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刑法总论)

争议焦点:
(1)ATM机究竟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2)当事人行为是不当得利、侵占、诈骗还是盗窃?
(3)银行有无附带责任?
一、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法的渊源和分类 三、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四、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课后建议:
查阅《刑法修正案》(一至七)(含草案),比较立 法变化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章 刑法概说
案例分析:
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 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 民币,王某欲取300元。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 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没 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 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王某 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 出
案例分析:
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宁为营利,先 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 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 员管理制度》。李宁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 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及 “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 给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 南京市
3000元。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 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 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案发后,王某 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 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 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 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问: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 的犯罪?
刑法学
(总论)
法学院
(1)ATM机究竟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2)当事人行为是不当得利、侵占、诈骗还是盗窃?
(3)银行有无附带责任?
一、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法的渊源和分类 三、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四、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课后建议:
查阅《刑法修正案》(一至七)(含草案),比较立 法变化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章 刑法概说
案例分析:
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 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 民币,王某欲取300元。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 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没 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 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王某 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 出
案例分析:
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宁为营利,先 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 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 员管理制度》。李宁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 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及 “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 给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 南京市
3000元。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 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 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案发后,王某 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 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 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 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问: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 的犯罪?
刑法学
(总论)
法学院
刑法学 精品课课件 第一编 刑法总论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嬗变
1.一般认为,罪 刑法定原则的思 想渊源最早可以 追溯到1215年英 王约翰签署的 《大宪章》第39 条的规定。
费 尔 巴 哈
3.罪刑法定原则真正 成为基本原则,近代 刑法学鼻祖的德国刑 法学家费尔巴哈功不 可没。
2.启蒙时期 洛克、 孟德斯鸠、贝卡里 亚等三权分立的思 想也蕴含着罪刑法 定的精神。
穿刑法始终, 指导和制约刑 事立法和刑事 司法全过程的
包 括
法刑 刑 定法 相
意 义
2.对刑事司法 实践具有指导
原平 适
作用
带有全局性、
则等 应
3.对刑法任务
根本性的准则。
原原
与目的的实现
则则
具有保障作用
第一编 刑法总论 目录
刑法本体论之刑法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与发展来看,罪刑 法定原则就是消极的限制机能,即限制国家 权力,保障个人自由。
2.从国际公约的规定看,罪刑法定原则也 是消极的
3.从其他国家的规定看,都只是从消极的 层面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如德国、法国、瑞 士等。
建议将其修改为:“行为时法律没有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我国刑法典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段、但书
第 一 编
刑 法 总刑 论法
本 体 论 之 刑 法 概 说 目录
第三节 刑法解释
二、刑法解释
(一)概念 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定(规范)含义的阐明。 (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 1)文字具有多义性、发展性 2)法律具有抽象性 3)刑法具有稳定性。
极度的精密在法律中受到非难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刑法总论通用课件

详细描述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 则等,这些原则贯穿于刑法的始终,对于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 作用。
02
CATALOGUE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总结词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也是刑法总论中的核心 内容。
详细描述
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构成要件则 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些 要件共同构成了犯罪的完整定义,缺一不可。
总结词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犯罪进行的分类,它们的法律后果和刑 事责任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 果发生的犯罪。过失犯罪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一
THANKS
感谢观看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是刑法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原因,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人 权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包括惩罚犯罪、预防犯罪 和保护法益,而刑法的功能则涉及到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实现社会 公正等多个方面。
刑法的基本原 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准则,是实现刑法目的和功能 的重要保障。
刑法总论通用课 件
目 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法分论 • 刑事责任
contents
01
CATALOGUE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 则等,这些原则贯穿于刑法的始终,对于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 作用。
02
CATALOGUE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总结词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也是刑法总论中的核心 内容。
详细描述
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构成要件则 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些 要件共同构成了犯罪的完整定义,缺一不可。
总结词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犯罪进行的分类,它们的法律后果和刑 事责任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 果发生的犯罪。过失犯罪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一
THANKS
感谢观看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是刑法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原因,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人 权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包括惩罚犯罪、预防犯罪 和保护法益,而刑法的功能则涉及到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实现社会 公正等多个方面。
刑法的基本原 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准则,是实现刑法目的和功能 的重要保障。
刑法总论通用课 件
目 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法分论 • 刑事责任
contents
01
CATALOGUE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
刑法总论参考课件-PPT精选文档

第二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 一般来说,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性质 规制内容的特定性 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但也有不完整性 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第二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与分类
第四节 刑法的目的、根据与任务
一、刑法的目的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二、制定刑法的根据 法律根据 实践根据 三、刑法的任务(机能) 行为规制机能: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 法益保护机能:刑法具有保护法益不受犯罪侵害与威胁的机能。 自由保障机能:刑法具有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 的机能。 保护法益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存在冲突。在任何社会,两大机能应当 协调统一。现代国家刑法的发展是刑法社会保障机能与人权保护机能 协调、对立的产物,刑法立法的发展是两大机能协调发展的结果。但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应当向人权保障机能倾斜,加重刑 法的人权蕴含。
前 言
二、如何学习刑法学? 刑法学学习研究有哪些方法? 学习刑法、学习法律是不是仅仅背背法条就行了? 老师讲的、书上写的,都是对的吗? 如何处理好课堂听讲和课后自学的关系? 三、课堂纪律 1、出入教室自由 2、随时可以提问(双向) 3、吃东西不要被我发现 4、睡觉请回寝室 5、抗干扰看闲书自便
前 言
四、刑法学体系(总论) 第一编 刑法论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编 刑罚论
刑法总论课件

第二节
中国刑法发展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刑法 1从中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夏朝开始,就产生了刑法,从夏至清末的 1910年以前,中国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在定罪、量 刑上因行为人主体身份不同而不同,刑罚的特点是残酷、多死刑和 肉刑。 2 1910年,《大清新刑律》颁布,结束了诸法合体,产生了现代刑 法。 二、建国以后刑法发展 1 1979以前我国无刑法典,只有几个单行条例和大量的中共中央或 国务院的文件起刑法作用。 2 1979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后的第一部刑法典,该法典于1980 年1月1日实施,此后不久,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很大,为 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陆续通过并颁布了23个单行刑 法。 3 1997年3月颁布了修改后的新刑法,一直沿用至今。从1999年开 始至今,全国人大颁布了五个刑法修正案,一个决定,7个立法解释。 现正制定修正案六。这些修正或补充主要是关于经济犯罪的。
刑法总论课件
第一章刑法规范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一、刑法概念 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如何处罚的法律就是刑法。广义刑法: 在我国有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有的称非刑事法律中的 刑法规范)。(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取缔邪教活动的决定是 否刑法?) 刑法典: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单行刑法: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某方面作出的修改 或补充规定。 附属刑法:即在非刑法的法律中规定的涉及犯罪、刑罚内容 的条款。98年审的印刷法轮功书一案对附属刑法的适用。 狭义刑法只指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 1刑法的政治属性:我国刑法理论通说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 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关于什么 是犯罪和对其如何处罚的法律。
刑法总论(课堂PPT)

24
▪ 两个条件: ▪ A、犯罪较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 ▪ B、犯罪地国的法律也规定为犯罪的,体现
了“双重犯罪原则”。
25
▪ 4.普遍原则 ▪ 普遍原则又称世界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国
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 利益,对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性犯罪, 无论犯罪人国籍如何、犯罪地在何处,各 个国家均可以适用本国刑法进行刑事追究; 如果抓获犯罪人的国家不适用自己国家的 刑法进行刑事追究,就应当将犯罪人引渡 至其他相关国家。
43
▪ 2、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在我国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 院作的解释。凡涉及审判过程中应用法律 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凡涉及 到检察业务适用法律时,由最高人民检察 院负责解释。两家可以联合解释。值得引 起思考的是检察机关应当不应当享有解释 权,同学们可以研究。
▪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 者解释的效力不同。发生冲突时,后者无 效。
44
▪ 3、学理解释。有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 科研部门、学者、专家及司法工作者所作 的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不 可轻视之,它可以推动刑事立法和司法, 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撑、为司法提供参考。
45
案例
▪ 卞某,23岁,外国人,系某国在中国某大学的留 学生。
▪ 04年某日,卞某遭到另一外国留学生安某拳打后, 蓄意报复。次日,卞某手持木棍到安某寝室敲门。 安某将门打开后,卞某用木棍击打安某。安某挣 脱后,会同该校本国留学生翁某、风某、莫某等 7人,与卞某殴斗。在厮打过程中,卞某手持的 木棍被打掉,卞某随手用尖型菜刀乱刺,刺中对 方留学生翁某上腹,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 局部破损,经抢救无效,翁某于次日死亡。
▪ 两个条件: ▪ A、犯罪较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 ▪ B、犯罪地国的法律也规定为犯罪的,体现
了“双重犯罪原则”。
25
▪ 4.普遍原则 ▪ 普遍原则又称世界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国
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 利益,对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性犯罪, 无论犯罪人国籍如何、犯罪地在何处,各 个国家均可以适用本国刑法进行刑事追究; 如果抓获犯罪人的国家不适用自己国家的 刑法进行刑事追究,就应当将犯罪人引渡 至其他相关国家。
43
▪ 2、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在我国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 院作的解释。凡涉及审判过程中应用法律 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凡涉及 到检察业务适用法律时,由最高人民检察 院负责解释。两家可以联合解释。值得引 起思考的是检察机关应当不应当享有解释 权,同学们可以研究。
▪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 者解释的效力不同。发生冲突时,后者无 效。
44
▪ 3、学理解释。有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 科研部门、学者、专家及司法工作者所作 的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不 可轻视之,它可以推动刑事立法和司法, 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撑、为司法提供参考。
45
案例
▪ 卞某,23岁,外国人,系某国在中国某大学的留 学生。
▪ 04年某日,卞某遭到另一外国留学生安某拳打后, 蓄意报复。次日,卞某手持木棍到安某寝室敲门。 安某将门打开后,卞某用木棍击打安某。安某挣 脱后,会同该校本国留学生翁某、风某、莫某等 7人,与卞某殴斗。在厮打过程中,卞某手持的 木棍被打掉,卞某随手用尖型菜刀乱刺,刺中对 方留学生翁某上腹,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 局部破损,经抢救无效,翁某于次日死亡。
刑法总论(课堂PPT)

24
▪ 两个条件: ▪ A、犯罪较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 ▪ B、犯罪地国的法律也规定为犯罪的,体现
了“双重犯罪原则”。
25
▪ 4.普遍原则 ▪ 普遍原则又称世界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国
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 利益,对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性犯罪, 无论犯罪人国籍如何、犯罪地在何处,各 个国家均可以适用本国刑法进行刑事追究; 如果抓获犯罪人的国家不适用自己国家的 刑法进行刑事追究,就应当将犯罪人引渡 至其他相关国家。
刑法
1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法律
刑法是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 应否负刑事责任以及是否使用刑罚和 适用什么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区别
1.刑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2.刑法和民法的区别 3.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3
第一章 刑法概说
4
第一章 刑法概说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刑法的概念及特征 刑法的功能 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结构和解释
5
【学习重点】
▪ 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表现形式;刑法的保 护功能;刑法的保障功能;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地域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
6
【学习难点】
▪ 刑法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罪刑法定原则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 上所采用的原则以及关于属地管辖权、属 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的规定;我国刑法 关于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和规定。
13
补充: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4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 ▪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
▪ 两个条件: ▪ A、犯罪较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 ▪ B、犯罪地国的法律也规定为犯罪的,体现
了“双重犯罪原则”。
25
▪ 4.普遍原则 ▪ 普遍原则又称世界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国
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 利益,对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性犯罪, 无论犯罪人国籍如何、犯罪地在何处,各 个国家均可以适用本国刑法进行刑事追究; 如果抓获犯罪人的国家不适用自己国家的 刑法进行刑事追究,就应当将犯罪人引渡 至其他相关国家。
刑法
1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法律
刑法是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 应否负刑事责任以及是否使用刑罚和 适用什么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区别
1.刑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2.刑法和民法的区别 3.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3
第一章 刑法概说
4
第一章 刑法概说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刑法的概念及特征 刑法的功能 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结构和解释
5
【学习重点】
▪ 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表现形式;刑法的保 护功能;刑法的保障功能;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地域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
6
【学习难点】
▪ 刑法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罪刑法定原则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 上所采用的原则以及关于属地管辖权、属 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的规定;我国刑法 关于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和规定。
13
补充: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4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 ▪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
刑法学总论(刑法论1)PPT

格言: 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宪章
刑法学 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五、中国刑法的制定与完善
1、 1949年至1979年6月为第一个阶段---无法可依 在此阶段的初期,没有刑法典,判案主要依靠政策, 很多单位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政策指示。 直到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审判实践中的罪名与量 刑作了总结,归纳出92种常见多发的罪名。 从1954年10月起,刑法典的制定提上了日程,直至 1963年,共诞生33篇草稿,但由于反右运动和三年自然 灾害的严重干扰,直到1979年,才在原63年第33稿的基 础上,形成了刑法典。
计算机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洗钱犯罪以及反革命罪; 口袋罪--投机倒把罪、渎职犯罪和流氓罪;法定刑高低不
恰当;类推制度的存在运行的现实状况。
刑法学 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3、1997年10月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八届人大5次会议于97年3月1日至14日 召开。14日下午2720名代表中2446票通过了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第83 号主席令公布。修订刑法共分为总则、分则 和附则三部分,计15章,452条,自97年10 月1日实施。 对97刑法的客观评价:体系完整、内容科学、 时代特征强
刑法学 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目的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一)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 (二)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
宪法 宪法
刑法学 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二、刑法的目的
刑法第1条
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惩治害群之马,恢复 社会安定,施行安抚政策, 保持社会稳定。
刑法学 总论
三、刑法的任务
第一章
二、刑法的范围
刑法概说
狭义的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推荐参考书目
1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刑罚通论》最新修订 版,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武汉大学最新本科教材。 2 人民大学最新的本科刑法教材。 3 黎宏著:《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4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刑法解释》,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国刑事法律网、京师刑事法律网上有关文章和 15种法学核心期刊上的刑法论文 6《中国刑事法杂志》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 学》上相关题目文章。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二)从适用范围上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 法 后者是指为了适应某种特殊情况的需要而制定的独立 于刑法典且效力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特别 事项的刑法。特别刑法优先适用,如一行为同时触犯数个 特别刑法,则后法优先适用。 (三)从立法体例上划分可以分为形式刑法与实质刑 法(又称之为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四)从刑法的规定是否涉及国际关系可以分为国内 刑法与国际刑法。 四、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政治属性:即阶级属性,我国刑法理论 通说认为是体现了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益、意志,为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秩序服务。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二)刑法的法律属性(特征,重点) 1、从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看,刑法是基本法、是子法、 是公法、是实体法。 2、刑法与其他法的区别(特征) (1)规定内容不同,刑法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其他法规定何主 体享有何权利、违法及后果。 (2)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其他基本法都广泛,其他法调 整的社会关系刑法均调整。有人认为刑法调整犯罪人与国家关系。 (3)保护手段的终极性。刑法调整的对象一般是经其他法调整后 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第二次调整,故刑法是其他法的保障法, 附属刑 法此特征表现得更强烈。要入罪必须是迫不得已动用刑罚,如无需动 用刑罚就可遏制或用刑罚制裁无效也不能入罪。 (4)刑法的制裁手段(刑罚)比其他法律制裁更严厉。 (5)违法者法律责任承担一般不能私了,即责任实现的强制性。 一般认为刑法区别于其他法是其调整手段特点:违法的法律后果 是刑罚。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三、刑法分类 (一)从涵盖内容上划分为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1、广义刑法:在我国有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近年已 不采)、附属刑法(有的称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刑法立法解 释。(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取缔邪教活动的决定是否是刑法?) 司法解释理论上不是刑法,但实践中司法解释起了刑法作用。 刑法典: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通说包括了刑法 修正案,教材认为修正案属单行刑法。 单行刑法:指独立于刑法典条文之外,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通常是常委会)对刑法某方面作出的修改或补充规定,或只针对某 方面规定什么是犯罪和给予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一般称决定、规定、 补充规定、条例等。 刑法修正案:在刑法典条文基础上对刑法作增删、修改。 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区别:前者是在刑法典原条文之外另起条 文,后者只在刑法原条款之后增加条款或对原条款删减、对条款内容 修改。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重点)
一、刑法概念 形式定义(教材称“内涵解释”定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给予 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就是刑法。 “刑法”的混合定义或称实质定义: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其如何处罚的法律。 二、刑法与相关概念关系 1、刑法与犯罪法,在我国是同义词,只是使用侧重点不同。在 外国近年来因无犯罪也有刑罚、有犯罪不一定有刑罚,故二者有区 别。 2、刑法与刑事法律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 刑事法律一般指除上述刑事实体法内容外,还包括刑事诉讼法、 监狱法等刑事程序法、组织法。有时与刑法同义。
思考题
1、 1953年惩治贪污犯罪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2、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 卖外汇的决定》属于 (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3、环境保护法第4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 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条规定属于 (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附属刑法:即在非刑法的法律中规定的涉及犯罪和刑 罚内容的条款。 附属刑法载体是非刑法法律,其条款内容也是规定犯 罪与刑事责任,目的是保障其载体法律或该法律某条款的 执行。 我国的附属刑法只有:“违反本法××条规定,或韦 法本法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认 为真正的附属刑法要规定自己独立的罪状与法定刑,则我 国无附属刑法。 法制不健全时刑法还可表现为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2、狭义刑法只指刑法典。
刑法总论课件
学习方法和要求
1、按讲课的进度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复习时多作练习题。 2、读书首先读懂教材,在此基础上阅看其他书、论文。不要在未阅 读教材和未看懂教材时就看别的书,必须要有《刑法典》。 3、学习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知识、基本理论。某问题有历 史的、外国的理论观点时,则掌握中国现在的。有的问题学术界有多种 观点,掌握通说的、法律规定的或司法解释的观点。 4、课中要积极回答问题,课中回答问题和讨论时发言的积极程度、 回答问题和发言的质量、到课率的状况是平时成绩打分的依据。 5、不缺课、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安静,有问题可以举手发问或 课后交流。 6、按学校规定,每期有半期考试(占20%),另5次小测验(总占 20%)期末考试占60%。 7、欢迎向我多提问题和建议。 对某一问题想深研究,查资料如资料众多,先查核心期刊论文。一 般资料越新、刊物级别越高的论文质量越好。 有问题时找我的连系电话67199150。
1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刑罚通论》最新修订 版,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武汉大学最新本科教材。 2 人民大学最新的本科刑法教材。 3 黎宏著:《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4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中国刑法解释》,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国刑事法律网、京师刑事法律网上有关文章和 15种法学核心期刊上的刑法论文 6《中国刑事法杂志》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 学》上相关题目文章。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二)从适用范围上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 法 后者是指为了适应某种特殊情况的需要而制定的独立 于刑法典且效力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特别 事项的刑法。特别刑法优先适用,如一行为同时触犯数个 特别刑法,则后法优先适用。 (三)从立法体例上划分可以分为形式刑法与实质刑 法(又称之为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四)从刑法的规定是否涉及国际关系可以分为国内 刑法与国际刑法。 四、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政治属性:即阶级属性,我国刑法理论 通说认为是体现了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益、意志,为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秩序服务。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二)刑法的法律属性(特征,重点) 1、从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看,刑法是基本法、是子法、 是公法、是实体法。 2、刑法与其他法的区别(特征) (1)规定内容不同,刑法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其他法规定何主 体享有何权利、违法及后果。 (2)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比其他基本法都广泛,其他法调 整的社会关系刑法均调整。有人认为刑法调整犯罪人与国家关系。 (3)保护手段的终极性。刑法调整的对象一般是经其他法调整后 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第二次调整,故刑法是其他法的保障法, 附属刑 法此特征表现得更强烈。要入罪必须是迫不得已动用刑罚,如无需动 用刑罚就可遏制或用刑罚制裁无效也不能入罪。 (4)刑法的制裁手段(刑罚)比其他法律制裁更严厉。 (5)违法者法律责任承担一般不能私了,即责任实现的强制性。 一般认为刑法区别于其他法是其调整手段特点:违法的法律后果 是刑罚。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三、刑法分类 (一)从涵盖内容上划分为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1、广义刑法:在我国有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近年已 不采)、附属刑法(有的称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刑法立法解 释。(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取缔邪教活动的决定是否是刑法?) 司法解释理论上不是刑法,但实践中司法解释起了刑法作用。 刑法典: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通说包括了刑法 修正案,教材认为修正案属单行刑法。 单行刑法:指独立于刑法典条文之外,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通常是常委会)对刑法某方面作出的修改或补充规定,或只针对某 方面规定什么是犯罪和给予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一般称决定、规定、 补充规定、条例等。 刑法修正案:在刑法典条文基础上对刑法作增删、修改。 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区别:前者是在刑法典原条文之外另起条 文,后者只在刑法原条款之后增加条款或对原条款删减、对条款内容 修改。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重点)
一、刑法概念 形式定义(教材称“内涵解释”定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给予 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就是刑法。 “刑法”的混合定义或称实质定义: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维 护本阶级的利益、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其如何处罚的法律。 二、刑法与相关概念关系 1、刑法与犯罪法,在我国是同义词,只是使用侧重点不同。在 外国近年来因无犯罪也有刑罚、有犯罪不一定有刑罚,故二者有区 别。 2、刑法与刑事法律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 刑事法律一般指除上述刑事实体法内容外,还包括刑事诉讼法、 监狱法等刑事程序法、组织法。有时与刑法同义。
思考题
1、 1953年惩治贪污犯罪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2、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 卖外汇的决定》属于 (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3、环境保护法第4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 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条规定属于 ( )。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附属刑法:即在非刑法的法律中规定的涉及犯罪和刑 罚内容的条款。 附属刑法载体是非刑法法律,其条款内容也是规定犯 罪与刑事责任,目的是保障其载体法律或该法律某条款的 执行。 我国的附属刑法只有:“违反本法××条规定,或韦 法本法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认 为真正的附属刑法要规定自己独立的罪状与法定刑,则我 国无附属刑法。 法制不健全时刑法还可表现为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2、狭义刑法只指刑法典。
刑法总论课件
学习方法和要求
1、按讲课的进度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复习时多作练习题。 2、读书首先读懂教材,在此基础上阅看其他书、论文。不要在未阅 读教材和未看懂教材时就看别的书,必须要有《刑法典》。 3、学习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知识、基本理论。某问题有历 史的、外国的理论观点时,则掌握中国现在的。有的问题学术界有多种 观点,掌握通说的、法律规定的或司法解释的观点。 4、课中要积极回答问题,课中回答问题和讨论时发言的积极程度、 回答问题和发言的质量、到课率的状况是平时成绩打分的依据。 5、不缺课、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安静,有问题可以举手发问或 课后交流。 6、按学校规定,每期有半期考试(占20%),另5次小测验(总占 20%)期末考试占60%。 7、欢迎向我多提问题和建议。 对某一问题想深研究,查资料如资料众多,先查核心期刊论文。一 般资料越新、刊物级别越高的论文质量越好。 有问题时找我的连系电话6719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