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等)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课件

《野望》和《归园田居》,同样是田园诗 , 但其风格是 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闲逸的情 调中带着 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共五首 )则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
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 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 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 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
中
国 三
黄鹤楼
大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
名 楼
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
“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历
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
朗 读 诗 文 并 理 解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
作 者 : 崔 颢
黄 鹤 楼
朗 读 诗 文 并 理 解
静 满山夕照
望:秋天野景
无一朋友 牧人赶牛 寂寞独歌
动 猎人带禽
秋景悲凉落寞,正好与作者孤独无依的心情相衬!
课堂小结
诗歌主旨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 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 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拓展延伸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 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 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 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
中
国 三
黄鹤楼
大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
名 楼
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
“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历
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
朗 读 诗 文 并 理 解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
作 者 : 崔 颢
黄 鹤 楼
朗 读 诗 文 并 理 解
静 满山夕照
望:秋天野景
无一朋友 牧人赶牛 寂寞独歌
动 猎人带禽
秋景悲凉落寞,正好与作者孤独无依的心情相衬!
课堂小结
诗歌主旨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 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 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拓展延伸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 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长大 河漠
落孤
日烟
圆直
学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习 目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标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境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 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 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 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写动态近景,动静结合,展现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 田园风光。
整体感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修 辞 :用典。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借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彷徨、孤 独和苦闷。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中,所以只好向 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本诗写景有特色?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 境更显静谧。
诗句赏析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
长大 河漠
落孤
日烟
圆直
学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习 目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标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境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 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 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 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写动态近景,动静结合,展现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 田园风光。
整体感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修 辞 :用典。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借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彷徨、孤 独和苦闷。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中,所以只好向 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本诗写景有特色?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 境更显静谧。
诗句赏析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
唐诗五首 课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主旨: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思念故乡的情怀。
分不清是和非。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材料二: 唐高祖时,他被征辟(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出来待诏门下省。贞观初, 他称病罢归,躬耕东皋。《野望》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山村傍晚的秋景, 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失意和迷茫。
整体感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傍晚
徘徊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洒满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回, 猎人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 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 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 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主旨归纳
主旨:
▪《渡荆门送别》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色, ▪反映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 ▪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之称。《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 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12.1.唐诗五首第一课时《野望》 《黄鹤楼》课件

望
颈联 近景 动态
怅 孤 寂
尾联 抒情
黄鹤楼
崔颢
八年级上册
知人论世
资料袋
崔颢(约704~754),
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
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
《崔颢集》。
知人论世
★背景透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 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 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 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知人论世
资料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 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 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 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 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技法总结
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以情写景, 景中寓情,借日暮山野秋景,写忧郁苦闷、 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
课堂小结
在《野望》这首诗中,通过怎样 的景色描写,抒发怎样的情怀?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 惆怅、孤寂的情怀。
板书设计
首联 叙事抒情
惆
野
颔联
远景 静态
课堂小结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 鹤楼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凭吊古 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板书设计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黄 鹤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吊 古 怀
楼
乡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舟而下。游经三峡,渡过荆门山,进入了江汉平
原。一直在山区生活的李白,首次见到宽阔的平
李
原,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给李白一种全新的
白
感觉和体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特点?它们衬托出平原的什么特点?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诗人的彷徨无依。
3.采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 之子伯夷、叔齐在商朝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 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文对比
野望 [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 ·贞观初年,因疾罢归 河渚间,躬耕东皋,故 自号“东皋子”。 ·性情简放,“不喜拜 揖”,其诗多写饮酒及 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 康、阮籍和陶潜,嘲讽 周、孔礼教,以抒怀才 不遇之苦闷,曾三仕三 隐。
《黄鹤楼》
《使至塞上》
作者:
作者: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
唐代诗人。
承 树“承树”就皆是秋第色二,联山承山接唯第落一联晖,。紧或承写题景眼,或颔叙几事处,早展开莺来争写暖,树是,首谁联家的新延燕续与啄延春申泥。。
转
牧“转人”表驱示犊诗返意,转猎折马、带变禽换,归会。联 见由、 之事颈 景及联写人所、乱及花景渐,或欲由迷景人及眼情,、浅及草理才,能总之没要马另蹄辟。
蹊径或变换角度。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情感及赏析总结精品PPT课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一个“争”字写出了初春早莺争着飞到向阳 树上欢歌的景象。一个“啄”字写出了新燕啄 泥衔草筑巢的情景,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 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 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景 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唐诗五首
1《野望》作者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 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 郁的心情。
2《黄鹤楼》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 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3《使至塞上》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大
漠风光,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的孤寂、抑 郁之情。
4《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思念之情。
1.“直”字突出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
“圆”字写出了在沙漠中观日的独特感受, 给人亲切、温暖而又略带苍茫的感觉。
2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 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旅行。极目 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再升腾。傍 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画面:
5《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Biblioteka 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句赏析
《野望》: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引用典故,通过描写诗人面对现实中的孤 独无依,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 慰藉,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的孤 独抑郁心情。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描述画面:
❖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 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历历在目;鹦鹉 洲上芳草葱茏,生机盎然。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13.唐诗五首 - 野望+黄鹤楼 课件 (共4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感朗 知读 诗诗 意文
黄鹤楼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分明可
辨;江中鹦鹉洲上,芳草如茵,草木十分茂盛。
效果:“历历”是分明的样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
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画面,色
彩鲜明,对仗工整,各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 乐美,朗朗上口。
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古诗词中 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等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典可以使诗词凝练生动 、含蓄蕴藉,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 “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 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4)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精妙之处
赏析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意境深远壮阔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 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 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齐谐记》云: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报恩录》云:一道士为感念辛氏千杯之恩,画黄鹤于酒楼;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乃可赏观时 物、会集灵仙者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
(2)颈联中作者登临黄鹤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赏析诗句: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课件(共26张PPT)

诗大意
•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
诗歌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望”字点题,交代时间、 地点及人物心情,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 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 赖的失意、彷徨心情。
当堂训练
《全唐诗》
•1、本诗作者是_唐__(朝代)诗人
___崔__颢_ (人名),本诗选自
___《_全__唐_诗__》_
•2、“历历”的意思是 分明的样子
______________
草木茂盛的样子
•3、诗中的“萋萋”形容 故乡
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 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 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__黄_鹤__一__去_不__复_返_,_白__云__千_载__空__悠_悠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也表达 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理解性默写
3.《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 是:_晴__川_历__历__汉_阳__树_,,__芳_草__萋_萋__鹦__鹉_洲_.。 4.《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 的诗句是日:暮_乡__关_何__处__是_,,_烟__波__江_上__使_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 中的句子是__夕__阳_西__下__,,_断_肠__人_在__天__涯__。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里,汉阳一带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 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 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 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10
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 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 惆怅、孤寂的情怀。
2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
作者档案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
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
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
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
24
生难字词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
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
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
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的赞叹。
14
生难字词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乘】驾。【去】离开。【空】只。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 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 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9
主题概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思 念故乡的情怀。
20
结构图示
首联
黄 鹤
颔联
楼 颈联
尾联
远古传说 白云与楼相伴 登楼所见 感叹人生
思乡之情 吊古伤今
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
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
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8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 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 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7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 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 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 清晰可见。
18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 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2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1
情境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 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 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 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唐诗是 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 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 妙笔,走进】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
相望。
【萋萋】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15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
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
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
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
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
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
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
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
《王无功集》)。
5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6
生难字词
【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落晖】落日的余光。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
7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
11
结构图示
百无聊赖的心情——情 惆怅、
野 望
薄暮中所见——景
孤寂的
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情 情怀
12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
作者档案
崔颢(704-754),汴州
(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
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6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 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 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 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 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 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 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 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 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 味,领悟其意境。
3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王绩(约589—644),字无
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
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
名,并称“王孟”。
23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 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 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 途中。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 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 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 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10
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 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 惆怅、孤寂的情怀。
2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
作者档案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
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
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
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
24
生难字词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
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
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
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的赞叹。
14
生难字词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乘】驾。【去】离开。【空】只。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 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 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9
主题概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思 念故乡的情怀。
20
结构图示
首联
黄 鹤
颔联
楼 颈联
尾联
远古传说 白云与楼相伴 登楼所见 感叹人生
思乡之情 吊古伤今
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
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
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8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 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 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7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 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 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 清晰可见。
18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 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2 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1
情境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 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 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 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唐诗是 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 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 妙笔,走进】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
相望。
【萋萋】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15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
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
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
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
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
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
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
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
《王无功集》)。
5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6
生难字词
【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落晖】落日的余光。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
7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
11
结构图示
百无聊赖的心情——情 惆怅、
野 望
薄暮中所见——景
孤寂的
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情 情怀
12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
作者档案
崔颢(704-754),汴州
(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
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6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 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 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 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 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 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 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 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 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 味,领悟其意境。
3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王绩(约589—644),字无
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
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
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
名,并称“王孟”。
23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 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 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 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