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计算专题
9有关生态系统能量问题的计算

九.有关生态系统能量问题的计算【知识回顾】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100%,这里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也就是说,摄入体内的能量,并不是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为有一小部分的能量存在于动物排出的粪便中,最终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试题讲解】〖例题〗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A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求对食物链、营养级的概念理解准确。
此食物网共有五条食物链,而丁占有了2、3、4共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B、C两项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输入总量,输入总量是生产者的同化总量,B项概念理解有误;C项正确的反应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项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大量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其稳定性降低。
〖答案〗C【精选练习】1.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第五营养级()A.1/5B.1/25C.1/125D.1/6252.若牛的同化量为100%,呼吸量为48%,粪便量为36%,则牛的能量利用率是()A.16% B.52% C.64% D.84%3.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下表所示。
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F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只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②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按最长食物链, 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例7.如右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若该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效率平均为10%,同一营养级的每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均 等的,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则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
【解析】题目中已经给出能量的传递效率,按10%算,“同一营 养级的每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这句话说明低营养级在向 高营养级传递能量的时候,其能量是按途径平均分配,其解题图 解如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必修3-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一.预备性知识 二.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能量的传递效率:
10%~20%
三.确定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比例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1)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N, 则最多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为20%N(0.2N), 最少为10%N(0.1N)。 (2)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 需要前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少为: N÷20%=5N,最 多为:N÷10%=10N。
2.5 kg B至少需要消耗A、C各:
2.5 kg÷2÷20%=6.25 kg, 2.5 kg D至少需要消耗C为:2.5 kg÷20%=12.5 kg, 而(12.5+6.25)kg C至少需要消耗A为: 18.75 kg÷20%=93.75 kg,
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
A为6.25 kg+93.75 kg=100 kg。
例2.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若增加 1克体重,至少要消耗______ 125 克植物;最多要消耗 1000 克植物。 _______ 【解析】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题目要求, 若 蛇 增 加 1 克 体 重 , ① 至少要消耗植物 x 克,按传递效率为 20% 计算, 则可建立如下式子: x×20%×20%×20%=1,解得x=125克。 ② 最多要消耗植物 x 克,按传递效率为 10% 计算, 则 可 建 立 如 下 式 子 : x×10%×10%×10%=1,解得x=1000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计算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计算方法A.1 水源涵养量计算生态系统通过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蓄积,涵养土壤水分、调节地表径流和补充地下水所增加的水资源总量。
通过水量平衡方程计算:Q wr =∑A i ×(P i −R i −ET i )×10−3n i=1式中:Q wr ——水源涵养量(m 3/a ); P i ——产流降雨量(mm/a ); R i ——地表径流量(mm/a ); ET i ——蒸散发量(mm/a ); A i ——i 类生态系统的面积(m 2); i ——第i 类生态系统类型; n ——生态系统类型总数。
A.2 土壤保持量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计算。
Q sr =R ×K ×L ×S ×(1−C )式中:Q sr ——土壤保持量,单位为t/a ; R ——降雨侵蚀力因子; K ——土壤可蚀性因子; L ——坡长因子(无量纲); S ——坡度因子(无量纲); C ——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降雨侵蚀力因子R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坡长坡度因子L 、S 及植被覆盖因子C 的计算方法如下。
降雨侵蚀力因子(R )是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R ̅=∑R ̅半月k 24k=1R ̅半月k =1n ∑∑(α∙P i,j,k 1.7265)m j=0n i=15式中:R ̅——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MJ mm hm -2 h -1 a -1);R ̅半月k——第k 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MJ mm hm -2 h -1 a -1); k ——一年的24个半月,即k =1,2,…,24; i ——所用降雨资料的年份,即i =1,2,…,n ;j ——第i 年第k 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的天数,即j =1,2,…,m ; P i,j,k ——第i 年第k 个半月第j 个侵蚀性日降雨量(mm ); α为参数,暖季α=0.3937,冷季α=0.31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
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①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②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a: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B: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去路:a: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b:流向下一营养级;
c;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d: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生态学相对多度计算题

生态学相对多度计算题
生态学中的相对多度是指某一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数与总个体数之比。
计算相对多度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对于每个物种,统计在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数。
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或者实地观察来获取数据。
2. 将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除以所有物种个体数的总和,得到每个物种在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
3. 将上一步得到的比例乘以100,得到每个物种的相对多度,单位为百分比。
举例说明:
假设有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三种物种A、B、C,它们的个体数分别为100、200、300。
总个体数为100 + 200 + 300 = 600。
物种A的相对多度 = 100 / 600 * 100% = 16.7%
物种B的相对多度 = 200 / 600 * 100% = 33.3%
物种C的相对多度 = 300 / 600 * 100% = 50%
因此,物种A的相对多度为16.7%,物种B的相对多度为33.3%,物种C的相对多度为50%。
生态系统计算专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计算专题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一)(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通常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去路⎩⎪⎨⎪⎧①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三)对能量流动的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源头光能 能量输入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的传递 传递形式:有机物传递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散失相关生理过程细胞呼吸 形式热能 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②逐级递减 能量传递效率10%~20%(有关计算)(及时巩固) 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 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原状的能力 信息传递 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予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2.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B.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最新高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经典计算题

能量流动经典例题 1.如图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1000 kg ;又假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2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 ( ) A .12.75 kg B .15.25 kg C .7.75 kg D .21 kg 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昆虫,次级消费者只有鸟 ②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③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④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 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 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 ,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 ,则( ) 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 、B 、C 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 、B 、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 、B 、C 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 、B 、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 →B →C 的食物链,那么A 、B 、C 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 、B 、C 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 、C 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7、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 .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 ,至少需要生产者100 kgC .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1 8.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 1和W 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 2110W W > B. 215W W > C. 2110W W < D. 215W W < 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 的食物比例由A ∶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1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 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 的能量,B 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 ,从理论上计算A 最多获得的能量是0.0511、在如图食物网中,a 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 ,那么x 与y 的关系可表示为12、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
生态系统中有关能量计算题

1、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A、20%和2%B、8%和0.032%C、4%和0.8%D、0.4%和0.016%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3.某人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鸡、鸭、猪,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若能量在流动中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要增重1 kg体重,最多消耗绿色植物A.150 kgB.280 kgC.500 kgD.1 000 kg4、如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的是A. 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N个个体,B种群有100N个个体,C种群有1000N个个体,D种群有10000N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A、A→B→C→DB、D→C→B→AC、C→D→B→AD、不能确定6.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的数值是1 250 J/(cm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8.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 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9.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计算专题————————————————————————————————作者:————————————————————————————————日期:ﻩ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计算专题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一)(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通常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即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三)对能量流动的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源头光能能量输入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的传递传递形式:有机物 传递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散失相关生理过程细胞呼吸形式热能能量流动特点 ①单向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10%~20%(有关计算)(及时巩固)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结生态系统的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 信息功物质能量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予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2.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B.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5、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l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错误!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
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KJ和__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8、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1)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kJ/(m-2.a-1).由图可知,营养级(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若某村落由于自然灾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外界援助,但尚可农耕及畜牧养殖,此种状态下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例如,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将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ﻫ(4)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 .9.科研小组对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整理资料时,由于疏忽图中部分项目和数据模糊不能分辨。
请你帮助恢复有关数据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能量单位:J/cm2.a,除表中所列的消费者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者忽略不计)(1)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若要调查某种肉食鱼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
(3)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A是指 ▲ ,表中的数据B 为 ▲ 。
(4)由于受到某种污染,导致每天鱼塘内鱼死亡个体逐渐增多,最后所有鱼类全部死亡,表明生态系统的 ▲ 是有限的。
10、图1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 /cm2·a),图2是该生态系统人工放养某种鱼后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 ____的形式存在,其中A 代表_____________。
(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
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J/cm2a 。
(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AB 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该种群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2所示在右面坐标系中绘出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标出B 、D 对应的数值)。
11、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 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 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据图作答不同生物不同能量生产者 植食鱼类 肉食鱼类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14.0 B 0.24 A 22.9 3.9 2.0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1 0.6 0.06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2.0 5.0 储存的能量 70.0 9.0 5.2(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II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
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12、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其能量图解模型如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此弃耕农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与退耕还林后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填“相同”或“不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偏大或不变).ﻫ(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作用以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根据该能量图解模型,若没有时间限制,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①a=d+g+b+j②b=c+h+k ③f=l+i ④a=g+j+h+k+i+l ⑤c=i +e+f⑥d=b+j⑦a=g+j+h+k+i+f(5)该能量图解模型中还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