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3~.尿液化学检验

合集下载

实验四尿液理化及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实验四尿液理化及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 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先天性畸形

尿
其它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疾病如SLE
泌尿系统 附近器官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
2.WBC
一般而言尿中白细胞是指分叶核粒细胞而言, 新鲜尿中,白细胞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 变,浆内颗粒清晰可见,胞核不是非常清楚。 炎症时,外形多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 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界线不清, 此时称为脓细胞。尿标本久置室温后,因pH、 渗透压等改变,白细胞也可产生退行性变,难 以与脓细胞区分开。因尿中白细胞与脓细胞增 多时意义相同,故区分白细胞与脓细胞没有多 少实际意义。
在新鲜标本沉渣中,典型的红细胞形态呈两面 凹的圆盘形,淡黄色;在低渗的环境下,红细 胞吸水胀大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中逸出,成 为一个大小不等的空环,则称影细胞 (shadow cell);在浓缩尿液中,由于渗透 压增高,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红细胞常表面带 刺,呈皱缩状。
均一性红细胞
非均一性红细胞
泌尿系统疾病
管型
管型是肾小管,集合中管状铸型样蛋白聚体。
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
①原尿中有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 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能力,浓缩既可提高蛋 白质含量,又能提高盐类的浓度;尿液酸化后还能促 进蛋白质的沉淀;
③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正常两肾共约有200 万个肾单位,但它们并非全部同时工作,而是交替工 作与休息。管型的形成,需要让具备形成管型的尿液 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的停滞时间,以便蛋白质得以 浓缩、沉淀而凝聚成管型。当形成管型的肾单位的重 新排尿时,已形成的管型即随尿排出。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尿液实验室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等。

以下是尿液实验室检验的常见项目:一、尿液一般检查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黄色,颜色加深可能与饮水量、饮食、药物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提示有疾病的存在,如血尿、黄疸等。

2.尿液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呈透明状,如果尿液出现浑浊,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3.尿比重:尿比重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值为1.015-1.025,尿比重增高或降低都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异常。

4.尿酸碱度:尿酸碱度反映肾脏的酸碱调节能力,正常值为4.5-8.0,如果尿酸碱度出现异常,可能提示有代谢性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

5.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等。

6.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150mg/d,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或其它系统疾病。

7.尿糖定性试验:尿糖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等。

8.尿糖定量试验:尿糖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2.86mmol/L(mg/dL),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糖尿病等疾病。

9.尿酮体定性试验:尿酮体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10.尿酮体定量试验:尿酮体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酮体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100mg/dL(mg/L),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二、尿液化学检查1.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等物质,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2.尿亚硝酸盐试验:尿亚硝酸盐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等疾病。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尿液中常见的化学指标出发,依次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相关内容。

正文:第一大点: 尿白蛋白1. 定义和功能2. 检测方法和常见指标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4.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5. 高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二大点: pH值1. 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 正常范围和异常结果的解读3. pH值异常的可能疾病4. 尿液pH值与药物代谢的关系5. 调节尿液pH值的方法第三大点: 尿糖1. 尿糖检测的目的和原理2. 尿糖异常的临床意义3. 不同尿糖水平的分类及相关疾病4. 尿糖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5. 监测尿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大点: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1.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产生和排泄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的原因和检测方法3. 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4.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5. 监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日常护理建议第五大点: 尿潜血1. 尿潜血的意义和常见检测方法2. 尿潜血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3. 尿潜血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4. 引起尿潜血异常的其他疾病5. 监测尿潜血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个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尿白蛋白、pH值、尿糖、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以及尿潜血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及早诊断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在检测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 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 量蛋白如β2-M,尿中无大分子蛋白,典型病种 是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有血浆蛋白成分,不同分子 量蛋白质均有,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 的损伤断裂.见于各类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及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反应不佳,预后不良。
5. 尿液气味 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
临床应用 1.正常尿液 可受食物或药物影响,尿液气味发生改变
2.病理性尿液 新鲜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 等;烂苹果味则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 癌;大蒜臭味提示有机磷中毒;“老鼠尿”样臭味提示有苯丙酮尿症。
三)临床联系
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肾炎、感染性肾盂 肾炎、Fanconi综合症、慢性失钾性肾炎。 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中毒、有机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以及抗生素如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 一些中草药如木通、马兜铃等可引起高度 选择性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有明显管型尿 。
3.尿液比密(SG)测定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随机尿:1.003~1.030, 晨尿小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测定方法: 1.化学试带法; 2.尿比重计法; 3.折射计法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 的指标。

比密被用于度量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 缩稀释能力,即肾小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应用
(1)血糖增高性糖尿(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①摄入性糖尿 ②应激性糖尿 ③代谢性糖尿 ④内分泌性糖尿
尿 准测糖断尿糖 确血检的病检 性糖查检的查 。,时测筛, 以,指检主 提应标和要 高同,病作 诊时但情为 断检尿判糖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尿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该检验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指标,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的指标在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中,主要评估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尿液pH值:pH值反映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帮助判断肾脏功能和代谢状况。

2. 尿比重:尿比重可以反映尿液的浓缩程度,是评估肾脏浓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尿蛋白:尿蛋白的异常增加可能是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指示。

4.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检测尿路感染和炎症等情况。

5.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增加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6. 尿糖: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7.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原含量可以判断肝脏功能和溶血情况。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意义尿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临床意义:1. 评估肾脏功能:通过检测尿液的pH值和尿比重等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浓缩功能和酸碱平衡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2. 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尿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异常增加可以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3. 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并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4. 评估肝脏功能: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原含量,可以判断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溶血情况,帮助评估肝脏疾病的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尿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快速、简便和非侵入性的检验方法,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检测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管理。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利用尿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尿液化学检验

尿液化学检验

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疾病。

本文将对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常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正文内容:一、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1.尿液组成:尿液主要由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

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代谢情况。

2.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尿液中可测定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成分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糖代谢状态、肝功能和感染程度等信息。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蛋白质:蛋白质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增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或炎症反应。

2.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3.酮体:正常情况下,人体代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如果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者存在代谢障碍,就会产生酮体。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4.胆红素和尿胆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可以评估肝功能和溶血状态。

5.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

三、尿液化学检验的方法1.常规尿液检测:常规尿液检测是尿液化学检验的最基本方法,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等的观察和测定,以及尿沉渣的镜检。

2.尿液试纸法:尿液试纸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将试纸插入尿液中,利用试纸上的化学反应剂与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并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判断化学成分的含量。

3.尿液仪器法:尿液仪器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高级方法,利用仪器测定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可提供更准确和定量的结果。

第6.2章 尿液一般检验(化学检验)

第6.2章 尿液一般检验(化学检验)
①试带避光干燥;规范,高低质控,定检。 ②Harrison法:加入FeCl3后未见足够的钡盐沉淀,
可加适量硫酸铵。 (3)检测后:试带法定性,可疑用Harrison法验证
5.参考值 阴性
6.临床意义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型
正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血液
尿液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 胆素原
健康人血液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 4μmol/L),尿液中不能检出;当血液结合胆 红素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可从 尿液排出。
2.检测原理 ※ (1)试带法(重氮法)
胆红素+二氯苯胺重氮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
(2) 氧化法
①Harrison法
胆红素+氯化钡→沉淀+三氯化铁→胆青/绿/黄素
②Smith碘环法
1.试带法 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必要时也可用于肉眼观察。 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目 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方法学评价
试带法检测尿蛋白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方法学评价
加热乙酸法 其特点与评价见表
方法学评价
【质量保证】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尿蛋白定性检查方法。 初次就诊患者、现场快速检测、健康体检、疾
班氏法的灵敏度低于试带法,当葡萄糖浓度达 8.33mmol/L 时才呈现弱阳性。多种抗生素对班氏法也 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与班氏试剂中铜离子发生反 应有关。
3.薄层层析法 可作为确证试验,但操作复杂、 费时、成本高,多用于研究。薄层层析法是检测和鉴 定非葡萄糖的还原性糖的首选方法。
不同化学物质对尿糖检测的影响见表5-11。

无或极微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pH试纸法: 多种混合指示剂(棕红色-深黑色),
与标准色板比较。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3.指示剂法: 0.4g/L溴麝香草酚蓝→滴于尿液→黄-酸
性,绿-中性,蓝-碱性. 受黄疸尿及血尿的影响.
4.滴定法: 标准NaOH滴定,测总酸度.复杂,少用
5.pH计法: pH电极.精确度较高,需仪器,烦琐,少用.
(二) 尿酸度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满足临床对尿pH检查 需要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筛检方法
pH试纸法 操作简便,采用pH精密试纸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 试纸易吸潮而失效
指示剂法 溴麝香草酚蓝变色范围为pH 6.0~7.6,当尿pH偏离此 范围时,检测结果不准确;黄疸尿、血尿将直接影响 结果判读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1)干化学试带法 【原理】 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
溴酚蓝─→p阴H3.离2 子 +pro+→复合物
(淡黄→绿色→兰色)
【评价】肉眼和仪器;对清蛋白灵敏(70-100mg/L),
与Hb/Mb/BJP基本不反应;
简便快速,易标准化,应用普遍。
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阴性(-):溶不解浑浊碱性盐类结晶. 微【量评(价±】):轻特微异浑性浊高,,P干RO扰约少0,.1灵-0敏.1度5g0/L.15g/L;
弱阳阳性性(2(++))::与浑明所浊显有,白蛋明雾白显状发颗,生粒P沉,RO淀P约反R0O应.约2。0-.06.-52g./0Lg/L 强阳性(3+)经:典大准量确絮的片、沉定淀性,的浑确浊证,实P验RO.约2-5g/L 最强阳性(4+):凝块,大量絮片沉淀,PRO>5g/L
1.测定原理与评价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2)磺基水杨酸法 【原理】
尿2-3ml+试剂0.1ml,立即 混匀,1min内观察结果.
pro+ + 磺基水杨酸根- →H+ 不溶性蛋白沉淀
【评价】 •简便快速,灵敏度高0.05-0.1g/L;
与清/球/本周蛋白反应;假阳性。
1
•干化学法的参考方法,NCCLS推荐

确证实验。
1.测定原理与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干扰因素】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假阳性 假阴性
干扰因素 ①高浓度尿酸、尿酸盐、草酸盐 ②碘造影剂、大剂量青霉素 ③混入生殖系统分泌物 pH > 9或 < 3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3)加热乙酸法
【原理】加热→PRO变性凝固, 加酸→pH接近PRO等电点;
干燥;有效期。 ③加热乙酸法:盐类→浑浊→假阳性;
遵循加热-加酸-再加热; 5%乙酸为尿液的1/10. ④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调尿液pH为5-6
(3)检测后:报告审核;结果与临床不符,分析原因
※4.临床意义
(三) 尿蛋白定量检查
(1)生理性 蛋白尿
(2)病理性 蛋白尿
功能性 <+;≤0.5g/24h;青少年
尿pH一过性↑.
②生理活动:运动,饥饿,出汗,应急,夜间入睡呼吸
变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pH↓.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①酸性尿:酸中毒,高热,慢性肾炎,白血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痛风 ②碱性尿:碱中毒,呕吐,尿路感染,Ⅱ型肾
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
(一)概述
健康人尿液中蛋白含量很少,定性为阴性。
1.蛋白尿 (proteinuria, PRO) ※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150mg/24h 或尿中蛋白质浓度>100mg/L
蛋白定性为阳性,即 proteinuria.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
(一)概述 2.蛋白尿形成的原因
(1)肾小球滤过膜破坏或电荷屏障改变 (2)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3)溢出性 (4)肾组织性
体位性 ++~+++,卧床后(-);青少

肾前性 溢出性: Hb,Mb,BJP
肾小球性: Alb
肾 性 肾小管性: β2、α1-M
肾后性
混合性: Alb、β2-M 组织性: TH糖蛋白
偶然性:血、脓、粘液
(三) 尿蛋白定量检查
肾小球性:肾小球肾炎+~++,很少>+++; 肾小管性:±~+,很少>++. 混合性性:肾病综合征≥+++. 组织性: ±~+,很少>++.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3)药物影响:
①NaHCO3,K2CO3,枸橼酸钠→碱化尿液→防止酸 性结晶(尿酸及胱氨酸)形成;促进酸性药物排泄.
②氯化钙(铵、钾)、稀盐酸→酸化尿液→防止碱性 结晶(磷/碳/草酸钙)形成;促进碱性药物排泄;预防细 菌生长.
③溶血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 Hb.
滴定法 可测定尿酸度总量。临床上用于尿酸度动态监测,但 操作复杂
pH计
结果精确可靠,需特殊仪器,操作繁琐。可用于肾小管 性酸中毒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时尿pH精确测定
(三)质量保证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标本新鲜; 操作规范; 试带保存; 试剂配制标准; pH计校准.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Section 2
尿液化学检验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主讲: 郭素红
一、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一)测定原理
1.试带法:
模块有甲基红(pH4.6-6.2),溴麝香草酚蓝 (pH6.0 - 7.6). 变色范围:黄(5.0)-绿(7.0)-蓝(9.0),仪 器或肉眼判读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测定原理与评价
(3)加热乙酸法
【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
假阳性 ①混入生殖系统分泌物
假阴性 ① pH > 9或 < 3
②无盐或低盐饮食者,测定前加入少许盐溶液
2.参考值 定性:阴性
3.质量保证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1)检测前:患者正常饮食;
(2)检测中:※
①室内质控;阳性及阴性对照。 ②试带法:按规程操作,浸渍时间适宜;阴凉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