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填空 简答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 . . ... 学习参考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历史事件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张关注文学作品的: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内在结构D. 主题思想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雅克·德里达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弗洛伊德答案:D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历史的连续性B. 知识的客观性C. 语言的稳定性D. 知识的相对性答案:D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安娜·卡列尼娜》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战争与和平》答案:B6.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A. 个人情感的表达B.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C. 纯粹艺术的创造D. 客观现实的再现答案:B7.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A. 文学文本的自足性B. 作者意图的无关性C. 读者反应的多样性D. 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答案:C8.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A. 西蒙·德·波伏娃B.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C. 贝尔·胡克斯D. 弗洛伊德答案:D9.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主要关注:A. 文本的符号系统B. 文本的创作过程C. 文本的社会影响D. 文本的作者背景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A. 读者的阅读过程B. 读者的期待视野C. 文本的客观意义D. 读者的解读策略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而非作品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
新批评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存在于文本内部。
马列文论复习题库(1)

填空题1、马克思写作了《()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创造美的观点。
4、()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
5、()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以真实性为尺度赞扬了作家巴尔扎克。
6、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观点和()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
7、典型的核心问题是()的创造。
8、正如老()所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
9、西方文艺史上,先后出现古希腊的()、中世纪的灾难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和19世纪的社会悲剧。
答案:1、(1844)2、(歌德)3、(劳动)4、(巴尔扎克)5、(恩格斯)6、(美学)(历史)7、(典型形象)8、(黑格尔)9、(命运悲剧)1、()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提出的观点。
4、()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答案: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想象)。
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1、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德国的思辩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
2、白尔尼、门采尔、(格律恩)从政治的、党派的、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歌德与(席勒)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本:2.陌生化:3.期待视野:4.原型: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本题 6 分)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简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意义。
(本题 6 分)答案:(1)真理: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谬误:谬误是指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简答)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各自的含义答案:(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有量的变化,实现价值增殖。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答)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消极的影响有哪些?(本题6 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以及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紧密。
(2)贸易全球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
(3)资本全球化。
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文学理论一、填空题。
1、文艺学包含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相处论。
5、文学作为话语,包含5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文学缔造的主体就是:作家、诗人。
(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模仿者”、“创造者”,另一种观点指出就是“旁观者”、“移情者”,除了一种观点指出就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7、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8、联想有三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9、文学创造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10、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意象。
11、文本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字音及其低一级语音女团(基本层面)、意义单元(核心层面)、多重图式化面貌、重现客体。
1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利害天道、韵味无穷。
14、王国维把意境分成:存有我之境、并无我之境。
15、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16、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
17、故事情节的形成:描述内容、描述话语、描述动作。
18、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抒情话语。
19、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20、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核心主要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21、文学风格的类型:“刚”、“弓”。
二、简答题。
(一)简述叙事的构成要素。
请问:故事情节由描述内容,描述动作、描述话语三个要素形成。
1、描述内容:指形成一段描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为被讲诉的故事,包含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五、简答题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3什么是话语?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60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填空题
1.邓小平文艺观的价值取向是()
2.(美学和史学的观点)是由恩格斯多次提出并深得马克思首肯的重要理念
3.希腊艺术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具有“超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典范性)
4.“单向度社会”批判和“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的文艺学说。
5.()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对意识的“统治”,对艺术的“宰制”
6.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思考的一个核心命题是()
7.马克思注意看待作家文学创作的“美学观点”。
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必须()。
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德语这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化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2.文艺的真实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文艺的真实性是文学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真实再现”“如实叙述”等。
艺术的真实性反映的是创作关系中的客观方面,体现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活一致性的关系和程度。
3.文艺的倾向性:文艺的倾向性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作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主观态度。
4.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生产力,挣脱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桎梏和异己力量的束缚,从而达到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者设想中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人的变化发展同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是相一致的。
人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的,人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进程也是自身达到全面性的过程。
只有当社会关系的发展达到了某种能满足需要的丰富性及全面性,人才能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全面的活动,并通过全面的活动以及通过人们之间普遍的相互交往而获得全面的发展,达到自身的全面性。
5.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
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
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简答题
1.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定位: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上层建筑部分,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命题。
一方面,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基本功能,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内含着认识属性。
另一方面,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在功能上“又蕴涵着强烈的实践意向,体现出艺术的活动主体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价值评判,并通过这种反映和评判而满足了主体特定的审美需求。
”
2.从《讲话》内容的系统性来看,毛泽东所坚持的文艺观念形态性质的要点是什么?
答:从《讲话》内容的系统性来看,毛泽东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他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在他看来,文学艺术原料存在于人民生活中,这种粗糙的、自然形态的东西,往往是最生动、最丰富的。
他所坚持的文艺思想核心就在于人民本位和文艺的大众化,即文艺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在《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中国革命和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
并且对革命文艺的服务对象作了具体的分析。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文艺性质的定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成为毛泽东文艺的一个逻辑起点。
3.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价值取向是“塑造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的人”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包括建造自身)。
首先是指人成为自身全面关系的占有者,成为自身全部需要和全面创造力的主体,也指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其次,“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一命题,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特征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的。
除了对“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的理解外,还有一个对“美的规律”理解的问题。
4.“文化工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化工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对意识形态起到以下作用。
1、“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图式”履行着“操纵功能”。
各种样式的艺术产品中都包含着意识形态的相同“图式”,都是“从制造商们的意识中来的”。
生产商的感知、偏见和看法普遍化为人类的感知和理解。
意识形态就这样既操纵着公众生活,又控制了个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使个人丧失了内在的自由,独立的判断能力以及可能的想象力。
人们自以为在艺术消费中自己思考得出的结果,实际上不过是一系列官方意识形态操纵的产物。
2、文化意识形态通过文化媒介履行着“欺骗功能”。
各种文化媒介在认同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光彩、幸福的形象肯定现实、粉饰现实甚至虚拟现实,构
造出关于现实的美好幻想与假象,使人们渲染在虚假的快乐与廉价的抚慰中。
文化工业的产品制造着消费者的集体移情和公众白日梦。
5.“莎士比亚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莎士比亚化”是指那种依靠丰富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的创作倾向。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度概括。
其具体内容是 :1、文艺创作要真实、正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的现实。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6、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答: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
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列
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