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狮 锣 鼓 敲 法
中国舞狮教学

广东狮装备介绍
.....
舞狮要舞的好,另一个重点就在于鼓、锣、钹的配合。舞狮的快、慢、轻、重 及表情都需要鼓、锣、钹的配合(俗称后场音乐或简称后场) ,尤其是鼓,舞狮者 常说:鼓声是舞狮当中的灵魂,就可见一斑。
广东狮鼓、钹、锣法介绍
鼓声扮演所有舞狮过程当中的灵魂角色,若没有鼓声,舞狮的表演便毫无气氛 及意境,因此击鼓者宛然是整个舞狮表演当中的指挥家,掌握全场节奏的快慢及气 势的强弱,因此必须对鼓法的技术非常熟练,这就得靠平时不断的练习。 属于较硬的材质:如杉木、桧木...等,长度约六吋 至八吋。其握法是以拇指及食指先握住鼓棒,并且 不超过二分之一为原则, 其余手指再顺势握住鼓棒, 且不宜太紧。 最大的特色是单面鼓,内含鼓胆八个。材质以较硬 的牛皮为鼓面。广东狮鼓的打法种类及变化,要较 其他狮种的鼓法来得多,基本上配合基本舞狮的动 作,也可略分为几个基本鼓法:三拜狮鼓、高狮鼓、 低狮鼓、三抛狮鼓。因此狮子舞什么动作,就打什 么鼓音;相对的,狮子听到什么样的鼓音,就舞什 么动作;狮与鼓之间就是如此配合的天衣无缝。
舞狮的由来:
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述: 「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 。缀 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挽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 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像。 」这个由太平乐伴奏的 五方狮子舞,是文献上最早有关舞狮的记载,也被认为是今日舞狮的雏型。另外有 二则被认为较为正确的传说: (一) 清初乾隆皇帝游江南,某夜梦见枕畔出现色彩鲜活的五色圣哭,娇憨作 态而后离去。醒后命人将梦中所见圣兽描绘塑造,而于其中装入两名舞 者使之舞蹈,是为舞狮之肇始。 (二) 广东省某小村落,常有凶猛狮子伤及百姓安全,武艺师传便教村人武术 拳法终制伏猛狮。为示庆祝,村民便模仿武艺师传与狮子格斗的模样, 后来成了广传于中国各地的舞狮活动。
锣鼓的打法教学

锣鼓的打法教学锣鼓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打击乐器,其奔放热烈的节奏和声音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中国古代,锣鼓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节庆活动以及战争中。
在现代,锣鼓也成为了各类舞蹈、戏曲和庆典活动的重要伴奏乐器。
本文将详细介绍锣鼓的打法教学,帮助初学者掌握锣鼓的基本技巧。
一、锣的打法1. 用法准备:a. 确保锣和锣架的稳定性,以免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
b. 准备好合适的锣槌(或称击锤),确保槌头坚硬、舒适且容易掌握。
c. 找到合适的位置站立或坐姿,保持稳定且舒适。
2. 打法练习:a. 锣鼓的基本打法是使用锣槌击打锣面。
击打时要保持锣槌垂直于锣面,并且用力均匀。
b. 锣鼓的节奏是根据乐曲和演出需要来确定的,要根据指挥或伴奏人员的要求进行演奏。
c. 演奏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节奏感,力度适宜,避免忽强忽弱或节奏失控的情况发生。
二、鼓的打法1. 用法准备:a. 确保鼓的放置稳定,以免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滑动或翻倒等危险情况。
b. 检查鼓面是否结实,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c. 使用合适的鼓槌,槌头应坚硬、适中大小,且杆部易于握持。
2. 打法练习:a. 鼓的基本打法有敲击、轻拍和滚打三种。
根据乐曲的需要,可以变换打法来表达不同的音乐效果。
b. 敲击鼓面时,要保持鼓槌垂直于鼓面,并用力均匀,以产生清晰的音响。
c. 轻拍鼓面时,要用适度的力度和节奏,既要发出声音,又要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d. 滚打是指快速连续地打击鼓面,可以通过加快速度和增加力度来产生连续的音响效果。
三、常见锣鼓的打法技巧1. 轻巧的打法:当演奏某些高音部分或需要细致表达的音乐时,可以使用轻巧的打法,即锣鼓槌在锣面或鼓面上快速移动,而不是用力敲击。
2. 手指击奏:某些锣鼓乐器如唢呐锣,可以使用手指击奏鼓身或锣面,以产生独特的音响效果。
手指击奏要注意力度和节奏的控制,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3. 快速滚打:在某些乐曲中,需要产生快速连续的锣鼓声。
锣鼓打法教学

锣鼓打法教学锣鼓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音乐演奏、庆典活动和寺庙祭典等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习锣鼓的基本打法对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锣鼓手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锣鼓的基本打法,并提供一些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打法1. 锣的打法锣的打法可以分为两种:敲打和打击。
敲打是指用锣槌自上而下地轻敲锣面,产生清脆的音响。
打击是指用锣槌自外向内打击锣面,产生较重的音响。
在敲打时,要注意手臂的力道和速度,保持节奏感。
同时,为了让音响持续较长时间,敲打时要将锣槌尽量放在锣面上停留片刻。
在打击时,手臂的力道要更大,用力均匀,以便产生更强的音响。
同时,要注意击打位置,通常是锣中央的位置。
2. 鼓的打法鼓的打法通常有敲打和挥击两种方式。
敲打是指用鼓槌或手指敲打鼓面,产生响亮的音响。
挥击则是用鼓槌或手腕迅速挥动,同时产生连续的音响。
在敲打时,要注意手指或鼓槌的位置和力道。
用手指敲打时,要用掌心部分的肉细微敲击鼓面,以获得更好的音质。
在挥击时,要保持手腕的自然松弛,利用手腕的力量产生鼓面连续的音响。
同时,需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和速度,以便在演奏时保持稳定的节奏。
二、实用技巧1. 身体姿势和动作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对于锣鼓演奏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上体的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下垂。
其次,注意手腕和手指的放松和弹性。
锣鼓演奏时,手臂的运动应该自然而灵活,不应过于僵硬和生硬。
2. 节奏感和速度控制锣鼓演奏离不开良好的节奏感和准确的速度控制。
要注意与其他乐器或乐队成员进行良好的配合和协调,保持整个演奏的节奏一致。
锣鼓打法中的力道和速度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要素,根据乐曲的节奏感和作者的要求适时调整。
3. 音色掌握不同击法和不同部位的敲击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锣鼓手需要学会掌握不同的技巧来改变音色。
在打击锣鼓时,可以通过锣槌的角度、力道和位置来调整音色;在敲打鼓面时,可以通过手指或鼓槌的位置和力度来改变音色。
三、注意事项1. 保护手部和听力锣鼓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手部的保护。
舞狮重点知识点总结

舞狮重点知识点总结舞狮表演分为南狮和北狮,南狮以广东为代表,北狮则以山东、河北等地为代表,而其它地方如福建、湖南、云南等地也有各自独具特色的狮子舞。
南狮身形短小,灵活轻盈,动作多样,舞者高举狮头,舞狮行进时多有打滚、跑跳、倒竖等动作。
而北狮则身形高大、威武雄壮,通常舞者分左右两只狮,舞动威猛有力,表现出北方人的豪爽与壮硕。
无论是南派狮舞还是北派狮舞,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对于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技艺。
舞狮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集观赏性、娱乐性、祈福性于一体的多功能艺术形式。
下面将依次介绍舞狮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表演程序、舞狮器材及技艺要领。
一、舞狮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舞狮起源于古代的狩猎习俗,在古代人们对狮子的崇拜下,逐渐演变为了狮舞表演。
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有关于狮舞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有关于狮舞的文章和壁画,可以认为狮舞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祭神活动的一部分。
后来,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舞狮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
舞狮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历史和地域文化影响,从南方到北方,不同地域的舞狮形式各有特色,南方的狮子身材短小,动作灵活多变,而北方的狮子则体态高大,威武雄壮。
而后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舞狮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形式。
二、舞狮的表演形式舞狮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南狮和北狮两种形式,而不同地域的舞狮形式也有所不同,福建、湖南、云南等地也有各自独具特色的舞狮形式。
舞狮表演主要以表演者身着狮头狮身服饰,模仿狮子的动作,舞者要求配合音乐比划舞蹈,形象地展现出高大威猛雄壮的狮子形象,内涵饱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舞狮的表演形式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传统南狮鼓谱

传统南狮鼓谱传统南狮鼓谱2009-05-16 13:52:03| 分类:随兮 | 标签:清远泛居中央空调工程公司 |举报|字号订阅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南狮鼓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1) 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3) 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 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 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上五个阶段打法,配合狮子开始行礼拜神,起动寻找食物,后其试探食物没有问题便进食,完毕。
循环一样,像如驾驶汽车第一上车开车,入一波后二波三波四波或五波的循环动作。
鼓乐的配合不是短短时间完成,如分阶段去了解便容易得多了。
醒狮采青技法:狮子找寻食物之前,以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达。
以下是简单采青技法:(一)参拜:拜神,分三次,先由左边开始,依次左、右、中,「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再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右中」。
鼓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二)起狮: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摇动狮头走一个圈。
鼓乐: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三)庄狮:「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四五次左右不等)。
鼓乐:「撑咚切、撑咚切、咚切、撑撑切、撑咚切、撑撑切、咚切」(四)抛狮: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开四平、三次动作。
鼓乐:「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三次(五)洗脚:「打七星」试探食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动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举起狮头摇动(要鼓乐配合刀停止摇动)。
广东醒狮 威猛如斯

广东醒狮威猛如斯2009年12月11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前的舞狮表演。
中山纪念堂前举行的龙狮汇演大赛。
广州名片文化遗产系列总第83期候选名片82号广东醒狮提名辞广东醒狮闻名全国乃至世界,因其威猛因其爽朗,深植民间,代代相传。
索引广东醒狮,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广东民间舞。
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
广州番禺、佛山南海、湛江遂溪……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
每逢喜庆佳节,或有重大庆典活动,必有醒狮锣鼓镲助兴。
如今,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唯心舞起来,我们都是黄飞鸿鼓手急促敲击,锣钹铿锵奏鸣。
披上一袭色彩斑斓的狮被,他们就是精神抖擞的威猛醒狮。
矫健一跃,“飞”上3米高的梅花桩。
未及喘气,又往前跳至15米远的更高“山路”。
俩人浑然一体,耍活整头雄狮。
岭南人对于“醒狮”的感情,更多是与童年记忆的美好擦肩,是驱邪避害的吉祥好兆头。
我清晰记得,小时候和同伴挤在人群里,穿过大人股间仰望街头舞狮队伍表演的情景。
回到家,“偷来”爷爷刚刚扎好的簸箕当作狮头,绑上麻袋拖成长长狮尾,DTY一头“简易醒狮”挥舞几下,也能鼓捣出一天的快乐。
及至暑假来临,爸妈“开恩”准许观看几部电影或连续剧,从中更见醒狮的张扬与威武。
那种在梅花桩上腾挪跳跃的矫健,绝非街头迎春狮舞可比。
《狮王争霸》、《王者之风》这些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醒狮竞赛往往是串联整个故事的明线。
电影里,黄飞鸿擎着狮头“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虽说编剧略显浪漫夸张,却是让醒狮文化牢牢印记在了心中。
长大了,到老家祭祖。
看见村里的祠堂,常年摆放着这样的“真家伙”。
喜庆节日来临,有人打鼓,有人敲锣,有气力摆弄狮头的孩子,就像当上了乐队主唱一样神气活现。
在传统中坚守,南国醒狮一如广东人务实、稳健的基因般,散发着令人精神振奋的神秘力量。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醒狮,从青灯古影的古代,舞到镁光灯闪烁的现代,或许有片刻的不适应,但终归能顺着去路越走越远。
舞狮鼓谱大全 口诀

舞狮鼓谱大全口诀《舞狮鼓谱大全口诀》口诀一:一敲咚咚起响声,就像春雷惊梦醒。
二打砰砰震耳鸣,好似战鼓催人行。
三捶哒哒节奏明,仿佛雨点落不停。
四击哐哐力量盛,宛如力士在显能。
舞狮开始鼓先鸣,简单节奏要记清。
这个口诀像钥匙,开启舞狮欢乐情。
就像我们排队走,一步一步有顺序,鼓谱节奏也一样,按部就班来敲击。
口诀二:一鼓轻敲像鸡啄米,小小声音引注意。
二鼓重捶似牛耕地,沉沉力量往下递。
三鼓连敲如马奔腾,哒哒哒哒蹄声起。
四鼓慢打若象踱步,哐哐哐哐有深意。
舞狮跟着鼓点走,就像小船顺水流。
小朋友们要牢记,鼓谱口诀心中记。
每次敲鼓按顺序,舞狮表演才有趣。
口诀三:一敲鼓心咚一声,好像开灯屋亮明。
二敲鼓边哒两声,仿佛小鸟叫轻轻。
三打鼓中砰砰砰,好似心跳活力增。
四敲鼓角哐哐哐,就像大钟被撞鸣。
舞狮表演靠鼓领,鼓谱口诀要记清。
就像我们学写字,一笔一划按顺序,敲鼓也是这个理,节奏不乱才好听。
口诀四:一捶鼓响似水滴,滴答开启音乐集。
二鼓相击像风吹,呼呼吹过柳树枝。
三鼓重敲如雷至,轰轰震得大地移。
四鼓轻敲若星驰,闪闪点缀夜之诗。
舞狮的鼓有魔力,口诀简单好学习。
小朋友们别着急,慢慢练习有成绩。
就像爬楼一步步,鼓谱掌握不费力。
口诀五:一鼓咚哒很轻快,如同小猫把步迈。
二鼓砰砰有气派,好似老虎下山来。
三鼓哒哒节奏快,就像兔子蹦蹦跳。
四鼓哐哐力量在,仿佛大象把路开。
舞狮听鼓来表演,鼓谱口诀不犯难。
就像唱歌有旋律,按照节奏来敲起。
大家一起学口诀,舞狮欢乐满天地。
口诀六:一敲鼓儿咚得隆,好像种子在土中。
二敲鼓儿哒得哒,恰似新芽往上爬。
三敲鼓儿砰砰砰,犹如花朵正绽红。
四敲鼓儿哐哐哐,就像大树立风中。
舞狮伴着鼓点动,鼓谱顺序记心中。
就像我们做游戏,规则清楚才有趣。
口诀好记又好用,舞狮敲鼓乐无穷。
口诀七:一鼓轻敲咚一下,像那蜻蜓点水洼。
二鼓重打砰砰呀,仿佛巨石落地下。
三鼓连敲哒哒哒,好似雨点在滴答。
四鼓慢捶哐哐哐,宛如老钟慢慢晃。
舞狮表演看鼓话,鼓谱口诀来当家。
认识舞狮

客家狮
(三)闽南狮
闽南狮种类名称繁多,较普遍的有鸡笼 狮(形状为鸡笼仔)、 仔狮、盒仔狮(四 方形如火柴盒嘴可一开一合)三种。前面两 种狮种以河洛人使用较多 ,又称“河洛狮”; 后一种客家人使用多,故称“客人狮”。河 洛狮嘴有合牙的,称“闭口狮”;有牙齿开 成一缺口的,则称“开口狮”。又有取名青 头狮 、金狮、火狮、火狮、西瓜狮、青蛙狮
等,均可称为“闽南狮”。
闽南狮
四、舞狮节奏乐器
(一)鼓 舞狮要舞的好,另一个重点就在于鼓、
锣、钹的配合。舞狮的快、慢、轻、重及表 情都需要鼓、锣、钹的配合(俗称后场音乐 或简称后场),尤其是鼓,舞狮者常说:鼓 声是舞狮当中的灵魂。
鼓声扮演所有舞狮过程当中的灵魂角色, 若没有鼓声,舞狮的表演便毫无气氛及意境, 因此击鼓者宛然是整个舞狮表演当中的指挥 家,掌握全场节奏的快慢及气势的强弱,因 此必须对鼓法的技术非常熟练,这就得靠平 时不断的练习
广东狮鼓最大的特色是单面鼓,内含鼓胆八个。材质以较硬 的牛皮为鼓面。
(二)鼓棒 属于较硬的材质:如杉木、桧木...
等,长度约六吋至八吋。 其握法是以拇指及食指先握住鼓棒,并且不超过
二分之一为原则,其余手指再顺势握住鼓棒,且不宜
太紧。
(三)钹 俗称钞(槽),使用两副为原则,大小较
闽南狮用的钹为大,一般钹面直径约八到九吋。打 法以双手拿钹互击,初学时可利用双手击掌的方式 来练习。
二、象征意义
舞狮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的原意可能是驱邪 逐鬼,因为狮为祥瑞的神兽,也是治鬼的神兽,目 前演变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尤以广东地区一带最 为盛行。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故 广府人称之为『醒狮』。狮子于民间有着很多不同 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可说是众 说纷纭,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 深入民心。人们一般相信狮子是吉祥瑞兽,而舞狮 能够带来好运,所以闽南各地每逢神诞祭典或庙会 祭祀,喜庆活动,都会舞狮助庆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狮锣鼓敲法>>
敲打动作及组合变化。
鼓的打法:广东狮鼓的打法种类及变化,学习打鼓应该配合一些口诀,每一种鼓法口诀都不同,分为三拜师鼓、高狮鼓、低狮鼓、双抛狮鼓。
(一)三拜师鼓:
哒哒咚咚咚咚咚……咚隆砌咚隆砌咚隆砌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咚隆砌砌砌砌砌砌砌……
右左@重复三次@
(二) 高狮鼓:
哒哒咚咚咚哒咚咚得隆咚咚咚咚咚咚咚
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得隆咚咚咚咚咚咚得隆咚咚咚咚搭咚咚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三)低狮鼓:
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咚哒咚咚得隆咚咚哒咚咚
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左左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
咚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
左右左右
咚咚咚咚咚咚咚哒咚得隆咚咚哒咚哒哒哒咚哒哒哒咚哒哒咚得隆咚咚咚咚咚哒咚咚
广东狮锣法介绍
锣音常用:「匡」作为代表。
此段也用数字「1 2 3........」来表示口诀,利用口诀使锣的节奏更为明确,而且锣的打法不像钹每一拍都要击打,而是停一拍(休息一拍),通常利用这一拍,以手指清压锣面,来消除锣的余音。
锣的打法如下:(配合鼓的打法)
(一)三拜狮鼓
哒哒咚咚咚咚咚咚.......... 咚隆砌咚隆砌咚隆砌咚隆砌咚隆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密鼓)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
砌咚隆砌砌砌砌砌砌砌......
右左
匡匡匡匡匡匡匡
@ 重复三次@
@三拜狮锣的打法也是配合鼓音的为原则,但在压鼓音(砌)时,锣则停音休息一拍。
(二)高狮鼓
哒哒咚咚咚搭咚咚得隆咚咚咚咚咚咚得隆咚咚咚
右右左右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
匡匡匡匡匡匡
咚咚咚得隆咚
右左右右左右左
匡匡
咚咚咚咚搭咚咚
右左右左右左右
匡匡匡匡匡
1 2 1 2 @同样听到两个加重击(咚咚)时,准备结束这一<段,并配合口诀念出『1 2 1 2』。
@
(三)低狮鼓
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咚咚哒咚咚得隆咚咚哒咚咚咚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
匡匡匡匡匡匡匡˙
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咚
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左
匡匡匡匡匡匡匡匡
咚咚咚咚咚哒
右左右左右
仓仓仓仓仓
匡匡匡匡匡
@最后七下鼓声打锣者初学时,亦可配合口诀念出『1 2 3 4 5 6 7』。
@ (四)双抛狮鼓
咚得隆咚咚咚哒咚得隆咚咚哒咚得隆咚咚哒咚咚搭咚咚咚搭咚咚咚搭
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3 1 2 3 1 2 3
咚得隆咚咚咚咚咚搭咚咚
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匡
@双抛狮锣的打法也是要配合上表的口诀,才能将节奏打的准确。
@
广东狮钹法介绍
一、钹
二、钹的打法
钹音常用「仓」来做代表。
此段的数字「1 2 3」………代表口诀,也就是说在学习钹时,利用口诀使钹的节奏更为明确。
钹的打法如下:(配合鼓的打法)
(一)三拜狮鼓
哒哒咚咚咚咚咚咚………咚隆砌咚隆砌咚隆砌咚隆砌砌砌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砌砌砌砌砌……..
仓仓仓仓仓……..
@重复三次@
@三拜师钹的打法完全配合鼓音的打法为原则。
@
(二)高狮鼓
哒哒咚咚咚搭咚咚得隆咚咚咚咚咚咚得隆咚咚咚
右右左右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咚咚咚得隆咚
右左右右左右左
仓仓
咚咚咚咚搭咚咚
右左右左右左右
仓仓仓仓仓仓
1 2 1 2
@同样听到两个加重击(咚咚)时,准备结束这一段,并配合口诀念出『1 2 1 2』。
@
(三)低狮鼓
哒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咚咚哒咚咚得隆咚咚哒咚咚咚
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咚
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右右右左右左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1 2
咚咚咚咚咚哒
右左右左右
仓仓仓仓仓
3 4 5 6 7
@最后七下鼓声打锣者初学时,亦可配合口诀念出『1 2 3 4 5 6 7』。
@ 四)双抛狮鼓
咚得隆咚咚咚哒咚得隆咚咚哒咚得隆咚咚哒咚咚搭咚咚咚搭咚咚咚搭
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3 1 2 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