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选线(重大版)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

①树立生态设计思想;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 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最深层的含义就是进行生物多样性设计,利用 边缘效应建立生物自维持体系,其核心是促进系统之间的协 调发展。生态设计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 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 理念。
公路建设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统,以公路几何设计为例,设计目标包括美学、经济、环 保、功能、安全和交通质量(交通容量)等六个方面,这 些目标有时是矛盾和相互冲突的。此外,人、车、路因素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诸如路网、横断面、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 视距、三维线形等设计问题。因此,公路建设受社会、经济、 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系统内部某一方面最优(将某一目标最 大化)并不能实现整个系统最优的目的。公路建设应统筹考 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 耐久性、抗疲劳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护的可行性, 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树立全 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就是坚持系统论的思想,在可能条件 下,宁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延长使 用寿命,减少交通干扰,改善社会影响。
与水系又进一步造成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
这个时期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 政策,以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步的增长,扩大 内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启动基础建设项目, 这给公路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之交 通增长对公路建设的强烈要求,修建高速公路成 了公路建设的主旋律。这个时期技术标准与工程 造价之间矛盾已不突出,公路设计理念强调“安 全、快速、环保、美观”。

【交通运输】第六章 选线

【交通运输】第六章  选线

二、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road line choosing
路线是道路的骨架,选线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 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在公路网中能否起到应 有的作用。选线要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 的手段,对路线的各个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路线方 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 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效益好,并有 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和投资增加不大时,应 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 标,也不应不顾工程量的大小,而片面地追求高指 标。 3 、 选线应注意同农业基本建设相结合,做到 少占农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 过经济园林(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 、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保 护其原有的自然状态,新修建的人工构造物应与周 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保护好重要的历史文物 遗址。 5、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 地调查研究,弄清它们对道路的影响。尤其对严重 不良地质地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 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 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 择合理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 施。
3.具体定线 (Settle the line concretely)
经过上述两步工作之后,路线锥形已经明显勾 画出来了。定线就是根据初选的路线和有关技术标 准,进行路线带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综合设计, 并反复的调整和比选,最终准确定出道路的中心线。 本章主要讲解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布局两项主 要工作,具体定线则在第七章讲授。

第六章 选线2

第六章 选线2

习 题
1.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丘陵地区,当控制点确定后,根据实践经验可概括为三类 地形地带和相应的三种布线方式:平坦地带___________,具 有较陡的横坡地带__________,起伏地带_________。 4.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________,确定 _________和拟定垭口两侧____________。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
习 题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 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 c.地质与土质 4.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 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 A.50m; B.100m; C.200m 5.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 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路基防护工程少; 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第六节 东北地区选线
选线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
1. 路线应尽量选择沿溪线和山脊线 ,风力大,不易积雪;应尽量 最大可能设在阳坡,便于积雪尽快融化。
2.路线走向与风雪流的主导方向交角小于30°。
3. 应尽量少设路堑,多设填方,设置路堑时,浅路堑可考虑放缓 边坡,把路基敞开;一般路堑则须考虑结合地形采用储雪场,整 修内侧山坡等防雪措施。 4.路基最小高度应比当地最小积雪深度高出0.5米,并清除路基两 侧15-20米范围内凸出的障碍物,如乱石堆、小土丘、灌木丛等。 5. 路线纵坡要尽量小些,最小纵坡不宜大于7%,路拱不宜大于2%, 弯道的超高横坡小于4%。 6.路线、路基设计,在积雪段,要有1-2个冬季的现场观测资料作 为依据,至少应在冬季进行现场积雪情况调查,以便对设计进行 必要的修改完善。

道路勘测第6章

道路勘测第6章

2).山腰线 平面转角较多,纵面较为平 缓。
• 3).越岭线
平纵指标较低。
• 4).山脊线 • 平纵指标相对较高,构筑物较少。
2.布线要点
1).沿溪线(沿河线) 选岸,定高,跨河。以纵面为主安排 路线。
• 2).山腰线 • 避让地质地 形不利地段。以平面 为主安排路线。
• 3).越岭线 • 选垭口,定 标高,多展线。以纵 面为主安排路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地面起伏大,自然坡度20度以上,相对 高差200米以上,地形、地质复杂,河流比 降大,洪水暴涨暴落,气候多变,季节和 昼夜温差大。 (2)路线特征 平纵横受限很大,平纵技术指标较低。
按路线行经地形来分, 可有四种路线: 1).沿溪线(沿河线) 平纵指标相对较 高,排水构筑物较多, 受洪水威胁较大。
(6). 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7).多方案比较选择
6.2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 从路线建设的意义、性质、在路网中的 作用、造价、技术标准等大的方面进行比选。
2.详细的方案比较 (1)技术指标的比选 主要是平纵面技术指标的比选。 (2)经济指标的比选 工程量、投资、效益的比选。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图6.40城市用地平面布局示意图
1—水厂;2—公园;3—码头;4—火车站;5—机场
图6.41式路网
图6.33 成都市道路系统图
图6.34 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放射环型路网结构
图6.35 重庆市区干道系统
(3)自由式路网 (4)混合式道路网
图6.36 北京道路系统
2.城市道路规划的技术指标 (1)非直线系数
图6.37 方格网式路网
图6.38 放射式路网
(2)道路网密度

第六章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第六章道路勘测设计选线

L H i 平均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 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一)垭口选择
DUT
▪ 1.垭口位置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
▪ 2.垭口标高选择:标高较低的哑口
▪ 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
▪ 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


X

X
(一)垭口选择
DUT
▪ 1.垭口位置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 ▪ 2.垭口标高选择:标高较低的哑口 ▪ 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 ▪ 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
DUT
DUT
DUT
DUT
DUT
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路线长度 ▪ (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 ▪ (3)占地面积 ▪ (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二、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大家好
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章 选 线)
第一节 概 述
DUT
定义: 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 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 程。
一、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
1.地形:
1.地形:
DUT
2)山岭、重丘地形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 ,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 制。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 。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路线平、纵 、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选线方法
4 、沿线的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等。
四、路线方案比选的方法与步骤 The method and step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 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 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 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研究重点应放在 地形、地质、地物复杂、外界干扰多、牵涉面大的段落。 比如可能沿哪些溪沟,越哪些垭口,路线经城镇或工矿 区时,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而以支线连接等,要进 行多种方案的比选,提出哪些区段应进行实地踏勘。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 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对进行实地调查的各比 选方案,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 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五、路线方案比选示例 The case of route project selection
4、第二方案路线虽然最短,但与第一方案比较,用 地较多,造价高于第一方案273万元,实地调查发现 与铁路严重干扰,施工运营均有影响;
路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比较内容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上方
程 数
石方
量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涵洞挡墙源自隧道钢材材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单位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3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
❖ (3)改移河道 ❖ 裁弯取直,路线短,安全条件好。
❖ 个别有宽浅河滩的大河湾:为提高线形标准, 可在河滩布线,起到护田造田的作用。但应 注意路基的防护和加固,防止水流对路的冲 刷。
❖ 个别突出的山嘴:采用切嘴填湾的办法来处 理。布设路线时应注意纵向填挖平衡,不要 使大量废方弃置河中,堵塞河道。
❖ 3)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 ❖ (1)从支河(沟)口直跨 ❖ (2)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二)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 1.开阔河谷 ❖ 1)沿河岸
❖ 坡度均匀、平缓,线形好,临河一侧受洪水 威胁,须做防护工程。
❖ 2)靠山脚
❖ 路线略有增长,纵断面会有起伏,但可不占 或少占良田,是常用的一种布线方法。
二、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 1.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 基本走向问题。首先在小比例尺(1:2.5~ 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进行比选,确定多个有价值的方案。然后进 行现场勘查,经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 佳方案。
❖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 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 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 布局。路线布局一般在1:1000~1:5000比 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只有地形简单、方案 明确的路段,才可以现场直接选定。
响 ❖ 5.其它如与沿线风景、旅游、名胜区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 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淘汰确定路线方案。其步骤如下: ❖ 1.收集资料 ❖ (1)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像片和以
往的勘测设计资料。 ❖ (2)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交通调查资料。 ❖ (3)相邻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平面与纵断面图、交

sjr道路勘测设计东南大学第六章选线

sjr道路勘测设计东南大学第六章选线
third section: plain area line selection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the character of plain area line selection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layout points of plain area line
selection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 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要
(5)分段估算各种工程量。
2008-5-27
---道路勘测设计---
17
野外调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field investigation need meet some point below
(6)经济方面,应调查:路线联系地区的资源情况及工矿、 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其他大宗物资的年产量、年 输出量、年输入量、货运流向以及运输季节和运输工 具,路线联系地区的交通网系规划,预计对路线运量发 展的影响,沿线人口、劳动力、运输力、工资标准等资 料,供估算交通量、论证路线走向及控制点的合理性和 拟定施工安排的原则意见的参考。
2008-5-27
---道路勘测设计---
21
z 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 要近23km,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 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则经南线通 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
2008-5-27
---道路勘测设计---
22
z 两方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还口海拔为 3000m,北线级口海拔为3300m。南线积雪 虽较北线簿,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 时南线越岭段东侧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 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砂等病害 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 需展线,线形指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
从选线的角度考虑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但也要防止为了不占某 块良田,使路线弯弯曲曲,导致路线标准降低。
2.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路线应尽量不与灌渠相交,尽量布置在上方或尽头,避免斜穿农 田,把路线布设在渠道的上方和尾部。 可沿渠堤布线,渠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地和便利灌溉。 遇到大的水塘时,一般应尽量绕避。不得已须跨水塘时,宜设在 占用水塘长度最短的一侧,并拓宽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不致压缩 水面过大。
第六章 选线
本章主要内容
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 平原区选线 山岭区选线 丘陵区选线* 各种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的选线* 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第一节


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与环 境协调,满足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一、选线的重要性及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 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 点和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 同走向。
(2)分离式断面 同一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断面 指左右路幅采用同一中线,但左右幅不在同一高度上(纵断面设计高程不 同)
不同平面布线条件下的分离式断面
不同走廊
9.国防公路避免把路线方案直接引向城镇
三、选线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
分阶段、分步骤 由粗到细 反复比选
步骤:
1.路线方案选择 2.路线布局(路线带选择) 收集路线方案走廊内的较大比例地形 3. 具体定线 收集小比例尺地形图( 1:1万~1:10万),区域的自然、经济、交通、 图(通常为1:2000),没有时需要 根据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定出中线 发展规划等 先测设走廊内的地形图 大范围找出各种可能方案 选定局部控制点 方案比选,选定3~5个有价值的方案 通过比选确定路线带 现场踏勘,比选确定最佳方案
7.重视环境保护 8.山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考虑上下行分离布线
(1)整体式断面 自然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整体式路基是首选方案。 优势: 工程集中,利于施工组织管理,节省占地,便于沿线设施布置和 高速公路的运营养护。 缺点: 山区地形困难的路段,整体式路幅较宽,对环境破坏大,不可避 免出现高填深挖,工程量大幅增大。
1、选线是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 2、选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安全、质量、投资,这种影响在公路建成后不 可改变 3、选线是创造性劳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强调总体性,设计人员应有全局观 念
二、选线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工作内容
1、方案选择:确定大的控制点,解决基本走向,选定“走 廊带”(宽带) 2、路线布局带) 上述两项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 3、具体定线:结合自然条件、工程、安全、经济等,把中 线落实到实地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地面横坡,相对高差小 于30m)。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物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 多为耕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 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网池塘多
二、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 靠近城镇,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 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 与支线连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
特点
1、范围从大到小 2、深度由粗到细 3、由轮廓到具体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
1.选线应重视多方案、多目标比选
2. 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均衡
处理好固本简末、强干弱支的关系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少占农田,尽量不占高产田。
4.注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配合 5.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等 6.重视对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测调查
等级变化) 4. 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5.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
(3)利用飞机确定
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踏勘或视察) (1)调查准备
(2)调查内容
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护村、保田、造田
路线应沿河岸布设,使路堤结合,可以保护低洼处的农田或村 庄,甚至可以造出一片良田。
(三)正确处理路线与村镇的关系
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量灌溉沟渠,天然河道、湖泊、池塘、河汊 多。
④地下水位较高,取土困难,缺乏筑路材料
2.路线特点
①线形好,标准高。 ②路线短捷、顺直。地形对路线的限制不大,主要是地物障碍的限制。 ③前期工程为后期所利用。
线形顺直
3.平原区路线布局原则(选线原则)
平原微丘区的路线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主要矛盾在路 线平面一方,只要注意绕避平面障碍,按短直方向选线, 即可得到合理的线路位置。 原则:以方向为主导,正确安排平面线形,合理解决 避 让、穿越、趋近等问题,纵坡一般不受限制。
4.平原区路线布设方法
分析路线总方向范围内的城镇、工厂、河流、大片池塘、不良地质区 域(如软土)、文物风景区等,一般作为控制点;确定哪些可穿越哪 些应绕避以及怎样绕避,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路线一般应由一个 控制点直达另一个控制点,不应任意弯曲。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线形应顺直、短捷
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没有理由不应随意转向。 布设时应注意: 1.合理选用直线长度 2.直线与半径的关系 3.保证路基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