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例子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例子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都是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例子。

析氢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环境中发生的腐蚀,例如铁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腐蚀。

在这个过程中,铁失去电子形成亚铁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电子经过一段导体到达碳等不活泼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电子生成氢气。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溶有一定量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发生的腐蚀,例如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

在这个过程中,铁失去电子形成亚铁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电子经过一段导体到达碳等不活泼电极,溶液中的氧离子结合电子生成氧气。

通过观察虚拟仿真电化学装置可以观察到这两个过程的电子的得失及流动过程。

同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这两种腐蚀。

比如析氢腐蚀的一个例子是在氢脆化处理的铝制容器中放置硫酸,因为容器壁的铝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氢气的存在会导致容器壁的铝发生析氢腐蚀。

而吸氧腐蚀的一个例子是钢铁生锈的过程,因为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但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生活中的钢铁腐蚀主要是发生的吸氧腐蚀。

铁的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 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的关系

铁的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 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的关系

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之间的关系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铁制品被氧气腐蚀、析氢腐蚀或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现象。

这些腐蚀现象不仅影响了铁制品的外观和性能,还可能对工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害。

了解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之间的关系,对于防止腐蚀、延长铁制品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铁的吸氧腐蚀铁的吸氧腐蚀是指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的过程。

当铁暴露在空气中时,铁表面的铁原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常见的有铁锈(Fe2O3)和黑铁矾(FeSO4)。

这种腐蚀过程是一个氧化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

铁的吸氧腐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速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和氧气浓度。

在潮湿的环境中,铁的吸氧腐蚀速度更快。

此外,铁的吸氧腐蚀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酸雨、盐水等。

铁的析氢腐蚀铁的析氢腐蚀是指铁与酸性环境中的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的过程。

当铁暴露在酸性环境中时,铁表面的铁原子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这种腐蚀过程是一个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

铁的析氢腐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速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如酸的浓度、温度和铁与酸接触的时间。

在浓度较高的酸中,铁的析氢腐蚀速度更快。

此外,铁的析氢腐蚀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氧气的存在、温度的变化等。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现象。

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形成阳极和阴极区域,从而导致金属的腐蚀。

对于铁的电化学腐蚀来说,铁表面的一部分被氧化成离子,并在溶液中扩散,同时在阴极区域发生还原反应。

电化学腐蚀的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电解质溶液的成分、温度、金属的表面状态和电位差等。

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存在其他金属或电解质的离子,会形成电化学腐蚀的电池。

此外,金属表面的缺陷和不均匀性也会加速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关系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铁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实验改进

铁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实验改进

铁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实验改进铁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是金属腐蚀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对金属材料的损害严重影响了金属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铁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的实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改进探索,旨在为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铁吸氧腐蚀铁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含氧环境下受到氧的影响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会吸附大量氧气,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铁氧化物,这种化合物给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铁氧化物覆盖层,使金属表面失去光泽和机械性能,严重的还会导致金属腐蚀。

对铁吸氧腐蚀的研究可以为金属在氧化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析氢腐蚀三、实验方法在对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进行实验改进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实验条件的优化: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和调整,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铁吸氧腐蚀实验中,我们采用真空环境和氧气气氛控制技术,减少氧气对金属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在析氢腐蚀实验中,我们采用酸性介质的配比和温度控制技术,减少氢气对金属的腐蚀影响,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量化分析和数学建模,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铁吸氧腐蚀实验中,我们对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形成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铁吸氧腐蚀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为金属抗氧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析氢腐蚀实验中,我们对金属晶界氢气聚集的机理和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析氢腐蚀动力学模型和影响模型,为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实验改进,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发现:1. 铁吸氧腐蚀实验中,我们发现了金属表面氧化物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揭示了氧气对金属腐蚀的影响机理和规律,为金属抗氧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析氢腐蚀实验中,我们揭示了金属在酸性介质中氢气的聚集机理和影响规律,为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

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

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做负极,惰性非金属作正极的一类原电池反应,例如铁生锈的反应就是吸氧腐蚀,铁做负极,铁中的杂质等物质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O2 + 4e- +2H20 = 4OH-,吸收氧气负极发生反应Fe - 2e- = Fe2+析氢腐蚀是指以酸为电解液的一类原电池反应,例如铁-锌,稀硫酸为电解液的原电池,正极发生反应2H+ + 2e- = H2,析出了氢气负极发生反应Zn - 2e- = Zn2+析氢腐蚀~~~~~~~~1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2 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

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H 增多。

是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

3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3.1 标准电位很负的活泼金属3.2 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如Fe3.3 正电性金属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

但是当溶液中含有络合剂时,正电性金属(如Cu,Ag)也可能发生析氢腐蚀。

4 析氢腐蚀的三种控制类型:4.1 阴极极化控制:如Zn在稀酸溶液中的腐蚀。

因为Zn是高氢过电位金属,故为阴极极化控制。

其特点是腐蚀电位与阳极反应平衡电位靠近。

对这种类型的腐蚀体系,在阴极区析氢反应交换电流密度的大小将对腐蚀速度产生很大影响。

4.2 阳极极化控制:只有当金属在酸溶液中能部分钝化,造成阳极反应阻力大大增加,才能形成这种控制类型。

有利于阳极钝化的因素使腐蚀速度减小。

4.3 混合控制:阴阳极极化程度差不多,称为混合控制。

其特点是:腐蚀电位离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平衡电位都足够远。

对于混合控制的腐蚀体系,减小阴极极化或减小阳极极化都会使腐蚀电流密度增大。

5 析氢腐蚀的影响因素5.1 溶液方面(1)pH值:溶液pH值对析氢腐蚀速度影响很大,随pH值下降,腐蚀速度迅速增大。

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方程式

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方程式

铁的腐蚀是一个常见的化学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腐蚀类型是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这两种腐蚀类型都涉及到铁与周围环境的化学反应,但反应条件和产物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主要发生在强酸性环境中,此时铁会与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离子。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extFe+2extH+→extFe2++extH2
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置换反应,其中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而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

由于这个反应会释放出氢气,所以被称为析氢腐蚀。

接下来,我们来看吸氧腐蚀。

吸氧腐蚀主要发生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此时铁会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根离子。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extFe+3extO2+6extH2extO→4extFe(OH)2
这个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而氧气被还原成氢氧根离子。

由于这个反应需要吸收氧气,所以被称为吸氧腐蚀。

值得注意的是,氢氧化亚铁并不稳定,它会进一步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这也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总的来说,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都是铁与周围环境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反应条件和产物有所不同。

析氢腐蚀主要发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成氢气和亚铁离子;而吸氧腐蚀主要发生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根离子。

这两种腐蚀类型都会导致铁的损坏和失效,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铁的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原电池可能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吸氧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氧气会与金属发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

这种腐蚀会降低原电池的电势差和电流输出,甚至导致电池失效。

为了避免吸氧腐蚀,可以在电池使用后及时加盐水或其他还原剂。

析氢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闭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水分解产生氢气,并在金属表面析出。

这种腐蚀会导致金属表面出现气孔、气泡和裂纹,甚至引起电池爆炸。

为了避免析氢腐蚀,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电解质,以及控制电流密度和电池温度。

总之,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是原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 1 -。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是一种由两种不同金属通过电解液相联系形成的电化学
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其中一种金属被氧化,另一种金属被还原,从而产生电能。

然而,当原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时,金属表面会与电解液中的氧气和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腐蚀现象的发生。

在原电池中,金属表面与氧气反应形成的氧化物称为吸氧腐蚀。

在这种腐蚀中,金属表面会被氧化,并且会形成一层氧化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

吸氧腐蚀的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性和氧气的浓度。

例如,铁、镁和锌在氧气中容易吸氧腐蚀,而铜和铝则比较耐腐蚀。

与吸氧腐蚀不同的是,原电池中金属表面与水分子反应形成氢气的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在这种腐蚀中,金属表面与水分子反应形成氢气,并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小气泡。

析氢腐蚀的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性和水的浓度。

例如,锌和铝在酸性水中容易析氢腐蚀,而铜则比较耐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都会导致金属表面的损失和腐蚀产
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到原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减少这种腐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止金属表面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此外,可以选择更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以延长原电池的使用寿命。

总之,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是原电池中常见的腐蚀现象。

了解这些腐蚀现象的原因和措施,对于保护原电池的性能和延长寿命非常重要。

5 析氧腐蚀和吸氧腐蚀

5 析氧腐蚀和吸氧腐蚀

Fe在酸溶液中的阳极反应

表面活性低的Fe,实验测定ba=40mV, 理论计算ba=39.6mV
Fe H 2O Fe( H 2O) ad

Fe( H 2O) ad Fe(OH ) ad H Fe(OH ) ad Fe(OH ) ad e

Fe(OH ) ad RDS Fe(OH ) e Fe(OH ) H Fe2 H 2O
氢离子以扩散、迁移、 氧分子以扩散和对流, 和对流,传质速度快 传质速度慢
浓度随溶液中氢离子的 浓度随溶液温度和盐 去极化剂浓度 活度增加而增加 浓度增大而减小 极化控制类型 主要是活化极化控制 主要是浓度极化控制
以氢气泡逸出,对电极 产物OH-只能靠扩散 阴极反应产物 表面的溶液有搅拌作用 或迁移离开电极表面


吸附在金属表面的氢原子能够渗入金属, 并在金属内扩散,就有可能造成氢鼓泡、 氢脆等损害。 金属表面吸附氢原子浓度越大,则渗入 金属的氢原子越多,氢损害的危害性越 大。
阳极过程
动力学特征 在非氧化性和弱氧化性的酸性溶液中,析氢腐蚀 的阳极反应的一般形式为:

Me Me ne

n
历程比较复杂
氢离子还原反应的历程

液相传质 H H 2O H H 2O
电子转移 H e H ad
脱附
H ad H ad H 2 (化学脱附)
Had H e H2 (电化学脱附)

氢分子结合为气泡,离开电极表面。
氢损害—— 氢原子在金属的扩散
Eec E 0.0591 pH
0 c
【例5-1】
• 银在酸化到pH=3的0.1mol/L硝酸银溶液 中能否发生析氢腐蚀?如果在上述溶液中 加入1mol/L氰化钾,银能否发生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做负极,惰性非金属作正极的一类原电池反应,例如铁生锈的反应就是吸氧腐蚀,铁做负极,铁中的杂质等物质作正极,正极发生反应O2 + 4e- +2H20 = 4OH-,吸收氧气负极发生反应Fe - 2e- = Fe2+
析氢腐蚀是指以酸为电解液的一类原电池反应,例如铁-锌,稀硫酸为电解液的原电池,正极发生反应2H+ + 2e- = H2,析出了氢气负极发生反应Zn - 2e- = Zn2+
析氢腐蚀
~~~~~~~~
1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2 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

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H 增多。

是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

3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
3.1 标准电位很负的活泼金属
3.2 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如Fe
3.3 正电性金属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

但是当溶液中含有络合剂时,正电性金属(如Cu,Ag)也可能发生析氢腐蚀。

4 析氢腐蚀的三种控制类型:
4.1 阴极极化控制:如Zn在稀酸溶液中的腐蚀。

因为Zn是高氢过电位金属,故为阴极极化控制。

其特点是腐蚀电位与阳极反应平衡电位靠近。

对这种类型的腐蚀体系,在阴极区析氢反应交换电流密度的大小将对腐蚀速度产生很大影响。

4.2 阳极极化控制:只有当金属在酸溶液中能部分钝化,造成阳极反应阻力大大增加,才能形成这种控制类型。

有利于阳极钝化的因素使腐蚀速度减小。

4.3 混合控制:阴阳极极化程度差不多,称为混合控制。

其特点是:腐蚀电位离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平衡电位都足够远。

对于混合控制的腐蚀体系,减小阴极极化或减小阳极极化都会使腐蚀电流密度增大。

5 析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5.1 溶液方面
(1) pH值:溶液pH值对析氢腐蚀速度影响很大,随pH值下降,腐蚀速度迅速增大。

一方面,pH值下降, Eec正移,腐蚀倾向增大;另一方面,pH值下降,阴极极化性能减小。

(2)溶液中的其他组分。

(3)温度:温度升高,腐蚀速度迅速增大。

5.2 金属方面
(1)金属材料种类和杂质:金属材料种类和所含杂质的影响既涉及阴极反应又涉及阳极反应。

混合控制腐蚀体系比阴极极化控制腐蚀体系明显。

(2)阴极区面积。

(3)金属表面的状态。

吸氧腐蚀
~~~~~~~~~
1 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腐蚀,叫吸氧腐蚀。

例如,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属于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Fe):2Fe - 4e = 2Fe2+
正极(C):2H2O + O2 + 4e = 4OH-
钢铁等金属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2 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
以氧的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氧还原腐蚀或吸氧腐蚀。

发生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的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低。

3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其过电位
吸氧腐蚀的阴极去极化剂是溶液中溶解的氧。

随着腐蚀的进行,氧不断消耗,只有来自空气中的氧进行补充。

因此,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这一过程包括一系列步骤。

(1)氧穿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2)在溶液对流作用下,氧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3)在扩散层范围内,氧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扩散到阴极表面;
(4)在阴极表面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也叫氧的离子化反应。

4 吸氧腐蚀的控制过程及特点
金属发生氧去极化腐蚀时,多数情况下阳极过程发生金属活性溶解,腐蚀过程处于阴极控制之下。

氧去极化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解氧向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和氧在电极表面上的放电速度。

因此,可粗略地将氧去极化腐蚀分为三种情况。

(1)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又很大,则金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
定。

(2)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非常低,不论氧的传输速度大小,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3)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低,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由于腐蚀速度只决定于氧的扩散速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腐蚀电流将不受阳极极化曲线的斜率和起始电位的影响。

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金属中不同的阴极性杂质或微阴极数量的增加,对腐蚀速度的增加只起很小的作用。

二、当活泼金属(H之前的)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而排在H之后的就算是酸性条件也发生吸氧腐蚀,因为酸性条件下不会生成H2)。

注意这里的酸除了硝酸或者浓硫酸因为他们的产物不是H2
如:负极;Fe-2e-===Fe2+
正极;2H+ +2e-===H2
当金属在碱性或者中性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
如:负极;2Fe-4e-===2Fe2+
正极;O2+2H2O+4e-===4OH-
是不是氢后金属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吸氧腐蚀酸性是析氢腐蚀?????
不是氢后金属在中性和碱性或者酸性条件下溶液中都是发生吸氧腐蚀,因为原理是Cu+HCl=== 不会生成H2,所以不是析氢腐蚀
只有活泼金属才有析氢腐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