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企业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其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日渐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加强,形成了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以及隐性绿色壁垒等本质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本文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企业应时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强大拉力,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各国为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全面。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细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两种新形式:

(一)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

实践中,随着出口国为了销售多余产品、扩大出口或争夺国外市场,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将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就会招致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惩罚。有鉴于此,为了限制倾销而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程度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就会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正常国际贸易形成阻碍。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卖体经济的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反倾销手段,使得反倾销反补贴手段正逐步由传统单一、被动的对倾销造成损失所采取的弥补性贸易措施,向主动保护本国脆弱产业不受侵害的保护性贸易措施发展。

(二)隐性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工业的经济利益,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通过刻意提高贸易关税,如“碳关税”和非关税如环境标准、环境技术等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人本国市场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表示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可以看出,以“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1.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防止恶性竟争

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专业外贸公司和自营进出口企业各自为战,为

了争夺出口市场竞相削价,造成出口价格一降再降。再加上产品知名度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必然偏低,从而为别国实施贸易救济提供了借口。因此,出口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混乱无序的价格战,只会消耗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竞争力,削弱行业整体的保护力度。为防止恶性竞争,引导外贸企业有序进人国际市场,关键在于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三元化的反倾销机制。中国企业应通过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改善企业低价竞销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合理调控,规范出口经营秩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指控的机率。

2.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

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自集中度的上升说明了中国大部分贸易企业还不适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需要。为此,贸易企业应制订制度,培养人才,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因地制宜的制订市场开发战略和实施计划,开发美、日、欧以外的市场,提高中国在这些市场的占有率。首先要大力开发有潜力的市场,尤其是东欧市场和拉美市场。开拓这些市场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要讲究方法,要将出口、进口、援外、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交往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开发。其次要深度开发传统市场,要从进出口贸易渠道进人这些市场的深层次营销网络,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品种,使出口适销对路,及时跟上这些市场的需求变化。

3.提高产品技术标准,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从20**年I月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生产的儿童太阳镜发出消费者警告事件,说明了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技术水平,规范市场运作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根本之策。.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像欧盟、美国等一直孜孜不倦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作为消除产品之间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方法之一。

4.强化环保意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企业要客观全面地认识绿色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贸易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把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它既是我国经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融人世界经济大家庭参与竞争的需要。对于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以WTO/TBT等协议为依据,建立绿色贸易壁垒调查机制,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遏制“环保例外权”被滥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避免。那么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前国际的经济形势是市场经济低迷,生产相对过剩,失业加剧,工作难找,产能过剩,产值下跌。这次经济危机最初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欧洲之后迅速向全球扩散,如今生活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 那么面对此次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作为新亚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面对的困难是暂时的,而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危机是有规律的出现有规律的消亡。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企业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同心协力渡难关,真心实意搞生产,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我们要团结一致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这次经济危机。 1957年出现了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而这次经济危机也是影响到了全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失业人口达到400多万,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先后经历了衰退、恢复。滞涨等阶段,但是最总这次经济危机还是过去了,而美国也在经济危机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危机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1929年之后的10年大萧条就是很好的实例证明。2008年全球经危机开始,影响到世界。进而波及到我国的出口行业,最近几年又影响到我们国内的多个行业,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也不都是坏的方面,同时对于企业也有好的因素,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牌。那些技术水平低,生产落后,恶意竞争,实力不足的企业会被淘汰,而那些通过革新技术,加强管理的企业能过存活下来,并在以后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境况,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走过这个寒冬,那么我们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最后的春天一定是我们的,最后的胜利也一定是我们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存亡齿寒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我们大家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东南亚经济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表现: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版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背景材料举例(材料选取的自由度很大,同时命题者对选取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再造) 1、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同时努力寻求国际合作。 2、美国商务部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6.2%,降幅远大于先前估计的3.8%,创20多年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 3、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于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4、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2500多名与会者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政要和商界领袖普遍强调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会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者普遍认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5、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最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产品缺乏市场,工厂经营困难,也就造成农民工大批返乡失业。 6、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1)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研究部署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 (2)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3)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4)国务院办公厅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 (5)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6)2月15日晚,正在天津调查、研究、了解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状况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南开大学亲切看望大学生。 他勉励同学们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总理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坦诚交心:“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决心就到西藏去。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一.题引: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 二.现状及分析: 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是因为在当前外在经济的影响下,本身缺乏竞争力,缺乏资金,技术,,等等因素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1.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倒闭的不少,倒闭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主业,过度扩张,进行了产业的多元化投资,或者主业本身就不强、不大,没有技术及质量优势。 2.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很好的环境下才能获得生存,一旦市场经济出现浪潮,在价格战中很容易就被淹没,倒闭破产在所难免。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3.要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增长,须有性价比高、品牌效应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把产品做专、做强,使产品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 三.在危机中求发展: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找到机遇。在“寒冬”中站稳脚跟我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安然无恙”地按照既定方略前行,化解危机为机遇,有的甚至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过倍的逆市飘红。 做好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应对抗击风险的厚重力量。企业若想既做大又做强,就必须高瞻远瞩,提早着手研发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时,旧产品已经提前自我淘汰,新型产品依靠独有技术形成“逆流而上”,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产品研发前,通过市场调研找准定位,把产品的成本消耗、流程设计、上市价格以及产值和利润等做出精准预算,这将成为市场拓展中新的创新增长点。 1、自主创新,把握机遇 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一个机遇,验证了自主创新、练好内功,是增强发展的后劲,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创新,意味着拥有逆势之下突围的话语权,意味着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产业链末端的传统制造业,要承接国家扩大内需的“东风”,反而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抓住目前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制造优势,从靠扩张、外延式的发展转向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没发生金融危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很容易被淘汰。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以信任和信心直面危机 ●刘瑞旗:用信心赢得信任 首先,真正的财富在哪里?真正的财富在别人的记忆当中,你有信誉了,人家信任你了,人家会愿意把财富给你,在市场经济中体系中“信任”尤其重要。在企业的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什么?关注别人对你的记忆。你要发展的话,一定是别人对你的信任,所以你不管碰上什么风险,碰上多大的危机,你会比别人好。因为信任就是别人对你的记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阶段,都会为这种记忆付钱的。别人对你的信任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是取决于你的信心。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再有信心也没有用了,信任是永远在自己平常的心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你就是要成为第一,你要保持你的第一,你就是第一,如果你今天不是第一,你要努力地成为第一,如果你今天是第一,你怎么样永远保持你的第一,这很重要,这就是信心,不是说今天有危机我们就要增加信心,没有危机了就不要信心了。你看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世界没有给第二留下位置,你一定要成为第一,至少你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增加信心。今天我不是没有关系,但是我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不断的成长,那你的信心就有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别人的信任是通过你成为第一的概念,你成为第一了,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信赖你的人。 ●沈健:沟通达成信任 信心最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订单在下降,我们的盈利也在下降,很多的员工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搞了一些相对比较不正式的沟通——如“金融危机沟通午餐会”。

由高管出面,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跟员工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这些非正式的沟通中,老板说的话比较直接,员工感觉到自己的饭碗跟金融危机的关系密切相关。员工非常震撼,他就会马上落实到行动上来,他相信今天的努力是给自己的饭碗挂钩的。另外公司还通过多种渠道鼓舞士气——很多公司今年的新年年会都取消了,但我们却计划把新年年会办好,而且要“大张旗鼓”办“诺基亚的奥运会”——在国家的体育馆,请真正的奥运冠军来和大家沟通,以弘扬拼搏奋斗的精神(当然费用是其他环节节省下来的)。我们有一个口号是“你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我们要鼓励员工继续保持信心,我们明确告诉员工,我们是不想裁员的,我们是跟大家同舟共济的,但是你们要努力,你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的成果加起来就是企业总的竞争力的体现。 裁员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李玉卿:高层降薪不裁员 作为国有企业,它有三个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比较起其他的企业来可能更重一些,所以我们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裁员了,往社会上推,这也不是一个办法。从我们企业情况来看,假如说你裁员了,也解决不了面临的危机问题,只能使这个企业没有信心,给社会增加负担,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我个人理解,裁员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管理层降薪什么的,降薪不裁员。我个人理解危机是两个意思,首先是“危”然后是“机”,危险和机遇。危机的时候也是有两面性的,你要利用这个机会,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机会。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1 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全球GDP 增长率将降至0.5%,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刺激经济举措,以应对二战后最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刺激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数额之巨,为世界经济史上所罕见。在危机刚刚爆发之后,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再度恶化。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实体经济,主要经济体应对措施的着力点在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阻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已将全球经济带入了未知的境地,展望未来,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着力点还落在扶植新兴产业,提前谋篇布局,抢占制高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促使经济回暖,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尚需要更多的后续政策支持,现有经济刺激政策中的缺陷将在未来逐渐凸现。 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1. 金融救助方案 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 1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专题报告。参与讨论并提供材料的成员包括:张明、姚枝仲、李众敏、郑联盛、曾省存、马锦。执笔人为何帆。 June. 1, 2009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879403.html, Policy Brief No. 09038

稳定报告》估计,全球金融体系因亏损导致的资产减记约为4.4万亿美元。按照2008年的水平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减记规模相当于37年的官方发展援助,美欧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 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各国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美国的金融救助政策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2008年10月,美国政府通过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中就包括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TARP),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还推出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相对而言,美国在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方面,因为担心有“国有化”嫌疑,表现较为迟疑。欧洲在金融救助政策方面则较强调政府通过注资获得金融机构股权。比如,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向富通集团注资112亿欧元,英国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向六大私营银行注资105亿欧元等。在这些注资方案中,以英国的方案最具代表性。英国向本国银行注资后获得的是银行的优先股股权,因而英国政府虽然是被注资银行的股东,但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只享有优先分红的权利。英国政府还承诺,一旦对这些问题银行的注资在未来获得盈利,会把这部分盈利注入社保体系。在问题更严重的冰岛、瑞典,政府甚至直接接管金融机构,实施完全的国有化。欧洲各国政府一般不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现在看到的案例主要是2009年3月7日英国政府接手该国第三大银行莱斯银行集团2600亿英镑的“有毒资产”,作为交换条件,政府对该行持股从现阶段的43.5%上升为65%。日本的金融机构经营较为保守,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少。日本也采取了收购不良资产、注资等方式帮助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但规模相对较小。比如,日本用于收购金融机构问题资产的资金约为10万亿日元(约1000 2

(营销策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详细论述了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重点论述在短缺经济、通货膨胀经济,过剩经济这三种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 1企业在短缺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有些特定行业常常会遇到需求过度,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当许多行业同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我们则说出现了一个短缺经济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应该对营销策略作出必要的调整。而下面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一种是不计后果地减低营销额,大幅度提高销售价,降低产品质量,削减新产品的研制,减少顾客服务项目与内容。根据客户的支付能力分配产品的供应,减少市场调查、广告及推销走访等的开支预算,淘汰利润较低的产品,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只是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一旦恢复正常,许多顾客就会转向其他供应者。 第二种是一如既往,按常规营销。他们认为短缺状况只是暂时的,企业仍然生产与原先同样的产品向老顾客销售,只是适当提高一点价格以弥补成本的增加,用于广告、推销队伍和市场调查的开支,仍同以前一样多,只是广告信息略加改动而已,这些措施尚能短时间维持企业的净利率和在顾客中的信誉。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些做法却难以改善企业的最终境况。 在严重短缺时期,需要采取第三种方法,即战略性营销调整。企业应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预测短缺的前景,并确定改变客户组合和营销组合的方案。

1.1客户组合——通常在一个企业的全部客户中,只有一小部分客户的业务量,就占了企业销售额的大部份(即所谓的20-80惯例)。大多数企业都把自己的客户根据其销售额,销售增长状况,盈利状况和业务往来所花的费用,分为A、B、C、D四类。对A类客户,只要他们的需求量不是大幅度超过原先的订货水平,就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对B类客户,按原来订货水平,供应80%的货源,对C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50%的货源,对D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20%的货源。此外,第五位的就是新的A类客户,向他们供应订货量的50%。 1.2产品组合与设计——资源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都会使企业产品组合中各产品的盈利率发生变化,企业就得把稀有的原料和燃料,都用于生产获利较多的产品。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一次检查,找出不值得再经营的产品,淘汰盈利较差的产品,同时,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和营销额、费用等对每一个产品的需求进行优化,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就可以得出产品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盈利方式。 1.3订价——供不应求的企业会碰到如何在客户中分配产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很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价格,那些对产品有强烈需求的客户,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这样也就使供与求很快达到平衡。企业对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提高多少,必须小心谨慎,至少需考虑三个方面的反应。第一个是政府可能制订限制涨价的规定,或提出制止涨价的警告。第二个方面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价格措施限制了企业运用价格手段的效果,企业提价幅度不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提价幅度。第三个方面是顾客,顾客对企业重新定的价格是否公开或者太高会留下印象。短缺时期过后,顾客就会不再理会那些他们认为有价格欺诈行为的供应商。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企业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其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日渐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加强,形成了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以及隐性绿色壁垒等本质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本文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企业应时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强大拉力,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各国为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全面。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细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两种新形式: (一)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 实践中,随着出口国为了销售多余产品、扩大出口或争夺国外市场,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将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就会招致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惩罚。有鉴于此,为了限制倾销而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程度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就会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正常国际贸易形成阻碍。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卖体经济的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反倾销手段,使得反倾销反补贴手段正逐步由传统单一、被动的对倾销造成损失所采取的弥补性贸易措施,向主动保护本国脆弱产业不受侵害的保护性贸易措施发展。 (二)隐性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工业的经济利益,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通过刻意提高贸易关税,如“碳关税”和非关税如环境标准、环境技术等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人本国市场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表示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可以看出,以“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1.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防止恶性竟争 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专业外贸公司和自营进出口企业各自为战,为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摘要:2008年,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本文用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阐述此次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消费模式 2007 年8月8 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为序幕,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大幕。次贷危机爆发后,其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波及范围迅速扩大,进而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此次危机的成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而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及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所必需增加的投资是通过资本积累得到的,而资本积累的实质是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进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危机发生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联动性,因此,这些危机不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另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后,从20 世纪至今所爆发的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波及了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而从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看,也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前,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信奉的是自由主义,政府对于经济的运行不进行干预;另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宏观干预措施,以保证经济的增长。资本主义学者也意识到正如马克思所论证的那样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是,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危机他们却一直束手无策。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将凯恩斯主义正统化,采用其理论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发展。但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改善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大量的持续增加的债务上的。为了刺激总需求,不仅提高政府的债务,而且提高消费者的负债水平。政府和消费者信贷消费的增加有效刺激了总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也迅速增加其负债水平。这种迅速增长的债务状况不仅出现在企业之间,也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循环最终造成一个后果:当一个主要债务人无法分期偿还或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的连锁反应就形成了。这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以金融市场为纽带连接起来,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波动就会引发世界经济的波动。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由于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造成,但究其根本,实质上仍然是美国的消费相对不足。借助于增加负债的消费需求是永远无法满足于供给的扩大的,而且当消费者无法借债偿还债务或分期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造成如下后果:消费者的消费由于过度负债而冻结,企业由于产品无法销售和债务拖欠而出现巨额亏损或破产,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及收入的降低进一步降低总需求,这一循环持续的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在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分析中,尽管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可能是多元的,但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认识总结经验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因此,中国通过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