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合集下载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4、大引物诱变法
首先用正向突变引物(M) 和反向引物(R1),扩增模板 DNA产生双链大引物(PCR1), 与野生型DNA分子混合后退火并 使之复性,第二轮PCR中加入正 向引物(F2),与PCR1中产生 的一条互补链配对,扩增产生带 有突变的双链DNA。由于F2中的 退火温度显著高于第一轮PCR所 使用的引物M和R1,因此,可忽 略引物M和R1在本轮反应中所造 成的干扰。
将待突变的目的基因
插入M13噬菌体载体 上,制备单链DNA
将合成的寡核酸片段
与单链模板退火,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 合成互补的双链DNA 将双链DNA转化大肠 杆菌,获得突变基因
突变体的筛选:寡核
酸探针杂交筛选法
3、重叠延伸介导的定点诱变
首先将模板DNA分别分别与 引物对1(正向诱变引物FM和 反向引物R2)和2(正向引物 F2和反向诱变引物RM)退火, 通过PCR1和2反应扩增出两种 靶基因片段。FMR2和RMF2片段 在重叠区发生退火,用DNA聚 合酶补平缺口,形成全长双链 DNA,进行PCR3扩增。最后, 用引物F2和R2扩增出带有突变 位点的全长DNA片段(PCR4)。
PCR介导的定点突变的优势
1、突变体回收率高,有时不需要进行突变体筛选;
2、能用双链DNA作为模板,可以在任何位所有反应; 4、快速简便,无需再噬菌体M13载体上进行分子克隆。
三、基因定点突变应用
近年来,由于突变技术使得人们可以按照自 己的意愿改造基因或蛋白质的产物,从而取得改 变后的产物,使其造福于人类。因此突变技术已 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为: 1、突变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2、DNA缺失改造
2、DNA缺失改造
心钠素(ANP)和干扰素(IFN)在临床上 有着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这两产物在大肠杆菌和酵 母系统中都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出来。但由于在 克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进了一些没有用的核苷酸序 列,这样表达出来的产物就与天然产物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为了使克隆表达的产物与天然的产物一样,人 们便采用寡核苷酸指导的定点突变技术,成功地对这 些多余的核苷酸进行了缺失改造,以期得到正确的产 物。

热点微专题08 基因编辑技术及定点突变-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热点微专题08 基因编辑技术及定点突变-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双链载体;
④最后将双链载体引入宿主细胞复制,
并进行筛选和鉴定。
知识拓展: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2.PCR定点突变技术 (1)重叠延伸PCR
①此技术共需四个引物 引物2和引物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 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 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 ②分别利用引物1和引物2,引物3和引 物4进行PCR,得到两个DNA片段 ③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引物 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它们再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 整的DNA片段。 ④最后,用引物1和引物4进行扩增得到 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①首先人工合成一段含有特定突变位
点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除突变位点外,
该片段的其他部分可以与目的基因互补
配对)
②然后将该寡核苷酸片段与带有目的
基因的单链载体(通常由M13噬菌体衍生
而来)进行杂交;
M13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 内有一个环状单链DNA分子
③继而在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
用下分别进行DNA链的合成和连接反应,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构因建,改有良的基质因粒组为质空粒白时质破粒坏,了将含上 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到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L养ac一Z基段因时(间因后),,含再该将质菌粒液的涂大布肠在含 氨苄青霉素和__β__-_半__乳__糖__苷___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杆,菌在不培能养分基解上β出-现半白乳色糖和苷蓝产色生两蓝种 菌落,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色__物__质__(_。变),菌落为白色(果)
二轮微专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定点突变技术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
• 【情境原理】 • 1.基因组编辑的含义:对基因进行定点修改,以改变目的基因的序列和功能,进行基因治

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及其应用

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及其应用

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及其应用
基因定点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特定的位置发生的变异事件。

这些定点
突变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替代、插入或删除,也可以是染色体片段的重排和
结构变化。

基因定点突变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基因定点突变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随机突变和基于定点
突变的方法。

一、基于随机突变的方法:
1.化学诱变:通过化学物质如亚硫酸乙基甲酯(EMS)或N-亚硝基-N-
乙基脲(ENU)等诱导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

这些突变通过对群体进行筛选
和筛选,从而找到目标基因的突变。

2.辐射突变:用射线如X射线、γ射线,或放射性物质如乙烯基腈,等辐射处理生物体,以诱导其基因组上的随机突变。

基于随机突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疾病、发育和进化等研究中。

它们可以帮助揭示基因功能的重要性和与特定物种和表型相关的基因。

二、基于定点突变的方法:
1.基因敲除/敲入:通过合成受损的DNA片段或外源DNA片段,将其
导入到目标基因中,从而造成其功能异常或置换为新的基因序列。

这种方
法可用于明确或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探索特定突变的表型影响。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是一种用于改变特定基因序列的方法。

它可以被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开发新的基因治疗方法。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酶切位点或特异性识别序列,将新的DNA序列插入到目标基因中。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质粒或病毒载体来将新的DNA序列导入目标
基因中,然后使用细胞转染或转化的方法将质粒或病毒载体导入细胞中,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改变。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改变单个基因的序列,还可以被用于删除或插入多个基因。

这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基因治疗、基因工程以及基因组学研究等领域。

但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操作等问题。

因此,不同的实验室和公司都在开发新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以突破这些技术难关。

- 1 -。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原理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技术可以精准地改变靶标基因的某些特定位点,从而实现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机理等方面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基于人工合成的DNA片段与目标基因的同源重组,以实现基因定点突变。

具体来说,该技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利用PCR技术、化学合成等手段,合成出目标基因的突变片段。

其次,将突变片段与目标基因进行同源重组,从而在特定位点引入突变。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精准地改变目标基因的某些特定位点,不影响其它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该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生物进行操作,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动物等。

因此,该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机理、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基因定点突变全攻略

基因定点突变全攻略

基因定点突变全攻略基因定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些碱基发生了改变,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替换、插入或删除。

这种突变一般发生在DNA的编码区域,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基因定点突变在许多遗传病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基因定点突变的全攻略。

1.基因定点突变的类型基因定点突变可以分为三类: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非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被改变的碱基导致了密码子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无义突变是指被改变的碱基导致了密码子的提前终止,从而使蛋白质的合成过早终止。

非义突变是指被改变的碱基导致了密码子的改变,但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合成。

2.基因定点突变的起因基因定点突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自然突变、致突变剂和辐射。

自然突变是指在正常细胞分裂和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突变。

致突变剂是指能够引起DNA突变的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如化学药物、辐射等。

辐射包括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等。

3.检测和诊断基因定点突变检测和诊断基因定点突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如PCR、DNA测序和核酸杂交等。

PCR可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从而使突变的碱基更容易被检测到。

DNA测序可以确定基因序列的每个碱基,从而找到突变的位置和类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已知突变序列杂交,检测是否存在突变。

4.基因定点突变的遗传5.基因定点突变与疾病总结:基因定点突变是基因序列中的一些碱基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基因定点突变可以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非义突变。

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突变、致突变剂和辐射。

基因定点突变的检测和诊断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

基因定点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影响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基因定点突变在许多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基因突变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定点突变

基因定点突变
在最初所建立的 PCR 方法中 就可看出只要引物带有错配碱 基,便可使 PCR 产物的末端 引入突变。但是诱变部位并不 总在 DNA 片段的末端,有 时也希望对靶 DNA 的中间 部分进行诱变。 目前采用重组 PCR 进行定位 诱变,可以在 DNA 片段的 任意部位产生定位突变。
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人工合成 具有突变 序列的 DNA片段
野生型基因
盒式诱变
应用:SOD酶化学修饰研究:
天然的SOD 稳定性较差,具有免疫原性,功能相 对单一,而限制了其应用,化学修饰可以增强酶稳 定性,降低免疫原性。 2003 年,赵数进,尹亮等用相对分子量为 2000~20000的PEG 修饰SOD,发现相对分 子量为6000 的PEG 修饰效果好 1986 年,袁勤生等用高碘酸钠氧化右旋糖酐成 二醛修饰SOD, 实验表明,修饰酶不仅完全保留了 天然酶的活性,而且在耐热性、耐酸性,抗胃蛋白 酶水解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天然酶。
结果
定点突变后3个质粒测序结果及突变前后序 列对比3个质粒的测序结果有2种,分别和文 献的Cu,Zn-SOD序列对比: 其中1个质粒测序结果和Cu,Zn-SOD基因 序列完全一致,说明突变未成功; 另外2个质粒分别有2个碱基和Cu,Zn-SOD 因序列不同,也就是Cys的密码子TGC变成 了Ala的密码子GCC,其他序列与Cu,ZnSOD基因一致,符合预期要求。
PCR定点突变
整个反应体系为50μl,其中含无菌去离 子水41μl,10×Pfu Polymerase Buffer(含Mg2+)5μl,20μmol/L P1、 P2引物各1μl,pESOD质粒1μl(约 100ng),Pfu DNA聚合酶1μl(5U);反应 条件为:94℃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 1min,65℃ 30s,72℃延伸7min,25个 循环;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

简述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应用。

简述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应用。

标题: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应用一、PCR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通过复制DNA分子来合成特定DNA序列的技术。

它是由美国生物化学家卡里·穆利斯在1983年首次发明的。

PCR技术可以扩增DNA分子,使之成百上千倍地增加,从而在实验室中方便地进行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酶制造复制DNA的过程。

在反应体系中,向DNA模板添加适当的引物,通过多次循环的热循环,使DNA聚合酶依次在模板DNA的两条链上合成新的DNA链,从而实现了DNA分子的扩增。

二、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应用1.基因定点突变的概念基因定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单个碱基(A、T、C、G)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

这种突变是基因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结果,对生物的遗传性状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2.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中的原理通过PCR技术,可以利用特定的引物扩增出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出含有突变位点的引物,然后将这些引物与待扩增DNA片段进行PCR反应。

在PCR反应中,引物会与模板DNA特异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扩增出所需的DNA片段。

通过测序技术验证PCR产物是否成功扩增,并鉴定突变位点的具体情况。

3.PCR技术在基因定点突变研究中的应用(1)基因工程PCR技术在基因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来改变特定基因的编码序列,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重组蛋白质。

利用PCR技术可以在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引入特定的突变位点,使其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遗传疾病研究在遗传疾病研究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基因中的特定突变位点,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

通过PCR扩增获得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然后进行测序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生物多样性研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不同裙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