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本科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本科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4. 提高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饮片制备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姓名]五、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炮制方法: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清炙、蜜炙、酒炙3. 煎煮法:煮制、蒸制、漂制六、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辅料:蜜、酒、水等。

3. 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七、实验步骤1. 炒法(1)炒黄: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并嗅到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炭,并嗅到炭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清炙: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内部微焦,并嗅到药香气时,取出晾干。

(2)蜜炙:将蜜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蜜汁,出锅晾干。

(3)酒炙:将酒加热至沸,将药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使药材表面均匀裹上酒汁,出锅晾干。

3. 煎煮法(1)煮制: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取汁。

(2)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蒸煮1小时,过滤取汁。

(3)漂制: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不断换水,取出晾干。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法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对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的影响如下:(1)炒黄:药材鼓起,颜色微变深,药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药效增强。

(2)炒焦:药材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焦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效减弱。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实验报告

1. 理解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性、药效的影响。

4. 了解炮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以下炮制方法进行操作和观察:1. 清炒法2. 炙法3. 蒸法4. 煅法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当归、白芍、丹参、大黄、黄芪、白术、党参、麻黄、陈皮、瓜蒌皮、阿胶等。

2. 器具: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切药机、压板、切药刀、切药板、搪瓷盘等。

四、实验方法1. 清炒法:将药材置于热锅中,用文火或中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2. 炙法:将药材置于锅中,加入适量辅料(如酒、醋、蜜等),用文火炒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3. 蒸法:将药材置于蒸锅中,用蒸汽蒸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4. 煅法:将药材置于炉中,用武火煅至特定程度,取出放凉,称重,观察性状变化。

1. 清炒法:- 酸枣仁: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炒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2. 炙法:- 酸枣仁: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王不留行: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山楂: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槟榔: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麦芽: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 核桃:炒至微黄色,具酒香味。

3. 蒸法:- 酸枣仁:蒸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具香气。

- 王不留行:蒸至大部分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 山楂: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槟榔: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麦芽: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 核桃:蒸至焦黄色,具焦香味。

4. 煅法:- 酸枣仁: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 王不留行:煅至黑色,具焦香味。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加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中药炮制加工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中药进行炮制实验,观察其炮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药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有炮制炉、电子秤、研钵、试管、移液管等。

药材为川芎、益母草、山药。

实验步骤1. 药材准备将川芎、益母草、山药按照比例称取,分别为1:2:3的比例。

分别将药材洗净、晾干。

2. 研磨将晾干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杵磨碾药材,直至药材呈细粉末状。

3. 炮制将药材粉末放入炮制炉中,设置适当温度和时间,进行炮制。

本次实验中,炮制温度为80摄氏度,炮制时间为2小时。

4. 收集样品炮制过程结束后,取出炮制后的药材粉末,采用容器进行收集。

5. 药材分析对炮制前后的药材进行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并使用试管进行溶解实验,检测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药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和溶解度,记录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颜色、气味等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外观、颜色、气味变化川芎炮制前为深棕色,气味辛辣。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暗褐色,气味更加浓郁。

益母草炮制前为浅黄色,气味芳香。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深黄色,气味更加浓郁。

山药炮制前为白色,气味清淡。

经过炮制后,颜色变为棕色,气味更加浓郁。

2. 药材溶解状况和溶解度变化川芎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益母草炮制前,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度较低。

炮制后,溶解速度加快,溶解度显著提高。

山药炮制前,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较高。

炮制后,溶解速度变慢,溶解度有所降低。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中药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颜色和气味,使其呈现出更加浓郁的特征。

2. 中药炮制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3. 不同药材的炮制过程和炮制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

药材炮制的实验报告

药材炮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材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药材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药材炮制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中医药学院实验室四、指导老师XXX教授五、实验内容1. 药材炮制原理及方法2. 药材炮制操作步骤3. 药材炮制效果评价六、实验材料1. 药材: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

2. 炮制工具:研钵、筛子、炒锅、蒸锅、切药刀等。

3. 辅料:黄酒、姜、盐等。

七、实验方法1. 药材炮制原理及方法(1)净选加工:将药材洗净,去除杂质、虫蛀品等。

(2)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根据药材的药性和炮制目的,采用剪、切、剔除、挤压、火燎、挖、拌衣、揉搓等方式去除非药用部位。

(3)饮片切制:将药材进行软化处理,然后根据药物特性采用不同的切法进行切制。

(4)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根据药性选择不同的火候进行炒制。

(5)蒸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根据药性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蒸制。

2. 药材炮制操作步骤(1)净选加工: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洗净,去除杂质、虫蛀品等。

(2)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根据药材的药性和炮制目的,采用剪、切、剔除、挤压、火燎、挖、拌衣、揉搓等方式去除非药用部位。

(3)饮片切制:将药材进行软化处理,然后根据药物特性采用不同的切法进行切制。

(4)炒法: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晾凉。

(5)蒸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晾凉。

3. 药材炮制效果评价(1)外观:炮制后的药材表面颜色均匀,无杂质。

(2)气味:炮制后的药材气味浓郁,无异味。

(3)质地:炮制后的药材质地坚实,无破损。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炮制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材,炮制后的药材外观、气味、质地均符合炮制要求。

2. 实验分析(1)净选加工:净选加工是药材炮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炮制效果。

本实验中,药材净选加工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了药材的纯净度。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火候掌握和操作技巧。

3. 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变化,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4. 熟悉炮制炒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制过程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实验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4)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2.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3. 掌握常见中药的炮制过程及注意事项;4. 通过实验,提高中药炮制水平,为今后从事中药炮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X五、实验内容1. 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 炙法:酒炙、醋炙、蜜炙3. 煎煮法:水煮、酒煮、醋煮4. 蒸制法:清蒸、酒蒸、醋蒸六、实验步骤1. 清炒法(1)炒黄: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炒焦: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炒炭: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并有焦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炙法(1)酒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2)醋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蜜炙:取净药材,加入适量蜂蜜,拌匀,闷润30分钟,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取出晾干。

3. 煎煮法(1)水煮:取净药材,加水煎煮,煎煮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2)酒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3)醋煮: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煎煮,煎煮完毕后去渣取汁。

4. 蒸制法(1)清蒸:取净药材,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2)酒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黄酒,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3)醋蒸:取净药材,加入适量醋,放入蒸锅内,蒸煮至熟,取出晾干。

七、实验结果1. 清炒法:实验中,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均能改变药材的药性和药效,提高药材的疗效。

2. 炙法:实验中,酒炙、醋炙、蜜炙三种方法均能增强药材的药效,降低毒性,改善口感。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范本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中药炮制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教授五、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炮制的常用技术,如炒、炙、蒸、煮等。

3. 体验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提高中药炮制技能。

六、实验材料:1. 中药材:当归、黄芪、白术、黄连等。

2. 炮制工具:炒锅、蒸锅、煮锅、筛子、剪刀、天平等。

七、实验步骤:1. 清洗药材:将中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灰尘。

2. 炒法炮制:(1)炒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炒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炒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炒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用中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 炙法炮制:(1)炙当归:将当归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当归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2)炙黄芪:将黄芪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芪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3)炙白术:将白术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白术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炙黄连:将黄连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炒至黄连微黄色,取出晾凉,称重。

4. 蒸法炮制:(1)蒸当归:将当归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当归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2)蒸黄芪:将黄芪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芪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3)蒸白术:将白术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白术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4)蒸黄连:将黄连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蒸至黄连熟透,取出晾凉,称重。

5. 煮法炮制:(1)煮当归:将当归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2)煮黄芪:将黄芪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3)煮白术:将白术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出晾凉,称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1 .酒炙川芎2 .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3 .盐炙车前子4 .蜜炙甘草、百合5 .姜炙厚朴6 .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 ) 酒炙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 醋炙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 100kg ,用米醋 20k9 。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 100kg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 ) 盐炙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 四 ) 蜜炙1. 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 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 五 ) 姜炙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 六 ) 油脂炙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 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 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篇二:中药炮制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本人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生产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内容举例说明: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一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如:1,阿胶一般制成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夏日亦不湿软。

并无异常臭味; 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胶块即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

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不堪入药。

2金银花掺入糖、盐、矾及白砂土,正品金银花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质轻而柔,气微,味淡。

掺伪金银花表面明显有白霜状物,质重而脆,掺糖者味甜; 掺盐者味咸; 掺矾者味涩; 掺白砂土者味淡,用热水泡之,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2.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一.眼观法,二.手感法,三.鼻闻法,四.口尝法,五.试验法,六.磁铁探测法3.公司gsp质量管理,购销存的管理(1)中药饮片购进管理:①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②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③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④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2)中药饮片验收管理;①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②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③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④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⑤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⑥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3)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①应按照中药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专库、分类储存,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②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措施;③中药饮片庆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

夏防季节,即每年5—9月份,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④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⑤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⑥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⑦每天应校对所有衡,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内外清洁,无杂物;⑧中药饮片代客加工的场所、工具、人员应符俣有关卫生条件;⑨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处理按有关制度执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质量管理中,并采取有效措施。

(4)中药饮片的调配、销售管理①严把饮片销售质量关,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俣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③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④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⑤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开票、四配方、五核对、六发药的程序;⑥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