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课件

•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 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 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 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 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 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 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鄃令裴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 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皇上听了很开心,免了仁轨的死罪,让乾祐担任侍御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 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 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 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 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
文言文:
词类活用
课程标准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 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 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 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文言文:
词类活用
课程标准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 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 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 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高考复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PPT (共24张PPT)

(6)用连词“而”或“以”,“且”
(8)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 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动词使其宾语产生 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翻译模式:(主语) +以(把)+宾语+为(或看成或当作)+ 表意动的名词 (以 + 种树 + 为 + 职业) 例:驼业种树
至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 法,需要从语意上去判断。 如果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 种性质,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如果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 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就 称之为意动用法
例:会盟而谋弱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数词的词类活用
数词可活用为动词,也可活用 为名词,由其在句中的位置决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带有代词(通常为之), 代词充当宾语 例: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例:秦地可尽王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与所字组成短语的名词用于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名词后面带补语(通常为介宾短语)
例1:六王毕,四海一。 例2: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名
主语
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法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名
主语
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法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_课件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规律:就一般情况说,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的名词就应该认为是用作 状语。 状语。
1在说明谓语动词时间时用的名词是名词活 在说明谓语动词时间时用的名词是名词活 (朝、夕、日、月、昼、夜) 用为状语 2在说明谓语动词方位地点时用的名词是名 在说明谓语动词方位地点时用的名词是名 东西南北) 词活用为状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 3在表示谓语动词采取的工具或方式时用的 在表示谓语动词采取的工具或方式时用的 箕畚) 名词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舟、船、箕畚)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 名作动,称王
8、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
目:使眼色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事》 之事》) 王:称王
规律:名词前面有否定词或能愿动词等副 规律:名词前面有否定词或 否定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像……一样 一样
用对待……的方 的方 用对待 式 用……
依据……,按 , 依据 照……
廉蔺列传》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在……,从……, ,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向…… 时公兵不满万( 三国志 武帝纪 武帝纪》 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当……,每…… ,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练习: 练习: 1、邹忌朝服衣冠 非能水也, 2、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驴不胜怒, 3、驴不胜怒,蹄之 其疾病而死。 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答案: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服 2 水:游泳 3蹄:用蹄踢 蹄 4疾病:患疾病 疾病: 疾病
高考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共99张PPT)

例二: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应活用为谓语动词(看)
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一:项伯 素善 留侯张良。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待)
例二:王 怒而疏
屈平。
主语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D,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所具有的性 质,特点(谓语有了使令性)。就是 主语使宾语动。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答案:A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 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 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①范增数目(用眼示意)项王。(《史记·鸿门宴》) ②籍(登记)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③吾师(学习)道也。(《师说》)
规律小结: “名词+名词”时,其中有一 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
2、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 该名词充当了代词的谓语。例如:
①汝幸而偶(匹配)我。(《与妻书》) ②其后名(取名)之曰:“褒禅。”
①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 论》)
②顺流而东(向东流)也。(《赤壁赋》)
规律小结:“动词+而+名词”时, 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 联系与区别
1、词类与词性,词性的相对固定性 2、定义:由于语言习惯或表达的需要,临时改
变了某些词原有的属性或通常的用法而灵活运 用的现象。 举例:其一犬坐于前。
强调1:活用的原因 强调2:活用的内容(两种) 强调3:临时性
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现代汉语普遍的原因 4、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论贵粟疏》
表示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表示 对人的 态度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 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表示方式状 态(比喻)
表示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班超传》
方式 状态 (比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1、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明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意义 方面的区别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 联系与区别
1、词类与词性,词性的相对固定性 2、定义:由于语言习惯或表达的需要,临时改
变了某些词原有的属性或通常的用法而灵活运 用的现象。 举例:其一犬坐于前。
强调1:活用的原因 强调2:活用的内容(两种) 强调3:临时性
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现代汉语普遍的原因 4、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论贵粟疏》
表示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表示 对人的 态度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 多奴虏使之。 《史记·项羽本纪》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表示方式状 态(比喻)
表示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班超传》
方式 状态 (比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
(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1、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明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意义 方面的区别
动词的使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方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 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 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就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1、渔人甚异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于都八中 符冬玲老师
课堂导入 1.我们一起练习一下这个练习。 2.他作为代表参加了大会。 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词类活用概念:
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基本的用法 和意思,被当成另一类词去使用。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三类:
一、名词的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翻译方法: “认为(觉得)……怎么样”“对……感到怎么样”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用在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语中 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而又没有动、意 动的意味,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 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 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 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例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小学而大遗 翻译方法: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 词作定语,“形容词+人或物
课堂检测训练
0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腰白玉之环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天下缟素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 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 及物动词
例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像……”、表使用工具“用……”、表处所和时间 “从……”“在……”等)。
(三) 名词的使动用法
概念: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让)宾语怎么样(做什么), 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物,这就叫做“名词的使动 用法”。
例: 1、齐威王欲将孙膑。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阙秦以利晋
翻译方法:“使……怎么样(名词换成动词)”“让……怎么样”
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名词原意加动作。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判定名词是否作状语: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
是修饰关系。表方位、处所、时间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吾日三省吾身 东临碣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一般名词也可以充当状语
例: 其一犬坐于前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方法:多数需在前面加一个恰当的介词(如表比喻
名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做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动词
1、 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左右欲刃相如。
2、 副词+名词( ★“不、弗、数、皆、已、未”)副词特后面的名词活用 为动词。 例: ① 范增数目项王。 ② 江水又东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与这 一动作有关的人或事,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 限制。
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方法:“动词(作定语)+人或物”
翻译方法:“使……怎样”“让……怎样”。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 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主语为宾语怎 样”,这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1、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触 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翻译方法:“为……怎么样”。
3、名词+ 名词 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 词。
例: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4、名词+代词/介宾短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 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介宾短语,即可判 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今王鼓乐于此。 5、所+ 名词, 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词的意动用法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主语 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这就叫做“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翻译方法: “把……当作……"
动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形容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质或状态,就是“形容词使 动用法”。
例: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春风又绿江南岸。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请广于君 B.轻寡人与 C.日再食 D.录毕,走送之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俯身倾耳以请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攘除奸凶
D.动心忍性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B.但微颔之 C.非学无以广才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02.下列画线字用法跟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D.一狼洞其中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B.此皆良实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苦其心志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手自笔录 B.夫战,勇气也 C.公将鼓之 D.下视其辙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 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 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就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1、渔人甚异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于都八中 符冬玲老师
课堂导入 1.我们一起练习一下这个练习。 2.他作为代表参加了大会。 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词类活用概念:
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基本的用法 和意思,被当成另一类词去使用。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三类:
一、名词的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翻译方法: “认为(觉得)……怎么样”“对……感到怎么样”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用在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语中 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而又没有动、意 动的意味,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 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 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 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例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小学而大遗 翻译方法: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 词作定语,“形容词+人或物
课堂检测训练
0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腰白玉之环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天下缟素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 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 及物动词
例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像……”、表使用工具“用……”、表处所和时间 “从……”“在……”等)。
(三) 名词的使动用法
概念: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让)宾语怎么样(做什么), 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物,这就叫做“名词的使动 用法”。
例: 1、齐威王欲将孙膑。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阙秦以利晋
翻译方法:“使……怎么样(名词换成动词)”“让……怎么样”
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名词原意加动作。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判定名词是否作状语: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
是修饰关系。表方位、处所、时间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吾日三省吾身 东临碣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一般名词也可以充当状语
例: 其一犬坐于前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方法:多数需在前面加一个恰当的介词(如表比喻
名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做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动词
1、 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左右欲刃相如。
2、 副词+名词( ★“不、弗、数、皆、已、未”)副词特后面的名词活用 为动词。 例: ① 范增数目项王。 ② 江水又东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与这 一动作有关的人或事,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 限制。
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吾射不亦精乎? 翻译方法:“动词(作定语)+人或物”
翻译方法:“使……怎样”“让……怎样”。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 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主语为宾语怎 样”,这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1、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触 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翻译方法:“为……怎么样”。
3、名词+ 名词 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 词。
例: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4、名词+代词/介宾短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 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介宾短语,即可判 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今王鼓乐于此。 5、所+ 名词, 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词的意动用法
有些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主语 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这就叫做“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翻译方法: “把……当作……"
动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形容词的活用类型有以下几类: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质或状态,就是“形容词使 动用法”。
例: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春风又绿江南岸。
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请广于君 B.轻寡人与 C.日再食 D.录毕,走送之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俯身倾耳以请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攘除奸凶
D.动心忍性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B.但微颔之 C.非学无以广才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02.下列画线字用法跟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D.一狼洞其中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B.此皆良实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苦其心志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手自笔录 B.夫战,勇气也 C.公将鼓之 D.下视其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