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脑梗塞发生后,患者往往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中药或西药,但效果有限。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方法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116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优势1. 综合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注重调理整体,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健脾、通络活血等方法,促进身体的康复;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对症治疗,加快康复进程。

2. 减少药物副作用:传统药物治疗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药物,容易产生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够在尽量减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促进康复:中医理疗、针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瘫痪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二、临床资料本研究共选取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58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

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包括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健脾、通络止痛等中药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康复速度较慢,总有效率为65%。

2. 西药治疗:采用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等西药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也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总有效率为7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药治疗的辅以针灸、理疗等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康复训练。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得到了较快改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总有效率为90%。

四、结论综合上述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体会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里我将分享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全面、个体化”。

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损伤面积,提高治疗效果。

在我们的工作中,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危患者,我们采取了镇痛、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手段,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损伤。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全面,即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核心是“通络、活血、祛瘀”。

中药在治疗脑梗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通络活血,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的供血量,又可以减轻血栓的形成和扩展,促进脑血管的再通。

我们常常使用川芎、丹参等药物,通过推拿和经络理疗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另外,中医药治疗脑梗死还有祛瘀的作用。

在脑梗死中,血管堵塞会导致血液在脑组织中滞留,形成瘀血。

瘀血不仅会阻碍正常的血流,还会释放各种致炎因子,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

因此,祛瘀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环节。

我们常常使用红花、三七等药物,通过疏通血管,降低血粘度,减少瘀血的形成,改善病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临床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更好。

西医的药物可以快速控制病情,中医的治疗方法则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我们采用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更全面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更好地恢复脑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需要严密的观察和随时的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经常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的过程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和毅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优势及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优势及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优势及方法脑梗塞,是指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大脑的某部分供血不足,造成脑细胞的死亡。

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诸多的治疗方式中,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优势及方法,希望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理论基础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和西医。

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在实际治疗中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患者服务。

1.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由“气血”和“阴阳”两种基本元素的平衡决定的。

"气"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是营养物质和生命信息的主要载体。

气血的运行和分布,决定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

"阴阳"是描述事物属性和状态的两个相对概念,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看来,脑梗塞是由于气血瘀滞,阴阳失衡导致的。

此外,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对于理解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2.西医对脑梗塞的理解西医学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科学原理,从微观角度对疾病进行分析研究的医学体系。

在脑梗塞疾病的病因学上,西医认为,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大脑某一部分,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脑梗塞的发生涉及到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改变等多个因素。

在诊断上,西医主要通过影像学(如 CT、MRI 等)和脑电图等手段来进行精确诊断。

在治疗上,则主要使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旨在尽快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防止神经细胞进一步死亡。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优势脑梗塞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正是这样一种全面性的治疗方式,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

7 8 岁 ,平 均年 龄 5 9 . 5岁 ;全 部 患者 经 C T或 MRI 扫
1 . 3 疗效判 定[ 4 参照 1 9 9 5年全 国第 四届 脑血管 学术 会议制定 的临床疗效判 定标准 进行评定 。治愈 :体 征及 症状 消失 ,能够 自由下 地行走 ,生活 自理能力 恢复 。显 效 :体征 及症 状 有所 好转 ,患肢 肌力 提 高 2级 。好转 : 失语偏瘫 等症状 有所 好转 ,患肢 肌力 提高 1 级 以上 。无 效 :体 征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 用 S P S S 1 2 . 0统计 软件 进行分 析 , t 检验 , P dO . 0 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 1 1卷 第 1 4期 ・总 第 1 6 6期 2 0 1 3年 7月 ・ 下 半 月 刊

远 D U C A 程 l I ' O N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急性脑 梗死 4 3 例
陈 峰 胡连 根
( 江 西 省 新余 市 中 医 院 内一 科 ,新 余 3 3 8 0 0 0 )
滴注 3 d 促使颅压有效降低 ;合并 高血压 的患者服用尼群
地平 片 l O mg / 次 ,2 次/ d ,此处 删 除) ;水 . 4 %,显著低
于治疗 组 的 9 5 . 3 % ,两组 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 意义 ( P<
疗 效 果 ,值 得 临床 推 广及 应 用 。
关 键 词 :急 性 脑 梗 死 ;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1 4 0 2 2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1 4 — 0 0 3 1 — 0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3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34例
( 0  ̄1 3 分 )9例;对照组 3 4例,其 中男 1 9例 ,女 1 5例; 年龄 5 1  ̄8 9 岁 ,发病时间 2个月 ;合并糖尿病 1 5例 ,高 血压 8 例 ,高血脂 6 例 ,冠心病 5 例 。按神经功能损坏程
注: 观察 组 与对 比 组 比较 率存在明显性差异( P >0 . 0 1 )
脑梗塞近年来 的发病率 出现 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发病 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群,是全球三大导致人类死亡疾病之 脑梗塞 由多种因素引起 ,但依据 目前 临床分析主要还 是由于脑动脉呈现粥样硬化或脑动脉瘤 因素引起[ 2 ] 。脑梗 塞前期很 多患者都会出现梗塞区水肿现象 ,并且神经症状 的出现主要 由缺血性水肿引起。因此医生需要及时使用甘 露醇 , 将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到合适程度 ,避免梗塞区组织
2 结果
表1 2组 治 疗 效 果 比较 ( n, %)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3 4 名脑梗塞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8月至 2 0 1 3年 2月到我院 就诊的 6 8例 患者 ,进行 头 颅 C T检 查后 均诊 断 为脑 梗 塞 ,随机分 为观察组 与对 照组 两组 进行 临床 治疗分 析 ; 其中观察组 3 4例 ,其 中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5 3  ̄8 7 岁 ,发病 时间 2个月 ;合并糖 尿病 8例 ,高血 压 1 2例 , 高血脂 1 0例 ,冠心病 4例 。按神 经功 能损坏程 度分 级: 严重型 ( 3 5  ̄4 8分)5 例 ,中型 ( 1 4  ̄3 4 分)2 0 例 ,微型
1 0 . 8 2 , P<0 . 0 1 , 两组对 比 , 总有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 9 7 . 7 7 %,对照组 总有 效率 6 4 . 7 %, 通过对比分析 ,两组 总有效率差异存 在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观察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 ;病患均无 后遗症发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或损伤的情况。

脑梗塞病后康复期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早期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康复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西医疗法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中医疗法则在调理患者身体气血、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以综合的方法来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理念。

中西医结合可以通过调理身体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康复等多方面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以期能为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来评估这种治疗方式在脑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效果。

通过比较中西医结合方法与传统单一治疗方法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身上的表现,探讨其在改善患者康复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案,为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在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之前,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和西医各自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大脑作为人体的重要指挥部,其的生理功能不可忽视。

但大脑本身的运作也需要充分的血液与氧气,如果“食不饱力不足”,大脑自然也很难发挥出原有的功能,并致使其出现脑梗死的情况。

另外,虽然说现在医学已经相对较为发达,但在脑科学领域上,依旧是一片空白。

所以,为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以心脑系统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脑梗死的发作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中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便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在这种治疗方式的辅助下,脑梗死患者能够完全康复,并能够积极地重返社会。

一、脑梗死是什么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基本上都被称作是缺血性卒中,而中医上也将其叫做中风以及卒中。

究其原因,其基本上都是由于大脑出现区域性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使脑部出现缺血情况。

若病情较为严重,则还会破坏大脑结构,从而使其出现部分或者是全部坏死。

另外,根据发病机制的区别,脑梗死还分为血栓形成、脑部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从发作比例上来看,这三类脑梗死占了全部脑梗死类型的60%。

不过由于现代医学对脑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还有很多的脑梗死类型也还没有被发现。

不过在现代医学当中,大多数的脑梗死都指的是脑血栓类型的脑梗死。

而在中医当中,脑梗死又被叫做中风,早远的书中还将其记载为偏枯。

中医多认为血液内阻、气机不通、血行不畅为中风的主要表现情况,若患者的病情较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半身不遂。

另外在发病原因的解释上,除了血栓问题,中医还涉及到了气的原因。

比如气虚血虚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脉络不畅,从而影响其肝肾功能。

正气不足,无力行血就自然会导致人体出现血行不畅。

当其滞淤于脑络时,则会形成中风。

二、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表现上,脑梗死通常伴随有动脉硬化,并大概率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

若患者本身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相关疾病,那么其的风险因素也会大大增加。

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并没有明显的特殊性前驱症状,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昏、肢体部分麻木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
效。
15统计学方法:采 用 S S l. . P S1 0数据处理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 用均 数 ±标准差 ( ± )表 示 ;组 内治疗前后疗 效 比较 、组 间疗效 比较采用 金 ,计数 资料 比较 用 检验 ,P O0 验 < .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照组用药 :常规抗 血小板聚集、抗凝 、溶 栓、血管扩张剂、脱 水剂 、维持水 电解质平 衡,控制感染 、控制血压 以及对症支 持 治疗等 。药物治疗组在 常规 治疗 的基 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 :黄 芪 6g 0 ,地龙 1g 2 ,赤芍、红花 、桃仁、当归、川芎各 1g 0 。随
表 1 患者一般情况表
1 临床 资料
1 0例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 学差异,都经头颅 C .7 1 T或 MR 检 I
查 ,其余常规实验室检查完整 ,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诊断符合 第 四届全 国脑 血管会议制定脑梗塞诊断标准[。 1 根据 Adms J a 方
法 , 分 为 大 面 积 梗 塞 ( 3m2 , 小 面 积 梗 塞 ( . ̄ 3 m2 1 >c ) 1 5 c ) 6 例 , 腔 隙 性梗 塞 ( 1 c ) < . m2 。临 床 资 料 见 表 1 5 。

1. 6
C ii l ora o C iee dcn 0 2 V 14 No1 l c unl f hns i e2 1 o. ) n aJ Me i (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脑 梗 塞 疗 效 分 析
A l i a n l sso e t g c r b a f r t n i ei t g a i em e i i e c i c l a y i f r ai e e r l n a c i t e r t d c n n a t n i o n h n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R5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79-01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61例疗效观察向寿培*杨珊珊*胡雪梅*胡黔萍*杨家妮*刘詹*关键词:肺结核;咯血;中西医结合*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人民医院(558300)2012年7月9日收稿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咯血症状分别占30%和40%[1],出现咯血症状时,患者情绪常常较紧张,须及时予以止血治疗,2002年1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肺结核咯血61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1例均经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2.5±13.6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20例;Ⅱ型肺结核3例,Ⅲ型肺结核50例,Ⅳ型肺结核8例。

小量咯血(24小时咯血量小于100ml )40例,中量咯血(100~500ml )15例,大量咯血(大于500ml 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 )6例[2];首次咯血54例,反复咯血7例。

2疗效观察2.1参照全国统一化疗方案抗痨治疗及对症处理。

2.2对小量咯血40例患者服用云南白药0.5g/次,每隔4小时服一次,同时予氨甲环酸1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经过2~5天40例全部止血。

2.315例中量咯血患者,除按小量咯血患者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外,予加用血凝酶(立芷血)1.0kU 静脉注射,1次/日,经过3~6天14例止血,1例疗效不佳,加用垂体后叶素18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该例患者42岁),1次/日,2天咯血停止。

2.46例大量咯血患者,除常规服云南白药、静滴氨甲环酸及静脉注射血凝酶(立芷血)外,还予垂体后叶素18~24u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其中55岁以上患者不用垂体后叶素,改用盐酸普鲁卡因25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每8小时1次,经过3~7天5例止血,1例疗效不佳,加用盐酸异丙嗪25mg 肌注,每12小时1次,地塞米松5mg 静滴,每12小时1次,3天咯血停止。

2.5对中量或大量咯血的10例患者因合并肺部继发性细菌感染,加用青霉素或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7~10天。

3讨论肺结核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急诊病症。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暨联合应用云南白药、氨甲环酸、血凝酶(立芷血)、垂体后叶素,55岁以上患者采用云南白药、氨甲环酸、血凝酶(立芷血)、盐酸普鲁卡因综合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个别病例不能奏效则加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等非止血药物也能取得较满意疗效。

查阅文献资料: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使肺中血管炎症消退,通透性降低而有助于止血;应用盐酸异丙嗪既能镇静,又扩张静脉,使肺循环、左心室及支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而达到止血;云南白药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味有效止血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功效;垂体后叶素内含加压素,直接兴奋平滑肌,使小动脉收缩,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并使肺血管收缩而止血;普鲁卡因具有镇静、同时有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降低肺循环压力作用而止血,55岁以上患者使用普鲁卡因亦能达到止血目的,从而避免了因使用垂体后叶素收缩动脉血管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氨甲环酸、血凝酶(立芷血)为不同机制的止血药,二者合用可以达到加强止血的效果。

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咯血量综合运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综合止血治疗,中、西医药物优势互补,达到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7.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79-02中西医结合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研究张占军**陕西省安塞县人民医院(717400)2012年6月12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我院的80例脑梗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基本痊愈43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运用中借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临床研究脑梗塞俗称为中风或者是脑卒中,大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对其治疗方法各种,我院就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在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的患者,共计80例。

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64岁;病情轻型39例,中型29例,重型12例;梗死部位:基底节梗死37例,丘脑部梗死16例,多发梗死12例,皮质梗死15例。

所有脑梗塞诊断均参照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79内蒙古中医药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

所有病例均行血生化、CT 、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得到确诊,均排除其他的慢性疾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情况。

1.2治疗方法: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的是西医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配胞二磷碱0.75g+20%的甘露醇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

外加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qdpo 。

中医的方法主要是基础方加上辨证论治,基础方为黄芪30g 、丹参20g 、甘草5g 、葛根15g 、川芎20g 。

若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则加用磁石、钩藤、石决明;意识障碍者加用冰片;痰浊雍盛者加瓜蒌、陈皮、胆南星;纳呆脘闷,苔白腻加白术、冬瓜仁、薏苡仁;肝肾不足加杜仲、牛膝、何首乌。

以上方药均在辩证基础上加减,每日1剂,取汁200ml ,每日分2次服完。

共治疗1个月。

1.3疗效观察: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方法[2],着眼于语言、肌力恢复程度。

满分28分,起点分最多不超过18分。

基本痊愈:积分增加大于24分以上;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以上;有效:积分增加4分;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

2结果经过随访1年,依据以上的疗效评定进行统计,基本痊愈43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

3讨论祖国医学以为,脑梗塞隶属于“中风”的范畴,发病的原因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加之劳逸失度,情志失畅,等诱发引起的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从而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诸症。

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

而现代的医学以为,脑梗塞的基本病机为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引起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淀,并参与血液凝固、纤溶和抗纤溶过程[3]。

在本方中运用黄芪、葛根、丹参等共奏活血化瘀等功效。

黄芪具有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促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丹参具有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通过提高血小板内cAMP 水平抑制TXA2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特性。

葛根中的葛根素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抑制ET 的形成,对缓解血管的痉挛,减少自由基的运用有明显的效果[4]。

川芎具有降血压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要药。

而甘露醇是组织脱水剂,现在一般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水肿,具有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的功效,是急性脑梗塞的首选药物。

胞二磷碱则可有效的改善脑梗塞后的意识情况,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的功能恢复和保护大脑的功能,促进苏醒等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正是切中病机,中西医的药物结合共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

且中医治疗的副作用低,价格便宜,两者的结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1]朱天民,孙宏.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4,45(5):384-385.[2]刘香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57-1157.[3]朱明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2):891.[4]LUO Ben-yan,CHEN Zhi,CHEN Feng et al.Study of apolipoprotein E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 -farct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2003,4(6):749-752.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80-01小儿肾病综合征从三焦论证刘子厚*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药论治*和林县蒙中医医院(013650)2012年6月14日收稿肾病综合征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大多数采用激素的方法,副作用大,激素减量反跳难撤,是儿科整治的难点病症,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我们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从三焦入手调畅气机补肝益肾,取得满意疗效。

1病因病机和治则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病机分为正虚和邪实两方面,本着扶正祛邪的法则,中医治病要因人因地因时治宜,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体质多为湿热偏胖,加之外邪侵入,化热伤津,脾肾俱虚,气机不利,不能正常之行气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本综合征治疗重在调理三焦、上焦、心肺运行气血,中焦脾胃运行水谷,下焦肝肾排邪,益精,共同升清降浊,保肾防变之功效。

2典型病例患者男11岁,学生,患者肾病综合征4年,现症见面色苍白,体形肥胖,头晕乏力,呕恶纳差,小便量少,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白,苔白略腻,脉玄滑,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血压110/80mmHg ,肌酐7.6mmol/L ,血脂2.24nmol/L,中医诊断:水肿,湿热内蕴,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方用五苓散合五子补肾汤加减:猪苓6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泽泻5g ,白茅根10g ,枸杞6g ,覆盆子6g ,菟丝子6g ,车前子10g ,赤芍6g ,土茯苓15g ,知母10g ,每日1剂,水煎服,大枣3枚为引,1个月为1个疗程,二诊尿蛋白已控制,诸症都好转。

3体会正确的辨证论治,通调三焦气机,保护肾气,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肾脏毒物排泄,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这样可致上焦心肺气血运行通畅,中焦脾胃为气血运行的枢纽,下焦肝肾膀胱是邪毒外泄的途径,故《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虚证,乃脾胃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水无所制而妄行”,可见通调三焦辩证施治小儿肾病综合征,要从三脏整体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