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素养

合集下载

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

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

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而高要求的工作,需要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语言精通、文化敏感、广泛阅读、审美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持续学习和尊重原著。

1.语言精通对于文学译者来说,语言精通是最基本的素质。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能够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并深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译者不仅要懂得语言的准确含义和表达方式,还要能够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情感和风格。

因此,译者需要在语言修养上下足功夫,以便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

2.文化敏感文化敏感是文学译者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具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尊重。

只有这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3.广泛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文学译者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译者可以丰富自己对文学流派和风格的理解,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同时,广泛阅读也有助于译者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文字表达技巧,提高翻译质量。

4.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文学译者必备的素质。

译者需要通过感受、理解和表达,将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传递给读者。

译者需要具备审美的敏感度和对美的追求,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的美学价值转化为目标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原著的魅力。

5.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支撑文学译者持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只有热爱文学、执着追求,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为读者带来更高质量的作品。

译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个翻译任务,并愿意为提高翻译质量付出努力。

只有具备敬业精神,译者在面对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

6.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对于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同样重要。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译者与编辑、出版方等多方合作共同完成。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更好地体现团队效应。

一个合格译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个合格译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随着对外交流合作与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译员或译者对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也对其各方面的素质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

作文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潜在的翻译后备军,应该如何具备这些素质呢,经过本学期的翻译实践,我对翻译者应具有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感悟。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译者呢?我有了自己的感悟。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翻译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篇幅巨大,内容难懂的作品,本身心理上就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极易产生抵触,厌烦等不良情绪情绪。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翻译,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静下心来仔细认真的翻译。

当今社会浮躁情绪弥漫,有些人会选择盲目快译的方法追求速度,很难保证质量,也达不到翻译所提出的标准,严重的话会造成误解和错误,给读者和大众带来危害。

所以应该静下心来,还是要慢功出细活的。

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尤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习。

练习,翻译,练好各项基本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基础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作为一个译者,必须要精通本国语言。

当我们阅读本国文学作品时,较之于外语文学作品,我们通常更自信于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们自以为完全读懂了文意,可是一旦开始翻译就会遇到障碍,才发现很多地方都理解错了。

因为是本国语言,较为自信,阅读时就不仔细认真,我们一味糊弄自己。

为此,翻译充当着外语学习的最好方法。

三、良好的沟通愿望和协作精神有愿望则技能自然显现,有精神则协作效果不断显现。

具有良好的心态决定沟通协作的效果。

经常发现,有不少译员把给翻译公司作稿件看成一项卖菜的事业。

一种纯粹交易的心态和固有的简单化处理的保守意识。

实际上,翻译是一项人类思维活动的复杂劳动。

客户稿件的内在实质和外在表达方式也存在千差万别。

拿过稿件不闻不问,埋头翻译后稿件往往差强人意。

根本原因即前期缺少双方认可的质量规范,翻译过程中又缺乏有效沟通。

四、熟练高超的软件操作技能。

有别于在线机器或软件翻译,现代译员借助CAT翻译辅助软件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把重复性、记忆性工作交给软件处理,把思考和创意性工作交给大脑和灵感。

笔译所需核心素养

笔译所需核心素养

笔译所需核心素养一、引言笔译工作作为语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译者具备全面的核心素养才能胜任。

本报告旨在总结笔译所需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知识、翻译技能、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自我发展等方面,以便为笔译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语言知识1. 语言掌握能力:笔译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母语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语言知识储备:笔译工作者需要不断扩充词汇量,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原文意思。

三、翻译技能1. 翻译策略:笔译工作者应具备灵活运用翻译策略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2. 翻译技巧:笔译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长句拆分、语序调整等,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3. 翻译工具:笔译工作者应熟练使用各种翻译辅助工具,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语料库等,以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四、文化素养1. 文化理解:笔译工作者应具备跨文化理解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表达方式。

2. 文化意识:笔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文化敏感度,尊重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文化误解或误导。

3. 跨文化交流:笔译工作者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五、职业道德1. 诚信守约:笔译工作者应遵守诚信原则,按时交付翻译稿件,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2. 尊重客户隐私:笔译工作者应保护客户隐私,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

3. 质量保障:笔译工作者应对翻译质量负责,力求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保证翻译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六、自我发展1. 自我学习:笔译工作者应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 团队合作:笔译工作者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同事共同协作完成大型翻译项目,提高团队效率。

3. 持续发展:笔译工作者应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持续发展。

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

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

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文学翻译是一门融合了语言、文化和艺术的复杂任务。

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敏锐感知,并将其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如何提升艺术素养进行探讨。

一、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文学翻译涉及各种文学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翻译者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的理解,抓住其中的核心思想、情感和结构。

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涵,翻译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需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之上。

二、敏感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将文字的表面意思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递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翻译者需要敏感于这些差异,并能够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所理解的形式。

通过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风格,翻译者能够更好地保留原作中的艺术特点。

三、技巧性的翻译策略文学翻译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任务,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

例如,有时候直译可能会使读者感到生硬和不自然,此时译者可以采用意译或者调整句子结构的方式,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

翻译策略的运用需要基于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对目标语言的熟悉程度。

四、对目标读者的考虑文学作品的翻译目标读者是译者需要时刻考虑的因素。

翻译旨在让读者享受到原作中的艺术魅力,因此需要调整翻译的风格和语言层次。

对于一些特定读者群体,可能需要做适当的注释和解释,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含义。

考虑到目标读者的需求,是提高文学翻译译者艺术素养的重要一环。

如何提升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提高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深入学习语言和文化:除了熟练掌握目标语言之外,还需要了解原作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

通过深入学习语言和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作的内涵。

译者素质探究

译者素质探究

译者素质探究1.语言技能译者的第一要务是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技能。

对于母语为目标语言的译者,只需要掌握源语言的语言技能即可。

而对于母语为源语言的译者,则需要更加专注于目标语言的语言技巧。

语言技能的掌握对于语言表达的清晰、精准和准确至关重要。

2.背景知识译者需要具备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历史及其他方面的背景知识。

这种知识可以帮助译者理解源语言的内涵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翻译。

例如,如果一个中文诗歌中包含有关中国历史的术语和文化现象,则译者需要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3.品质意识译者应具有对品质的高度意识,对于任何细节都应保持谨慎。

用译者的话来说,“好的翻译不是一朝一夕的,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翻译质量上,译者都要不断追求高水平。

” 应该多参加翻译活动,并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技巧,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意识。

4.耐心和细心译者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以确保翻译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译者应仔细阅读源语言的材料,并逐字逐句地翻译文本,同时遵循文体、语境和各种核心信息的贯通。

耐心和细心是成为一名成功译员的重要品质。

5.适应力译者应该有较强的适应力,能够应对不同领域、材料和主题的翻译任务。

译者不仅需要了解一些通用的翻译规则,而且还需要掌握特定领域、专业词汇和行话。

译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胜任跨领域的翻译工作。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翻译质量是关键的成功要素之一。

因此,译者的素质需要得到认真的评估和提升。

只有译者具备足够的语言技能、背景知识、品质意识、耐心和细心以及适应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关于英语翻译的素养

关于英语翻译的素养

关于英语翻译的素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从事英文护理文献翻译的同志,特别是初学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强自身基本素养所谓基本素养,是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亦即对翻译者的基本要求。

除了应该具有高尚的“译德译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之外,译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关于英语水平,应注意打牢基础,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最好能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

在汉语修养方面,应加强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研修,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

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职业务,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经常阅览国内、外护理专业期刊,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2.在翻译实践中锤炼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想学游泳却又不下水一样。

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

初学者若无行家里手的指点,最好是先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

自己的译文写成后同人家的译文相对照。

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中找到不足。

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较简单的本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文章进行翻译,以后逐步过渡到英文护理文献的翻译。

坚持循序渐进多翻译多投稿,定会果实累累。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都多少搞点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3.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初学翻译的同志一方面可多读些英汉对照类阅读材料或有汉语注释的英语读物;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译文类杂志上提供的某篇译文的原文出处去查找到相应的原文,继而进行对照阅读。

合格译者的五个必备条件

合格译者的五个必备条件

合格译者的五个必备条件1. 语言能力1.1 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他们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句法和语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2 良好的写作技巧除了掌握语言本身,合格的译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

他们需要能够在目标语言中用恰当的词汇和句法表达源语言的意思,以使翻译更具可读性和准确性。

1.3 专业术语和行业知识合格的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行业背景,特别是在翻译专业术语和具体领域的文件时。

他们应熟悉相关行业的术语和惯用语,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特定领域的文件,如医学、法律或技术文件,译者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医学或技术知识。

2. 翻译技巧和策略2.1 理解上下文和意图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文本的上下文和意图。

他们需要阅读源语言文本并分析其含义,以适应目标语言的翻译策略。

2.2 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不同的翻译任务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合格的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直译、意译、文化转换等不同的翻译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3 翻译文体和语域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文体和语域。

他们需要根据源语言文本的风格和语气选择适当的目标语言文体和语域,以达到与原文相符的效果。

2.4 同声传译和笔译的技巧合格的译者不仅能够进行文字翻译,还需要具备同声传译和笔译的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实时传译口译活动,同时保持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文化理解和敏感度3.1 熟悉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合格的译者需要熟悉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理解其背景、价值观和历史。

这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文本,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目标语言读者的形式。

3.2 跨文化沟通能力合格的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准确和有效的交流。

他们应该能够解释和传达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含义和隐喻,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信息。

口译员爱国主义情操和道德素养

口译员爱国主义情操和道德素养

口译员爱国主义情操和道德素养
1.口译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操:译员的活动属外事活动,译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祖国的形象、民族的风貌、机构的利益。

2.译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译员必须忠于职守,严守服务对象的机密,对交谈双方负责。

译员必须具有高尚、忠诚、稳重、谦虚的品格,讲究外事礼仪、社交礼节和口译规范。

3.译员在口译工作时,要做到忠实翻译,做到不插话、不抢译、不随意增减原文内容;要把握角色,不可喧宾夺主、炫耀学识。

同时,注意自身仪表大方素雅、洁净得体,随时检查自己的服饰和仪容, 展现出优秀的精神风貌,但同时切勿喧宾夺主。

4.译员要准确定位,时刻铭记自己是言语交际中间人的角色位置,保持中间态度,当发言人开玩笑或怀有敌意时,译者要注意自身态度及语言的处理方式,绝不可表现出个人否定、怀疑或赞同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者的素养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1993:134-137)在谈及译者的能力时认为,译者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即双语能力,双重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

翻译一般涉及两种语言,因此译者首先必须精通所关涉的两种语言。

但翻译不是翻译语言,而是翻译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所以,译者还必须对两种语言所在的文化,如操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风俗、心理以及通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地理、政治、经济、科技和意识形态等尽可能地了解。

翻译的内容无所不包,译者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

因此译者要量力而为,选择自己欲从事的翻译领域,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医学翻译、法律翻译、军事翻译等等。

恰当地确定翻译的范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能事半功倍,胜任愉快。

翻译还要求译者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翻译虽不是创作,但类似创作。

创作是“无中生有”,是用文字(一般为母语)表达作者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思想情感。

为什么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一个重要因素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翻译是“有中生有”,是译者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

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我们甚至因此说翻译比创作还难。

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当像作家一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这是对译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否则,无论你对原文理解多么准确透彻,不会表达,翻译就很难实现。

傅雷认为,一个译者,特别是一个文学翻译者,“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

他还说,“平日除钻研外文外,中文亦不可忽视,旧小说不可不多读,充实辞汇,熟悉吾国固有句法及行文习惯”。

(罗新璋,1984:695)今天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商业化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渗透进人们的心灵。

这是一个对翻译需求愈来愈大的时代,翻译市场愈来愈大,翻译商业化性质愈加彰显。

面对商业化浪潮的冲击,我们认为译者应当坚守以下三种精神:
1. 追本穷源的精神
有人会说,追字词之本义,穷用典之源头,贯通原文乃译者本职,似乎用不着强调。

其实不然。

目睹译界某些怪现状,使人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拿Generation X的翻译为例。

有人根据美国作家Douglas Coupland 的同名小说(在该小说中Generation X用以指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些从事低报酬的体力劳动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一代)的内容将其译作“无名一代”,还有人干脆译作“X一代”。

前译还有所本,后译则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翻译。

这里的X究竟指什么?是与数学里的未知数同义进而喻指“无名”呢,抑或与罗马数字“十”有关系?有人理解为表示数字“十”,并提供了证据:“从美国建国的1776年算起到1991年是215年,一二十年为一代,差不多是十代”(周新,2001:61)。

按这种推理,Generation X应译“第十代”。

且不论这种理解和翻译正确与否,其追根究底的精神实在可嘉。

也许,Generation X既包含“无名一代”又包含“第十代”亦未可知。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的魅力。

答案在作者脑子里,而他是不会明说的。

关于想当然,吕淑湘先生就曾因自己的一个小疏忽而深有感触地向翻译工作者发出忠告: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在这方面,那些译界泰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例如王宗炎先生,为了搞清楚Alliteration的翻译,查阅了十多种词典,参考了不少外国学者的观点,最后得出Alliteration是“双声”而非“头韵”,传统译法被推翻。

2. 对读者负责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批评某些译者,“翻开第一行就译”,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罗新璋,1984:292)在当代社会,“负责任”是所有人、所有行业、所有实体组织都需要的一种精神,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流行概念。

中国就一直郑重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国有国格,人有
人格。

作为翻译人,亦应郑重承诺(在心底而不是口头)永远做一个对读者负责人的人。

对作者、读者、编者和出版者负责,是译者基本的职业道德。

而中国当今译界却有极少数不守职业道德之人。

比如某些旅游手册的翻译,企事业单位及其产品简介的翻译,教辅材料的参考译文,还有极少数当代流行文学作品的翻译,其中误译、漏译、改译、乱译甚至胡译的现象时有所见。

这些虽然不是翻译界的主流,译者也主要是一些打游击的非职业译者,但其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有的翻译是给外国人看的,有的是给国内学习者和读者看的。

错误的翻译不仅误导人,还损坏了中国翻译人的整体形象。

3. 淡泊名利的精神
市场经济和高校现行的考评体制把一些游击译手市场化、功利化了。

翻译能带来名和利。

于是有人自不量力搞起了翻译副业,承接什么手册、什么简介、什么产品之类的翻译业务。

还有近水楼台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国外最新畅销书,在商业动机的役使下进行抢译。

有的勉强译之,有的仓促译之,有的草率译之,结果便有了形形色色的译文。

这些译者不重过程,只重结果。

只要文章发了,书出了,就达到了目的,译事的是非让别人说去。

译者的良知已凐灭于市场大潮。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译者是人,必须生存,商业性翻译无可非议。

但是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不坚守职业道德,过于看重名利,这些都是翻译所拒斥的。

淡泊名利是中国译界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早为古人彦琮所提倡,后世译人努力践行。

晚清名儒辜鸿铭翻译的儒家经典《大学》因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而未予付梓。

像傅雷、朱生豪这样的翻译大师,做翻译常常是几移其稿,以向读者奉献精品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却不知抢译为何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