科学探究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和脉搏跳动次数,并对多组数值求平均值,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伦的理论不成立。

2.科学知识知道心脏、血管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什么是脉搏,并掌握计数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知道脉搏跳动与心脏跳动有关。

知道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哎我们全身循环流动。

初步了解哪些行为有碍于心脏的健康。

第三课我们的大脑1.科学探究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的大脑潜力不同,积极锻炼可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2.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了解大脑皮层存在不同的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四个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第四课和谐统一的身体1.科学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协同合作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通过调查统计睡眠时间,发现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个因素。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材分析】《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是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电池》中的内容。

教材中安排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小灯泡、电池和导线。

2、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3、再次实验用各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通过使用一节电池和几根导线点亮小灯泡,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

此节课是本单元的开首篇,为以后学生继续学习更加复杂的电路连接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看,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学过关于电的知识,对电的概念一无所知,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以及通路、短路和断路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资源利用】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2根导线、实验记录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方法多样。

3.知道短路、断路和通路三种电路。

4.知道短路在电路中产生的危害。

5.知道只有通路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过程与方法:1.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进行猜想和设计。

2.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假设和猜想。

简单电路《水果电池》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简单电路《水果电池》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简单点路之《水果电池》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接触过电,对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奇的水果电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电池的组成,学会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通过实验,了解生物电知识;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参与讨论等活动,以及课后查阅、调查、搜集等方式,掌握学习基础科学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初步了解新能源的相关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正确使材用实验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具体操作。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

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并总结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了解生物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水果、导线、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电压表若干、生日音乐贺卡等。

六、实验改进:增加电压表,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电压及其变化,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感受生物电的存在,体会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置疑激趣,引发探究。

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精美的音乐贺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吧!(打开贺卡,声音很小且断断续续)咦,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生:电池可能没电了。

师:那糟糕了,没有电池怎么办啊?我们能不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做一个电池呢?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生猜测。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水果)我们今天就做水果电池吧!制作电池之前,老师得考考你们:知道简单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生:导线、电池、用电器(灯泡)、开关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电池

小学五年级科学电池

第10页/共14页
各种各样的电池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第11பைடு நூலகம்/共14页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
打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浸在酸
锌盘
中,再用导线在外面相连时,
铜盘 锌盘
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电流。
铜盘 锌盘
应用这一原理,他发明了第
铜盘
锌盘
一个人造化学电源——电池。
铜盘
人们将这第一个人造化学电源
锌盘 铜盘
称为“伏打电池”。
锌盘 铜盘
伏打电池的结构相当简单,
只是用锌盘、铜盘以及酸性溶
液浸湿的纸张按顺序相叠而成。
第12页/共14页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第2页/共14页
第3页/共14页
第4页/共14页
第5页/共14页
第6页/共14页
第7页/共14页
第8页/共14页
电池种类 干电池
用途 手电筒,收音机
第9页/共14页
各种各样的电池
电池种类 干电池 铅蓄电池 铅酸电池 纽扣电池 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
用途 手电筒,收音机
汽车 电动车 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 自动照相机 ,手机 运用前景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镍氢电池 铅蓄电池
锂电池
伏打电池
课外作业:制作水果电池
材料: 1·3 个柠檬(酸橙\苹果、梨、菠萝也可以) 2·3 个光亮的铜币。我们使用硬币(或铜片) 3·3 颗镀锌的螺丝钉 (或铝片) 4·4 根导线,最好导线上带有夹子(用于夹住铜币和螺丝钉 5·一把小刀以及小的纸质粘贴标签 6·低电压驱动的发光二极管(LED)。 7·一个 35 毫米塑料胶卷壳或是类似的小容器。 最好使用一个黑色不透明的胶卷壳。(用于遮光,方便观察 8·一个钉子或小锥子 (用于在遮光容器上钻洞)
灯泡的结构
金属架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注意:
• 1、不要用导线直接把干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那样会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在一瞬间发热, 发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 破坏。
• 2、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 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 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 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 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电池
铜帽,称为正极,用“+”表示 锌壳,称为负极,用“-”表示


电池内部结构
废电池危害:
• 对环境: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 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 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 公害……
• 对人类: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 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 锰、镉、铅、锌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被弃后, 电池的外壳会慢慢地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 逐渐渗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的 最大特点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迁移。 重金属在人体内积蓄,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对 人的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引发各种疾病及诱发癌 症。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各种各样的电池
锌锰碱性电池
碱锰电池
电池
镍氢电池 铅蓄电池
锂电池
什么?地产 商有那些标识, 这些符号式什
么意思?
电池的结构
• 干电池的内部结构.swf.swf
点亮你手中的灯泡
• 书本上64页 • 猜想这些灯泡能被点亮吗? • 验证你的猜想
电从电池的正极出 发,从小灯泡的一 个连接点进入,经 过灯丝,再从另一 个连接点流出,流 到电池的负极,形 成了回路,这条路 一通,小灯泡马上 就亮了。
你能用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的小灯泡能发光吗?
1、 3、
(√)
2、
(√)
4、
(×)
(×)
各种各样的电池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