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5 , 两组均无不 良 反应的发生。结论 脑梗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 汤可提高患者的疗效。总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且无不良 反应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梗塞; 临床疗效
小 板聚集 作用 , 能改 变血液 粘凝 状态 , 增加 血细胞 的表
颅压 、 抗凝 、 溶栓 、 扩充 血容量 、 血压 、 降 降血脂 、 降血 糖 等治疗 ; 治疗 组在 常规 治疗 的基础 上加用 逐瘀 汤 , 物 药 组成 : 归 1 g 地 龙 1 g 川 当 0, 0 ,I芎 1 g 红 花 1 g 蕲 蛇 2, 0,

7 4・ 7
光 明中医2 1 0 2年 4月 第 2 7卷 第 4期
C G M A r 0 2 V l 7 4 J MC pi 2 1 . o 2 . l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脑 梗 塞 的临床 疗 效 观察
张 纪安
摘要: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 4 目的 2 6例, 痊愈 2 5 例, 好转1 例, 9 无效2 总有效率9%; 例; 6 对照组4 例, 6 痊愈 1 例, 5 好转1 7例, 无效 1 4例, 总有效率 6%; 4 两组治愈率、 总有效率比
学 意 义 , 有 可 比性 ( 具 P>0 0 ) .5 。
1 2 治 疗方 法 两 组均 给予脑 梗塞 常规治 疗 , 常血液 循环 最有 效最直 接 的方 法 , 它不但增 加 了血流 并提供 了氧的供 给 , 同时又 有溶 栓及抗 凝 的作用 ; 我们 以祛瘀 通络 为原 则 , 中红 方 花 乃活血 化瘀 之剂 , 善通利 经脉 , 有扩 张血 管和 抑制血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作用。

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4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

将治疗方案作为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人数均为20人。

研究人员在参照组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斯匹林,通过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脑梗塞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的数据,并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参照组及观察组所选患者中治疗效果优异及治疗效果普通的人数分别为14人及19人,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及95.00%,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0.00%,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

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表现优异,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前言:药物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医护人员多是单独用药,药物治疗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作用,对比了阿斯匹林治疗、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的具体表现,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脑梗塞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就诊的4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研究人员对本次实验的目标、流程、风险、后果均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了解,并向本院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在其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研究。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确诊为脑梗塞;研究对象及其亲属充分知情本次实验且自愿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是存在其他不适合参与本次实验情况的患者均排除在外;实验中途放弃或是退出的患者相关数据不纳入实验结果之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3 讨 论 祖 国医 学认 为 扁平 疣 多 因 湿热 蕴 结 肌肤 兼 外感 邪 毒或 内 毒
久滞 郁 而化 热 、 血凝 滞 而 致 , 机 属正 气不 足 , 力抗 邪外 出 , 气 病 无 治宜 扶正祛 邪 、 清热 除湿 、 散 结 。 解郁 消疣 汤 中重用 黄芪 以扶正祛 邪; 土茯 苓 、 苡仁 健 脾养 筋 、 生 祛湿 抗 毒 ; 根 、 青 叶 、 公英 板蓝 大 蒲 清热解 毒 、 软坚 散结 ; 贝解 郁 散结 ; 芍 、 浙 赤 红花 活血 化瘀 ; 木贼疏 散风热 ; 药合用 , 奏扶 正 祛邪 、 诸 共 清热解 毒 、 解郁 散结之 功。 现代 医学认 为 ,扁 平疣 的 发病 是 因机 体 细胞 免 疫功 能低 下 , T细胞丧 失或 减 弱对 病 毒 的监 视 、 答 和杀 伤 作用 , 表 皮局 部有 损 伤 的 应 在 情况 下 , P H V侵入 表 皮 组织 细胞 , 起 细胞 异 常分 裂 、 引 增殖 , 并使 病 毒 迅速 复 制 和播 散 , 使 局部 皮 肤异 常 过度 角 化 , 致 出现扁 平 隆 起。 现代 药理 研究 证实 : 芪具 有 明显 的增强 细胞 免疫 的作用 ; 黄 板 蓝根 、 马齿苋 、 大青叶 、 蒲公英、 生苡仁等对病毒均具有抑制和拮 抗 作 用 , 以干扰 病 毒 D A 的合 成 。O 2 干 扰素 乳膏具 有 广谱 可 N rb . 一 抗 病 毒及 免 疫调 节 功 能 , 过诱 生 多种 抗 病 毒蛋 白、 制病 毒在 通 抑 细胞 内的复 制 、 强 自然 杀 伤 细胞 ( K细胞 ) 增 N 的活性 及免 疫 调节 作用 , 到治 疗亚 临 床感 染 及 隐 性感 染 的 目的 ; A酸 乳膏 具有 达 维 抗 表 皮过 度 角化 、 免疫 调 节及 诱 导 表皮 正 常分 化 , 进 上皮 细胞 促 的分 化和脱 落作 用 , 有利 于皮 损 的消退 。 三者 联合 使用 , 互取长 相 补短 , 提 高 了疗 效 , 既 又减 少 了毒 副作 用 , 低 了疾 病 的复 发率 , 降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4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分析30天后两组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等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近期疗效率较高,为83.3%,对照组为62.4%;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能纠正脑细胞代谢紊乱,修复受损脑细胞,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梗塞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脑梗塞在我国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脑梗塞早期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将脑梗塞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和24例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4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性15名,女性9名,年龄在56-75(68.21±0.70)岁,病程6-85(7.6±6.5)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6.0±3.42)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9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4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高血脂症者25例,糖尿病者18例。

对照组中男17名,女7名,年龄55-70(67.4±11.2)岁,病程6-86(8.7±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6±3.23)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12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3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者18例,高血脂症者23例,糖尿病者18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年龄在55-75岁,缺血性脑梗塞,复发前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体征,发病6天内就诊,以风痰瘀阻为主要病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为选取标准;而患有重度高血压及并发症、脏器功能不全、孕妇、重度脑梗塞伴有水肿、意识障碍、不配合治疗者不入选。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疗效观察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疗效观察

滴 q 连续 1 d 对照组给予 香丹 注射液 2 r +0 9 生理 盐水 20 l d, 4, on l .% 5 m 静滴 药物副作用情况 : 两组患者在 治疗 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q 连 续 1 d为 1 疗 程 , 据患 者 的疾 病 情 况 给 予 患 者 抗 生 素 、 血 糖 、 d, 4 个 根 降 降 3 讨 论 . 血压 等相关治疗。不可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脑 梗死患者的病理改变为能量 耗竭 、 经毒性 、 神 钙超载 、 小板 活化因 血 1 3 疗效指标 : . 两组患者在 治疗前 后都 给予患者 进行 血流变 的检查 , 子、 自由基损伤 、 血流动力学异 常、 血液流变 学异常等改变【 ] 2 。现今 有文 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①基本 治愈 : 分减少 9 % 一 0 %。②显著 献研究还证 明, 评 l 10 脑梗死时血栓烷素 、 内皮素 等缩血管活性物质 的大量产生和 进步 : 评分减少 4% ~ 0 6 9%。③ 进步 : 患者 的神经评 分下 降 1% ~ 5 8 4 %左 释放 亦可加重脑血管阻塞 J 。 右 。④无变化 : 患者的神经评分下降小 于 1% 。⑤恶化 : 的神经评分没有 7 者 银杏 叶的药理作用可有如下 的作 用。① 可增加缺血组织对 氧及 葡萄糖 下降反而上升大于 1% 。⑥死亡 。 8 的供应 量, 降低血栓烷素、 内皮素 等缩 血管 活性物质的水平 , 同时提 高前列 14 统计 学计算 : . 数据使用 ±s 进行表示 , 用 X 使 检验 、检验进行统 环素 、 t 重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的水 平而起 到神经保护 作用。②清 除 自由 计学处理 , 0 0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基。清除机体 内过多的 自由基 , 制细胞 膜的脂质发 生氧化反 应, 而保护 抑 从 2 结 果 . 细胞膜 , 防止自由基对机体造成 的一 系列伤 害。③ 改善血流动 力学。具有 所 有 患 者 在 治 疗 之 前 进 行 疾 病 程 度 的 评 定 , 察 组 患 者 中 6例 患 者 降低全 血黏稠度 , 观 增进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塑性 , 改变血液循环的作用 。④ 为 重 度 ,2例 患 者 为 中度 ,2例 患 者 为 轻 度 。 对 照 组 患 者 中 8例 患 者 为 调节血管张力 。通过刺激儿茶酚 胺的释放 和抑制降解 , 2 1 以及通过 刺激前列 共 重 度 ,8例 患者 为 中度 ,4例 患者 为 轻 度 。治 疗 之 后对 患 者 进 行 疾 病 环素和内皮舒张 因子 的生成 而产 生动 脉舒 张作用 , 同保 持动脉 和静脉血 1 l 程 度 的评 定 , 观察组 3例 患者 为无变 化 , 5例 患者为 进步 ,8例患 者为 显 管的张力 。 1 著 进步 ,4例患 者为治 愈。对 照组患 者 中 1 1 2例 患 者 为无 变 化 ,0例 患 1 香丹注射 液( 复方丹参注 射液 ) 有 良好 的血管扩 张作 用, 具 能增加局部 改善供血 , 历来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 。本研究 以其 者 为进 步 ,0例 患者为 显著进 步 , 1 8例 患者 为 治 愈 。观 察组 患者 的治 疗 血液循环 , 总 有效率 为 9 5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7 % , 者 相 比 差 异 显 著 (P< 作为对照药物 , 2. % 对 0 两 以观察银杏 叶注射液 治疗脑梗死 的疗效 和安全性。结果 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为脑梗塞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参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2周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120例患者中,痊愈65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参照组120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29,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

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实现了中西医治疗优势的互补,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2-02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病症之一,常发生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具有较大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同时容易留下后遗症[1]。

笔者就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

治疗组120例患者的年龄在3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1)岁。

女性患者有48例,占40%,男性患者72例,占60%,患者病程在6-64天之间,平均病程为(24±2.14)天,合并高血脂患者54例,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29例,冠心病患者5例。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得分在31-45分之间的重症患者38例,得分在16-30分之间的中型患者59例,得分在0-15分之间的患者有2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疗效观察
异 , 具 有 可 比性 。
中图分类号:R 4 . 733
自 20 0 2年元月至 2 0 年元 月, 05 笔者诊断 治疗 急性脑梗塞
8 4例,髓 机分为治疗组 、对 照组各 4 ,分别用 中西 医结合 2例
及单纯西药 治疗 ,前者疗效较佳 ,现报 道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2 治疗方法:
少 、减轻各 自的副作用“ 。我们 在前 人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
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 O 0 ) . 1 。见表 2 。
表 2两组治疗有效率 比较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 1 P 0 0
3 讨 论
开搏通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已被广泛应用 于高血 压病人 的降压 治疗Ⅲ;其机 制可 能与它能直接作用于血管紧 张
维普资讯
2 0 年 7月第 5卷第 7 08 期
Wol el i  ̄ r dH ahDg t c


著・ Hale Waihona Puke 2 2两组治疗有效率 比较 .
两组 治疗 1月后, 观察组治疗
影 响, 故不 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 非洛地平缓释片有轻度排钠利 尿作用 ,不引起体 内水钠潴 留 :研 究表明, 降压治疗药物联 合应用 的效果要好于它们单独使用 的效果, 有研究报道降压药 物在单独应用 时不能降低血压 的剂量时, 在联合应用 治疗后可
王会 改 ・
( 东省 深 圳 市福 田 区 中 医院 5 8 3 ) 广 10 4
[ 摘要] 目的 为 了提 高急性脑 梗塞的 I 治疗水平 ,探讨 中西 医结合 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 用随机对照 ,对照组 4 临床 2例给予常
规 治疗 ,治疗组 4 例 常规 治疗基 础上 ,加服 中药补 阳还五 汤。结果 治疗组优 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 塞 2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观察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观察
平 均 年 龄 6 . , 组 病 例 在 性 别 构 成 比 , 龄 , 程 及 神 经 功 1 9岁 两 年 病
能缺损程度等情况无显著差异 , 具有可 比性 。
1 治疗方法 治疗 组用川芎嗪 10 g每支 4 mg ̄ . 09 . 2 2m ( 0 )I , . . %生 A
理盐水 2 0 l 5 m 中静脉滴注 , 日一次 , 每 用维脑路通 5 0 加入 0 % 0g . 9
参考 文献
『 t新德 各类脑血管 的诊 断要点 中华神经杂志 19 2 ( )0 1 ] 9 8 11 6
【] 2陈清堂 脑卒 中患者 临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9 5q 华神经 19 ) ̄
杂 志 19 9 6 3 l 3 2 9 62 ( )8 一 8
计分析 , 计量资料采用 ( ±s x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有效率采用 x 检 2
良反 应 。
【 边 骁丽 陈学敏 刘艳霞 等川芎嗪及其衍生物对羟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 】
() i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 0 ,3 1 )7 — 7 0 3 2 ( 16 8 9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比较 ,治疗组 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 .
【 朱玲 杨术真 杨喜 民等川 芎嗪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 血液流变 4 ]
理 性收缩 , 保证 组织 的血流量 , 少组织缺 氧 , 早建立侧 支循 减 尽
环1 是 目前治疗脑梗死 的常用药物 。 6 1 , 川 芎嗪与维脑路通合用 因其抗凝 , 抗血栓 , 血管改善血液 扩 循环 , 增强脑血 流等作 用叠加而使疗效得 以提 高 , 改善临床神经 功 能 :本组 病例观察显示 ,两药合 用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有效率 9 . 疗效 明显 高于单 用维脑路通 , 29 %, 且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 得基 值 层 医 院推 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12T15:49:36.7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孙大伟迟民叶兰顺龙
[导读]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66731 脑梗塞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

孙大伟迟民叶兰顺龙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6673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性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在在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随访平均时间为2个月,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67%,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临床疗效
脑梗塞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脑梗塞的人数居各种死因之首[1]。

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或者共济失调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脑血管疾病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综合治疗方法也被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2]。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性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

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53.2岁,平均病程为5.3天,脑梗塞主要部位:皮质梗塞8例,基底节梗塞6例,丘脑部梗塞4例,多发性梗塞2例;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在19-62岁,平均年龄53.2岁,平均病程为5.5天,脑梗塞主要部位:皮质梗塞9例,基底节梗塞7例,丘脑部梗塞4例,多发性梗塞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梗塞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符合《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等。

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部CT检查证实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西药,主要是防止新的梗死再次形成,加强和建立侧支循环,修复病灶,根据病情情况给予吸氧、降血压以及针对性治疗并发症。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脉管通治疗,具体药物组成为:黄芪20g,川芎15g,丹参15g,地龙15g,当归10g,水蛭粉5g,绞股蓝15g,牛膝20g,赤芍10g。

每日水煎服1剂,连续服用一个月。

或是适当使用中成药物静滴15天,比如灯盏花素、血栓通、红花等。

1.3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5%之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 以上。

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视为有效,无变化、恶化定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67%,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7 8 5 82.67%
观察组 20 11 7 2 95.56%
3讨论
脑梗塞是各种原因致使脑部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造成脑组织局部不可逆的坏死,相应脑组织控制的脑功能和肢体功能丧失。

脑梗塞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属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大多较为危急和凶险,致残率、死亡率较高。

脑梗塞中医辨证归属中风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显现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除环境因素外,还有生活方面的因素[3]。

由于脑梗塞起病前无明显征兆,而发病后常因不可逆脑组织损伤引起很多后遗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患病以后的生活。

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较单纯的中医治疗效果要好,但治疗成本较高,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超出了他们的经济能力,所以很多患者选择放弃单纯西医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综合应用能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还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阶段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8.
[3]李明梅,裘兰兰.脑血栓片中赤芍的质量监控[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72-2373.
[4]杨慧玲,李军.蒲黄总黄酮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244-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