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道急症超声

合集下载

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分析

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分析

Absr c : Obetv Toc n ld h t o so lrs nc da n s n te lwe ie t etato sr cin ta t j cie o cu et emeh d futa o i ig o eo h o rdg si rc b tu t v o
De at n fUlr su d Na j gM a en la dChl at a e p rme to ta o n , ni tr a n i He lh C r n d
Ho ptl fl td t nig Me ia iest s i iae oNa j dc l a Af i n Unv ri y,Na jn 2 0 0 Chn nig 1 0 4 ia
Ke r s Ul a o o r p y, y wo d : t s n g a h Fe u , r t s Bo lo s r c in, Di t t n we b t u t o l ai . a o
胎 儿 下 消 化 道 梗 阻 (ea lwe iet etat ftl o rdg si rc v
oft nt si e w i ne he i e tn de d mor ha m . And t d s a to hec l n wa ve 8 m .Si a e ( 3 ) w e e et n 8m he wi e tp r ft o o s o r 1 m x c s s 1 .3 r w ih m a f m a e owe n e o t lor t d l r e t r n, a c s s (8 7 ) wih i t s i a a l xp nd n we e t a se o tuc in nd 39 a e 6. t n e tn lc na e a i g r r n int bs r to wih t b d p rp t t ou a e iarum e u t . n l i s I i e nngf lf lnia r s ls Co cuson t s m a i u orc i c lobse rc o a l e t h ng s or p r a t t is t nays he c a e e m — n ntm af m a i e usLDTO . e lor ton off t

新生儿急腹症消化道造影检查

新生儿急腹症消化道造影检查

新生儿急腹症消化道造影检查
姜月平;罗德源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1999(2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48例新生儿急腹症以19%复方泛影葡胺作消化道造影检查,与15 a间未经造影检查并急诊手术治疗的92例新生儿急腹症对比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2%和63.0%(P<0.025).结论 19%复方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检查安全、快捷,能提高新生儿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水平.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姜月平;罗德源
【作者单位】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小儿外科,512026;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小儿外科,512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比较[J], 王小花;罗洪霞;潘尹;倪双双;
2.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比较[J], 王俊红
3.碘海醇在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J], 杨伟超;林紫晴
4.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比较[J], 王小花;罗洪霞;潘尹;倪双双
5.动态DR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王明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上消化道梗阻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上消化道梗阻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梗阻病例高频超声对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以来经临床手术证实,高频超声诊断小儿上消化道梗阻43例。

结果:43例中,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4例,手术证实32例,误诊2例;十二指肠闭锁3例;肠旋转不良1例,术前超声未检出;食管裂孔疝1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例,超声漏诊1例。

结论: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管壁厚度及管腔内径,并能动态观察管壁蠕动及管腔内容物的排空情况,为小儿上消化道梗阻诊断的首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上消化道梗阻【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1-02资料与方法本组43例均为我院自2009年以来超声检查的患儿,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5-120天,平均年龄49.5天。

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进食差,继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同程度脱水。

所有病例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其中4例为喷射性呕吐。

腹部触及包块31例,余12例包块不明显。

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检查。

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选用线阵式宽变频探头,探头频率5.0—7.5mhz。

患儿需禁食4小时,需要时可喂食100ml左右水以便观察食管充盈及胃排空情况。

检查时取仰卧位,探头置于右上腹部探查幽门及十二指肠区,行纵切和横切面扫查。

探头置于腹正中行纵切横切面扫查观察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观察十二指肠水平部是否受压狭窄。

同时观察胃壁厚度、胃腔及十二指肠腔内容物及其排空情况。

结果经手术证实该组43例患儿超声诊断符合率约93.2%,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可反复操作,动态观察,安全高效等有点可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要检查手段。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常见病诊疗规程一、小儿肺炎1、目的:确保小儿肺炎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范围:肺炎。

3、职责:按各级医师职责、值班医师职责、管房医生职责对患儿诊疗负责。

4、诊疗规程4.1 诊断要点: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趾指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体征或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性脑病。

6、辅助检查(1)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大多数增加,病毒性肺炎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2)胸部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内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影,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并发脓气胸、肺大疱时可见相应的改变。

4.2 鉴别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

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因气管狭窄,易致呼吸困难,有时与肺炎不易区分,应按肺炎处理。

胸片可帮助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

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

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4.3 治疗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病原治疗(1)抗生素: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

备选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或头孢丙烯等。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肠胃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上肠胃疾病的几率更大,男性普遍高于女性。

患上肠胃疾病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极容易导致癌肿。

所以如果一旦患上此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服用药物,才能得到完全恢复。

胃肠疾病种类较多,但是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当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时,人们并未采取合理检查方式,从而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症状越来越严重。

临床胃肠疾病检查方式较多,包括:内窥镜检查(胃镜、结肠镜、胶囊肠镜),内窥镜超声检查(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超声腹腔镜),超声检查(CT、MRI、DSA)等。

胃肠超声检查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癌、胃肠道息肉、胃肠粘膜下肿瘤等。

肠胃疾病超声检查是一种口服法或者灌肠法,其作用主要是消除在肠胃腔内产生的气体、内容物等对超声波打来的干扰,但是却不会影响超声波的穿透,从而改变肠胃超声成像的环境,保证能够顺利进行穿透作用,并将肠胃疾病上出现异常情况清晰传递出来。

利用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胃肠病情进行检查,如果条件允许者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仪,这样可以有助于了解便变以及周围血液流通情况。

探头主要包括:经腹部超声检查常选择凸探头,探头频率范围一般在3.5~10.0MHz,手术中常选择频率较高的焦距探头,直肠腔内超声探头频率一般为5.0~10.0MHz,超声引导下穿刺探头频率一般选择3.5~4.0MHz,凸探头较小,这样检查效果较好。

检查方式主要以口服法:检查消化道以及小肠上出现异常情况,注入法:将注射器经过鼻饲管,并将充盈剂注入,这种方法对于呼吸困难者较为适用,灌肠法:适用于大肠充盈超声检查。

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注意,胃肠超声检查一般在上午,所以需要空腹进行。

胃肠道超声检查应在X线钡造影之前,避免对钡剂造成影响,对于儿童胃肠检查应该在检查前注意使用适当的镇静剂,而对于小儿检查,可以在小儿睡眠中进行。

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袁亚辉,周昕,陈俊,朱善良,刘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诊断科,江苏南京210008;*通信作者刘浩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不明原因血便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后行肠镜或手术治疗的251例患儿,最终诊断由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观察确定,评估超声的诊断效能。

结果251例患儿中,显性OGIB 188例,隐性OGIB 63例。

梅克尔憩室最常见为115例(46%),其次为肠息肉103例(41%)及炎性肠病26例(10%)。

超声诊断OGIB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100%;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诊断肠息肉的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100%;诊断炎性肠病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

结论超声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儿童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其诊断能力与消化道内镜相当,诊断较常见的梅克尔憩室和肠息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超声检查;儿童【中图分类号】R725.7;R445.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06.014Diagnosis of 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YUAN Yahui, ZHOU Xin, CHEN Jun, ZHU Shanliang, LIU Hao*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8,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to:LIUHao;E-mail:*****************【Abstract】Purpos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GIB).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ly study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2 of 251 children for OGIB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underwent colonoscopy or surgery aft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Each child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fter admitting to hospital.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analysis or clinical follow-up observation.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ltrasonograph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final diagnosis. Results A total of 251 eligible childre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re were 188 cases of overt OGIB and 63 cases of invisible OGIB. The most frequent diagnoses were Meckel diverticulum (n=115, 46%), followed by intestinal polyp (n=103, 41%)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26, 10%).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und were 88.3% and 100%,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eckel diverticulum diagnosed by ultrasonography were 87.0% and 100%,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intestinal polyp were 93.2% and 100%,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ere 76.9% and 1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Ultrasound is a safe and accurate imaging moda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pediatric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ts diagnostic capability is comparable to current evidence for endoscopy in this patient group. 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Meckel diverticulum and intestinal polyp in children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Key words】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ckel diverticulum; Intestinal polyp; Ultrasonography; Child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6): 630-634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反复大便带血、隐血或贫血且病因未明的一类疾病[1],发病原因包括内科疾病(炎性肠病、淋巴瘤等)及需要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梅克尔憩室、结肠息肉、血管畸形等)。

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产前超声诊断目的:分析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影像特点,总结超声诊断思路。

方法:选择本院产前超声检查2260例中胎儿下消化道扩张者91例,孕23~25周30例,30~32周30例,38~40周31例三组,并密切追踪梗阻发生和发展。

结果: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管道扩张及合并畸形,其表现有羊水增多,肠内容物及是否伴有胎儿腹水,最终证实为下消化道畸形者8例(8.7%),83例(91.2%)肠管扩张为一过性,无不良围产结果。

结论:客观分析胎儿下消化道梗阻的动态变化对指导临床产科有重要意义。

标签:胎儿;超声诊断;肠管扩张;肠梗阻胎儿下消化道梗阻发生率不高,肠梗阻发生率均为1:5000活产[1],肛门闭锁发生率均为4:10 000,结肠梗阻发生率均为1:20 000活产[2],由于超声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肠道梗阻超声表现的了解逐步提高,根据超声表现的间接征象,可发现越来越多的胎儿下消化道梗阻,本文回顾了91例以胎儿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为表现的声像图特征,并密切追踪梗阻的发生和发展,客观地为优生优育及产科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产前超声检查2260例中发现肠管扩张者的91例:孕妇年龄23~42岁,孕周23~40周,分为三组:孕23~25周组、孕30~32周组、孕38~40周组,动态观察肠道及羊水量超声表现。

1.2 仪器与方法麦迪逊V20超声诊断仪,仪器探头频率是3.5 MHz。

患者仰卧位常规胎儿、胎盘、羊水测量,观察胎儿肠管扩张内径、肠内容物及肠蠕动情况,小肠内径应小于8 mm,结肠内径晚孕期小于20 mm,节段长度不超过15 mm,严密追踪,肠管扩张仍然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增大时,超声诊断可以为临床提示胎儿下消化道梗阻,并随访活产胎儿或引产尸检结果。

2 结果2.1 91例产前发现胎儿肠管扩张者中小肠扩张23例,结肠扩张67例,产后证实为下消化道畸形8例(8.7%),其中回肠扭转并胎粪性腹膜炎1例,空肠闭锁1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结肠扭转4例,直肠肛门闭锁1例,共2例合并羊水增多;83例(91.2%)产后随访胎儿进食、排便无异常,证实一过性肠管扩张。

儿童腹部影像学诊断第2讲小儿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一)

儿童腹部影像学诊断第2讲小儿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一)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儿童腹部影像学诊断文章编号:!""#$%%%&(%""#)"%$"!!’$"%第%讲(小儿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一)刘鸿圣!)(叶滨宾%)(范(淼))作者单位:!)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01:102345%6!*)789.中图分类号::5%(文献标识码:;((急腹症泛指需要紧急处理的各类腹部疾患,基本病理改变包括炎症、梗阻、穿孔和出血,依原因分为不需外科手术的内科性和需外科治疗的外科性两大类。

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肠闭锁、肠狭窄、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常见。

!(小儿急腹症的检查流程疑有急腹症的患儿通常需先行<线检查,常规照片包括仰卧位和立位,必要时需做侧卧位检查。

仰卧位便于观察腹腔内肠管的全貌,立位可清楚观察肠腔气液面,怀疑肠梗阻侧卧位照片可观察直肠内的气体,明确梗阻是否为完全性。

疑气腹者加水平侧位投照,可清楚观察到少量气腹的征象,同时也可观察到腹腔及肠管内是否有气体和液体;疑肠套叠者常规行空气灌肠,既可诊断又可复位治疗。

对需要行消化道造影者应遵循以下原则:疑诊胃肠道穿孔者不能使用硫酸钡造影剂,确诊肠梗阻者,为明确梗阻部位可用稀钡造影,婴儿可采用碘对比剂。

超声检查简单易行,能清楚显示腹部多种器官形态、大小、断面及动态改变,对评价肝脏、胆道系统和盆腔方面的急腹症价值较大,超声监测下的水压灌肠对肠套叠的诊治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超声检查方法
第二步 (两步扫查法):重点进行肠系膜血管走行的扫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探头顺时针旋转180°、配合患儿呼吸适 度加压,并实时左右侧动探头,必要时做轻微的角度调整,清 晰显示SMA和SMV主干血管直至纤细的末端 ,同时尽可 能显示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走行情况。
SMV根部起始直至纤细的末端,“V”为SMV SMA自AO发出直至纤细的末端,“A”为SMA
于后腹壁上.
#
病因:
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
病理类型: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十二指肠第二段 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 空肠第一段
空肠上段膜状组织压迫和屈曲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临床表现:
生后反复呕吐,含胆汁, 大便,量较少, 血便,
上腹略饱胀 肠扭转 完全性肠梗阻
肠旋转不良是脐膨出最常见的并发症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 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 大于等于2为肿大;横径大于1.5CM提示病理性肿大。淋巴结内血 流的分布: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 巴结。RI在0.59~0.68之间。 • 但很多近期并无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症状,无腹痛等症状的健康 儿童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现象。健康儿童中长径大于1.0 cm 的腹腔淋巴结并不少见,所以不能主观认为这些淋巴结的存在就 是异常现象。尤其高频超声的应用。
50-60%
30%
10%
较少见
肠套迭
很少见
极少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腹痛:
呕吐: 腹部包块: 便血 : 全身症状:
肠套迭
肠痉挛
胆汁、粪汁 右上腹 果酱样 昏迷、休克
#
反射性
超声表现
低回声团: 短轴 长轴 靶环征 套筒征
偏心
CDFI:
阑尾、息肉等
局部血流信号增加 缺血坏死时血流信号消失
#
肠套迭
注意
声团块;盆腔/腹腔积液;阑尾周围肠系膜脂肪组织、大网膜炎性改变,表现
为条带状、絮状、片状高回声围绕包裹;阑尾腔内粪石伴声影;粘连性肠梗 阻、腹膜炎,肠腔减缓蠕动、相邻肠管积液积气、扩张。
#
超声表现
增粗,外径>6mm 形状:“C”、“U”、“L” 管壁三层结构
粪石:声影
阑尾周围积液、腹腔积脓
CDFI:
管壁蠕动消失
胃腔扩张
#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注意:
长轴切面要正中
部分患儿的幽门肌壁呈不对称的增厚, 未形成典型的圈饼征
灵活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
#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幽门肥厚狭窄声像图:
增厚的幽门肌层(三角箭头之间),增长的幽门管(长箭头之间)。
#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幽门纵切呈“宫颈征”。 幽门横切面呈“靶环征” #
有脊柱—神经系统畸形。
d)原始胚板中心分裂学说
#
病 因
与肠壁结构相似的先天性结构重复,可能与肠管重复、 永存胚胎性憩室或迷走肠管性再通所致 发生在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为回肠,其 次为胃 重复的肠管直接与正常肠管相连,位于肠管的系膜附
着侧,极少数游离于肠系膜内
重复肠管的血供来源于肠系膜血管 #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病因:幽门管壁肥厚、增生,管腔狭窄,梗阻 病理:
幽门壁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其中以环形肌为主
局部增厚在胃的一端界线不清,在十二指端则界限分明
幽门部粘膜常有水肿和肥厚 幽门梗阻 胃腔扩大 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胃出血
#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临床表现:
呕吐: 生后2~3周 进行性加重
#
超声检查方法
SMV连同所属的肠系膜和肠管围绕SMA发生顺时针旋转,超声横切面下呈 现类似风暴引起的 “漩涡”征象
#
超声检查方法
肠系膜动静脉位置异常,彩色血流漩涡征 #
超声表现
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 AO IVC CDFI:SMV围绕SMA旋转 肠扭转:肠系膜根部非均质低回声团 CDFI: 靶环征 螺旋状
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RP升高 发展快、易穿孔、腹膜炎
#
急性阑尾炎
超声检查
逐级加压
超声压痛、腹肌紧张 髂腰肌、髂血管标准切面 炎症阑尾加压形态不变
#
急性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
超声评估标准
短轴位显示为靶环征,阑尾壁血流信号增多;长轴位显示阑尾增粗,压之不
变形,管壁不均匀增厚,最大直径超过6mm。 间接征象: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混合回声或低回
#
肠重复畸形
#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小儿常见胃肠道畸形,在小儿消化道畸形 中占首位。以往本病的影像学诊断多为 X 线诊断,包括消
化道造影、CT,而不太注重超声的应用。
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超声检出率高,特异性较强,是术前 确诊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少数与正常肠管管 壁相同并伴行的管状重复,超声检出较困难。
无回声,极少数囊内有少量回声,罕见有分隔
大多数呈球形或管状,局部囊壁蠕动。
一般比肠系膜囊肿小。
囊肿壁声像结构与肠管壁相同,由内层回声增加的粘膜和粘
膜下层与外围肌层的低回声组成,厚径约1~2mm
囊肿壁的肠壁样回声有助于与其他囊肿鉴别
#
肠重复畸形
肠重复畸形鉴别诊断
腔外型的囊肿型消化道重复畸形需与肠系膜囊肿、囊性畸胎
急性阑尾炎
增加
缺失
#
注意
不典型阑尾炎:
腹腔积脓: 正常阑尾显示:
网膜回声增强、聚集
积液内密集点状回声
症状、内径
#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超声声像图
腊肠征与同心圆征 #
阑尾炎超声声像图
包块与粪石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1921) 首先提出。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
#
超声检查方法
#
超声检查方法
第一步 (一步扫查法):常规扫查观察有无扩张肠
管、增厚肠壁,有无Whirlpool征。同时于剑突下
横切面平移探头观察SMA及SMV主干位臵关系,判定有 无位臵逆转,这一步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扫查方法。
肠系 膜 上 血 管 根 部 呈 现SMV/SMA位 置 逆 转, 即SMV位于SMA 左侧
瘤鉴别
小重复畸形有时需与美克尔憩室鉴别,美克尔憩室为一端与 肠管相通,一端为盲端的厚壁消化道管腔。当超声发现这一 征象时均应诊断为梅克尔憩室,梅克尔憩室通常有血便症状 。
#
美克尔憩室
#
美克尔憩室是由于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
在胚胎早期,原肠与卵黄囊相通以后, 此通道逐渐变窄称 为卵黄管或脐肠管出生时,此管仅残留少量纤维索条组织, 很快退化完全消失
原发性:环状肌痉挛; 肠炎、腹泻、高热、饮食改变 继发性:肠腔内实质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 如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美克尔憩室内翻 肠功能紊乱
及阑尾残端翻入
肠蠕动的正常节律紊乱
#
肠套迭
好发年龄:
3个月~2岁,多见于4~10个月
常见分型:
回盲型、回结型 回回结型、小肠型、多发型
#
肠套迭
回盲型、回结型 回回结型、小肠型、多发型
先天畸形 以肠道为主 局限疾病的泛化反应 进展快 不易形成板状腹、肌紧张不明显
#
小儿急腹症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期: <2个月: 2个月~2岁: 先天性畸形、肠闭锁、巨结肠 胎粪性腹膜炎、肠粘连 肠套叠、嵌顿疝
2岁~学龄前: 肠蛔虫症、阑尾炎 较大儿童: 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
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道由脐腔回纳腹腔时,旋转和位臵 分布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常见 原因之一。
奶、乳凝块,不含胆汁 橄榄形肿块: 右上腹
营养不良:
晚期
#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超声检查方法:
饱餐(饮奶、水)
安静状态下 仰卧位、右侧卧位
幽门管的横断面:
幽门管长轴切面:结构、蠕动
#
超声表现:
均质低回声团:“宫颈征” 肌层厚 >4mm (正常<3mm)
幽门直径 >14mm 幽门管长 >16mm(正常<15mm )
肠套迭
#
肠套叠
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
窄性肠梗阻

发病年龄在4个月—2岁最常见。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 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春秋季多见。

典型四联征: 腹痛,呕吐、肿块和、currant jelly stool #


肠管的一部分或连同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
坏疽性: 阑尾壁迅速、广泛坏死
梗阻性: 粪石、蛔虫
阑尾积脓、坏死穿孔
#
急性阑尾炎
发病机制
淋巴组织
阑尾腔狭窄
诱发炎症反应
引流不畅
阑尾粘膜吸收水分
盲管
粪石
寄生虫、食物残渣堵塞
末端游离、活动度大
阑尾动脉为终动脉
易激惹周围组织
血运障碍 穿孔 #
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转移性右下腹痛、呕吐、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