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合集下载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ppt课件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ppt课件

通用显微镜物镜从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共轭距),不论放大 率如何都是相等的,约为180mm;对生物显微镜,我国规定为 195mm。 把物镜和目镜取下后,所剩的镜筒长度称为机械筒长,也是固定 的,有160mm、170mm、190mm 。我国以 160mm作为物 镜目镜定位面的标准距离。
二、显微镜的线视场
当物在 无限远( =0) E
1 L
4 23
D2 f 2
对大视场物镜,其视场边缘的照度要比视场中心小很多。
EM E cos4 w
表明:感光底片上的照度分布极不均匀。同一次暴光中, 可能中心过度,边缘不足。一般通过采用可变光阑(光圈 )来控制孔径光阑的大小。使用者根据天气选择。 国标规定F数为:1,1.4,2,2.8,4,5.6,8,11,16, 22,32。 像面照度E′与暴光时间t的乘积为暴光量。若F提高一档,则 暴光时间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暴光量不变。
照明聚 光镜
大孔径聚 光镜
29
折反式 聚光镜
三、对投影系统的要求 ①物面照明要尽可能均匀以保证像面照度的均匀性。 ②接收屏上的实像要有足够的亮度。 ③成像质量良好。 ④有的投影系统(光刻)对畸变有极高要求。
30
DVD/CD激光头
31
32
被测件 全息球面透镜
准直透镜 反射镜
聚焦光学点
音圈马达 分光镜
常有:电影放映机、幻灯机、测量投影仪、光刻投影系统 、多媒体投影仪、微缩胶片阅读仪等。 二、投影系统中的照明系统 由于像面的照度与放大率的平方成正比,而投影系统的放 大率一般较大,尤其在反射照明时大部分光能损失掉,因28
此,要提高像面的照度,需选用强光源照明,或增加光 源数目,增大聚光镜口径,并且让照明系统提供的光能 量全部进入成像系统。 为实现物面均匀照明,采用柯勒照明方式。测量投影仪 器采用物方远心光路以保证测量精度,故照明系统也应 采用像方远心光路与之相衔接。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122页PPT文档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122页PPT文档

立体视
觉半径
L m a b x m i6 nm 2 2 m 01 6 '' 0 1 22 m 60 50 式(7-9)
★ 立体视觉半径以外的物体,人眼不能分辨其远近。 ★ 在某些情况下,观察点虽在体视半径以内,仍有可能不产生 或难于产生立体视觉。 (1)若两物体(例如线)位于两眼基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于 此时的像不位于视网膜的对应点,在目视点以外的点产生双 像,破坏立体视觉。此时只要把头移动一下,便可恢复立体视觉.
第二节 放大镜
一、视觉放大率
★ 人眼感觉的物体大小取决于其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由于 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是一定的,故也取决于物体对人眼所张的 视角大小。
★ 被观察的物体细节对眼睛节点的张角大于眼睛的分辨率 60″时,眼睛才能分辨。
★ 目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物体通过这些仪器后,其 像对人眼的张角大于人眼直接观察物体时对人眼的张角。
▲ 散光
若水晶体两表面不对称,则使细光束的两个主截面的光线不
交于一点,即两主截面的远点距也不相同,视度Rl≠R2,其差作 为人眼的散光度AST 。
ASTR1R2
式(7-3)
散光的校正——为校正散光可用柱面或双心柱面透镜。
用两正交的黑白线条图案可 以检验散光眼。由于存在像散, 不同方向的线条不能同时看清。 具 有 0.5D 的 像 散 不 足 为 奇 , 不 必校正。
六、眼睛的景深
眼睛的景深:当眼睛调焦在某一对准平面时,眼睛不必调节 能同时看清对准平面前和后某一距离的物体,称作眼睛的景深。
远景平面
对准平面
近景平面
对准平面P上物点A在视网膜上形成点像A’,在远景平面Pl和 近景平面P2上的A1和A2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斑,弥散斑的大小 对应人眼的极限分辨角ε。所以A1和A2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等 效于对准平面上ab两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a’b’,因节点处的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ppt课件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ppt课件

0=D/f '=250/f '
=2501 P' f' f'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3
4. 关于显微镜系统: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
光束限制(生物显微镜和测量显微镜)
2)视觉放大率公式: ttg g' f2'05f '0 e e Г=250/f '
3)线视场公式:
50tg0' 50tg0'
4)有效分辨率和第七工章典作型光分学系辨统_工率程光:学
6
7. 关于摄影系统: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
光束限制
2)摄影物镜的3个主要参数及其影响作用:
焦距f ’(像的大小)、相对孔径D/f ’(像面照度、分 辨率)和视场角2(成像的范围)
3)分辨率公式:1/N=1/NL+1/Nr
NL=1/σ=D/1.22λf ’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7
4)光圈的定义及其与孔径光阑、分辨率、 像面照度、景深的关系: 光圈数:F=f’/D, 光圈F, 光圈2a,光圈
分辨率,光圈像面照度 ,光圈 景深
5)景深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2a, P, f’
6)摄影物镜的种类:(5种)
普通、大孔径、广角、远摄、变焦距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1.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是什 么?应如何校正非正常眼?调节能力的计算 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视觉放大率?表达式及其意义?它与
光学系统的角放大率有何异同?
y'i l'tg' tg' y'e l'tg tg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_工程光学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1.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是什 么?应如何校正非正常眼?调节能力的计算 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视觉放大率?表达式及其意义?它与
光学系统的角放大率有何异同?
y'i l'tg' tg' y'e l'tg tg
-
1
3.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为何?(注意条件)
0=D/f '=250/f '
光束限制
2)视觉放大率 公tg式' : Г=-f
tg
'0/f
'e=-D/D’,
Г=1/β
3)分辨率和与视觉放大率的关系:=140″/D ,
Г=60″, Г=60″/ =D/2.3
4)有效分辨率和工作分辨率:
-
5
7. 关于摄影系统: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
光束限制
2)摄影物镜的3个主要参数及其影响作用:
焦距f ’(像的大小)、相对孔径D/f ’(像面照度、分 辨率)和视场角2(成像的范围)
3)分辨率公式:1/N=1/NL+1/Nr
NL=1/σ=D/1.22λf ’
-
6
4)光圈的定义及其与孔径光阑、分辨率、 像面照度、景深的关系: 光圈数:F=f’/D, 光圈F, 光圈2a,光圈
分辨率,光圈像面照度 ,光圈 景深
-
3
5)物镜u NA
6)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500NA≤Г≤1000NA
7)物镜的景深:NA,
8)视度调节: xN'fe2 5f 'e2(mm )
10001000
5. 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中的光瞳衔接关系?
-

光学第7章_典型光学系统

光学第7章_典型光学系统
• 焦距越长,入瞳直径越大, 景深越小; • 拍摄距离越大,景深越大; • 光圈数(F数)越大,景深越大。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镜 头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 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一般 从 1/8000秒到30秒之间不等。
光圈快门及其相互关系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 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将近点校正到250mm处: 光焦度
1 1 1 1 1 3.2(m 1 ) 3.2( D) f ' l ' l 1.25 0.25
即应配 320 度的眼镜。
三、眼睛的分辨率 人眼能分辨两像点间的最小距离=视神经细 胞的直径——分辨能力。 当两像点落在同一视觉细胞上时,人眼无法 分辨;但当两像点距离大于等于细胞直径时, 两像点不可能落在相邻细胞上,则眼睛可分辨
五、远心光路
显微系统用于测量尺寸时,视场光阑处常 放分划板,调焦使被测物的像与之重合。
调焦不准带来测量误差。 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像方焦平面上:物方远心光路
远心成像镜头
第四节
望远镜系统
望远镜是为了看清楚远处物体。
倒立像
视觉放大率: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
tg ' tg f0 ' D / D' fe '
望远镜的物距几乎是无限大,实用中调节物距是无效 的.故我们可以调节物镜和目镜的间距,使物镜的像 正好落在目镜的焦平面上.
第六节 摄影系统
一、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1.视场 成像范围
2.分辨率 像平面上每mm内能分辨开的线对数。 NL = 1475 D/f’ = 1475/F F = f’/D 物镜的光圈数

工程光学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工程光学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适用于长焦 距(小放大率 )的放大镜
•当眼紧靠放大镜时 , P′=0,则:
•常用放大镜的被率在2.5~25倍之间,若用单透镜(平 凸或双凸),通常不超过3倍。 •若放大镜的物是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则这样的放 大镜称为目镜。
•二、光束限制
•放大镜与眼组合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瞳是孔阑,又 是出瞳。放大镜框是视场光阑,又是出、入窗,同时放 大镜本身又是渐晕光阑。
•二、眼睛的调节及校正
•(一)调节 •指眼睛通过睫状肌的作用,本能地改变水晶体光焦度的大 小,以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过程。
•远点:肌肉完全放松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 •近点:肌肉处于最紧张状态时,能看清的最近点。 •近点和远点到眼睛物方主点的距离,称为远点距离和近点 距离。则眼的调节能力为:
•远
•近
点距
点距
•R为远点视度,P为近点视度离 ,单位为屈离光度(D)=1/m。Biblioteka •医学上, 1D=100度。
•随着年龄增大,肌肉调节能力下降,调节范围减小。
•(二)眼的缺陷及校正
•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或眼光学系统的后焦点在视网膜上,称 为正常眼。
•正常眼观察近物时,物体距眼最适宜的距离是250mm,称 为明视距离M。
•①角膜和巩膜 •眼球被一层坚韧的膜所包围,前面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 膜,其余为巩膜,光线首先经过角膜。 •②前室 •角膜后充满透明液体的空间。 •③虹膜和瞳孔 •前室的后壁为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其直径能随外界 景物亮暗程度的变化而本能的改变大小,以调节进入眼睛 的光能量,是孔径光阑。 •④水晶体 •在虹膜之后,它是由多层折射率不同的薄膜构成的,可看 成一个双凸透镜,水晶体周围睫状肌的紧张和松弛能使其 表面的曲率半径发生改变,从而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清 晰成像在网膜上。 •⑤后室 •水晶体后面的空间,充满着胶状透明液体。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工程光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1.一个人近视程度是D 2-(屈光度),调节范围是D 8,求: (1)远点距离; (2)其近点距离;(3)配戴100度近视镜,求该镜的焦距; (4)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远点距离; (5)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近点距离。

解: ① 21-==rl R )/1(m ∴ m l r 5.0-=②P R A -= D A 8= D R 2-= ∴D A R P 1082-=--=-=m P l p 1.01011-=-== ③fD '=1∴m f 1-=' ④D D R R 1-=-='m l R1-=' ⑤P R A '-'= D A 8= D R 1-='D A R P 9-=-'='m l P11.091-=-=' 2.一放大镜焦距mm f 25=',通光孔径mm D 18=,眼睛距放大镜为mm 50,像距离眼睛在明视距离mm 250,渐晕系数为%50=k ,试求(1) 视觉放大率;(2)线视场;(3)物体的位置。

eye已知:放大镜 mm f 25=' mm D 18=放 mm P 50=' mm l P 250='-'%50=K求:① Γ ② 2y ③l 解:①fDP '-'-=Γ1 25501252501250-+=''-+'=f P f 92110=-+=②由%50=K 可得: 18.050*2182=='='P D tg 放ω ωωtg tg '=Γ ∴02.0918.0==ωtg Dytg =ω ∴mm Dtg y 502.0*250===ω ∴mm y 102= 方法二:18.0='ωtg mm tg y 45*250='='ω mm l 200-=' mm fe 250='mm l 2.22-= yy l l X '==='=92.22200β mm y 102=③ l P D '-'= mm D P l 20025050-=-=-'='f l l '=-'11125112001=--l mm l 22.22-=3.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x3-=β,数值孔径1.0=NA ,共扼距mm L 180=,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mm f e 25='。

(整理)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整理)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1.一个人近视程度是D 2-(屈光度),调节范围是D 8,求: (1)远点距离; (2)其近点距离;(3)配戴100度近视镜,求该镜的焦距; (4)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远点距离; (5)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近点距离。

解: ① 21-==rl R )/1(m ∴ m l r 5.0-=②P R A -= D A 8= D R 2-= ∴D A R P 1082-=--=-= m P l p 1.01011-=-==③f D '=1∴m f 1-=' ④D D R R 1-=-='m l R1-='⑤P R A '-'= D A 8= D R 1-='D A R P 9-=-'=' m l P11.091-=-=' 2.一放大镜焦距mm f 25=',通光孔径mm D 18=,眼睛距放大镜为mm 50,像距离眼睛在明视距离mm 250,渐晕系数为%50=k ,试求(1) 视觉放大率;(2)线视场;(3)物体的位置。

已知:放大镜 mmf 25='mmD 18=放 mm P 50='mm l P 250='-'%50=K求:① Γ ② 2y ③l 解:①f DP '-'-=Γ1 25501252501250-+=''-+'=f P f 92110=-+=②由%50=K 可得: 18.050*2182=='='P D tg 放ω ωωtg tg '=Γ ∴02.0918.0==ωtgeyeDytg =ω ∴mm Dtg y 502.0*250===ω ∴mm y 102= 方法二:18.0='ωtg mm tg y 45*250='='ωmml 200-='mm fe 250='mm l 2.22-=yy l l X'==='=92.22200β mm y 102=③ l P D '-'= mm D P l 20025050-=-=-'='f ll'=-'11125112001=--l mm l 22.22-=3.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x 3-=β,数值孔径1.0=NA ,共扼距mm L 180=,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mm f e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ϕ ×Γ = ε
五、眼睛的对准精度
对准形式 对准和分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辨是指 眼睛能区分开两个点或点线之间的线距离 或角距离的能力。而对准是指在垂直于视 轴方向上的重合或置中过程。对准误差
六、眼睛的景深
当眼睛调焦在某一对准平面时,眼睛不必 调节能同时看清对准平面前和后某一距离 的物体,称作眼睛的景深。 远景和近景到人眼的距离
' '
7.3 显微镜系统
一、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1.成像与光束限制:
显微镜原F
2.视觉放大率 tgω ' (250mm)∆ Γ= =− = βΓe ' ' tgω f0 fe 若把显微镜看作一个组合系统,其组合焦距 f ' = − f 0' f e' / ∆,则Γ = 250 / f ' 为 显微镜设计中的规定参数: 共轭距:显微镜物镜从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 机械筒长:把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取下后,所 剩的镜筒长度。(我国规定为160mm)
常用的物镜倍率: 常用的目镜倍率: 二、显微镜的线视场 500tgω ' 500tgω ' (1)公式 2 y = =
βΓe
Γ
线视场与视觉放大率的关系:显微镜的视觉 放大率越大,其在线空间的线视场越小 三、显微镜的出瞳直径 显微镜的数值孔径NA=nsinu 显微镜的出瞳孔径D'=500NA/Γ
四、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1.显微镜的分辨率 以能分辨的物方两点间最短距离σ来描 述 瑞利判断公式 道威判断公式 两者关系:瑞利标准比较保守,通常 以道威判断给出的分辨率值作为目视 衍射分辨率,或称理想分辨率。
'
tg ω = h / P , tg ω = ( h + a ) / P
因放大镜用于观察近距离小物体,故放大镜的 视场通常用物方线视场2y表示,如图7-10。
当物面放在放大镜前焦平面上时,像平面 在无限远,则线视场为(50%渐晕)
2 y = 2 f tan ω , 500h 2y = mm ' Γ0 P
7.4 望远镜系统
一、望远镜的结构及参数
1.视觉放大率
f tgω ' 1 Γ= = γ , Γ = − = − D D' , Γ = tgω f β
' 0 ' e
视觉放大率: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出瞳大小:4mm左右 出瞳距:10mm左右 2.其它形式的望远系统: 加入棱镜转像系统的军用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人眼两瞳孔间的平均距离b=62mm,则 立体视觉半径
Lmax = b / ∆θ min = 62 × 206265 / 10 ≈ 1200
''
立体视觉阈
∆Lmin = 8 ×10 L (m)
2 −4
通过双目光学系统来增大基线b或增大 体视锐度△θmin,则可以增大体视半径 和减少立体视觉误差。
7.2 放大镜
P= 1
PD p D p + Pε
, P2 =
PD p D p − Pε
2
远、近景深分别为 Pε Pε ∆1 = P − P = , ∆ 2 = P2 − P = 1 D p + Pε D p − Pε
2
若眼睛调节在无限远,P=∞,则远、近 景距离为
P ∞ = + Dp / ε 1 P2 ∞ = − D p / ε
二、分辨率等
变焦物镜
7.7、投影系统
7.8 现代光学系统
激光光学系统 傅立叶变换光学系统 扫描光学系统 光纤光学系统
7.9 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一、转像系统和场景 1.转像系统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转像系统分为棱镜式转像系统和透镜 式转像系统。 应用双透镜转像系统能大大改善整个 系统的像差校正。
人眼观察时,一般把物体放 在明视距离上,D=250mm
则: ω = y D tan
f −l D Γ= ' '× ' P −l f
' '
放大镜视角放大 率不是常数,取 决于观察条件P' 和l'
下面两种特殊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1)当眼睛调焦在无限远,即l'=∞时,物 体在放大镜的前焦点上。
Γ0 = D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50
f
'
2)正常视力的眼睛一般把物象调焦在明 视距离D,则
P − D 250 P P − l = D, Γ = 1 − = ' +1− ' ' f f f
' ' ' '
3)若眼睛紧靠着放大镜,即P'≈0,则
250 Γ = ' +1 f
单透镜不能校正像差,倍率较大的放大 镜由组合透镜组成。若放大镜的物是前 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则把这种放大镜 称作目镜。
2.场镜 在具有转像系统的光学系统中,为了使 通过物镜后的轴外斜光束折向转像系统 以减少转像系统的横向尺寸,在物镜的 像平面和转像系统的物平面处往往加入 一块透镜,此透镜称为场镜。
作业
1,2,7 一学生配戴500度的近视眼镜,求其近视眼 镜的焦距,以及学生裸眼所能看清的最远 距离?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为10mm,目镜距离为 30mm,两镜间距为200mm,求该显微镜 的视角放大率? 摄影物镜的三个重要参数是什么?它们分 别决定系统的什么性质?
三、常用目镜形式: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 镜及其他类型的目镜
7.6 摄影系统
一、视场 1.影响因素:焦距、接收器尺寸 2.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常用摄影系统介绍 当接收器尺寸一定时,物镜的焦距越短, 则其视场角越大;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 相应的称为广角物镜和远摄物镜。 普通相机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二、望远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
a 0.61λ 1.望远系统的分辨率:ϕ = ' = ' ' ' f 0 n sin u f 0 按瑞利判断:ϕ = 140 / D
''
按道威判断:ϕ = 120 / D
''
即入射光瞳直接D越大,极限分辨率越高。 2.视觉放大率和分辨率的关系
ϕΓ = 60 , Γ = 60 / ϕ = D / 2.3
四、眼睛的分辨率 视网膜上的最小鉴别距离至少等于两个视 神经细胞的直径,即0.006mm。 眼睛能够分辨的最靠近两相邻点的能力称 为眼睛的分辨能力。 物体对人眼的张角称作视角,人眼能分辨 的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作视角鉴别率ε 0.006 tgε = × 206265'' f' 设计目视光学仪器应注意的问题
六、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1)透射光亮视场照明 2)反射光亮视场照明 3)透射光暗视场照明 4)反射光暗视场照明 生物显微镜多为透明标本,常用透射光亮视 场照明。其照明方式又分两种, 即临界照明和科勒照明。 七、显微镜的物镜 1.基本参数β,NA;2.较像差的考虑:小视 场,大孔径;3.几种典型物镜的结构型式
第七章 典型光学 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
2009-8-3
一、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一)眼睛的结构
(二)眼睛的调节及校正
眼睛的调节能力度量: 1 1 = r , = P远点和近点的发散度 lr lp (或会聚度),单位为屈光度(D) D)
− 1 1 − = R−P = A lr l p
在阅读时,或眼睛通过目视光学仪器观测物 像时,为了工作舒适,习惯上把物或像置于 明视距离处。
近视眼
远视眼
通常用R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程度,称作视 度,单位为折射度,一般一折射度称作100度。
校正像散
当眼睛的折光系统各个部位的折光能力不一 致时,使得从被观察物体不同方向射来的光 线不能同时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称作散光 眼。 对近视散光眼和远视散光眼分别用凹柱面透 镜和凸柱面透镜校正。
三、眼睛——辐射接收器 眼睛的适应能力(动态范围): 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当由暗处进入亮处时,瞳孔自动缩小; 反之,瞳孔自动增大。 适应要有个过程,最长可达30min。
二、光束限制和线视场
放大镜与眼睛组合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瞳 是孔径光阑,又是出瞳。放大镜框是视场光 阑,又是出、入射窗,同时放大镜本身又是 渐晕光阑。图7-9
当渐晕系数 K = 100 %, 50 %, 0时, 像方视场角分别为
' ' ' 2
tg ω = ( h − a ) / P
' 1 ' '
七、双目立体视觉
单眼观察空间物体是不能产生立体视觉的。 当用双目观察物体时,同一物体在左右两眼 中分别产生一个像,这两个像在视网膜上的 分布只有适合几何上某些条件时才可以产生 单一视觉。
不同距离的物体对应不同的视角差,其 差异△θ称为“立体视差”,简称视差 。 △θ视差大,人眼感觉两物体的纵向深 度大; △θ视差小,人眼感觉两物体的纵向深 度小。 △θmin称为视角锐度;大约为10'',经训 练可达5''至3''。 图7-7不同距离的物体对应的视角差。
2.有效放大率: 原则:眼睛容易分辨的角距离为2'~4' 公式:500NA≤Γ≤1000NA 五、显微镜的景深 定义:人眼通过显微镜调焦在某一平面(对 准平面)上时,在对准平面前和后一定范围 内物体也能清晰成像,能清晰成像的远、近 物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作显微镜的景深。
250nε 2 ∆1 = ΓNA
'' ''
三、望远镜的视场
3.有效放大率:满足分辨率要求的最小视觉 分辨率 4.工作放大率:Γ = D 5.瞄准误差:(对仪器的精度要求) 使用压线瞄准, 使用双压线或叉线瞄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