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洁明了,思路清晰)

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草 → 兔子 → 鹰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光能 生产者 化学能
光合作用
同化量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
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草 → 兔子 → 鹰
呼吸消耗
流入第二营养级(兔)
热能
生长、发 育、繁殖 ---有机物
呼吸作用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
分解者分解
草所含的能量能全部被兔子吸收么?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①用表格的形式将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传递效率。
营养级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输入能量
464.6 62.8 12.6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营养级)
62.8 12.6
出入比 (传递效率)
13.5% 20.0%
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 单向流动原因:
①食物链的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 ②大部分能量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
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逐级递减原因:
①自身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4.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2来自羊 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
重,约消耗植物( D )
A.5千克 B. 50千克 C. 100千克 D. 55千克
分解者 大象是一种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 ,则这部
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 )
A 0k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107kJ
C 2×106kJ
D 106~ 2×106kJ
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寄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 情况是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种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 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网络”。这种 网络被称为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90%以上有来自于日光能,另外不足10%是来自于 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 在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约占50%,红外线约占43%,紫外线约占7%。可见光 是由7种不同的单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除绿光外, 其他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其中红橙光是绿色植物叶绿素最容 易吸收的部分,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植物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生理辐射能转 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形成生物 生存的热量环境。紫外线则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和破坏能力,能提高植 物组织中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还会杀死微生物。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所谓的人 工辅助能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 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 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 便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食物链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一个序列,组 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在研究湖内生物种群能量流动规律时,受中国谚语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食物链理论。 在自然界中,一个完整和发育完全成熟的生态系统常具有这样一条典型的食物链: 植物 ——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物。 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 节)称为营养级。在上诉食物链中,植物称为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一级食肉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二级食肉动物称为第四营养级,顶级食肉动物称为第 五营养级。 食物链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可以按食物链的发端和生物 成员取食的方式归纳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3种类型。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A 贮存量 R1 体增热 R2 维持能
F 固体排泄物
U 液体排泄物
G 气体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4. 提高经济价值。
第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三、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hen energy is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energy is neither gained nor lost. Q=ΔE+W Q 吸热 ΔE 内能(潜能) W 做功 用于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同化的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植 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hapter 4 Energy Flow in Agroecosystem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Flow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Energy Flow on the level of primary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能流是单向流动 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物链(food chain)和食物网 (food web)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一、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1.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无机能投入量及所占比例有逐 步增加的趋势。
• 生态系统能力转换利用效率和能量产出的高低,还 与辅助能的质量及其投入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关,还 有农业生物种类和品种有关。
我国不同地区能量产投比
态
系
统
能
量
来 源
辅助能
来自生物有机体或有机 物的能量。如人力、畜力的 做功,有机肥、种子、种苗 的化学潜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农
业
生 态
太阳能
系
统
能
量
来 源 辅助能
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形式 的能量。包括石油、煤、天然气、 电等形式直接投入的和化肥、农 药、农膜、机械等等形式间接投 入的能量。
热能
热能
动能
植物呼吸 动物呼吸 动物运动
势能
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 动物登高
有机物
光合
取食
动物取食 化学能
作用
动物发光
动物放电
光能
动物发声
电能
声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
2.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与分类
农 业 生 太阳能 态 系 统 能 量 来 辅助能 源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产出生物能/投入人工辅助能,称人工辅助能的能效
•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人工辅助能投入量,称为人工 辅助能投入水平
• 人工辅助能的组成、能效和投入水平是农业生态系 统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 差异,因而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辅助能投入水平和 投入结构不同。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2、形态:日光能、化学能、动能、热能 3、单位:度量卡或千卡、 焦耳
(二) 能量来源 1.太阳能:占 99% 以上 2.辅助能:生态系统中除太阳能以外的一切
其它能量输入称为辅助能。
(1)自然辅助能:如 地热能、潮汐能、核 能等占 <1%
(2)人工辅助能:人畜力、燃料、电力、肥 料、农药等
1、物质生产力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生产的有机物质的多少
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是任何生态系统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大小标志着 能量转化效率和物质循环效率的高低,是生态系统功 能的具体体现。
衡量生产力高低的两个指标:
一是总物质生产量 指包括呼吸和消耗在内的 同化总量;
二是净物质生产量 指除去呼吸消耗后,以生 物有机体组织或贮藏物质的形式体现出的生产量,如 植物干物质生产量、产量,动物产品数量等。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一)能量 1、能量:在物理学上指的是物质具有作功
的能力。 一般把能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潜能和动能。 潜能是静态能量,它是存在于物体内部的
化学能量,具有作功的潜在能力。 动能则与物体本身的质量、运动速度和相
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 性强的优良品种。
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 水分制约。
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 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 持最佳的群体结构。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是位于自然界中的一个巨大系统,包括土壤、植物、动物等多种生物组成。
在这个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研究,以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这一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一、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营养元素在生态系统内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首先,农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通过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满足自身生长所需。
然后,植物死亡后将有机物质释放到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氮、磷、钾等。
最后,这些无机物质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则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在农田中,太阳能是最主要的能源,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植物被其他生物消费吸收,最终被分解者转化为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这一过程中,能量不断流动和转化,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物质循环为能量流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能量流动则驱动着物质循环的进行。
只有二者良好协调配合,农业生态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影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果和生产效率。
如果物质循环受阻,会导致养分的累积和泄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果能量流动不畅,会导致生态系统内各个群落之间的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
五、保护物质循环的重要性保护物质循环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种植根系多样、有机质充足、微生物种类丰富的作物,能够增加土壤养分的储备和循环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采取循环农业的模式,通过合理的轮作、耕作等措施,促进养分在系统内的良好循环,提高养分利用率。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课件

2.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_________ 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 第二营养级 下一个营养级 ____________,再依次流向_____________。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 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代谢活动都会消耗相
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量转化效率 ________________,使其朝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方向进行。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判一判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光照射到 该生态系统的总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
的循环。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动力 物质循环的________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 载体 能量的_______,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
另一种形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伴随。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举例
大气环流 (1)①影响因素:太阳能、____________等 蒸发 水 ②主要环节:降水和_______ 循 生命活动 满足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 环 ③意义 影响各类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的分布 营养物质
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的(×)
栏目 导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章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途径;能量分析方法一般掌握:林德曼效率;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与流动途径;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关系;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识记:食物链与食物网、辅助能、生态金字塔的概念二、本章主要内容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1. 生态系统能量的基本形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日光能、生物化学能和热能。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90% 以上有来自于日光能,另外不足10% 是来自于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辐射能以电滋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
来自太阳的能量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基础动力,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被转化为有机态的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些贮存的化学能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在流经食物链各环节的过程中,生物质被动物和微生物消化和分解,贮存的化学能经过不同的转化过程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能流过程。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一部分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来自日光能,各种农业生物生长需要依靠太阳光完成光合作用,转化日光能为贮存于生物质中的化学能。
但是,农业生态系统还要另一项重要的能量来源,那就是人工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个整体,就像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在自然界,一个完整和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常具有这样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植物-—食草动物—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顶级食肉动物。
营养级: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贮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均可以按食物链的发端和生物成员取食的方式归纳为三种类型:1)捕食食物链:亦称为草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起始于植物,经过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这样一条以活有机体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类型。
2)腐食食物链:亦称残屑食物链,是指以死亡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能量来源,在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参与下,经腐烂、分解将其还原为无机物并从中取得能量的食物链类型。
3)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混合食物链: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能量与物质, 人类常有目的的将 食物链组合到一块, 形成了既有活食性生物, 又有腐生性生物,甚至还有寄生性生物的混合 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 数情况是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联结的“网络”,这种网络被称为“食物网”(如下图)。
现存量和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基部宽, 顶部尖的立体金字塔形, 用数量表示的称为数量金字 塔,用生物量表示的称为生物量金字塔,用能量表示的称为能量金字塔(如下图)。
往往不是单一的,多 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 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由于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现象, 使得每一个营养级 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地少于前一营养级。
因此,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 生物 f i傷A'生态金字塔林德曼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食物链进行研究时发现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浪费,以及呼吸排泄等被消耗了,这个发现被人们称为林德曼效率或十分之一定律。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1.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称为二级生产者,二级生产者又被称为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称为三级生产者,还有四、五级生产者等。
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
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全部能量逸散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2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02、H20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消散于非生物环境。
3 .第三条路径:无论那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贮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物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消散于非生物环境中。
4.以上三条路径是所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共同路径, 对于开放的农业生态系统而言,能量流动的路径也更为多样。
从能量来源上讲,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能量的投入,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物有机体内的化学潜能, 大多数在做功之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它们的作用是强化、扩大、提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速率和转化率,间接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转化。
从能量的输入来看,随着人类从农业生态系统内取走大量的农畜产品,大量的能量与物质流向系统之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输出能流,这是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条能流路径,也称为第四条能流路径。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初级生产: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贮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
因此,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被称为初级生产者。
次级生产:指消费者、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过程,这些利用初级生产量实现了能量再一次贮存和积累的异养生物被称为次级生产者。
次级生产是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自身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储存。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辅助能: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辅助能,包括自然辅助能与人工辅助能,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是人工辅助能。
根据辅助能的来源,可将辅助能划分为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的形式有风力作用、沿海和河口的潮汐作用、水体的流动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
人工辅助能包括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两类。
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区别。
能量产投比:是衡量能量效率的主要指标,它的涵义是投入一个单位能量所能产出的单位能量数。
过度依赖人工辅助能带来的负面问题:过量和不合理施用的化肥、农药带来了面源污染、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难以降解地膜的大量使用影响土壤质量;农业与其他水用户争夺十分有限的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愈发紧缺。
同时,人工辅助能多数消耗的是化石能源,随着国际能源的紧张,农业用燃油以及制造化肥、农机、农药等耗能的价格,必将不断上涨,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与调控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步骤1.确定系统的边界2.确定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3.确定各组分之间的实物能量流动或输入输出量。
4.将实物量换算为能量。
5.绘制能流图。
6、能流分析分析指标与方法:1)输入能量的结构分析2)能量结构分析3)能量转化效率分析4)综合分析及评价二)农业生态能流的调控途径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扩源、强库、截流、减耗”四个方面来做文章。
1.扩源初级生产所固定的太阳光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流来源。
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
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为扩大生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生物体本身对能量的储存能力和转化效率考虑; 二是从外界生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虑, 加强辅助 能的投入, 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而提高了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和对 生物化学能的转化效率。
3.截流野生杂草和牲畜粪便等副产品, 将其中的生物能通过农牧结合、 多级利用、 沼气发酵等方法 尽可能地用于生态系统内的转化。
4.减耗降低消耗, 节约能源, 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 发展节能、 节水、 节地、 降耗的现代农业。
如开发普及节柴灶, 节能炉具、 节水灌溉、 立体种植, 推广少耕、 免耕, 改进化肥施用技术, 减少水土流失等等。
本章小结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在介绍了与能量相关的几个重要生态学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 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和流动途径。
重点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 的初级生产及次级生产以及人工辅助能在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的作用; 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总结了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提高的调控途径。
三、本章思考题1. 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工辅助能对农业增产的意义是什么?3.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是什么? 态系统能流规模奠定基础。
包括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轮作, 组建农村复合系 统,乔、灌、草结合绿化荒山、荒坡等措施都是扩大生态系统基础能源的有效方法。
2.强库 生态系统中能流和物质被暂时固定与贮存的地方称为库。
从能流贮存角度讲主要是指植 物库和动物库, 这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者。
强库是指加强库的储存能和 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的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 扩大流通量,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 用效率,减少对化石辅助能的过分依赖。
主要途径有:( 1)开发新能源,如发展薪炭林, 兴办小水电,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2)提高生物能利用率,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最后介绍了能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