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
分液和萃取的关系

分液和萃取的关系分液和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技术。
它们都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溶解性质或亲和性质来实现分离。
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我们来看一下分液。
分液是一种利用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不同密度和相对溶解性来分离物质的方法。
在分液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分液漏斗,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入漏斗中,然后轻轻摇动漏斗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随后,我们打开分液漏斗的龙头,使两种液体分层。
根据两种液体的密度差异,我们可以将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分别收集起来。
这样,我们就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开来了。
然而,有时候分液并不能完全分离我们想要的物质。
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萃取来进一步提取目标物质。
萃取是一种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物质的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使得目标物质在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然后,我们将混合物与溶剂进行充分的接触和搅拌,使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转移到溶剂中。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将溶剂中的目标物质提取出来。
分液和萃取的关系在于它们都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质进行分离。
但是,分液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密度差异进行分离,而萃取则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进行分离。
此外,分液通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而萃取则可以用于分离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相态的混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分液和萃取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分离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这时可以利用分液将两种液体分离开来。
而在生物医药领域,萃取常被用于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制备药物或保健品。
总结起来,分液和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技术。
它们都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质进行分离,但分液主要利用液体的密度差异,而萃取则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
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应用领域,但都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和应用这两种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取,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1. 引言萃取和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萃取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混合物的组分,而分液则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分离溶液中的不同层。
2. 萃取的原理萃取是一种通过提取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混合物的组分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给定的混合物,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使目标组分在溶剂中溶解,而将其他组分留在原混合物中。
3. 萃取的步骤萃取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选择适当的溶剂选择适当的溶剂是萃取的关键步骤。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原混合物的特性和目标组分的特性。
合适的溶剂应具有以下特点:与目标组分有较高的溶解度,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较小,具有低挥发性,易于回收。
3.2. 混合混合物和溶剂将混合物与相应的溶剂混合,使目标组分溶解于溶剂中。
这可以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法完成。
3.3. 分离溶液和混合物分离溶液和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是倾倒法和分液漏斗。
倾倒法是将混合物和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并留意密度差异,使溶液和混合物分层。
分液漏斗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分离溶液的不同层。
3.4. 回收溶剂和目标组分将溶剂和目标组分分离后,溶剂可以通过蒸馏和其他方法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
目标组分则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纯化得到。
4. 分液的原理分液是通过液体的密度差异来实现液体分层的方法。
在分液过程中,溶液中的不同层会根据其密度的不同位于不同的位置。
5. 分液的步骤分液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倾倒混合物和溶液将混合物和溶液倾倒入一个容器中,并留意密度差异。
通常情况下,密度较大的层将位于底部,而密度较小的层将位于顶部。
5.2. 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层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分液漏斗具有锥形设计,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流动。
通过打开活塞,密度较大的层可以下沉到底部,密度较小的层则留在上部。
5.3. 收集液体层将分离后的液体层收集到不同容器中。
萃取与分液

萃取与分液;(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离子的检验(Cl-、Ag +、SO42-、CO32-、NH4+、Fe3+);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
3、不能长期存在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1、称量注意事项:(1 )使用前要调零;(2 )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3 )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4 )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5 )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2、溶解注意事项: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
而物质的溶解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
3、转移注意事项: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4、洗涤注意事项: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答: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答:必须重新配制。
6、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答:不能。
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
7、装瓶贴签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萃取跟分液的区别

萃取跟分液的区别萃取跟分液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那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萃取跟分液的区别,供大家参阅!萃取跟分液的区别分液是一种实验操作,在分液漏斗里完成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下层的液体从下管放出(注意及时关闭活塞),上层的液体从上口倒出。
萃取也是一种实验操作,以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为例说明操作步骤。
将溴水和苯在分液漏斗里混合后振荡、静置(静置后液体分层,Br2被溶解到苯里,苯与水互不相溶,苯比水轻在上层,因溶有Br2呈橙红色,水在下层为无色)、分液即完成萃取。
可见萃取步骤中包含分液操作。
分液注意事项1、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检漏,若存在漏水则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太多,以免阻塞流液孔。
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拇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
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振荡时,塞子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紧靠烧杯壁),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
4、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夹一纸条防止粘连。
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萃取方法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
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
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
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
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
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
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K,即:K=yB/xB式中yB和xB分别为B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最新版]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32840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e.png)
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实验室萃取实验报告篇一: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四、实验步骤: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5、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篇二: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姓名:班级:一、实验室制取蒸馏水1、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使液体混合物中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冷凝为液体,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的方法。
分液和萃取的概念

分液和萃取的概念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分液”和“萃取”是啥玩意儿。
有一次我在家做沙拉,准备调个油醋汁。
我把橄榄油和醋倒在一起,结果发现它们不融合,分成了两层。
这其实就有点像分液。
分液呢,就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放在一起,会自动分成两层,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分开。
再说萃取。
还是做沙拉这事,我想用柠檬汁给沙拉提提味,但是直接挤柠檬汁吧,又会有很多果肉啥的混进去。
这时候我就想到,可以把柠檬皮泡在酒精里,过一会儿,酒精里就有了柠檬的香味,这就是萃取。
萃取呢,就是利用一种溶剂把另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比如说,在化学实验里,用四氯化碳可以把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四氯化碳就像个小魔法师,专门把碘给“揪”出来。
所以啊,分液和萃取就是这么两个挺好玩的概念。
以后咱再看到不同的液体混在一起,或者想从混合物里提取出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想想分液和萃取啦。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这俩概念。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分液和萃取的区别

分液和萃取的区别分液和萃取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技术。
虽然它们都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但它们在操作方法和原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液和萃取的区别。
分液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相(通常是液体相和液体相)分离的技术。
当混合物中的两种液体无法互相溶解时,通过分液可以将它们分开。
在分液过程中,混合物先加入到一个漏斗中,漏斗的底部有一个分离液的出口。
然后,待分离的两种液体通过分液漏斗的两个液体相分层的特性,自然分离开来。
上层液体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出口流出,留下下层液体。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液体的密度差异,利用重力使两种液体分层,从而达到将其分开的效果。
萃取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某种溶质从其溶剂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技术。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需要有另一种合适的溶剂,其能够和溶质发生互溶。
首先,混合物加入到一个容器中,再加入萃取溶剂。
然后,通过搅拌或震荡,使混合物中的溶质被溶解到萃取溶剂中。
最后,等待两种溶剂分层,并将上层的溶剂(即提取溶剂)分离出来,从而分离出所需的溶质。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两种溶剂的互溶性差异来将溶质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
分液和萃取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适用的条件和分离机制。
首先,分液适用于两种液体不互溶的情况,而萃取适用于溶质可以在两种液体中互溶的情况。
其次,分液是通过重力使两种液体分层分离,而萃取则是利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此外,分液通常不需要加入第二种溶剂,而萃取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萃取溶剂。
最后,由于分液是液体之间的分离,因此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手动操作,而萃取通常需要使用设备(如萃取器)来实现。
除了区别,分液和萃取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常见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和制药等领域。
其次,它们都是通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开来实现目的。
无论是需要分离液体相还是溶质,分液和萃取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分离手段。
总而言之,分液和萃取作为分离技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
1、碘水与 CCl4混合
2、萃取: 振荡与放气
3、分液
目的
加入萃取剂
萃取:使碘快 速溶入CCl4 使CCl4层与水 层分离
现象
上层橙黄色 下层无色
混合液乳化 形成乳浊液
上层淡黄色 下层紫红色
结论
水与CCl4 不互溶 无
碘由水层 溶入CCl4层
(5) 萃取剂的选择:
①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 大 。
d.静置分层,以待分液。
e.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注意:要从下口放气,如果内部压力大, 从上部放气 时, 一打开上部活塞, 内部液体就会喷出来。下部放 气可以避免其发生。因为下部放气可以通过旋转活塞的 间隙大小来控制气流的放出的大小。在放气时, 将分 液漏斗倒置, 用手顶紧上口活塞, 将下口斜对安全位 置, 如对向通风橱,慢慢旋转下口活塞, 即便内部压 力大, 也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斗,观察是否漏水;若无漏水,正置漏斗,将瓶塞打开、
旋转180度盖紧,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无漏水,则
分液漏斗密闭性良好.
BG
4
b.将分液漏斗置铁架台,溶液与萃取剂都由上 口倒入
c.振荡时漏斗上口朝下,振荡后打开活塞放气, 2~3次
振荡使液体充分混合;打开活塞,放出产生 的气体,使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 出。
BG
19
思考与探究 1.萃取时如何振荡分液漏斗,使液体混合均匀? 2.分液漏斗中有四氯化碳和水两层无色液体,设计简单实验 探究哪层液体为水层? 提示 1.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 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注意:振荡 后打开活塞,使分液漏斗内气体放出。) 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哪层液体增加,该层液体 即为水层。
特别提示 四氯化碳、汽油和苯是常用的萃取剂,它 们与水的密度关系为:ρ(CCBGl4)>ρ(H2O)>ρ(苯)或ρ(汽油)。8
【想一想】
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加入酒精能否实现碘和水的分离?
【提示】不可以,酒精与水互溶
BG
9
对于经常跑长途的货车来说,燃油要达标。为 防止不达标的燃油对车辆的伤害,可以加装油 水分离器。这个仪器的作用是什么?油和水是 如何实现分离的?
BG
10
思考交流
鸡汤太油腻,你有方法将鸡油去掉吗? 用勺子舀去上层浮油。水与油互不相溶,
产生分层。
思考油和水分离用的是什么方法?萃取 后碘和水是如何实现分离的?
BG
11
(三)分液
(3) 分液原理: 将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分液操作: 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② 萃取剂与原溶剂 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 。 ③ 与溶质 不反应
。
BG
14
(3) 实验1- 4: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碘
操作
1、碘水与 CCl4混合
2、萃取: 振荡与放气
3、分液
目的
加入萃取剂
萃取:使碘快 速溶入CCl4 使CCl4层与水 层分离
现象
上层橙黄色 下层无色
混合液乳化 形成乳浊液
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
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
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
BG
3
使用仪器—分液漏斗
过程:
a.萃取前先对分液漏斗检漏,看 活塞与玻璃塞是否漏液
关闭漏斗颈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蒸馏水至1/3处左右,
观察活塞是否漏水;若无漏水,盖紧漏斗瓶塞,倒置漏
BG
12
(3) 实验1- 4: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碘
操作
目的
现象
1、碘水与 CCl4混合
2、萃取: 振荡与放气
3、分液
加入萃取剂
萃取:使碘快 速溶入CCl4 使CCl4层与水 层分离
上层橙黄色 下层无色
混合液乳化 形成乳浊液
上层淡黄色 下层紫红色
BG
结论
13
(3) 实验1- 4: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碘
上层淡黄色 下层紫红色
结论
水与CCl4 不互溶 无
碘由水层 溶入CCl4层
(5) 萃取剂的选择:④思考与交流
a.分液之后,碘的CCl4溶液如何分离出碘?蒸馏。 b. 能否用苯萃取碘?用酒精呢?可用苯,不可用酒精。
B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3)分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防止液体流出, 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 险。 ②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 (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保证漏斗内与外界大气相通,同时 漏斗下端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从而使液体顺利流下。 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上口倒出。
BG
5
(二) 萃取
定义: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
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溶解度较 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方法。
BG
6
碘和水分离的过程
加入CCl4
振荡
碘水
碘和水分离
原因: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的
溶解度。
BG
7
归纳总结: 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如:CCl4与H2O互不相溶 2.溶解溶质的能力远大于原溶剂 如:CCl4(I2)>H2O(I2) 3.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如:CCl4不与I2反应
BG
17
思维拓展 3.分液漏斗中有苯和水两层无色液体,设计简单实验探究哪
层液体为水层?
答案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哪层液体增加, 该层液体即为水层。
BG
18
4.结合用 CCl4 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总结萃取剂选择应 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萃取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 度。 (2)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3)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互不反应。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4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萃取、分液
BG
1
思考?
用高度酒泡制药酒,是什么原理呢? 是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精,有效
成分从药材体液中溶入酒精的过程叫做萃取。
BG
2
(一)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
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
BG
16
思考·交流
1、分液时,为什么要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 打开,或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 上的小孔呢?
使空气进入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内外压力相等,均为大气 压强,所以液体才可以顺利流下.
2、分液时,为什么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 液体从下口流出?
分液操作时,当下层液体流到活塞处要及时关闭活塞.这时,从活塞 到漏斗管口还剩余一部分下层液体.如果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残留的下层液体会一起被放出,上层液体就不纯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