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测定表

运动负荷测定表

筠连县第三中学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表学年期班级:任课教师:

测定人:测定日期:天气情况:

测定结论及意见:

第2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2章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系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严重固定狭窄心电图可正常。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液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呼吸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均提供了其心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也与一般状况,如骨骼肌的力量及灵活度等方面有关。运动中可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压,观察运动中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及ST段的变化,发现心率、心律、传导系统等方面的异常。 运动试验除采用心电图监测手段外,其他监测手段,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心血池显象、核磁共振、呼吸气体分析等均可增加运动试验所提供的信息。运动试验已成为应用广泛的无创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心脏病患者预后判定、内外科心脏病疗效评价、心脏功能、客观安排患者劳动力、确定体育运动处方等。本书主要介绍运动心电图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基础知识 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情况。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判断 1、适应症: 1.1协助不明原因胸痛的诊断 1.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1.3检测冠心患者缺血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 1.4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等)的病因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经过多渠道的调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形式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小学三、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运动技能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使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在我校我任教的年级是四、五年级共6个班200多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比较好,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五年级一共有三个班,每个班级的学情,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都有区别。在身体素质方面四年级学生在所教年级中比五年级成绩好。四年级比较了解是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且自主学习积极性较高,其最大特点就是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比较好,团体的运动项目上表现比较突出。五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体育成绩差,身体素质差,需要教师慢慢培养训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的成绩方面 在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在课中加强了队列、身体姿态的训练,在体育课上我还采用对行为习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多表扬,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采用多提醒加表扬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化,学生很快适应了体育课,上课的常规、站队、精神面貌显著提高,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使学生激发了练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我增大游戏性质,比赛性质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地仔细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两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互相竞争,对比动作,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学习交往合作的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到要想取胜,必须增强体质,从而增强了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在学校田径队的训练过程中,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训练,场地受限制就动手画场地,因地制宜的搞好训练,安排好合理的运动量,保证学生水平循序渐进的提高。 三、教学不足: 1、有个别班级学生行为习惯整体一般,需要加强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和意志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2、个别学生提高不明显,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身体素质特别出色的学生进步不是很明显,需进行专项方面的训练,并在身体素质上加强训练。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方法;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 总之,半学期的教学已经过去,在教学中有许多收获,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旨在通过教学的分析和反思,能在下半学期的体育与健身的教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和改进,更好的让体育课堂为学生综合的身体素质发展服务。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前言 平板运动试验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是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病检测手段。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静息状态下患者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心肌好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因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运动负荷量分别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挡 极量: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以最大心率粗略计算为:220-年龄数; 亚极量:指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临床上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运动能力:即运动中最大耗氧量,通常用最大代谢当量(METs)表示。 根据年龄预测运动能力(METs)的公式: 男性:18.0-(0.15*年龄) 女性:14.7-(0.13*年龄) 二.平板运动试验概念: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三.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操作 1.运动实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运动中通过检测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检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 4.此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5.如果6分钟后仍未ST段恢复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为止。 四.运动平板心电图的作用 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导心电图ST段水平下降;心绞痛发生。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3.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 4.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 5.评估功能性早搏的鉴别:运动中早搏是否增加?运动中早搏减少,功能性可能性大。心动过速:运动中心率增加大于100次/分, 6.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 7.评价窦房结功能 五.适应证 1.冠心病的诊断 2.功能性早搏的鉴别 3.窦性心动过缓查因 4.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 5.疗效评价 6.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六.绝对禁忌证 1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2.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 质量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二年级体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唐玲玲 时光飞逝,感觉一学期刚刚开始,但是很快就要结束了。这半年里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收获,收获了经验,收获了与学生的情感。让初出校门的我,充分体会到了当一名老师的滋味。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认真地组织一二年级七个班的体育课程以及协调体育组的老师们组织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现将这次期末考试的体育成绩进行分析: 这次考核的项目有队列队形、坐立体前屈、1分钟跳绳3个内容。学生的柔韧成绩不错,有75%的学生都达到了优秀的成绩,可见,本学期坚持让学生每天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是有效的。另外每节课有队列队形练习,规范孩子们的习惯和规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能够较好的掌握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1分钟跳绳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一是由于在校学生太多,二是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导致优秀率较少,主要集中在良好的水平上。 针对以上的情况,自己总结出几点改进措施: 1.体能较差的情况,必须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内认真抓好体能训练,必须固定时间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有效地进行练习。2.我校班级多,人数多,为了提高每节课的练习效果,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备好每节课,协调好场地,根据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有效地进行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

会运动技术当作重点来抓,再在课外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吃苦耐劳的品质。 3.对于一些各方面素质较弱的学生采用个别不同的方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标准,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已经过去,在教学中有许多收获,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力争使自己和学生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整理)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作者:梁海燕(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 / 591 ?发表日期:2010-12-03 09:49:50 人教版课标初中体育七年级-九年级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考身体锻炼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七年级(1)(2)(3)(4)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

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课时:2课时 7.教学过程: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复习过程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和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 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 (V1或avR 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 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的把握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大事,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宜的负荷量,首先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练习的次数。在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引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 望,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如若学生精神饱满,运动欲望较强,可以适当的增加预定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减少运动负荷。在练习过程中也要再仔细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调整运动负荷。 闻,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这里我们主要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负荷情况,在教学中听到学生在运动中呼吸比较急促,喘息的比较厉害,则应降低他们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增加其运动负荷。 问,其实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练习者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负荷量的大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询问学生练习的感受。另外,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作息、饮食及学习时间等情况,对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也是有帮助的。 切,在运动过程中,除去环境、心理刺激或疾病等因素外,心率和运动强度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用心率(脉搏)来换算运动强度是非常简便且可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最好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然后采用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年龄)来判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体育质量分析报告

仰义第一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分析 1、质量检测方案: 为了进一步培养校课外活动和田径训练队的后备人才,激发孩子们的体育兴趣,更好地优化兴趣小组的队伍建设。对积极、刻苦参加训练,并为班级、学校赢得荣誉的学生实行体育期末免试制度,体育成绩直接晋级为“优”。 根据这个学期所教的内容主要选择检测的内容是:三年级1、队列对行2、跳绳(个/分钟)3、拍球(个/分钟)4、50米跑步。一年级1、队列对行2、跳绳(个/分钟)3、前滚翻4、拍球。以上内容测试都是以教学内容探究为基础,以学生身体素质为浦,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于平时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与适应性,以及学生的体能情况。检测内容的制定力求符合三和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检测的结果与平时上课的预测结果有点出入,主要是跳绳一分钟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太长,不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对大部分学生进行半分钟的测试来计算成绩。 2、成绩结果与分析: 本次考试一年级段共计1141名学生,4个班级,实际考核学生为141名,

有效率100%。考核结果如下表: 体育学科 2.1、考核结果反映,98.8%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学习基本功练习效果明显。 2.2、基础技能的掌握比较好,有89.4%的学生得分较满意,体现出基础教育的路实化与普及性,学生兴趣高,课间学习认真,课后练习积极,进步迅速,学生的身体素质较高。 2.3、跳绳内容本来我是想放在下个学期进行教学,由于达标测试内容的原因,我把它提前到这个学期。刚开始有大部分学生还不会跳,由于时间紧迫,利用课堂时间不能达到要求,通过2次课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烈,但是课堂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我利用不同目标的布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就给予星星奖励,而且根据超目标的情况不同,给予星星的个数也不同,如原来只能连续跳2个的,在2天内练习到四个1颗星星,达到8个的2颗。还不会跳的只要在一个星期内学会就有星星,其他同学教会不会的同学也同样有星星,在奖励与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兴趣高,进步快。这里让我明白,低年级段需要老师给予设计,他们能完成的明确目标的刺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4、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比以前一年学生年龄偏小,基本上都只有7虚岁,所以耐力相对的比较差,特别是在的跳绳时候的表现比较明显,在一分钟的后阶段,

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频率 当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代谢过程比平时大为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锻炼后,能量物质的恢复更充分,可达到比锻炼前更高的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加,这是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的基本原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某班60人,以1次体育课为例进行运动负荷监测。 1.2 方法 分别测定课前安静时、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脉率。课开始的准备部分为9 min;课的基本部分为27 min,分别测第2、7、12、17、22、27分钟脉率;结束部分为4 min。 以每分钟脉搏平均值为基础,以课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各部分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主要教材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绘制脉搏测定曲线图,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荷量等级,确定生理负荷量指数。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部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 2 结果 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课的开始部分脉率为100次/min;课的基本部分第2分钟脉率为128次/min,第7分钟脉率为130次/min,第12分钟脉率为142次/min,第17分钟脉率为158次/min,第22分钟脉率为178次/min,第27分钟脉率为140次/min;结束部分脉率为100次/min。 通过分析得知,此次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荷量脉率为133次/min,已知课前安静时的脉率是80次/min,所以生理负荷指数为:128/80=1.6。通过对照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可知,这次课的生理负荷量等级属于中等。 3 讨论 一般来说,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最大范围内,多数在140~150次/min之间。如果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间达20min以上,约需12 h才能恢复。所以,一般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超过180次/min为宜。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25%~45%之间。

心电图运动实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类型】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的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氧耗量最高方式,并能人为的控制进程与运动耐量。 2.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达到的心肌氧耗能力比活动平板运动要小,而无充分的“温醒”过程,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运动过程中记录的心电图伪差相对较少。 【设备准备】 1.基本设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仪,踏车运动试验检查仪。 2.心肺复苏设备除颤器、氧气、输液器、抢救车(内置心肺复苏必备药物)、断电电源保护器、血压表、听诊器。 2.运动试验方法 (1)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xercise test):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做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负荷量以kpm计算,每级运动3min。男性由300kpm开始,每级递增300kpm;女性由200kpm开始,每级递增200kpm。直至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表1)。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2)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运动量、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4个方面判断结果。目前最常用的运动方案是Bruce 方案(表2)。对于年龄大有心脏病的患者可采用修订的Bruce方案(表3)。 【基本操作流程和要求】 1.运动试验前 (1)复核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体格检查,阅读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各种临床检查资料。评估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风险度。 (2)检查前ld禁酒,检查当日吃早餐,餐后至少2h进行,检查前不得喝浓茶、咖啡、吸烟及饮酒,不能剧烈运动。 (3)向患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并让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4)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教学设计 十二中学刘宏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为本章重点的教学内容之一,而且教学内容又具有知识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思想: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的优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大量的探究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2)运动与休息的关系; (3)自觉养成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后积极休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如何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问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锻炼无须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非常刻苦,练得越狠,锻炼的效果越好。那么这两种观点正确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负荷?”——导出运动负荷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得知:哪些运动图片的负荷量大,哪些运动图片的负荷强度大。 (三)、直观演示,形成概念。 提出问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 1、用跷跷板的直观形象说明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负荷量大,负荷强度相应降低,反之,负荷强度相应增加。 (四)、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超量恢复”的概念。 2、教师讲解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必要性。 3、根据学生阅读课本,提问“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4、教师总结“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5、拓展:运动负荷安排的两种模式介绍——学生根据介绍的讨论安排第三种模式。 (五)导入问题: “大家都知道,合理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但是如果我们只是重视体育锻炼而不注意适当休息,是否会影响健康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转移到合理安排休息的知识点学习上。 (六)教师向学生讲解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述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合理安排休息对增进健康和促进身体发育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怎样合理安排休息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 (七)然后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学生平时“锻炼——休息——学习和睡眠”的问题上,进而通过说明睡眠不是唯一的休息的方式而引出“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的概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六、综合练习、加深认识。 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完成问题: (1)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测定技术运动心肺功能试验

测定技术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 测试前准备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运动心肺试验需要在受过运动生理基础知识培训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参加心血管急症处理培训学习,技师和医师熟悉运动过程中正常和异常反应并能够认识或预防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突然事件。 受试者准备 1. 试验应在餐后 2 小时进行、禁烟,运动前 12 小时不进行过分的体力活动; 2. 确定患者病情属运动适应证范畴,排除运动禁忌证; 3. 暂时停用干扰运动反应药物,如 b - 受体阻滞剂等。 4. 安静时 12 导联心电图和静态肺功能测定; 5. 运动中连续记录心电活动和血压; 6. 详细说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和如何运动。 实验室准备 实验室温度要求在 21-23摄氏度,此外尚必需配臵复苏设备包括:常规抢救用药及静脉注射装臵;氧气筒和抽吸装臵;气管内插管和喉镜;DC 除颤器。 仪器定标和系统质量验证 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流量传感器和气体分析器的定标。先进的仪器系统的定标过程已经完全自动化。流量传感器的定标过程是使用标准容积的定标筒(通常为 3L )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即用标准容积修正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得到容量定标系数)。气体分析器定标是使用含有已知浓度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标准混合气体,校正氧和二氧化碳分析器,具体方法 1. 一点定标法(使用一种定标气体), 2. 两点定标法(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定标气)。采用接近生理范围的气体进行两点定标,是保证气体分析器准确性的最好方法(通常为 26% 氧,其余氮气; 16% 氧, 4% 二氧化碳,其余氮气)。 现代的测试系统配备了系统测试质量验证手段,仅需使用标准容积的定标筒和一种标准定标气体(浓度通常为 16% 氧, 4% 二氧化碳,其余氮气),即可检测整个系统的工作状况。 禁忌症与并发症 禁忌症 1. 吸入室内空气情况下 PaO 2 <45mmHg ; 2.PaCO 2 >70mmHg ;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之令狐文艳创作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令狐文艳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使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增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校我任教的年级共6个班210多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都比较好。6个班的学生中每个班级有1至2个学生已经正式申请体育免修的疾患学生。 二、教学的成绩方面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在课中加强了队列、身体姿态的训练,在体育课上我还采用对行为习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多表扬,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采用多提醒加表扬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化,学生

很快适应了体育课,上课的常规、站队、精神面貌显着提高,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 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能学生激发了练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我增大游戏性质,比赛性质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地仔细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两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互相竞争,对比动作,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到要想取胜,必须增强体质,从而增强了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 本学期,我还在课中进行武术教学,意外的发现学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习热情十分高涨,我趁此良机,在武术教学中加大练习次数,练习的难度,使练习强度增加,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素质,我还利用武术教学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集体观念与团结协作精神。期望通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在学校训练过程中,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训练,科学合理开展考试集训。 三、教学不足:

运动负荷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了解几个名词 (一)、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三)、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运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项目。 (四)、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二、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从两个方面入手:(每学期对所有体育教师体育课进行1次以上运动负荷检测与分析:填好两张表作好两个分

析) 1、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表(表一) 2、体育课密度测量表(表二) 附:(表一)(男女各抽测3名学生、每生一张) 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表 学校:上课教师:测量者:记录者:班级:受试者:性别:测量时间: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4-0-8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4-0-8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胸痛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未停药即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正确的说法是()。 A.该患者可除外冠心病 B.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是由于阿司匹林的影响 C.该患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强 D.该患者所用药物对运动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E.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可能是由于美托洛尔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耐受力 美托洛尔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使运动试验呈现假阴性。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46岁,胸闷、胸痛2月余,无明显诱因。相关心血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运动试验检查过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约1~4次/分,未见ST-T异常改变。运动试验结果应判断为()。 A.阴性 B.阳性 C.不能评价 D.可疑阳性 E.假阴性 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运动试验对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检出部分高危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4-4-1A和图4-4-1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图4-4-1A)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4-4-1B)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8520492.html,;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鹿木学校 吕志泽 、三年级情况: 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在下学期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 学习和练习力度。 二、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平时评价情况 1、主要做法:平时偏重学生的素质练习,课间、课外活动、体育课上对学生 进行抽测科目训练! 、存在问题: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 个别班的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全面发 视。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上课及训练态度。 的时候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表扬他们, 让其他学生去给他们加油, 严厉制止嘲笑他们的学 生。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同时加强课堂上的保护,课下多找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 4、总体情况: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今后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学习和 练习力度。中年级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主要问题:学生在个别方面掌握情况并不好,在每项体育技能中都有好有坏。 5、原因分析: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先天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目前 小学 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 展的, 而是向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 对于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和素质练习表现冷漠, 不够重 在上课

各项身体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另一些学生(特别是肥胖儿童)再苦练考核也难以及格。这 是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矛盾现状之一。 6、改进措施:如果改进考评的起点,以学生初始水平为基础点,进行高标准考评每个学生体质的增长率,这样对于身体素质基础点底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树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积极性;但对身体基点高的学生,如果在起点检测时留一手”,这又是 一个不能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有新的思路。 三:本学期教学中好的做法及经验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学 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 怪,怎么孩子在你面前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 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我不在的纪律比我在还有好,为什么就是他们 班有一个好的体委和班长,比喻说有的学生违犯了纪律,让体育委员抓出来了,这时我让他 们进队练习他们一定不敢,因有军体说你回去他,他们才敢回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 很纳闷,学生为什么听体育委员的不听我的,为此在一节室内体育课上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交 流,他们说:“体育委员很厉害,你不厉害,所以我们怕体育委员 四:今后努力方向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会分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不能 一视同仁。 五:对本学科发展性建议 目前的体育评价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分析,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包括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这两部分,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更多的锻炼时间应该是在课外。从目前小学教师的 情况来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内的评价,而课外活动的管理、场地设施、以及诸多因素的局限,说评价就显的笼统而粗糙缺乏针对性和评价的保障性。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8520492.html,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作者:高嵘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把握。 一、国内有关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定义的简要回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就已提出了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概念,但该教材并未对运动负荷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其测定与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方法中重点介绍了脉搏测定方法[1]。其后从体育理论课程中分化出来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将体育课 的运动负荷定义为“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并指出,“动作的质量也会对运动负荷大小有影响”[2]。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课心理负荷”有关研究的出现[3][4],其后的于90年代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也相应地增加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这一概念[5]。于是,体育课程的 负荷这一概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身心刺激及其值,它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其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6][7],或者“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与强度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8]。 然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传授的传统体育教学范式受到了诸多质疑或批判,而随着部分学者对观摩课、评优课中与运动负荷有关的“心率曲线”[9]和“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试评价标准的质疑[10],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学及其有关的著作和教材。而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开始,特别是对新体育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强调,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指标也不再作为体育观摩课、评优课中的重要评价指标,甚至被弃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登嵩教授主编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则启用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这一概念,其意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反映”[11]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问题的正视和新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问题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指标。 二、对国内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的归纳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