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雪》鲁迅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

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读,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背景,理解内容。
2.品析文中作者所描写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在描写中所寄寓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理解对比写法,体会文章寓意。
2.品味文中精练传神的语言,背诵有关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写雪所寄托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勇猛抗争精神。
1.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1.理解对比写法,体会文章寓意。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意义。
二课时一、导入(教师播放音乐《我爱你,塞北的雪》)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塞北的雪如诗如画,心地纯洁,默默奉献,给人美的享受。
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心情,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共同学习1925年鲁迅先生写的著名散文诗《雪》,全面回味一番他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体味其表达的情感吧!二、了解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先生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
他在1924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第二天日记又载:“大风吹雪盈空际”。
鲁迅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雪》。
三、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学生查字典,教师明确:qìng、lián、zhuó、shuò、褪、冽2鲁迅原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著有小说集、及《故事新编》。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
教师明确:周树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呐喊》《彷徨》《野草》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男同学读4~6段。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角色朗读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1~3段都是写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较温柔,像女孩子。
4~6段写朔方的雪,作者笔下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刚毅,适合男生来读。
2接下来,咱们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对前三段和后三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对比的作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

6雪鲁迅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词句。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思路,了解写作背景,品析文中所写的暖国的雪与朔方的雪的不同含义,感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导入:自学指导一: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优美的词句,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磬(qìng)口嘻(xī)笑褪(tuì)尽博识(shí) 忙碌(lù) 闪烁(shuò)朔(shuò)方灼(zhuó)灼粘(zhān)结旋(xuàn)风旋(xuán)转血(xuè)红龙眼核(hé) 脂(zhī)粉奁(lián)胭(yān)脂(zhi) 凛(lǐn)冽(liè)词语释义博识:学识丰富。
褪尽:全部脱落。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向上升起。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 消失; 消散。
2.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明确:作者分别写了南北方不同的雪景:第一部分(1--3段):江南雪景第二部分(4--6段):北国雪景自学指导二: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雪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2.作者对江南的雪所怀有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分析后):江南的雪景是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的雪是美的象征。
它的消释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
3.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蕴含了什么精神?插入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国民大革命前夜,南方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此时的鲁迅正处于理想与现实、前进与彷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中。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

• 品读课文,具体说说 这两幅雪景图各有什 么特征,它们使你产 生了怎样的联想?
• 作者对这两幅雪景图 的感情是怎样的?
• 品味语言,找出你所 喜欢的描写景物的语 句,谈谈你喜欢它的 理由。
•运用本文中学习到的至少 一种描写方法描写一种自 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 情感,写一篇200字左右 的片断。
பைடு நூலகம்
• 堂上交流 • 点评要点: • 1. 是否运用文中使用的描写 的手法; • 2. “ 景”的描写与“情”的 表现是否一致。 • 3、景物描写是否细致、不笼 统。
展示预习资料、品评
• 雪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 写雪的诗词(选出你认为最有感觉的诗句,并稍做点评) • 写雪的歌词(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雪在歌曲中起什么作 用?) • 与雪有关的故事(雪在这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 写雪的优美的句子,段落(稍做点评。) • 比一比,看哪个同学预习查找的资料最有价值: • 程序: • 1)、小组内交换资源,挑选优秀者进行研究,完成上面 问题 • 2)、就小组最有价值的内容派出代表发言,看哪个小组 的发言最精彩。
人教版八年级下《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鲁迅)课后生字组词如下:
1.磬(qìng)口:磬- 磬石、磬音(磬发出的声音)
组词:磬口梅- 指腊梅的一种,因其花瓣形似磬口而得名。
1.忙碌(lù):碌- 碌碌无为(形容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组词:忙碌不堪- 形容非常繁忙,不得空闲。
1.脂粉奁(lián):奁- 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组词:脂粉香奁- 古代妇女盛放脂粉等梳妆用品的匣子,也借指闺房中的梳妆用品。
1.褪(tuì)尽:褪- 褪色(颜色逐渐变淡或消失)
组词:褪尽铅华- 形容女性卸妆后的素净面容,也用来比喻洗尽浮华,回归本真。
1.朔(shuò)方:朔- 朔风(北风)、朔望(农历每月初一)
组词:朔方风雪- 指北方的风雪,常用来形容北方严寒的景象。
1.凛冽(lǐn liè):凛- 凛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组词:寒风凛冽- 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1.升腾(téng):腾- 腾空(升到空中)、腾达(飞黄腾达,指
地位上升)
组词:热气升腾- 形容气体或烟雾等向上飘起的样子。
请注意,以上生字和组词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这些生字和词语的用法,建议查阅字典或相关语法资料。
《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雪》(鲁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文《雪》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属于小说体裁,以实现真理、揭露丑恶、批判社会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现了人们在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命运的承受和反抗。
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加深对封建社会以及人物的理解,并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情况,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形象和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能够提取文本信息,提炼并分析小说中的核心观点,能够理性思辨和评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阅读小说,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珍视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先导阅读、问答、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小说的情境,感受文本的深刻性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说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教师讲解、班级展示、文本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活动1. 导入环节:先播放一段有关鲁迅先生的PPT,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个初步了解。
2. 阅读环节:学生阅读《雪》全文,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考小说告诉我们什么,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3. 分组讨论:小组之间共同探讨本小说涉及的主要问题和疑点,通过案例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加深理解和理性思考。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雪》 鲁迅

6雪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白雪,进而由古诗引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an2)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尽(tui4)朔方(shuo4) 凛冽(lin3lie4)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三、介绍作者《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
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初二课文《雪》原文

初⼆课⽂《雪》原⽂初⼆课⽂《雪》原⽂ 《雪》是鲁迅先⽣在《野草》中的⼀篇⽂章,以下是⼩编整理的初⼆课⽂《雪》原⽂,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鲁迅《雪》 暖国②的⾬,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们觉得他单调,他⾃⼰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的⽪肤。
雪野中有⾎红的宝珠⼭茶③,⽩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的蜡梅花④;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般的⼩⼿,七⼋个⼀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孩⼦们⾼得多,虽然不过是上⼩下⼤的⼀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很洁⽩,很明艳,以⾃⾝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光。
孩⼦们⽤龙眼核给他做眼珠,⼜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个⼤阿罗汉了。
他也就⽬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
第⼆天还有⼏个孩⼦来访问他;对了他拍⼿,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坐着了。
晴天⼜来消释他的⽪肤,寒夜⼜使他结⼀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晶模样;连续的晴天⼜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居⼈的⽕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光中灿灿地⽣光,如包藏⽕焰的⼤雾,旋转⽽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且升腾地闪烁。
在⽆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是⾬的精魂。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九⼆五年⼀⽉⼆⼗六⽇《语丝》周刊第⼗⼀期。
②暖国指我国南⽅⽓候温暖的地区。
③宝珠⼭茶据《⼴群芳谱》卷四⼗⼀载:“宝珠⼭茶,千叶含苞,历⼏⽉⽽放,殷红若丹,最可爱。
八年级语文下《雪》概括

《雪》概括
《雪》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诗,主要描绘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雪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其中,朔方的雪被描绘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与江南的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绘江南的雪,展现出其滋润美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点。
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江南的雪显得格外美丽,但最终却消融在春天的阳光里。
第二部分则重点描绘朔方的雪,展现出其坚韧不屈、傲然挺立的特点。
朔方的雪不畏惧严寒和孤独,以独特的姿态存在着,成为了北方大地的壮丽景观。
通过对比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赞美雪的美好和纯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整篇文章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的事物,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之,《雪》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诗,它描绘了雪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鲁迅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使得这篇文章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借景文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
•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 喊》、《彷徨》;散文 集《朝花夕拾》、《野 草》等
本文选自哪里? 《野草》
鲁迅
你知道描写雪景的诗句有哪些吗?
•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蜜蜂“飞”“闹”(生机勃勃) 动态美 塑雪罗汉 (富有生命力)
1、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 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 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3)江南的雪 (4—6)朔方的雪
精读课文,品析雪景 江南篇
2、江南的雪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 描写的?
特点: 滋润美艳 富有生机
血红的宝珠山茶
静态美
白中隐青的梅花 深黄磬口的腊梅 冷绿杂草在雪下
(映衬雪的洁白明艳, 透露出盎然的生机。)
散文诗: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 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 代抒情文学样式。
课后生字词
博识bó shí :博学、见多识广。 美艳 měi yàn:美好艳丽。 消释xiāo shì :消融;融化。 褪尽 tuì jìn :全部脱去颜色。 升腾shēnɡ ténɡ :向上升起。 凛冽 lǐn liè :刺骨的寒冷。 脂粉奁zhī fěn lián :装脂粉的 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