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密度与生理负荷的测定.

体育课密度与生理负荷的测定.
体育课密度与生理负荷的测定.

第三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

一、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一)概念

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救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5项(表8—4)。

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课组织措施密度、学生练习密度等。

1.教师的指导: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演示教具和个别指导等。

2.组织措施:包括整队、调动队形、搬运安装、分发和收回器材等。

3.学生练习:包括教师规定的练习和自我练习。

4.学生间相互帮助、观察、讨论、分析等。

5.休息:指学习后必要的休息和必要的等待时间。

对于体育课而言,上述五种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并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任务,各种活动分别占有不同的份量和比重。一般是教师指导约占15-20%左右;学生练习约占30-50%左右;组织措施约占10-15%左右;学生的观察、帮助约占12-25%,但这只能作为参考,不可照搬。应注意根据课的具体目标、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课的密度安排是否合理,即是否有效、合理地使用体育课的时间,直接影响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在课前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条件等情况,合理地确定和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如新授课,教师指导的比重就相对大一些,而复习课则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对多一些;再比如,强度小的教材(武术、技巧、长跑等),要比强度大的教材(短跑、投掷等),练习时间相对长一些等等。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水平,严密教学组织,对场地器材设备摆放要便于教学,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中各项教学活动的队形变换和分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措施和队伍调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示范要正确而有目的;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次数和休息的交替。可以组织学生再合理的休息时间内进行观察、互相帮助与保护、议论等,以减少消极的休息时间。

4.加强思想教育,养成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开展批评、表扬,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中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的作用。

(三)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评价方法

1.测定的准备工作。

①熟悉教案

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在做准备工作时,第一部分就是要了解课的任务,内容。是新授教材,让学生了解概念,初步掌握,还是复习教材,改进巩固和提高技术,还是发展身体素质教材,怎样组织、组织的方法,要求是什么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测定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错误。

②课前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

一般来说,二、三个人测试一位学生,那么课前就要做好分工,谁来计时,谁看练习始终,谁纪录等,一定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③准备好测定密度用具。

登记表计时表

④选择好测定的对象

一般选择体育水平中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事先取得任课教师的配合,有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的推荐。选择好测试对象后,应熟悉测试者,并找出他身上明显标志或在其身上明显标记,以免在测试过程中认错人或找不到人。

2.测定工作的具体操作

以一次课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计算,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以秒为单位,把课中测定对象的各种活动的时间分别记录在登记表中的相应栏内。在测定过程中,要求测试者注意力集中,记表者左右手各持一块表,从上课开始到结束,两表要保持有走有停、走停交替,每块表从走到停要记录教学中的一项活动,并及时报出时间和内容,以便使记录者及时登记。记录者也要始终注视课中情况,以便能协助计时者将活动内容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一般以观察测定对象的活动为准。

①一般密度: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合理运用时间。(从教师宣布上课开始到宣布下课为止)

这就是说:总时间不固定,一定要做好纪录,可能是44′也可能是47′。

A、先记流水账

如:8:00上课

8:00-8:01组织工作

8:01-8:02教师指导

8:02-8:05学生练习(慢跑等)

8:05-8:06学生休息

在做流水账时,就连秒都不能错过,时间一定要扣好,哪个地方不合理要注明。如教师讲示时间过多,组织不合理浪费时间、场地器材不够、间隔时间过长等。

B、自始至终跟踪一个人

在测定过程中,自始至终应跟定一个人,不能换人。在我们测定过程中,有时教师让被者做裁判或做帮助保护,那么测试者应马上注明因什么原因被测者未动。

②单项密度(练习密度)

目前,练习密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凡是有目的从事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技术的时间都为练习时间,(练习时间的计算方法)

怎样判定是练习时间或者不是练习时间呢?

3.测定数据统计整理

(1)课综合密度的统计整理。课结束后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按项填入课的综

合密度统计表上(表8—6),井对课综合密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的情况;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课总时间比例: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间的比例等。

(2)练习密度的测定与计算。测定练习密度是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记下学生实际练习

(身体活动)的时间,逐一填写在体育课练习密度登记表上(表8—7),然后作详细的分析。

①练习时间

①基本体操:如先讲后做,先计算教师指导时间。做属于练习时间。如边讲边做,全属练习时间。

②跳绳、爬杆、爬绳;从开始到结束全属练习时间。

如:1分钟跳绳、中间学生失误,又接着跳。全数练习时间。爬杆、跳绳、学生累了,中间休息,但他仍在静止用力属练习时间。

③技巧、支撑,从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

如果出列或归队跑出或正步出列都属练习时间。

④跑:从预备姿势到缓冲结束算练习时间

⑤跳跃:从开始姿势到结束算练习时间归队时跑进都算练习时间

⑥投掷:从开始姿势到结束算练习时间

⑦球类、游戏、比赛: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

如:学生犯规,教师让停止练习,应扣除这段时间。如被测者出来当裁判,不算练习时间,应注明。如:接力跑

未跑的学生不算练习时间,只有从接棒开始,到交棒为止为练习时间,如跑步入队,也算练习时间。

⑧武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如中间有停顿应扣除。如教师让学生停下来,讲动作。各种静止用力都算练习时间。

⑨队列:凡是听口令指挥做的练习,均属练习时间。

⑩循环练习:连续循环的整个过程都属练习时间,间歇循环应扣除间歇时间。如调队:慢跑属练习时间、停顿。

②指导时间。凡是教师有目的地练习: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以及个别指导等方式,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巩固提高体育知识、技能的时间均为指导时间。一般是从开始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一直到结束均计为指导时间。

③观察与帮助保护。凡是学生用于进行自学、互相观察、分析讨论、互相帮助保护的时间

为自学、观察与帮助保护时间。

④组织措施时间。凡是课中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和收回器材等,

一般都为组织措施时间,但如果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跑步或其他放松练习方式调动队伍、收回器材等可计为练习时间。

⑤休息时间。凡是练习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休息,或一个人练习后等待下一次练习,即

一次练习后直到下次练习开始均为休息时间。

⑥不合理的时间。凡是课中的时间,消耗在教学和教学辅助无关的方面均为浪费时间,即

不合理的运用时间。

(3)课密度统计与制图

①统计时先把各项活动的时间相加.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运用时间共

500s。

②将一节课的时间分化成秒,即45x 60=2700(s)。

③计算某项所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即某项所用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百分比

例。如:

④根据上述计算的比例数,再计算该项比例数在100分圆形图中所占的度数(图

8—5):

⑤根据度数用量角仪制图。教师指导占18 5%;学生做练习占32%:

组织措施占16%;观察与帮助占lO 5%;休息占20%;不合理占3%。

在实践中.除百分圆形图外,也可制成百分直条图、多边形图等。

综合密度测定结果的分析:

课中各项活动所占时间的比例是否适当,不合理运用时间的原因。

学生做练习的时间是多少,比例是否合适。

③总结的意见和提出合理改进建议。

在分析课的密度时.应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设备图8—5 体育课密度统计图及气候条件等来进行。例如,新授课,教师指导的比例就相对要大些,而复习课练习的时间就要相对多些。离开上述具体条件,就不可能对课的密度作出正确的分析。

对课的密度分析与评价

1、对课的密度分析与评价原则:

课的总和密度越大越好,这就说明浪费时间少,合理用的时间多。

具体分析步骤:

①合理运用时间的比重多少?各项活动所占的时间比重是否合理。

综合密度85% 或90%

新授课:讲示密度稍大

复习课:练习密度稍大

总值:应根据课的任务、内容、性质来分析。

②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多少,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准备,结束部分的练习密度应达10%-20%

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应达20%-30%

课的总得练习密度20%以下为差

20%-30%为中;30%-40%为优

③不合理占用时间是多少?原因何在及改进意见?

如:5%因教师讲示过多;5%组织工作不周密;3%休息时间太长;2%场地器材不够。针对以上原因,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

④对课的一般密度,提出总的意见和建议。

评价一堂课的密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性质,学生情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本节课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今后如何改进。

2、对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分析与评价:

②组织教法水平

体育实践课的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们是评价课的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1.概念与意义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负荷量(外部负荷):是全部训练时间内所刺激它反映着机体承受刺激的数量特征。

负荷强度(内部负荷)是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刺激和作用力,它反映着机体所承受刺激和作用力的深度。

直接反映生理负荷的是:

质量:是按规格所完成专项动作情况。

难度:是指按人的身体接受能力而划分的关于专项动作级别。

密度:是指一系列专项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或练习时间与训练课总时间比例。

高度、远度、速度:是指不同项目中完成动作时的用力程度。

总重量:是指负重练习中所承载压力的累积值。

总距离:是指周期性项目线性运动的长度累积值。

组(次)数:指练习动作的单元累积值。

时间:指局部或全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延展度。对外界刺激产生适应,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之一。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每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的合理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到课的快结束时,应逐渐降低生理负荷,

促使学生机体较快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在具体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时,应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的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来安排,即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课的结束部分,逐步降低运动负荷,使学生身体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但由于课的类型不同,教材的性质和数量不同,组织工作不同,以及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因此,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是相对的。从课上学生心率变化的曲线看,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见图6—11):

(1)单高峰型:即课的开始,心率曲线逐渐上升,到课的中间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2)高峰偏前型:即心率曲线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尽管这种曲线形式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曲线相反,但由于受场地器材条件所限及分组轮换教学形式的存在,这种曲线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在采用分组轮换教学时,可选择两个负荷差异不大的教材进行轮换。

(3)高峰偏后型:即课的开始,心率曲线逐渐上升,到课的后半部分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4)双高峰或多高峰型:即心率曲线在课上出现多次高峰。一般综合课,复习课容易出现这种曲线形式。

(2)根据课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排生理负荷。复习课、考核课的生理负荷一般比新授课要大一些。不同的组织教学形式的生理负荷安排也有所不同。

(3)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忙质、结构、难易程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安排生理负荷。

(4)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要依照负荷强度大小.适当地安排间歇时间,使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结合有效的卫生措施来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

3.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

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的认真备课,周密地设计安排课的生理负荷,而且还应懂得观察和分析课中学生生理负荷的变化的情况,及时地采用合理措施进行调控,使课的生理负荷达到预定的要求。合理调控课的生理负荷可采用下列方法:

(1)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2)改变练习的顺序利组合,安排合理间歇、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

(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如将原来的30m慢跑(加速跑)改为30m加速跑(慢跑)。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即改变练习的密度,练习中不同的间歇时间产生不同的练习

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7)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调节生理负荷,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

休息等。

4.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目前测定与评价生理负荷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1)学生自我感觉。以学生的主观来判断生理负荷的大小,这对检查和评定生理负荷

有一定的意义。自我感觉有当场主诉有无疲劳感和身体反应等,还有课后的反应,包括饮食、睡眠、精神及对练习的兴趣等方面。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的反应,也可采用问卷方法,并根据学生自我感觉结合经验加以分析评定,综合判断学生体育课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适宜。

(2)观察法。(也称主观评定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学生外部表现进行评定的

一种方法。观察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简易方法。

学生在体育课中,由于生理负荷所表现出的可供观察的外部标志有:呼吸频率、排汗量、面色及表情、注意力、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

(3)生理测定法。

生理测定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检查生理负荷的方法。生理测定的方法和指标是相当多的,有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体温、尿蛋白、血色素以及血乳酸和耗氧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在我国,测定体育课生理负荷常用的方法是脉搏测定法。

脉搏能比较灵敏地反映机体运动中的生理负荷水平,其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它是通过在一次课上多次测定学生的脉搏,掌握课上心率变化规律,分析生理负荷的大小及安排是否合理。测定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准备工作:

熟悉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安排与组织教法;明确测试方法,如确定遥测还是手测、定时测还时练习后测;人员的分工,一般是一人测定,一人记录;准备好必要的测试用具,如登记表、计时表、遥测仪、收录机等;选择好测定对象,选择体质处于班中好、中、差(男、女)各一名学生做为受测者。

②测定方法:

课前测定学生相对安静心率,一般在课前3—5分钟时测定,也可提前从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查抄。

课中测定时要选择好测定的地点和时机,以测定工作不影响师生的教学活动为准则,通常采用定时和做练习前后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尽可能保证在一堂课中平均间隔2—3分钟测定一次,每次通常测10秒钟(然后换算成每分钟的心率),45分钟的课上应测20个点以上,每次测定后及时登记在《脉搏测定登记表》中。(课后要测定受测学生的脉搏恢复情况,可测课后3、5、7、10分钟脉搏恢复数。

在具体测定操作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准备工作

A、熟悉教案

了解课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从而把握好测定时机。尽可能的不影响被测者做练习,以确保测的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本节课学习跳远,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全程助跑技术,组织学生按顺序依次试跳,每人一节课跳15-20次。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学生练习前或者练习后来测。

B、明确测者分工,确定测定方法。

确定测定方法:①定时测;②练习前测;③二者结合测;

测定者分工:①切脉者;②计时者;③记录者

C、准备好必要用具:登记表、计时表、秒表

D、选择好测定的对象

课前进行调查,选择中等水平学生,男女各一,做好记号,并商定好课中如何配合。

②测定

A、课前5分钟找好对象,交谈、让学生放松。

B、先测安静脉搏,课前3-5分

C、选择好位置和时机。

ⅰ做完练习后,前、中结合起来测

前提:不影响受测者练

练习时间较短,课在练习前或后测

练习时间较长,应辅助测

一套徒手操,在练习前测,中测一次,后测一次。

ⅱ站的位置不影响受测者做练习。让受测者最好站在排头或排尾

如:跑800m,让受测者站在排头或排尾。跑前、跑后测。

ⅲ 45分钟的课,测20-25个点,脉搏均值一般在120-140次/分比较合适 90分钟的课,测40-45个点,

ⅳ一般测试时间10分

ⅴ测后登记在脉搏测定曲线图上。

ⅵ课后测3-5分钟恢复脉搏

如果:测3-5分钟恢复脉搏高于100次/分,为较大负荷;在100次/分以下,为中等负荷。

数据整理

制图:为了直观地显示课中脉搏变化情况,便于计算和分析,将所测得数据,绘制成心率曲线图。首先将《脉搏测定登记表》中的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在《体育课心率曲线图》横纵坐标上依次描出相对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平滑绘出全课心率曲线。一般测定几人就能绘出几条曲线,也可以采用拟合的方法将其作成一条曲线。

计算:体育课平均心率的计算方法种类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A.点算法

B.面积算法

5.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与分析

在分析与评价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时,一定要根据课的任务、类型、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健康状况、素质水平、年龄、性别)、作业条件、气候等多种因素来进行。

例如:在新授课中,让学生对原地测向推铅球做初步了解,在了解基础上进行练习。那么这节课运动负荷就比较小。

又如:在一节短跑教学课中,主要是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快速奔跑能力。课中组织学生采用50m迎面接力的练习方法,那么本节课运动负荷就大。

同上一种教材,女生的负荷量比男生大,体质好的比体质弱的负荷小。

所以在分析与评价一堂体育课时,一定要综观全局。

评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1)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3)课中练习前后心宰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4)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馈的信息如何?

(5)分析生理负荷上去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

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标准,是定量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始终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是130-170次/分,他们认为心率低于130次/分时,体育课就没有生气,高于130次/分,且占二分之一时,体育课才生气勃勃。西德学者的研究表明:运动时心率低于130次/分,耗氧量只有轻微增加(也就是吸氧量增加的很少),并提出心率至少要达到135次/分以上。原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0次/分等等。国内学者也提出了种种标准。根据辽宁省多年来的实验研究,结合辽宁地域、环境、学生特点等条件,依据有氧价值阈的范围,提出了评价不同学段体育课平均心率的适宜标准:

小学阶段:125±5次/分

初中阶段:130±10次/分

高中阶段:135±5次/分(女)、140±10次/分(男)

课的生理负荷与课的密度有一定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做练习的时间愈多,生理负荷也愈大。有效地利用课中时间和合理地安排生理负荷,是衡量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片面追求课的密度和生理负荷,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性质、对象特点和具体作业条件全面地科学安排。上述评价标准只供教学参考。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经过多渠道的调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形式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小学三、四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运动技能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使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在我校我任教的年级是四、五年级共6个班200多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比较好,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五年级一共有三个班,每个班级的学情,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都有区别。在身体素质方面四年级学生在所教年级中比五年级成绩好。四年级比较了解是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且自主学习积极性较高,其最大特点就是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比较好,团体的运动项目上表现比较突出。五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体育成绩差,身体素质差,需要教师慢慢培养训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的成绩方面 在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在课中加强了队列、身体姿态的训练,在体育课上我还采用对行为习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多表扬,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采用多提醒加表扬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化,学生很快适应了体育课,上课的常规、站队、精神面貌显著提高,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使学生激发了练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我增大游戏性质,比赛性质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地仔细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两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互相竞争,对比动作,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学习交往合作的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到要想取胜,必须增强体质,从而增强了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在学校田径队的训练过程中,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训练,场地受限制就动手画场地,因地制宜的搞好训练,安排好合理的运动量,保证学生水平循序渐进的提高。 三、教学不足: 1、有个别班级学生行为习惯整体一般,需要加强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和意志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2、个别学生提高不明显,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身体素质特别出色的学生进步不是很明显,需进行专项方面的训练,并在身体素质上加强训练。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方法;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 总之,半学期的教学已经过去,在教学中有许多收获,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旨在通过教学的分析和反思,能在下半学期的体育与健身的教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和改进,更好的让体育课堂为学生综合的身体素质发展服务。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简易检测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运动负荷的把握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大事,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宜的负荷量,首先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年龄、性别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再确定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练习的次数。在体育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引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调控学生的运动负荷。 望,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如若学生精神饱满,运动欲望较强,可以适当的增加预定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减少运动负荷。在练习过程中也要再仔细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调整运动负荷。 闻,是医生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这里我们主要用“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负荷情况,在教学中听到学生在运动中呼吸比较急促,喘息的比较厉害,则应降低他们的运动负荷。相反,则增加其运动负荷。 问,其实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练习者最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负荷量的大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询问学生练习的感受。另外,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作息、饮食及学习时间等情况,对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也是有帮助的。 切,在运动过程中,除去环境、心理刺激或疾病等因素外,心率和运动强度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用心率(脉搏)来换算运动强度是非常简便且可靠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最好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然后采用年龄减算法(运动适宜心率=180-年龄)来判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 质量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二年级体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唐玲玲 时光飞逝,感觉一学期刚刚开始,但是很快就要结束了。这半年里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收获,收获了经验,收获了与学生的情感。让初出校门的我,充分体会到了当一名老师的滋味。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认真地组织一二年级七个班的体育课程以及协调体育组的老师们组织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现将这次期末考试的体育成绩进行分析: 这次考核的项目有队列队形、坐立体前屈、1分钟跳绳3个内容。学生的柔韧成绩不错,有75%的学生都达到了优秀的成绩,可见,本学期坚持让学生每天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是有效的。另外每节课有队列队形练习,规范孩子们的习惯和规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能够较好的掌握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1分钟跳绳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一是由于在校学生太多,二是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导致优秀率较少,主要集中在良好的水平上。 针对以上的情况,自己总结出几点改进措施: 1.体能较差的情况,必须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内认真抓好体能训练,必须固定时间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有效地进行练习。2.我校班级多,人数多,为了提高每节课的练习效果,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备好每节课,协调好场地,根据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有效地进行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

会运动技术当作重点来抓,再在课外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吃苦耐劳的品质。 3.对于一些各方面素质较弱的学生采用个别不同的方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标准,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已经过去,在教学中有许多收获,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力争使自己和学生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摘要: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策略 前言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

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2)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身感疲劳。 (3)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

体育质量分析报告

仰义第一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分析 1、质量检测方案: 为了进一步培养校课外活动和田径训练队的后备人才,激发孩子们的体育兴趣,更好地优化兴趣小组的队伍建设。对积极、刻苦参加训练,并为班级、学校赢得荣誉的学生实行体育期末免试制度,体育成绩直接晋级为“优”。 根据这个学期所教的内容主要选择检测的内容是:三年级1、队列对行2、跳绳(个/分钟)3、拍球(个/分钟)4、50米跑步。一年级1、队列对行2、跳绳(个/分钟)3、前滚翻4、拍球。以上内容测试都是以教学内容探究为基础,以学生身体素质为浦,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于平时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与适应性,以及学生的体能情况。检测内容的制定力求符合三和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检测的结果与平时上课的预测结果有点出入,主要是跳绳一分钟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太长,不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特点,所以对大部分学生进行半分钟的测试来计算成绩。 2、成绩结果与分析: 本次考试一年级段共计1141名学生,4个班级,实际考核学生为141名,

有效率100%。考核结果如下表: 体育学科 2.1、考核结果反映,98.8%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学习基本功练习效果明显。 2.2、基础技能的掌握比较好,有89.4%的学生得分较满意,体现出基础教育的路实化与普及性,学生兴趣高,课间学习认真,课后练习积极,进步迅速,学生的身体素质较高。 2.3、跳绳内容本来我是想放在下个学期进行教学,由于达标测试内容的原因,我把它提前到这个学期。刚开始有大部分学生还不会跳,由于时间紧迫,利用课堂时间不能达到要求,通过2次课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烈,但是课堂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我利用不同目标的布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就给予星星奖励,而且根据超目标的情况不同,给予星星的个数也不同,如原来只能连续跳2个的,在2天内练习到四个1颗星星,达到8个的2颗。还不会跳的只要在一个星期内学会就有星星,其他同学教会不会的同学也同样有星星,在奖励与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兴趣高,进步快。这里让我明白,低年级段需要老师给予设计,他们能完成的明确目标的刺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4、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比以前一年学生年龄偏小,基本上都只有7虚岁,所以耐力相对的比较差,特别是在的跳绳时候的表现比较明显,在一分钟的后阶段,

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频率 当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代谢过程比平时大为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锻炼后,能量物质的恢复更充分,可达到比锻炼前更高的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加,这是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的基本原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某班60人,以1次体育课为例进行运动负荷监测。 1.2 方法 分别测定课前安静时、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脉率。课开始的准备部分为9 min;课的基本部分为27 min,分别测第2、7、12、17、22、27分钟脉率;结束部分为4 min。 以每分钟脉搏平均值为基础,以课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各部分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主要教材的每分钟平均脉搏数绘制脉搏测定曲线图,计算平均生理负担量和生理负荷量等级,确定生理负荷量指数。要特别注意课前安静时脉率,尽量设法排除课前影响脉率的各种外部因素,否则,计算出来的生理负荷指数可因安静时的脉率的上升而偏低。 2 结果 课前安静时脉率为80次/min;课的开始部分脉率为100次/min;课的基本部分第2分钟脉率为128次/min,第7分钟脉率为130次/min,第12分钟脉率为142次/min,第17分钟脉率为158次/min,第22分钟脉率为178次/min,第27分钟脉率为140次/min;结束部分脉率为100次/min。 通过分析得知,此次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荷量脉率为133次/min,已知课前安静时的脉率是80次/min,所以生理负荷指数为:128/80=1.6。通过对照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可知,这次课的生理负荷量等级属于中等。 3 讨论 一般来说,心、肺功能锻炼的最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最大范围内,多数在140~150次/min之间。如果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间达20min以上,约需12 h才能恢复。所以,一般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超过180次/min为宜。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在25%~45%之间。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之令狐文艳创作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令狐文艳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使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增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校我任教的年级共6个班210多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都比较好。6个班的学生中每个班级有1至2个学生已经正式申请体育免修的疾患学生。 二、教学的成绩方面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在课中加强了队列、身体姿态的训练,在体育课上我还采用对行为习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多表扬,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采用多提醒加表扬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化,学生

很快适应了体育课,上课的常规、站队、精神面貌显着提高,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 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能学生激发了练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我增大游戏性质,比赛性质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地仔细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两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互相竞争,对比动作,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到要想取胜,必须增强体质,从而增强了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 本学期,我还在课中进行武术教学,意外的发现学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习热情十分高涨,我趁此良机,在武术教学中加大练习次数,练习的难度,使练习强度增加,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素质,我还利用武术教学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集体观念与团结协作精神。期望通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在学校训练过程中,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训练,科学合理开展考试集训。 三、教学不足: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93131620.html,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作者:高嵘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把握。 一、国内有关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定义的简要回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就已提出了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概念,但该教材并未对运动负荷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其测定与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方法中重点介绍了脉搏测定方法[1]。其后从体育理论课程中分化出来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将体育课 的运动负荷定义为“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并指出,“动作的质量也会对运动负荷大小有影响”[2]。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课心理负荷”有关研究的出现[3][4],其后的于90年代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也相应地增加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这一概念[5]。于是,体育课程的 负荷这一概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身心刺激及其值,它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其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6][7],或者“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与强度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8]。 然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传授的传统体育教学范式受到了诸多质疑或批判,而随着部分学者对观摩课、评优课中与运动负荷有关的“心率曲线”[9]和“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试评价标准的质疑[10],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学及其有关的著作和教材。而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开始,特别是对新体育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强调,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指标也不再作为体育观摩课、评优课中的重要评价指标,甚至被弃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登嵩教授主编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则启用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这一概念,其意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反映”[11]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问题的正视和新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问题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作为评价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指标。 二、对国内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的归纳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鹿木学校 吕志泽 、三年级情况: 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在下学期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 学习和练习力度。 二、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平时评价情况 1、主要做法:平时偏重学生的素质练习,课间、课外活动、体育课上对学生 进行抽测科目训练! 、存在问题: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 个别班的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全面发 视。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上课及训练态度。 的时候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表扬他们, 让其他学生去给他们加油, 严厉制止嘲笑他们的学 生。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同时加强课堂上的保护,课下多找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 4、总体情况:整体的素质在一年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 今后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学习和 练习力度。中年级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主要问题:学生在个别方面掌握情况并不好,在每项体育技能中都有好有坏。 5、原因分析: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先天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目前 小学 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 展的, 而是向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 对于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和素质练习表现冷漠, 不够重 在上课

各项身体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另一些学生(特别是肥胖儿童)再苦练考核也难以及格。这 是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矛盾现状之一。 6、改进措施:如果改进考评的起点,以学生初始水平为基础点,进行高标准考评每个学生体质的增长率,这样对于身体素质基础点底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树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积极性;但对身体基点高的学生,如果在起点检测时留一手”,这又是 一个不能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有新的思路。 三:本学期教学中好的做法及经验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学 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 怪,怎么孩子在你面前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 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我不在的纪律比我在还有好,为什么就是他们 班有一个好的体委和班长,比喻说有的学生违犯了纪律,让体育委员抓出来了,这时我让他 们进队练习他们一定不敢,因有军体说你回去他,他们才敢回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 很纳闷,学生为什么听体育委员的不听我的,为此在一节室内体育课上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交 流,他们说:“体育委员很厉害,你不厉害,所以我们怕体育委员 四:今后努力方向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会分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不能 一视同仁。 五:对本学科发展性建议 目前的体育评价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分析,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包括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这两部分,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更多的锻炼时间应该是在课外。从目前小学教师的 情况来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内的评价,而课外活动的管理、场地设施、以及诸多因素的局限,说评价就显的笼统而粗糙缺乏针对性和评价的保障性。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一对学生发展情况分析 (一)平时情况 主要做法:偏重学生的素质练习,课间、课外兴趣活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项目练习! 存在问题: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个别班的个别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全面发展的,而是向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对于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和素质练习表现冷漠,不够重视。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上课及训练态度。在上课的时候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去给他们加油,严厉制止嘲笑他们的学生。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同时加强课堂上的保护,课下多找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 (二)总体情况:整体的学生素质在一学期的锻炼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整体在柔韧性上还有些欠缺,今后将会对他们这方面加强学习和练习力度。 低年级:整体看来低年级学生的柔韧性很好,但是学生的力量不够。 中年级:中年级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掌握情况良好。 高年级:总体学生在跳绳方面优秀率较高。 主要问题:学生在个别方面掌握情况并不好,在每项体育技能中都有好有坏。原因分析: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先天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参加目前各项身体素质考核也能得高分,另外少数学生(特别是肥胖儿童)再苦练考核也难以及格。这是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矛盾现状之一。 改进措施:如果改进考评的起点,以学生初始水平为基础点,进行高标准考评每个学生体质的增长率,这样对于身体素质基础点底的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

可以树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积极性;但对身体基点高的学生,如果在起点检测时“留一手”,这又是一个不能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具有新的思路和办法。 二好的做法及经验 做好了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怪,怎么孩子在你面前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 三、今后努力方向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会分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实质的问题。 杨京贤 2017/2/14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

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 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比如,特别是上午第四节课要避免安排强度大、持续时间又长的练习和中长跑的测验等,以防出现低血糖而发生昏厥。可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在课堂中最常用到检测方法是询问法和观察法。通过询问,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

学校体育 测负荷、密度表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表 任课教师: 课的部分 测定时间 测定时练习内容 脉搏次数 备 注 课 前 5 安静时 62 基 本 正 常 准备部分 3 整队 66 5 慢跑 78 10 徒手操 78 基 本 部 分 12 徒手操 84 14 讲解、示范 94 17 8字绕膝练习 96 20 运球练习 108 23 纠正错误 96 25 练习 114 26 练习 126 27 讲解 96 30 开始行进间运球 96 32 行进间运球 114 35 教师讲解 96 37 完整技术练习 132 结束部分 40 整队 120 41 整理活动 108 45 下课 90 课 后 5 恢复脉搏 84 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 任课教师:李晨 受试者:学生-体育委员 平均脉搏:97次/min 根据曲线图波动状况分析运动负荷为一般水平,有效的达到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技能技 78 94 96 96 108 114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min 次min 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测定曲线图 132 126 97

术的目的,脉搏曲线波动过大,说明每次练习的间隙时间过长,所以应该更注重合理分配练习与间隙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体育课密度测量表 教师:李晨 部分 顺序 教学活动内 容 各项活动名称 活动结束时间 合理时间 不合理时间 备注 指 导 练习 措施 互帮 休息 开始 部分 1 整队 √ 1min 14:40—15:25 2 慢跑 √ 3min 3 徒手操 √ 7min 基 本 部 分 4 教师讲解、示范 √ 12min 5 纠正错误 √ 12min 6 教师组织 √ 13min 7 学生观察 √ 13min 10s 8 带球上篮 √ 16min 9 整队 √ 16min 10 观察 √ 16min 11 带球上篮 √ 17min 12 换队形 √ 18min 5s 13 观察 √ 19min 3s 14 带球上篮 √ 20min 15 集合 √ 20min 16 教师讲解 √ 21min 20s 17 正确示范 √ 21min 18 讲解 √ 21min 5s 19 变换队形 √ 22min 10s 20 观察 √ 23min 15s 21 整队 √ 23min 2s 22 教师讲解示范 √ 26min 40s 23 布置场地 √ 26min 24 教师讲解 √ 27min 10s 25 观察 √ 32min 1min 26 练习 √ 34min 27 纠正错误示范 √ 34min 结束 部分 28 教师讲解 √ 35min 29 集合 √ 36min 30 放松 √ 39min 31 总结 √ 43min

一年级体育课期中质量分析

一年级体育课期中质量分析 梁园学区中心学校吴怀全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考试成绩出现不均衡,考高分的有,不及格的也有;此外,对于体育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上课心不在焉,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好的重要因素。二、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各个年级题型基本一样。在内容的考察上,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的考察,如队列、田径、球类等,试题注重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同时注重考查了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的认知状况。考查内容全面,充分体现了体育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 (一)成绩状况。 整体上看,一(2)班的成绩还算可以。其中均分在八十分以上,及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优分率较低;一(3)班的均分接近百分之八十,及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优分率优分率较低;但是,不及格的人依然存在,六、七十分的占一小部分。 (二)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和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 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客观及主观上的原因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得该学科的很多课

被耽误,课时紧张;(2)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忽视该学科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没巩固;(3)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4)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进: 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本次考试质量分析既是对前面教学工作的总结,又是对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展望。相信,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教学成绩将会进一步提高。 2012年11月8日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研究 【前言】: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是逐步的、适度的,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产生意外的伤害事故。所以,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课结束前,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学校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课的类型和要求来安排运动负荷。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不应一样。如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复习课一般比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要安排大一些。 2、运动负荷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水平。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安排运动负荷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制度,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练习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3、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教师不仅在课前要周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课的进行中还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调节运动负荷。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

--连续立定跳远。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完整word版,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给了我新的启迪: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使两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增强。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校我任教的年级共6个班210多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都比较好。6个班的学生中每个班级有1至2个学生已经正式申请体育免修的疾患学生。 二、教学的成绩方面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在课中加强了队列、身体姿态的训练,在体育课上我还采用对行为习惯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多表扬,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采用多提醒加表扬的方法,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半个多月的强化,学生很快适应了体

育课,上课的常规、站队、精神面貌显著提高,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 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能学生激发了练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因此我增大游戏性质,比赛性质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地仔细观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学生两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互相竞争,对比动作,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合作的意识。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验到要想取胜,必须增强体质,从而增强了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培养"三小",即:小干部、小老师、小裁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随意状态下,学生进行活动的项目增多,教师顾不到,"三小"就能发挥作用。 本学期,我还在课中进行武术教学,意外的发现学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习热情十分高涨,我趁此良机,在武术教学中加大练习次数,练习的难度,使练习强度增加,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素质,我还利用武术教学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使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集体观念与团结协作精神。期望通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在学校训练过程中,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训练,科学合理开展考试集训。 三、教学不足: 1、有个别班级学生行为习惯整体一般,需要加强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以及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