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65例疗效观察与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发表时间:2015-10-20T09:23:45.33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王健[导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 43007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发展,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增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 43007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经本院自2013 年5 月- 2014 年5月神经内科治疗的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

实验组采用护理的方法是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

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在症状上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实验组基本痊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恶化0例,其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有效6例,无效6例,恶化2例,其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后,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恢复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能力和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康复【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7-0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发展,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增多。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供血不足促使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引起的脑部损伤,并具有发病比较急、致残率较高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

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本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中医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3 年5 月- 2014 年5月神经内科治疗的56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 和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标准。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

健康域·临床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自理能力、生理功能影响较大,部分患者的临床存在偏瘫、失语症等病症,不利于健康恢复。

为了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很多医院都采用科学的医护措施,如中西药结合康复治疗途径改善生命质量,提升治疗效果[1]。

本文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本院的案例,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实验组85例,男性42例,年龄为36.7~78.8岁,平均年龄为(56.8±1.86)岁,女性43例,年龄为37.9~76.2岁,平均年龄为(57.5±0.53)岁;对照组85例,男性42例,年龄为37.2~80.7岁,平均年龄为(58.1±2.34)岁,女性43例,年龄为36~77.5岁,平均年龄为(57.2±0.23)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均接受本院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按照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健康宣讲、心理指导以及风险管理干预等。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脑部血液循环干预,接受降颅压以及相关指导。

对照组进行针对性地药物治疗,按照患者病情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舒筋活血汤一日一剂(黄柏15克,肉桂3克,枸杞20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甘草9克)。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肢体锻炼,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其进行手指搓弄、肌肉按摩以及关节屈伸、旋转收缩等训练,训练中患者可能存在不适感、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积极和患者交流,鼓励其坚持训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升干预效果;②坐卧训练,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坐卧训练,可以指导患者翻身、举臂、抬腿等训练,循序渐进后可以让患者自己大小便,并站立,训练时候可以先抬高患者的床头,逐渐增大角度延长肌肉舒展的时间,让患者慢慢感受重心的平衡,缓慢运动,进而慢慢恢复。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部. j r 鏖 刎3 年 第 2 6 卷 第 0 期

道 ・ 临库 理
中医康复 护理与常规 内科 护理 对脑 梗死患者 功能康 复的效果观察
刘 晓 花
中国人 民解放 军兰州军区兰州 总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 中医康 复护理 与常规 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 能康复效 果 方法: 回顾 性对 比
结论 : 中药、 针改善其肢体 活动程度 , 提 高其认知 能力
及生活质量。 、
[ 关键词]脑梗死 ; 中医康 复; 内科护J E; 功能恢复
[ 中图分类号]R 2 5 5 .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4 — 6 8 5 2 ( 2 0 1 3 ) 1 0 - 0 1 1 7 - 0 3
分析脑梗死患者 8 0 例, 并随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每组 4 0 例 。对照组采用 常规 内科护理 , 干预组在此基 础
上, 针对 患者 身体健康状况采用 中药 、 针 灸等 中医康复护理 。 记录 患者入院后第 2 、 1 5 天时肢体活动程度 、 认 知
能力, 并进行统计 学分析。 结果: 入 院第 2天时对 2 组 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 、 认知 能力恢复的情况进行 比较 , 差 异不明显( P>O . O 5 ) 。入院后第 1 5 天, 比较 2 组患者肢体活动程度、 认知 能力的恢复程度 , 其差异明显 ( P< 0 . 0 5 o
t i o n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 Re s u l t : Th e d i f e r e n c e wa s i n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n l i mb a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a b i l i y t a t he t

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观察

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观察

发症的发生 。应 保持患者 的肛温在 3 4~ 3 ℃ , 体 温 低 于 3 ℃ 时 , 能 出现 呼 5 若 3 可
吸 、 环功能异 常 , 于 2℃则 易出现室 循 低 8
颤 。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 , 应适 当降低冬 眠合剂的量 , 必要时停用冬眠合剂并对患
者 采 取 加 盖 被 子 、 水 袋 等 保 暖 措 施 。治 温
入选 病例 12例 , 符合 19 1 均 9 6中华 神经学会 修订 的 《 类脑 血 管病 诊 断要 各 点》 梗 死 的诊 断 标 准 , 经 头 颅 C 脑 均 T、 MR 诊断 为脑梗 死 康 复 期 , 排 除脑 出 I 并
血 。男 6 5例 , 4 女 7例 ; 龄 5 年 0—7 9岁 , 平 均 6 . 4 1 ; 并 有 高 血 压 病 史 2 22± . 岁 合 5
护血脑屏 障 , 少脑 细 胞结 构 蛋 白的破 减
况 的评价 。⑤步行训练 : 待患 者能够平 衡
站立后进行训 练 , 首先 练习桌 椅转 移 , 之
后 由康 复 训 练 人 员 辅 助 患 者 进 行 不 行 , 期
复 护 理 有 利 于促 进 脑 梗 死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和 日常 生 活 能 力 的 恢 复 , 低 病 残 率 , 降 提
脑梗 死 患者 在 康 复期 的护 理观 察
位置 , 保持 患肢功 能位 , 训练 时 由被 动运
游 东 晓 30 0 5 80福 建 福 州 市 闽 清 县 医 院
功 能上存在 代偿 和功能 重组 自然恢 复能 力 。早期 主动性 的康 复治疗 抓住 早期 中 枢 神经损伤后可 塑性强 的特点 , 以加速脑 侧 枝循 环的建立 , 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和 功能重 建。康 复训 练利用 一些方 式刺 激 运 动通路上 的各个神经元 , 积极创造重建 运 动反射的条件 , 调节 其兴 奋性 , 以获得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1 资 料 与 方 法
励 患者 , 使其 树 立 战 胜疾 病 的信 心 ; 采取暗示 、 安慰 、 鼓 励 等 方 式 给予 患者 心 理 辅导 , 培 养其 积 极 乐 观 的心 态 , 嘱 其 生 活 中注 意保 持 平 静 的情 绪 、 良好 的作 息 习 惯 和 充 足 的睡 眠 , 既 可 减 轻 心 理压 力 , 又增 加 了 护 患 之 间 的 相 互 信 任 , 融洽 了护患关 系。 ( 3 ) 建立社会支持 : 脑梗死 患者劳动 能力减退或失 去 , 尤 其 是 农村从事体力劳动患 者, 易 产 生 自卑 、 焦 虑等负性情 绪 , 这 又 加 剧 了病 情 迁延 , 使 恢复 期 延 长 , 反 过 来 促 使 患 者 负 性 情 绪 增 加, 形 成恶 性 循 环 。我 们 劝 说 、 鼓励 患者 家属、 亲 友 及 同事 给 予其情感支持 , 帮 助 患者 解 除 心 理 上 的 巨大 压 力 。 1 . 4 疗 效 评 价 根 据 1 9 9 5年 全 国第 4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制订 的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 C S S ) 减分率标准判断疗效 : ( 1 ) 基本痊 愈 : 功 能缺 损 评分 减 少 9 1 ~1 0 0 , 病 残 程度 为 0 级; ( 2 ) 显著进步 : 功能 缺损评 分减少 4 6 ~9 O , 病 残 程 度
【 中图分类号1 R 4 7 3 . 7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1 6 7 3 — 5 1 1 0 ( 2 o 1 3 ) 2 4 — 0 0 9 9 — 0 2
目前 , 脑梗死发病率不断 上升 , 已 成 为 人 类 第 二 大 死 亡 原 因 。如 何 最 大 限 度 减 少 脑 梗 死 后 神 经 功 能 损 伤 已 成 为 脑 梗 死 治 疗 的重 点 , 中医药治疗 在脑 保护 、 改 善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等方面具 有 明 显优 势_ 】 ] 。2 0 1 o — O 1 —2 O 1 2 — 1 2我 院 采 取 在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中风 清 窍 通 络 方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6 6 例, 取 得 良好 效果 , 现 将 治 疗 与护 理 体 合 治 疗 急性 脑 梗 死疗 效 观 察 及 护 理 体 会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山 西 中 医 2021年5月第37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 May.2021 Vol .37 No .5·61·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观察郭 颖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疗程14天,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7天、护理14天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护理7天、14天,两组NIHSS、mR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护理14天,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P ﹤0.05) 。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且效果优于常规基础护理。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医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5-0061-02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编号:2019-0934) 。

作者简介:郭颖,女,护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菏泽 274000) 。

急性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恢复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有效措施[1],阿替普酶 (rt-PA) 是指南静脉溶栓Ⅰ级推荐药物,但临床中仍有约67%患者不能获益,究其原因,精细的卒中综合护理在绿色通道及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救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实施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医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既往病史、烟酒史等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中医康复护理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中医康复护理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中医康复护理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6-04-18T16:29:35.0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杨晓容[导读]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 635000 在祖国医学里,该病属于中风的范畴[3],该病的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都很高,是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

杨晓容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 635000【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4例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根据使用的康复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干预组47例。

常规组使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使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治疗之后,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临床脑梗死康复护理中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耐受性好的优点,在临床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应积极进行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功能康复;效果评价[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Select the 94 cases in our hospital neurolog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47 cases, 47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ventiona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using TCM methods in routine care group basi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 situation.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the patients with better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with good toleranc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hould be actively applied.[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Cerebral infarction;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Effect evaluation 脑梗死[1]指的是脑部的血液急性供应障碍,由此产生的缺血及缺氧所导致局部性脑组织的软化或者缺血性脑坏死,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占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2]。

脑梗死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脑梗死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 ・ 1 9 l
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老年患者 。以往临床工作中主要采用胃管 】
鼻饲 ,但长期鼻饲 饮食不仅影 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还 造成多种并发症 ,
烦躁 患者 自拔 胃管率 高。 因此 ,加 强吞咽障碍患者 的康复训练有 重要
意义 。
本 研究 采 用 咽 部局 部 冷 刺 激 方法 ,增 强 吞 咽前 感 觉 冲 动 的传
人 ,降低咽部运动启动的阈值 ,从而加速吞咽运动。咽部冷刺激使
得 触发 吞咽反 射 的区域 敏感 ,能强 化吞 咽反射 ,促 进吞 咽反射 功能
的恢 复 。
根,一轮换一次棉签,每次5 轮,1d 5为一疗程。④疗效评价指标。吞
咽障碍恢复 情况及吸人性肺 炎发生率 。⑤疗 效判定标 准。仍依照洼 田 饮水试验 。显效 :吞 咽功 能提高两级 ;好转 :吞咽 障碍提 高一级 ;无 效 :治疗前后无 明显变化 。 13 统计 学方 法 .
1 . 4 31 .
2 . 2吸人性肺炎 发生率 观 察组 有2 并发 吸人性肺 炎 ( 生率25 ,36 例 发 /5 .%) ,对 照组 5
例( 发生率5 5 . / ,9 %), 5 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56P c 1 2
<0 5 . )。 0
[] 王增 英, 新 , 惠平 , . 用 咽部 冷刺 激 法于 老年 吞 咽 障碍 2 焦月 吴 等应 康 复训 练 的观察 及护理 [ . J 中国实用 护理 杂志 , 0 , (0: 8 】 2 62 3) ・. 0 2 7 [] 王拥 军, 德 宏, 丽 英, 现代 神经 病学 进 展[ . 京 : 技 3 卢 崔 等. M】 北 科学
的早 期吞咽功f J练,不但可加强患者 吞咽功能的恢 复 ,还大大减少  ̄ r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65例疗效观察与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17T09:51:11.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宋红霞(山东省济宁肿瘤医院山东济宁 27212 [导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24-02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65例,观察组6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等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生命体征,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在脑梗塞的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疗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早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及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因病致死、致残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因病致贫、贫者不计其数。

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5例,取得了满意郊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25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病程最短的一小时,最长的一周;上述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并经头颅CT和MRI证实,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昏迷者。

1.2 我们采取随机分组,平行观察的方法,把12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按常规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平衡,控制感染,抗凝及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水肿脱水降颅压,消除自由基,溶栓、降血脂及脑细胞的保护以及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等。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梗塞I号方治疗。

2.3 中药梗塞I号方剂组成:黄芪15g、丹参15g、牛膝15g、钩藤15g、江花6g、川芎10g、地龙6g、僵蚕10g、水蛭6g、桃仁10g、葛根20g、赤芍10g、莪术10g、杜仲10g、桂枝6g;辨证加减头痛眩晕者(高血压)加石决明、夏枯草,头昏眼花者(血压偏低)加江参、菟丝子;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全蝎;手足浮肿者益母草、海桐皮;阴虚内热者加玄参生地;血脂偏高者加何首乌、山楂。

2.4 中药服法每日一剂,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均经统计学处理和检验。

3 疗效标准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语言功能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能生活自理或正常工作。

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语言明显恢复,肌力IV级以上,能部分生活自理。

进步:语言功能有一定的恢复,肌力Ⅲ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

无变化: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

恶化:症状加重或死。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之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脑卒中的60-80%。

通常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溶栓治疗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纠正缺氧、消除自由基,扩容扩血管、抗凝及抗血板聚集、脑细胞代谢活化剂以及病因治疗,中医中药和血液稀释疗法的应用等……。

总之治疗方法众多,且各有千秋。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瘀痰之邪阻于经络,气不能行,血不能通,气血瘀滞,经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药物治疗具有明显地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防止血小权聚集和释放以及去汗、溶栓、降血脂的作用。

方中地龙、水蛭、丹参、莪术、江蚕有破瘀散结、活血通络之品,指在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以使瘀阻(血栓)消除,使血流通畅等作用;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桃仁杜仲、钩藤有活血祛瘀,行气通径,祛风止痛、补肝肾、强筋骨、消热凉血、平肝、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熄风之功能;葛根、桂枝有发汗解肌,解热生津、温经通阳之功效;黄芪有利尿消肿,补起升阳,益卫固表的作用[2]。

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熄风通络,破瘀散结,益气补元,健脾养血,强筋健骨,活血通脉之作用,故而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6 康复护理体会对脑梗死(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结果在瘫痪肢体的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的恢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6.1 心理康复患病后,情绪的变化是一种主要的心理表现形式,在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它既能调节大脑功能维持肌体的正常运转,而且具有较强的顺应性和很大的破坏性,极易造成机体运转功能紊乱与失调,损害健康。

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缩短护患距离,增进护患关系,做好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并对其情绪进行适当的调控和引导,使患者能够长期保持情绪安定,心理稳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6.2 运动障碍的康复护理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正确的床上体位,对于避免患者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关节僵硬)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被动的床上患肢姿势摆放和定时变换体位等护理,就成为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

如患者无昏迷,数天内即可在床上主动训练。

若昏迷时间较长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坚持维持床上被动的关节活动,以防关节僵硬,此时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不厌其烦地精心护理。

6.3脑梗死偏瘫的步行功能锻炼偏瘫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患者步行康复锻炼是恢复生活自理(独立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病重和长期卧床的患者,步行前要让其认识到功能锻炼的艰难性,尽量避免其精神紧张不敢行走。

另外还要使患者对瘫痪者有所认识,以防止因紧张而步行时跌倒。

6.4 平衡训练
取坐位双腿下垂于床边,然后下地坐椅子,直至步行训练。

步骤如下:a、站立练习:可分为助手辅助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站立时身体左右转动,左右弯曲和前后侧斜练习。

b、迈步练习:重度偏瘫患者由助手协助步行,我们多采用在瘫痪下肢的脚上栓一根绳子,当病人想迈步时,助手往上提拉绳子予以协助。

此法患者极易接受,好似自己真的会走一样而由衷的高兴;中度偏瘫患者可进行床边和扶墙训练;轻度偏瘫的患者可扶手训练。

切记协助者不能用力牵拉患侧上肢,因其恢复一般较下肢晚且困难,亦可造成上肢肌肉的拉伤而给予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6.5 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失语有多种类型,都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造成级大压力及不良影响,有时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重建语言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的方法是:早期训练反复示范,语言功能训练越早越好,首先采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方式与患者建立感情,利用图片、单词、手势和视觉信号表示感情及表达要求等,或配合1-2个意义明确的单词,避免用复杂的长句,每次训练都应耐心反复示范尽可能采用相同的方式,切忌因几次的失败而放弃训练。

努力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对交往产生持久的愿望和兴趣,了解失语的类型分别对待: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语言障碍的护理,语言训练通常需要时间。

家庭成员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因此,许多后续工作要由家属承担,要动员其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他能够多听、多说,才能使说话能力尽快恢复。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肢体锻炼和语言训练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华中医药杂志》1986年02期.
[2] 凌一揆,严正华,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7-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