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中国苗族的工艺品丰富多样,代表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才华。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苗族工艺品:1. 苗族纺织品苗族的纺织工艺非常出名,包括苗族绣品和苗族染织品。

苗绣被誉为中国民间绣品的瑰宝,其密集的刺绣和精致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染织品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纹饰而闻名,常见的有苗族服装、毯子和窗帘等。

2. 苗族银饰品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常见的有银耳饰、银颈饰、银手饰等。

这些银饰品大多采用镶嵌、锻打、雕刻等工艺制成,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

3. 苗族竹编苗族竹编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广泛流传于苗族村寨中。

苗族竹编工艺简单而富有创意,常用的器物有篮子、箱饭桶、花瓶、茶壶等。

苗族竹编制品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常常用作家居装饰和礼品。

4. 苗族木雕苗族木雕以其精巧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驰名。

苗族木雕常以人物、动物和花草等为主题,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苗族木雕制品包括雕像、屏风、桌椅和方桌等,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和民族特色。

5. 苗族竹编苗族陶艺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苗族陶器通常采用手工制作,多以红陶为主料,经过制作、烧制等工艺制成。

苗族陶器造型独特,多为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形象,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

6. 苗族刀具苗族的刀具制作技艺也非常出色,著名的有苗刀。

苗刀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制作工艺精湛,刀身弯曲,卷尾如蚕,刀柄精致,通常镶嵌有银饰品。

苗刀既可用于农田劳作,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它不仅实用,更是苗族人民尊重传统和认同文化的象征。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中国苗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美术苗族ppt课件

美术苗族ppt课件
绘画材料
苗族绘画常用的材料有宣纸、麻纸、布帛等。宣纸具有良好的吸墨性和细腻的质地,是苗族画家最爱的绘画载体。麻纸则相对粗糙,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布帛则常用于制作壁画和服饰图案。
技法
苗族绘画技法多样,包括工笔、写意、没骨、重彩等。工笔画注重线条的精细刻画,写意画则强调笔墨的挥洒和意境的表达。没骨画不以线条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点染。重彩画则以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为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美术苗族ppt课件
目录
美术苗族简介美术苗族的绘画艺术美术苗族的传统服饰美术苗族的建筑艺术美术苗族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01
CHAPTER
美术苗族简介
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战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苗族在中国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风格
苗族绘画风格独特,既有南方的细腻婉约,又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其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在表现手法上,苗族绘画注重形象的夸张和变形,强调画面的装饰性和寓意性。
苗族绘画的题材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这些主题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和精神追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苗族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杉木、松木等,既轻便又易于加工。
02
独特的木结构
苗族建筑采用穿斗式木结构,通过榫卯连接,无需钉子或其它金属连接件。
05
CHAPTER
美术苗族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家庭传承
许多苗族美术技艺是通过家族传承下来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习并继承了家族的美术技艺。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黄、蓝、绿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湘西民间美术

湘西民间美术
印染技艺:
1.花版制作:制作花版时,匠师选用色质优良的皮纸,用掇糊裱成五层厚的纸版,晒于后再在纸版上涂一层光油,晾干后,即成较为坚韧的花版。花版的大小根据布幅的宽度和使用的长度而定。在纸版上绘制花纹图案,由匠师雕刻成印版。
2.花版的图案雕刻制作:雕刻时,首先设计好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绘制在花版上面。传统图案纹样,一般都带有吉祥如意、洪福康乐、子孙满堂以及万福来朝之类的寓意,如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观音送子、鸳鸯戏水、双龙抢宝等。在花版上,染匠师傅用大小各异的工具进行雕刻。例如雕刻一只凤的图案时,其工具就有圆形凹筒铁凿、半圆形凹陷铁凿、长形铁凿、方形铁凿、菱形铁凿、三角形铁凿等30多种工具。一件蓝印花布印染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花纹图案的设计、绘制和雕刻。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
第一步:铸炼: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第二步:锤打: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第三步:拉丝: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3.蓝印花布花纹的印制:制作时,将白色家织布平铺在工作台上面,然后将花版压在白布上面,染匠师就用调好的石灰和黄豆粉拌和的灰浆,分次用刷子刮在花版上。刮浆时,分布要均匀,用力要均衡,直至将全部花版涂满。然后将花版轻轻取下,在白布上就出现了整块有序的花纹图案。
4.晾晒风干:把印好花纹的白布悬挂在木架上,晾干。晾布时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会使印上去的灰浆融化流走。因此,晾布必须是通风透光的地方。

人教版美术《苗族服饰》课件

人教版美术《苗族服饰》课件

----
蜡花麻类 摩染白布型 尼挑帕长三 花 衫 赤褶上 水裙穿拴男 彩花 麻 色 子 城 绣腰包 三 花带挑 个 衣 花 白 乡 女帕 镇 下子 着包穿 挑
------
分花类 布衣型 在下四 兴穿 隆长 乡裤女 子 已头 从盘 汉白 俗长 帕
上 穿 绣
-----
叙 永 苗 族 刺 绣
如 醉 如 痴 不 回 家
苗族服饰
类型一 ------ 女子头盘青 线,包青帕或头戴托圈, 外绕青布帕子。穿刺绣花 衣,蜡染绣4 个乡镇
类型二------- 女子头盘青毛线,缠数段绣花条带子, 上穿黄色刺绣为主的花衣,下着绣花百褶裙。以青布 黄色图案为基调。 分布: 合乐 震东苗族乡
蜂 蝶 飞 来 就 爬 上
鲜 花 不 比 真 的 差
苗 族 姑 娘 会 绣 花
图案纹样-----大量采用花蝶 等动、植物形象和几何纹样。 色彩------以红、黄、蓝、黑、 白为主,套以其他杂色。
苗族服饰的特点:制作精美、取材广泛、 技艺独特、构图精巧、色彩艳丽、纯朴 自然、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 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是丰富的文 化意蕴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
欣赏以苗族为题材的 美术作品
学生活动:以“苗韵”为 主题进行创作设计(表现 形式、手段、方法不限)。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较为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

苗族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包括苗族服饰、织染工艺、木雕等方面。

苗族服饰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苗族服饰彰显了苗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审美情趣。

苗族女性的服饰以绣花袍为代表,它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工艺和绚丽多彩的颜色,成为苗族民族特色的象征。

在苗族绣花袍上,可以看到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例如苗族妇女通过绣花表达自己对婚姻和家庭的祝福和期望。

苗族绣花袍的制作过程繁琐而讲究,需要经历选材、剪裁、绣花等多个环节,每一条绣花袍都是苗族女性的心血结晶。

苗族织染工艺也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

苗族人民以手工织布为生,他们采用自然植物染料,将亲手编织的布料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赋予色彩,并形成各种精美的纹样。

苗族织染工艺独特而精细,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苗族织染工艺不仅用于制作服饰,还应用于民居装饰、节日庆典等方面,成为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木雕也是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之一。

苗族人民运用木材和工具,通过雕刻的方式创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苗族木雕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细致入微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苗族木雕的主题多样,包括动物形象、宗教图腾等。

每一件苗族木雕作品都经过苗族艺人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展现出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苗族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苗族美术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

苗族美术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苗族绘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苍茫壮丽的山河、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苗族雕塑则通过木雕、石雕等方式表达出苗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和敬畏。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

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代表: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银饰品。

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常常被用来装饰传统服饰。

其中最著名的银饰品是“二腕银镯”和“滚花耳环”。

2.侗族竹编: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竹编技艺而闻名。

侗族竹编作品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等,制作精细,造型独特。

侗族竹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3.布依族织锦:布依族是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织锦。

布依织锦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细腻柔软的质地而著称,常常被用来制作传统服饰和家居用品。

布依织锦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4.瑶族刺绣:瑶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而著称。

瑶族刺绣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和精细的刺绣工艺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常常被用来装饰民族服饰和家居用品。

瑶族刺绣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贵州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同时也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民族风情

苗族民族风情

苗族民族风情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1)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2)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3)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4)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

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

5)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

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

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

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

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蒙古族民族风情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1)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

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2)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族善于歌舞。

3)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苗族剪纸是流行于施秉县南部清水江沿岸苗族女性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

目前,在施秉境内生存地保存较好的要数双井镇的把琴村石矿苗寨。

石矿位于施秉南部双井镇把琴村石矿苗寨。

这里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厚,交通便利,山村公路直通寨前,山寨由3个自然寨组成,因四周石头较多,而得名。

苗族剪纸以女性为主体活动方式,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来的是一幅男耕女织的历史画卷。

苗族剪纸以夸张的图案为背景,在纹样上采用变形、夸张、大胆、简化、幻想、传奇、神化等多种表现手法,对动物、人物、植物、花图等构图是那么的富有传奇色彩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苗族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的主要载体。

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饰的“姊妹花”以及孪生姐妹。

苗族剪纸作为苗族刺绣纹样和精美的图案,它反映的是一种女性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特别是服饰的装饰图案,为我们研究苗族剪纸的历史提供很重要的历史线索和研究价值。

苗族剪纸从选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作业,不但保留了古老的纸张模样,而且融合了现代纸张的元素,尤其是纹样的保存和收藏,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苗族剪纸,其内容丰富,构图大胆而夸张,线条明快,造型生动活泼,每一件作品都是精湛的民间传统美术,具有一定的欣赏和收藏艺术价值。

苗族剪纸纹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意识的体现,为我们研究苗族宗教文化、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社会结构的形成等方面提供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等研究价值。

苗族剪纸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对于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来说,这不能说是一种奇迹。

因为所有构图均由大脑记忆,手工绘画和剪刻、纹样以动物、人物、植物、花草、鱼虫等为图案。

如《蝴蝶妈妈》、《云上天狗》、《蛇身人面龙》等不同图案组成苗族剪纸纹样,这在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具有重大影响和重大价值,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作品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采,久负盛名。

最常见的是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几类。

挑花:这是苗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使用的范围很广,如头巾、头帽、衣服等,都有其艺术体现。

挑花一般不先起样,仅凭构思在布面上数纱挑刺,正面看反面挑,采用打散结构法,严格按布面经纬线逐一挑刺,将诸多的生物形象,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

计算的精确,排列之巧妙,实在令人叹服。

黔中各县挑花技艺都很高。

其图形多由小十字、米字、团花、小点花和斜线组套而成,常以桃红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或以黑色作底,用对比强烈的红白线勾出轮廓,再以深红、桃红、黄绿线刺图填充其间。

画图紧凑饱满,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刺绣:也是苗族妇女的特长。

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

刺绣针法很多,有平绣、凸绣、辫绣、堆花、绉绣、缠绣等十多种,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如各地流行的平绣,着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以明显的物感。

凸绣,流行于台黔东南凯里、台江部份地区,它是用多层次的针法,使图象具有立体造型,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再突出图象的层次,使立体感更加强烈。

辫绣,只在雷公山巴拉河一带才有,其方法是将若干根色线编成"辫子",按设计图案平辅于布上,用
丝线钉牢即成。

纹理清晰,走向明朗,给人以一种深沉、结实、粗放、豪迈的感受。

堆花,也流行于黔东南,其方法是用绫子剪作很多的三角形,再把每个三角的两角折成带尾的小三角。

然后把它一个个辅于布上,后面的一个压住前面一个的大半,随压随缝,便成了所需的花鸟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

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

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红、蓝、粉红、紫等色。

黔中地带喜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套为几何图案,喜大红、大绿、涤蓝等色。

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
织绵:是一种编织工艺,被称为"苗锦",流行于贵州各地苗族中,为苗族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久负盛名。

织锦是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要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程式化的作业要求很高。

一般制作锦带,宽至四寸,多用作衣饰佩带。

锦带上织有各种几何图案,也有龙、凤、花、鸟、虫、鱼,或织有象征吉祥的字句,色调浓烈鲜艳,光彩夺目。

也有的仅用黑白两种纱线编织,精密细致,黑白分明,色调素净而雅致。

除锦带外,还有锦布。

锦布宽约六七寸,以绵线为经,彩线为纬,丝棉混织,工艺的要求很高,编织起来更是费工费力。

一般妇女每天仅能织寸许,技艺高超的每天也只能织二三寸。

姑娘们常它来制作名贵的礼服。

蜡染:是苗族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
黄蜡加温溶解为蜡汁,再将白面平辅于案上,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布上绘图。

绘好后放入染缸渍染。

然后清水煮沸脱蜡,即现出白色花纹。

松桃苗族蜡染,是先把图案帖于木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

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的花模间,将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找开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蜡染大多出自妇女之手。

其水平高低,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蜡绘艺术。

技艺精湛者,一般不先画样,也不用直尺圆规,仅凭构思和手工技巧,就能使所绘图形均匀、对称、大方、美观。

蜡染图案多得无法统计。

蜡染与苗族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很广,图样格式很多。

丹寨苗族祭祖时,要穿特制的蜡染衣,叫"祭祖衣"。

溶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蜡绘制十面旗幡,飘飘屹立于仪仗队之前。

丧葬,不少地方也用蜡染布做殉葬衣,花纹多为古老庄严的铜鼓纹、涡妥纹。

银饰:是苗族的锻造工艺。

明清以前,苗族男女都喜佩戴银饰,尤以青年妇女为最。

现在仍是青年妇女的主要装饰品,而男子已普遍不用了。

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

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

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精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银饰可分成三大类型:第一类,以黔东南
为代表,工艺水平很高,佩戴的数量也最多。

一个妇女的佩戴量可达三四十两、五六十两以上,少数达二三百两。

主要特点是喜爱穿戴银冠和银衣。

银冠上焊接的各种配件,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件件都是精工之作,其中最显著的牲是镶有二尺多高的宽大银角。

银衣是因衣服上载的银饰很多而得名。

第二类是松桃、铜仁地区,主要特点是在头巾上插上许多银花,肩上披银披肩,胸前围腰上绽着许多大块银花,耳坠很纤巧。

工艺水平也很高。

银饰数量过去也多,现已逐渐简化了。

第三类是贵阳以西地区,银饰数量较少,仅在头上发髻插少许银簪、银梳、银花。

这三类地区也有共同特点,即都戴银质的耳环、项圈、手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