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对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条件之一是降水量,关键期为拔节期、抽雄期;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之一是积温,关键期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日照时数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夏玉米;产量;气象条件;山东泰安夏玉米是泰安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
夏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水肥条件。
泰安市地处鲁中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适宜玉米的生长发育。
该文利用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夏玉米生长的最佳气候环境,以为夏玉米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夏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由图1可知,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16.21 kg/年。
平均产量为5 989.4kg/hm2,在1999年出现产量9 007 kg/hm2的最高值。
2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2.1积温以历年积温为x轴,对应年份的夏玉米产量为y轴,得到曲线如图2。
由图2可知,随着积温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
说明这39年来积温虽然对夏玉米产量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拔节到开花时期是玉米一生中要求较高温度的时期。
但温度高于32~35 ℃或低于18 ℃,都不利于开花。
在玉米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适宜温度为22~24 ℃,且温度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气温高于25 ℃或低于16 ℃都会影响淀粉酶的活动而不利于物质运输和积累[1-4]。
2.2日照时数以历年日照时数为x轴,以对应年份的夏玉米产量为y轴,得到曲线如图3。
由图3可知,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玉米起源于低纬度地区,是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较长对玉米生长不利。
2.3降水量以历年降水量为x轴,对应年份的夏玉米产量为y轴,得到曲线如图4。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
中圈 分 类 号
¥ 1 ; 125 5 3 S 6 .3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期是 玉 米 一生 中 要 求较 高 温度 的时 期 。 温度 高 于 3~ 5 但 2 3
℃或低于 1 8℃, 都不利 于开花 。 在玉米籽 粒灌 浆成 熟过程 中
.
适 宜温度 为 2 - 4o 且 温 度 日较 差 大 有利 于 养 分 积 累 . 2 2 C, 气温 高于 2 5℃或低 于 1 6℃都 会影 响淀 粉 酶 的 活动 而 不利
,
.
潮
于物 质运输 和积 累 。
22 . 日照 时数
以 历年 日照时数 为 x轴 , 以对 应年份 的夏 玉米 产量 为 y
轴 , 到 曲线 如 图 3 由 图 3可 知 , 着 臼照 时数 的增加 夏 得 。 随 玉米 产量 呈 明显 的下降 趋势 。 米起 源 于低纬 度地 区 是 短 玉
一
此 , 橙在果实膨大 期的 7 脐 —8月受干旱影 响机 率很高[ 4 1 。
3 种 植 建 议
( ) 大种 植面 积 。 1扩 目前 , 犹县脐 橙 种植规 模 较小 , 上 产
量 少 , 县 仅 种植 1 8 .7 m 为充 分 利 用 当地 有 利 的气 全 66 。 0 h 候 资源 , 做大 做 强脐 橙 产业 , 议在 适 宜 区扩 种 6 66 ~ 应 建 6 .7
。 ,
气象因子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气象因子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摘要生殖生长和籽粒灌浆期的水分供应、光周期、夜间温度和灌浆期的太阳辐射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候参数。
玉米大田实际产量与太阳辐射、夜间温度、日照长度关系密切。
关键词玉米;气象因子;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161;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03-01根据郑州市多年农业气象资料和田间观测,分析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1温度玉米为喜温作物。
生育期间生物学温度为10℃。
种子在6~7℃开始发芽,但极缓慢,并易感菌霉烂;10~12℃发芽正常;最适发芽温度为25~28℃。
种子从播种到出苗的间隔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10~12℃需18~20d出苗,15~18℃需8~10d出苗,大于20℃5~6d即可出苗。
玉米在18℃以上幼苗生长较快,30~32℃时最快。
抽穗开花时期适宜温度为25~28℃,气温低于18℃或高于38℃时,不开花;当气温高于30℃、空气湿度小于60%时,开花甚少;当气温高于32℃(有的品种在35℃)时,花粉粒1~2h即丧失生活力。
在籽粒灌浆、成熟时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保持在20~24℃,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和向果穗、子粒运转。
籽粒成熟期日平均气温超过25℃或低于16℃,均影响酶活动,不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日平均气温13℃左右,玉米灌浆仍可缓慢进行。
成熟后期遇-3℃低温,易使含水量高的籽粒丧失发芽力。
夏玉米叶片数与期间积温有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增重与积温呈指数曲线关系。
全生育期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时,每降低0.5℃,玉米达到成熟生育期要延长10~20d。
中国玉米品种对热量的要求见表1。
同一品种玉米套种后,其生育期比平作玉米要长3~6d,所需积温相应多50~100℃。
2水分玉米是一种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蒸腾系数约为250~350,相对需水量低于麦、棉等作物。
玉米是高秆作物,全生育期又处在高温时期,需水较多。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降水、温度、日照和风速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
降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适宜的降水量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降水过量,可能会造成土壤过湿,导致玉米根系受损甚至烂根,进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相反,如果降水不足,土壤干旱会限制玉米的水分吸收能力,导致玉米的生长受阻。
适宜的降水量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之一。
温度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玉米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在这个范围内,玉米的生长速度较快,光合作用活跃,产量较高。
如果温度过低,玉米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产量下降。
相反,如果温度过高,会抑制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水分和养分的丢失,影响玉米的产量。
日照时间也对玉米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日照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其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充足的日照时间可以提供足够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合成和积累,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长期阴雨天气或大量云层覆盖会导致日照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了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降低了玉米的产量。
风速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适度的风可以促进玉米的通风换气,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如果风速过大,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摧毁植株的叶片,减少光合作用的面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的产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适宜的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间和风速等气象条件能够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种植技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对气象条件的研究也有助于制定科学的玉米种植管理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探讨气象因子对潍坊市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利用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年的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找出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影响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条件之一是降水量。
积温和日照时数虽然对夏玉米产量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夏玉米;产量;气象条件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夏玉米是潍坊市主要的秋收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
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 9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95d 左右,夏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夏玉米全生育期一般需要∑t ≥0℃的积温为 2000~2500℃。
潍坊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临渤海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气候特征明显。
潍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夏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山东省占有很大比重。
降水量、温度、日照等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影响[1-2]。
在夏玉米生育期内,近20a(1991~2010年)平均降水量399mm,近20a平均日照时数723h,年平均积温为2662℃。
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夏玉米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目前,关于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对近20a(1991~2010年)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对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潍坊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指导夏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资料来自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a的资料,产量资料来源于潍坊市统计局。
气象资料与产量资料应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变化与产量的线性倾向率,分析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2.1 夏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以近20a各度为x轴,以夏玉米历年平均产量为y轴,得到潍坊市近20a夏玉米产量变化趋势图。
定远县玉米生产的气象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

定远县玉米生产的气象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定远县种植玉米的气象条件,介绍了该县种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气象条件;高产栽培;定远县玉米,又名苞谷,属禾本科、玉米属。
原产中美洲的墨西哥、秘鲁一带,已有5 000年的栽培历史。
定远县地处黄、淮、海南缘,为江淮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该县气候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梅雨显著、降雨集中的特点。
由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因此是全国最优越的玉米种植区之一。
1 定远县玉米生产的气象条件1.1 光能充足太阳总辐射量为521 664 J/cm2,系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2 335 h,其中6~8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230 h/日以上,辐射能占年总量的1/3以上,是喜温作物玉米进行光能合成的黄金时段。
总体而言,玉米生长期间,时空分布规律与太阳辐射基本一致,且数值都大于长江以南和大别山区。
如光照时数,每年比安庆多284 h,比上海多382 h,比杭州多332 h,充足的光能为该地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1.2 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1.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8℃。
平均初霜期为10月31日,平均终霜期为4月4日,全年无霜期219 d。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时期是2月8日。
0℃以上的积温5 350℃,10℃以上有效积温接近4 800℃。
1.3 雨量适中雨量受季风影响明显,年际间变化较大,四季之间差异明显。
年降雨量在800~1 000 mm,雨量比较集中。
4~10月温度大于10℃期间降水750 mm,11月至翌年5月降水350 mm。
其中,8~10月降水263 mm,占全年雨量的28.2%,此时蒸发量较大,因此常出现秋旱。
2 高产栽培技术定远县永康镇农技站于2001年在该镇祝杨村进行了夏玉米高产栽培试验,4个品种参试: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5号和丹玉13号(CK),平均单产8 670 kg/hm2,其中掖单12号单产达10 800 kg/hm2。
气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栽培技术研究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玉米生产和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与管理栽培技术有着密切地联系,其中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所以,研究气候条件对夏玉米播种期与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农户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合理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减轻豫南地区气象灾害对玉米的危害,从而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目的,也能对驻马店市的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豫南地区气候变化对典型代表的驻马店市泌阳县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气候灾害对河南省驻马店市玉米生长期的影响分析1、洪涝灾害对玉米生长期的影响在整个玉米的生育期,由于豫南地区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季节性气候变化较大。
降水也主要集中在6-8月,这期间的雨量非常充沛,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
驻马店市降雨洪涝最早出现在6月份,最晚也会持续到9月份,暴雨季节经常连续降雨,其平均值甚至达到了300mm。
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的影响非常大,过多的水分会引起玉米的根茎的腐烂,甚至死苗。
2、冰雹大风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下冰雹时常伴有大风,会对夏玉米幼苗的生长严重受损。
在夏玉米中后期阶段,发生冰雹灾害会导致玉米植株的叶片撕裂,严重损害叶片的功能,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玉米的产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长时间的大雨和冰雹所带来的大风,如果遇到开花授粉期,会造成玉米植株折断,大面积倒伏,甚至是绝收。
3、花粉期阴雨、高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花粉期出现高温、阴雨天气较多,经常会造成夏玉米授粉不良,结实率降低。
7月下旬到8月是驻马店市的最高温时期,也是正值夏玉米开花授粉时期。
遇到高温阴雨天气,会导致玉米花粉粒吸水破裂,降低或丧失活力,授粉不良,导致秃尖、缺尾、缺行少粒,结实率降低。
8月中旬以后的一个月,该地区日温差较差,温差较小严重影响了干物质积累,再加上8月下旬以后温度仍旧较高,绿叶功能丧失早,灌浆期缩短,是籽粒关键受到影响,千粒重也会下降。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业产品之一。
研究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象因子包括降雨量、温度、光照等。
降雨量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过少或过多的降雨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生长期旱涝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
高温和低温也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会减缓玉米生长发育,低温则可能导致玉米受冻。
光照是玉米光合作用的重要驱动力,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
为了更好地分析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
我们可以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气象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建立气象因子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以预测未来玉米产量。
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分析。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详细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信息,为分析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大规模气象和产量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基于对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减少农业风险。
根据降雨量的预测,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措施,以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
根据温度和光照的预测,可以合理调整播种时间和品种选择,以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
通过对气象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之一,是人们主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分析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气象因素,它对玉米的生长速度、生长节律、光合作用等环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玉米的生长速度集中在20°C到30°C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玉米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比较活跃,增长速度较快,产量也会比较高。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成蛋率都会下降,这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2. 降雨量
降雨量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玉米的生长需要水分,干旱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长期干旱,玉米的干物质积累率会下降,产量也会随之减少。
而过多的降雨则会导致水分过剩,容易引起玉米茎部烂根,根系呼吸受阻,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3. 日照时间
4. 风力
风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气象因素。
适度的风能促进通风,加强玉米生长的抗风能力,有助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但是,过强的风力会将玉米叶片吹落或折断,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综上所述,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温度、降雨量、日照时间和风力都对玉米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和管理,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