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5.5)--温病常用诊法习题

温病学(5.5)--温病常用诊法习题
温病学(5.5)--温病常用诊法习题

温病常用诊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邪气未盛,正气未衰

邪正交争,虚实错杂

2.半表半里

郁阻少阳

邪留三焦

郁闭膜原

3.不恶寒

由表传里

里热蒸腾

4.热结肠腑,阳明腑实

湿热交蒸

5.灼热

厥冷

内真热外假寒

6.热退身凉

留伏阴分

7.完全丧失

痰热阻闭心包

8.拘挛强直

手足抽搐

厥阴肝

9.寒凉

邪热冰伏

升提和滋补

10.热毒轻浅

较好

病情深重

不良

11.血热炽盛

热毒深重

火毒极盛

12.神志不清 时清时昧

似清似昧

时有谵语

湿温

13.昏谵躁扰瘀热扰心14.大成片

碍手

不退色

如粟米

皮屑脱落15.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

16.表

轻浅

初期

较重

17.湿阻气分气分

湿浊

18.脾湿

胃津

布化津液19.化燥入胃津液被劫20.湿渐化热湿热俱盛21.舌苔舌质动态变化22.津液已伤 逐渐化燥 病邪消退 胃阴已衰亡23.属实

属虚

24.色泽

润燥

邪热轻重

津液存亡

25.肺胃热毒

烂喉痧

疫毒上攻

热毒极盛

26.肾阴亏损 虚火上炎

阴液耗损 气血瘀滞

27.神昏谵语

昏愦不语

神志如狂

神情呆钝

28.津液耗损

气不化液

29.湿热类

白色庖疹

湿温

暑湿

伏暑

30.胸膈

脘腹

下腹或小腹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31.C。答案分析:温病热厥的脉象表现为沉实或沉伏而数。

32.C。答案分析:身热夜甚只见于营血分阶段。

33.A。答案分析:夜热早凉是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的特有热型。

34.A。答案分析:焦紫起刺的舌象是血分热毒极盛的征象。

35.B。答案分析:温病后期邪热久留,肾阴欲竭,无液上承,故见舌绛不鲜,干枯而痿。

36.D。答案分析: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即邪热未除,真阴已亡,故见黑苔干燥甚或焦枯。

37.B。答案分析:苔薄白,舌边尖红,显示表邪未解,苔干显示肺津已伤。

38.B。答案分析: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仅比正常舌稍有热象,为温热

病邪初袭,客于肺卫的表现。

39.D。答案分析:舌苔白腻表明有湿邪阻遏,舌质红绛表明热邪深伏。

40.A。答案分析: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只见于温疫病湿热秽浊极甚,且郁闭膜原之证。

41.B。答案分析:湿温病湿热化燥传入营血,灼伤肠络,大量便血而气随血脱,故舌质淡白无华。

42.D。答案分析:心营热毒炽盛,窜迫舌络,故有此舌象。

43.E。答案分析:此为温病后期邪退气血阴津俱亏之舌象,故只有E项可见此舌象,其他各项多为舌红色荣润。

44.D。答案分析:舌尖红赤起刺为红绛舌的早期,故心营之热初起或心火上炎时可见此舌象。

45.E。答案分析:胆火上扰故口苦,津液受伤则口渴。其他各项虽有口渴,但无口苦。

46.B。答案分析:脉微细欲绝为亡阳的脉象。

47.C。答案分析:气分热盛则舌红苔黄,苔燥为津液受伤之象。

48.A。答案分析:舌绛有黄白苔为气营同病之象。

49.B。答案分析:热在营血则舌绛,兼痰湿秽浊则有粘腻苔垢。其他各舌象相去甚远。

50.D。答案分析:温病气液不足,络脉失养,故舌体活动不利。

51.D。答案分析:肝风内动故舌斜舌颤。

52.B。答案分析:肝肾阴竭,舌体失养而痿软。

53.C。答案分析: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气机不畅,故身热不扬。

(二)X型题

54.ABD。答案分析:湿热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郁闭膜原时,均可出现寒热往来。

55.BCD。答案分析:这三种情况均可出现大汗,A、E项无汗出。

56.BD。答案分析:此两种情况均可见明显的胸胁胀痛表现。A项可有少腹痛,C可有腹中痛,E项没有痛的表现。

57.CD。答案分析:这两项均因温邪与肠腑宿滞相搏,肠道气机不通而腹痛阵作。其余三种情况均无腹痛。

58.A E。答案分析:虽津亏但正气未衰,故见此舌象,C项正气已衰,故舌象淡红不荣,C、D实为同项,有厚腻苔。

59.BC E。答案分析:阳气暴脱,固摄无力,故汗出不止、气促息微,温煦无源则四肢逆冷。A、D为亡阴之象。

60.AC。答案分析:痰热瘀交结,闭阻心窍,或湿热上蒙清窍,灵机不利则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61.BCD。答案分析:热毒或湿热壅盛或酒毒冲心,舌络壅滞则舌体肿胀。

62.BCD。答案分析:营分或血分热盛而深伏于里,或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均可见身热肢厥。

63.BCD E。答案分析:除脉沉细欲绝多为温病亡阳虚脱之变外,其他均为温病热盛邪实阶段常见。

三、改错题

64.改为:温病恶寒发热并见的病证多属表证。

答案分析:因也有特殊情况,如气分里热亢盛,汗出气泄而腠理疏松,也可出现发热而背微恶寒;温病气血两燔,热毒郁结,亦可出现憎寒壮热,这些都不属于表证。

65.改为:舌苔灰黑滑润为湿温病湿邪从阴寒化变为寒湿证之舌象。

答案分析:温病兼痰湿内阻的舌象为舌苔灰、黑粘腻。

66.改为:舌苔薄黑焦燥,舌质绛而不鲜,舌体枯萎为温邪深入下焦,耗竭真阴的征象。

答案分析:气血虚亏,气随血脱的舌象为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常见于湿温病湿热化燥传入营血,灼伤肠络,大量便血之证。

67.改为:舌尖红赤起刺为心营之热初起或为心火上炎之征象。

答案分析: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之舌象应为舌红赤而苔黄燥。

68.改为:舌绛而干燥为邪热入营,营阴受伤之舌象。

答案分析:热入心包的典型舌象为舌纯绛鲜泽。

69.改为:舌绛不鲜,干枯而痿,为邪热久留,肾阴欲竭之象。

答案分析: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的典型舌象为舌绛光亮如镜(镜面舌)。

70.改为:舌紫起刺,状如杨梅(杨梅舌),为血分热毒极盛,常为动血或动风之先兆。

答案分析:肝肾阴竭,预后不良之舌象为舌紫晦而干,色如猪肝(猪肝舌)。

71.改为:温病兼夹瘀血的舌象为舌紫而瘀暗,扪之潮湿。

答案分析:舌淡紫青滑为阴寒内盛,血络瘀滞之象。多伴有怕冷、脉微细等。可见于温病后期,阴损及阳,阳气衰微,在温病中少见。

72.改为:温病后期肝肾阴竭,不能濡养筋脉故舌体痿软。

答案分析:舌斜舌颤为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之舌象,属实证。

73.改为:热盛动风,内挟痰浊,阴液失养故舌体短缩。

答案分析:舌卷囊缩见于热入手足厥阴之危象,可伴见抽搐、昏谵等危重征象。

74.改为:温病气液不足,络脉失养,可见舌体强硬,每为动风痉厥之兆。

答案分析:舌体肿胀,较正常舌体明显增大,且色赤者为热毒侵犯心脾,

成都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答题说明: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得分。 1.反映肝肾阴竭的舌象是:() A.白霉苔B.舌红绛苔黄腻 C.舌紫绛白苔满布D.舌紫晦而干绛 2.杨梅舌的特征是:() A.舌紫晦而干B.舌纯绛鲜泽 C.舌焦紫起刺D.舌绛而干燥 3.斑色类鸡冠花色,反映:() A.邪热炽盛B.热毒深重 C.火郁内伏D.元气衰败 4.湿遏热伏的热型是:() A.日哺潮热B.发热夜甚 C.夜热早凉D.身热不扬 5.湿热秽浊郁闭膜原的舌象是:() A.苔白腻而舌绛B.苔黄厚腻 C.苔白如碱状D.苔白厚腻如积粉 6.苔白腻舌质红绛的临床意义为:() A.热入营血B.胃燥气伤 C.热重湿轻D.湿遏热伏 7.舌尖红赤的临床意义是:() A.热入心包B.心火上炎 C.胃阴衰亡D.心营热毒极盛 8.多见于烂喉痧的舌象是:() A.舌绛枯萎B.舌紫晦而干 C.苔黑焦枯D.舌焦紫起刺 9.牙齿燥如枯骨可见于:() A.胃热津伤B.胃火冲激 C.肾火上炎D.肾阴枯竭

10.下列哪项不是斑的特征:() A.平展于皮肤B.压之色不腿 C.点大成片D.消退后可脱屑11.关于斑疹的治疗,下列哪项提法不妥() A.里实壅遏,斑疹蔽伏不透,宜通下腑实 B.斑疹并见,治宜透疹为主,兼以化斑 C.疹宜宣肺达邪,凉营透疹 D.斑宜清胃解毒,凉血化斑 12.时有汗出的临床意义是:() A.湿热相蒸B.热郁不甚 C.气分热炽D.邪正相争 13.邪伏阴分的热型为:() A.身热夜甚B.寒热往来 C.夜热早凉D.低热 14.热灼营阴的发热特征是:() A.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D.发热夜甚 15.战汗的病机是:() A.邪犯肌表,腠理开泄B.湿与热合,相互交蒸 C.气分热炽,津液外泄D.邪恋气分,正气鼓邪16.不列哪项不是阴虚动风的典型表现:() A.角弓反张B.口角震颤 C.手足蠕动D.心中悸动 17.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神志异常的特征是:() A.神昏谵语B.昏愦不语 C.谵妄如狂D.神志昏蒙 18.神志如狂见于:() A.内闭外脱B.热郁胸膈 C.湿蒙心包D.下焦蓄血 19.战汗发生的阶段是:()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风温习题及答案

风温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风温 一、填空题 1.陈平伯云:“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为风温证之提纲也。” 2.风热病邪属__________邪,其性________________,多从口鼻而入。 3.风温是感受______________所引起的____________病。 4.风温邪在肺卫不解,则其发展趋向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5.下列哪个不属于温热类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秋燥 E、伏暑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是哪位医家所说()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张仲景 E、庞安常 7.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由于() A、外感风热时毒 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E、温病误汗 8.风温之名,首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温热论》 D、《温病条辨》 E、《湿热病篇》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温最常见症状() A、咳嗽 B、喘息 C、胸痛 D、咯血 E、发热 10.哪位医家提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风夹温也。”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吴坤安 E、薛生白 11.“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语出() A、叶天士 B、薛生白 C、陈平伯 D、吴鞠通 E、王孟英 12.风温专著是哪一本书() A、《外感温热篇》 B、《温热条辨》 C、《外感温病篇》 D、《温热经纬》 E、《湿热病篇》 B型题 A、破伤风 B、大头瘟 C、暑温 D、暑燥疫 E、伏暑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温病学习题

温病学习题 【绪论】 1.温病学发展史的前3个阶段的年代划分 2.了解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学术观点之表1 3(指页码,下同)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表1 P2、3 4.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的依据3 5.吴又可、叶薛吴王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表2 P3-4 【温病的概念】 6.理解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8 7.掌握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8 8.了解温病的范围9○ 9.可归于温病范围的现代医学疾病种类和病名9 10.温病两大分类法的依据及各自的代表病9-10 11.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10○ 12.温病与温疫区别的意义11○ 13.掌握温毒的病变特点11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4.了解温邪的共性12○ 15.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12-16 16.论: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中心14、101 17.了解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16-17○ 18.了解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鉴别18 表2-1○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19.了解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19○ 20.掌握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2 表3-1 21.理解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22○ 22.了解温病三焦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23○ 23.掌握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6 表3-2 24.了解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形式27○ 25.了解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27○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26.掌握9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29-30 27.掌握出现大汗的几种病机31○ 28.掌握6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32-33 29.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33、81、87 30.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34 31.斑疹形态的区别35 32.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35 33.掌握斑与疹的治法35、 34.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的临床意义35○ 35.了解白的形态及其治法35-36○ 36.掌握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36、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37 37.掌握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38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39 38.了解齿缝流血虚实之不同41○ 39.了解温病中出现浮、洪、数、滑、濡诸脉象的病机特点43-44○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温病学课本归纳

第一单元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首创“秋燥”病名,创制了治疗燥热伤肺的燥救肺汤。 10.风湿之名首见《伤寒论》 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①致病因素:温邪②发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临床表现:a 起病急,传变快 b 发热为主症,热像偏重 c 易燥化伤阴 d 易内陷生变 3.温病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 4.温病根据发病特点分类: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5.简述温邪的含义和其种类温邪:是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湿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分类:a 风热病邪--风温 b 暑热病邪--署温 c 湿热病邪--湿温 d 躁热病邪--秋燥 e 温热病邪--春温 f 疫疠病邪--戾气 g 温毒病邪--温毒 6.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7.何谓病发于里,病发于表①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指感受当今之邪后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②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或伏气,是指感受邪气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 8.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的比较

《温病学》练习题

练习题 1、 (单选题)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得舌象为:( )(本题3、0分) A、白砂苔 B、灰腻苔 C、白苔如碱状 D、白腻苔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2、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痰蒙”得临床表现?( )(本题 3、0分) A、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B、神识昏蒙,时明时昧 C、间有谵语 D、舌纯绛鲜泽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得分: 3 3、 (单选题) 在通下法得应用上,下列哪项提法就是错误得?( )(本题3、0分)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得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邪入血分,瘀热结于下焦者忌用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4、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就是温病使用开窍法得注意点?( )(本题 3、0分) A、非邪闭心窍之神昏,不可滥用开窍法 B、邪入营分而未见厥闭者不可早用清心开窍 C、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得适应证不同,临床运用不可相混 D、湿热类温病不用开窍之剂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5、 (单选题)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本题3、0分) A、调胃承气汤 B、导赤承气汤 C、桃仁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6、 (单选题) 风温证见发热少汗、头微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最合适得处方就是银翘散:( )(本题3、0分) A、不加减 B、加知母、黄芩 C、去荆芥加玄参、马勃 D、加花粉、石斛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 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温病学试题题库大全汇编

溫病學試題 第一章:緒論 A、型題 1.溫病學的病名首見於:A A.黃帝內經 B.傷寒論 C.外臺秘要 D.時後方 E.諸病源候論 2.首先提出運用辛溫發表劑治療外感病,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靈活加入寒涼清熱等藥物的醫家 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劉河間 E.王叔和 3.創立三焦辨証的醫家是:D A.王孟英 B.葉天士 C.余師愚 D.吳鞠通 E.喻嘉言 4.余師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廣溫疫論 B.疫疹–得 C.溫疫論 D.傷寒溫疫條辨 E.臨證指南醫案 5.全面發展了溫病辨舌、驗齒、辨斑疹、白瘩等診斷方法的醫家是:B A戴天章 B.葉天士 C.王孟英 D.吳鞠通 E.余師愚 6.對溫病的治療首先強調初起不可純投辛溫,主張應以寒涼為主的醫家是:C A.羅天益 B.王安道 C.劉河間 D.朱肱 E.汪石山 7.溫病學說形成的時代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國成立後 D.戰國到唐代 E.鴉片戰爭以後到新中國成立前 8.(溫熱經偉)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葉天士 C.吳鞠通 D.薛生白 E.吳又可 9.提出”癘氣”病因學說的明代醫家是: B A.汪石山 B.吳又可 C.李時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溫病有新感,有伏氣的醫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劉河間 D.朱肱 E.羅天益 11.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一部溫疫專著是: C A.溫熱論 B.溫熱經偉 C.溫疫論 D.濕熱病篇 E.肘後備急方 12.吳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濕熱病篇 B.溫熱論 C.溫病條辨 D.溫熱經偉 E.溫疫論 13.在溫病學發展史上,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的醫家是:E A.吳又可 B.吳鞠通 C.劉河間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謄為”溫熱大師”的醫家是:B A.王孟英 B.葉天士 C.吳鞠通 D.吳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時期,在熱性病治療上提出新觀點,組創新方的醫家是: B A.王安道 B.劉河間 C.張從正 D.李東垣 E.朱丹溪 16.在熱病治療上,首先提出以客寒涼清熱為主的醫家是:B A.朱肱 B.劉河間 C.汪石山 D.吳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溫病分新感溫病與伏氣溫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論、創新法 D.脫卻傷寒辨証溫病 E.靈活運用經方 18..溫病學發展到什麼時候才開始從傷寒論體系中擺脫出來: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可稱為溫病學的奠基專著是:A

温病学(5.5)--温病常用诊法习题

温病常用诊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邪气未盛,正气未衰 邪正交争,虚实错杂 2.半表半里 郁阻少阳 邪留三焦 郁闭膜原 3.不恶寒 由表传里 里热蒸腾 4.热结肠腑,阳明腑实 湿热交蒸 5.灼热 厥冷 内真热外假寒 6.热退身凉 留伏阴分 7.完全丧失 痰热阻闭心包 8.拘挛强直 手足抽搐 厥阴肝 9.寒凉 邪热冰伏 升提和滋补 10.热毒轻浅 较好 病情深重 不良 11.血热炽盛 热毒深重 火毒极盛 12.神志不清 时清时昧 似清似昧 时有谵语

湿温 13.昏谵躁扰瘀热扰心14.大成片 碍手 不退色 如粟米 皮屑脱落15.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 16.表 轻浅 初期 里 较重 17.湿阻气分气分 湿浊 18.脾湿 胃津 布化津液19.化燥入胃津液被劫20.湿渐化热湿热俱盛21.舌苔舌质动态变化22.津液已伤 逐渐化燥 病邪消退 胃阴已衰亡23.属实 胃 属虚 肾

24.色泽 润燥 邪热轻重 津液存亡 25.肺胃热毒 烂喉痧 疫毒上攻 热毒极盛 26.肾阴亏损 虚火上炎 阴液耗损 气血瘀滞 27.神昏谵语 昏愦不语 神志如狂 神情呆钝 28.津液耗损 气不化液 29.湿热类 白色庖疹 湿温 暑湿 伏暑 30.胸膈 脘腹 下腹或小腹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31.C。答案分析:温病热厥的脉象表现为沉实或沉伏而数。 32.C。答案分析:身热夜甚只见于营血分阶段。 33.A。答案分析:夜热早凉是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的特有热型。 34.A。答案分析:焦紫起刺的舌象是血分热毒极盛的征象。 35.B。答案分析:温病后期邪热久留,肾阴欲竭,无液上承,故见舌绛不鲜,干枯而痿。 36.D。答案分析: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即邪热未除,真阴已亡,故见黑苔干燥甚或焦枯。 37.B。答案分析:苔薄白,舌边尖红,显示表邪未解,苔干显示肺津已伤。 38.B。答案分析: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仅比正常舌稍有热象,为温热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一、填空题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A、气分 B、卫分 C、气营 D、营分 E、血分 9.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其病变阶段是() A、卫分兼气分 B、气分兼营分

C、营分 D、血分 E、气分兼血分 10.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 A、寒热往来 B、壮热 C、身热夜甚 D、日晡潮热 E、身热不扬 11.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辨证为() A、卫分证 B、卫气同病 C、气分证 D、卫营同病 E、气营两燔 12.身热夜甚,昏愦不语,大便下血,舌深绛,其辨证为() 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B、热入气分,邪闭心包 C、湿阻下焦,上蒙清窍 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 E、邪入血分,邪闭心包 13.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