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肥胖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冷军主任2019.6.24残联培训课件

糖尿病
肥胖会造成血中胰岛素过度分泌,越为严重的肥胖者, 其空腹时胰岛素浓度越高,而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无 法相对地提高,所以形成血糖升高的现象。并且实验 发现,较胖者其细胞中胰岛素受体较少,或是在接受 胰岛素时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肥胖者会增加罹患糖尿 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2—10倍)。若是体重减轻, 则会改善血糖不正常的情况。
GI值食物,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 糖类(如谷类)和较高比重新鲜蔬菜、 水果的膳食。
即在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需要并使之平 衡的基础上,减少总热量的摄人,让身 体中的部分脂肪氧化以供机体能量消耗。
减脂的原理:饮食减重法
3.改变饮食习惯
进餐要有规律,可少食多餐,增加进食次数: 一日可进餐4-6次但总热量须在限度以内。此外可使胃容积
授课教师 冷 军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从事针灸、中西医结合康复30余年。主要进行脊髓损 伤、中风等神经损伤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主编及 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级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科研7项, 获国家发明1项、国家实用型专利3项
主要社会兼职:
山东省针灸学会外治委员会
肥胖与性功能
正常男子体内存在极少量的雌激素,其中大部分由雄激素转 化而来,极少部分由精囊直接分泌,它们对垂体的促性腺摄素分 泌和睾丸的睾丸酮分泌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肥胖男子体脂量 增加,使雄激素较多地转化为雌激素、血中浓度可增加一倍或以 上,较高的雌激素浓度可抑制垂体促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睾 丸的睾丸酮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性功能甚至生育功能。
• 运动员的体脂率可随运动项目而定。一般男运 动员为7%~15%,女运动员为12%—25%。
正确的减肥是减脂,不是减重
肥胖症中医调理方案

西医病因:绝大多数与进食过多有关,喜欢吃甜食及油腻的肉类食物,运动少。
造成能量过剩、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中医病因:肥人多湿,肥人多痰,肥人多气虚。
其治法有化湿法,用于脾运不健,聚湿而成人之肥胖;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利水法,用于水潴留性肥胖;通腑法,用于嗜食肥甘厚味,胃肠实热,大便干结之肥胖;消导法,用于炊食自倍,食后胀满之肥胖;疏肝利胆法,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型肥胖;健脾法,用于脾虚型肥胖;温阳法,用于气虚阳虚肥胖。
如兼有其他疾病者,根据不同病症辨证论治。
症状:不仅体态臃肿,有失健美,同时有行动迟缓、体力下降、动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易疲劳、易打盹,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常可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高血压病、胆石症、糖尿病、多发性骨关节病、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调理:蛋白质粉、卵鳞脂、螺旋藻,复合维生素,多饮弱碱矿溶水,多照频谱屋;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
食疗:严格限制含脂肪和糖多的食品,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多吃易消化高蛋白白食品:瘦肉、牛奶、鱼肉和各种豆类食品;进食速度应比平时慢。
注意:少吃精米和精面粉,禁油炸食品,控制进食速度,加强有氧运动。
肥胖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多有进食过多和(或)运动 不足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重度肥胖 症可有气急短、体力活动减少、肌肉酸痛表现。
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糖尿病,也容易伴发痛风和胆石 症,慢性消化不良、脂肪肝、轻至中度肝 功能异常也较常见,其他如癌症发生率也 较非肥胖者咼。
2.神经精神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感和食欲,影响能量消耗速率,调节与能 量贮存相关激素的分泌,在体重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人类 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调 节食欲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在临床上单纯性肥胖病人不 一定有下丘脑病变。食欲也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当精神过度紧张 时,食欲受抑制,反之食欲亢进。
实主要在于胃热、痰湿,其中胃热是痰湿 之因,膏脂堆积而成痰湿是胃热多食之果。
虚主要是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水谷精微 积为痰湿。
病变过程中,常发生虚实之间、各种病理 产物之间的转化。另外,肥胖病变日久, 常变生他病,或合并他病,如常合并消渴、 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二)病理
1.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仅可以贮存和释放能量,而 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激素或其他 调节物,影响局部或远处组织器官,在机体代谢及内环境稳定中 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块的增大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增 生型)、体积增大(肥大型)或同时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增生 肥大型)。
第四节 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 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010年国际肥胖症研究协会报告显示,全球肥胖 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于肥胖及其 相关疾病。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人超 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中医肥胖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肥胖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肥胖本身的症状和并发症的症状。
肥胖症患者因体重增加,可引起下腰痛、关节痛、消化不良和气喘。
肥胖症的患者可因体型而引起自卑感、焦虑、抑郁等身心问题。
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肥胖症的并发症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静脉血栓等,并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
肥胖症患者因长期负重易患腰背痛、关节痛。
皮肤皱褶处易发生皮炎、破溃,并容易合并化脓菌和真菌感染。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脾虚湿阻型:水分、天枢、关元、丰隆、三阴交;胃热湿蕴型:支沟、内庭、曲池、腹结、三阴交;冲任失调型:关元、带脉、血海、太溪、三阴交。
【操作】患者均应用灸法,用单头灸器,每穴5min,自上而下施灸,4周为1个疗程,前2周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进行下1个疗程。
2.耳穴压豆【主穴】胃、脾、交感、内分泌、饥点等。
【配穴】嗜睡者加耳穴神门、脑点;便秘者加便秘点、大肠点;血压高者加降压点等。
【操作】选用75%乙醇棉球消毒选定的耳穴,然后用胶布把王不留行贴压在耳穴各点处,每次贴压一侧耳穴,双耳交替进行,每3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嘱患者每次饭前按压贴有中药的耳穴,每穴每次按压20~30下,每日3~4次。
3.推拿疗法【操作】①找准腹部的任脉经、肾经、胃经、脾经、肝经5条经脉,9条循环线路进行点穴推拿2~3min。
②环摩脐周,以两手掌搓热,趁热以一手掌置于脐上,顺、逆时针,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稍用力摩腹各2~3min。
③提拿腹肌,以一手提拿中脘穴肌肉组织,另一手提拿气海穴处肌肉组织,提拿时宜面积大,力量深沉。
拿起时可加捻压动作,放下时动作应缓慢,反复操作20~30次。
④推擦腹部,双掌自胁下向腹部用力推擦,以透热为度。
⑤拿胁肋,双手从胁下向胁肋部肌肉,一拿一放,拿起时亦应加力捻压,并由上向下操作,反复进行20~30次。
中医药养生经调理肥胖的方法

中医药养生经调理肥胖的方法肥胖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已成为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财富,在肥胖的调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养生经调理肥胖的方法。
一、养生方面中医药强调个体化的调理方法,通过调理五脏六腑,平衡气血阴阳,达到调整体内环境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养生方面,中医典籍提出了以下方法:1. 祛湿化痰湿气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湿气可以阻碍脾胃运化,导致食物积聚,进而形成肥胖。
中药材如茯苓、瓜蒌、薏苡仁等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活血化瘀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肥胖状况。
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有红花、川芎等,可以通过中药膏方或中药浴来使用。
3. 调理脾胃中医养生强调脾胃的调理,促进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顺畅。
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平和、清热、理气等不同的中药调理方法。
例如,黄芩、白术等药材可以清热燥湿,陈皮、厚朴可以理气健脾。
二、饮食方面中医药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以下是中医药饮食调理肥胖的常见方法:1. 合理膳食中医养生倡导合理搭配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摄入,增加粗纤维、低脂肪、低糖分的食物。
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可帮助减肥。
2. 定时进食中医认为定时进食有助于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不吃早餐或熬夜进食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肥胖的风险。
因此,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表。
3. 饮食烹调方法中医饮食调理也注重烹调方法。
少用油炸、油煎等高热量的烹调方法,推荐清蒸、炖煮等低脂肪的烹调方式。
此外,可使用中药调料如花椒、八角等增添食物的风味。
三、运动方面中医药强调运动对于肥胖的调理至关重要。
根据个人体质和肥胖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1. 气功养生中医讲究气的调理,气功养生是一种能调理身体的传统运动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肥胖症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涵盖了中医药、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肥胖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治疗方法引言肥胖症是一种由于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肥胖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症不仅使患者体重增加,还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因此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在肥胖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在肥胖症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西医则侧重于肥胖症的病理机制和药物治疗。
本文将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特点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中医药在肥胖症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1. 中医药治疗肥胖症的理论研究中医药将肥胖症归类为“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病机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发现,肥胖症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机类型与大肠菌群失调、炎性因子水平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药在治疗肥胖症中注重调整体质、调理脾胃功能,以达到调节菌群、降低炎症反应的效果。
2. 中药材的应用研究传统中药中有许多药物被应用于肥胖症的治疗,如薏苡仁、山楂、荷叶等。
近年来,一些中医学者通过对中药材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等,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增殖、促进脂肪酸氧化代谢等,从而发挥治疗肥胖症的作用。
3. 针灸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肥胖症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医辩证治疗肥胖症经验方

中医辩证治疗肥胖症经验方病机概述: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所致,当进食热量超过消耗量,而多余的营养物质主要转化为脂肪,储存于各组成及皮下,慢慢堆积形成肥胖,或因其他病理原因,增强了脂肪的储存,也可形成肥胖,或因食用药物而形成肥胖。
肥胖人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痛风,结石,脂肪肝等疾病,各关节更容易退行性病变,女性容易内分泌失调,月经减少甚至闭经或不孕现象。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元气不足,饮食不节,生冷辛辣,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蕴生痰湿。
或情志失调,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郁久为痰湿,阳虚气化失司,气血运行不力,导致血瘀阻滞,痰湿瘀交阻而致病。
(1)脾虚痰湿型:形体肥胖,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脘腹痞满,口淡泛恶,嗜睡,身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配方组成: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20g,陈皮15g,薏苡仁30g,生山楂20g,防己15g,荷叶30g,泽泻25g,冬瓜皮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痰湿郁火型:形体肥胖,面目红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嘈杂易饥,食欲强,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组成:法半夏20g,枳实12g,陈皮10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20g,白术20g,茯苓15g,决明子30g,生山楂25g,生大黄(后下)1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痰瘀互阻型:形体肥胖,痰多胸闷,失眠多梦,头目眩晕,女性经少或闭,舌黯瘀点或瘀斑苔腻,脉弦涩。
配方组成:法半夏20g,浙贝母15g,胆南星15g,陈皮10g,茯苓15g,生山楂30g,桃仁15g,红花6g,水蛭10g,土元15g,酒大黄(后下)8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脾肾阳虚型:形体丰盛,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稀溏,性欲低下,舌淡胖齿痕苔白滑,脉细弱。
配方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仙灵脾15g,仙茅15g,生山楂30g,何首乌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肥胖症的中医护理

编辑/ 鬲小雅
肥 胖症 的中 医护理
李 明 娜
( 北京 市 顺 义 区中 医 医 院 , 北京 1 0 1 3 0 0 )
肥胖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 当人体原体位 不动 ,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②护 士巡 视 时, 要观察 电针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 强度大小是否合适 , 如有患者疼 痛时护士要及时调整电针 , 减轻患者的痛苦 。③随时检查神 灯距患 者使用距离是否适宜 , 以免因距离太近 引起火灾 。 ④ 医生拔针后 , 针 眼出现少量渗血 , 护士要及时给予处理 , 以免造成患者心理恐慌 。⑤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4月第 2 6 卷第 4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方法 ,结果 显示 , 9 6例患者通 过有效 护理后 ,治疗 的总有效 率为
压。
2 . 2 . 3留罐 适 用于腹部拔罐 , 主要作用 : 温经通络 , 调节脾 胃。 护理要 点: ① 留罐 的力量要适 中, 力 量不 宜过大 , 以免患者产生疼痛感 。② 穴位要准要准确 , 以免影 响疗效 。③ 留罐 时间为 5 - 1 0 m i n , 以免损 伤 患者皮肤 。④ 火罐使用前要检查火罐是否完好 , 有无裂纹。 闪罐 适用 于背部拔罐 , 主要作用 : 温经通络 , 祛湿 除寒 , 行气 活 血 。 护理要点 : ①操作前要与患者沟通 , 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② 监察 罐口 有无破损 , 以免损伤皮肤 。③酒精棉球不宜过湿 , 避免酒精滴落 烧伤患者 。 ④闪罐时要轻 、 快, 取穴要准 , 避开瘢 痕或皮肤破溃 出。 ⑤ 闪罐 时要询 问患者的感受 , 局部皮肤 以轻微红晕 , 不留痧为度 。⑥ 留 罐时间不超过 1 0 a r i n 。 ⑦ 瞩患者拔罐后要保暖 , 避 风寒 , 且4 h 内禁止 洗澡。⑧火罐用后要及时消毒处理 , 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