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员工离职倾向 参考文献

员工离职倾向参考文献
员工离职倾向是指员工对于离开当前工作岗位的倾向或意愿。
员工离职倾向的产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组
织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关于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有很多相关的参
考文献。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一些经典的参考文献包括Hackett和
Guion(1985)的关于员工离职意向的研究,以及Mobley(1977)
提出的“预期离职模型”。
这些文献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形成机制和
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包括Hom和
Griffeth(1994)的关于离职意向和实际离职之间关系的研究,以
及Lee和Mitchell(1994)的关于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
研究。
这些文献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员工离职倾向与其他变量之间
的关联,为实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与员工离职倾
向相关,比如March和Simon(1958)提出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对员工离职决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及Vroom(1964)的期望理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预测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员工离职倾向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以上提到的文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这些参考文献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并购中员工离职原因的理论解读_一个文献综述

并购中员工离职原因的理论解读_一个文献综述并购中员工离职原因的理论解读:一个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并购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并购不仅意味着企业业务和财务上的整合,也经常伴随着员工的离职现象。
员工离职对并购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不仅有助于解释后续绩效变化,还与组织文化、知识流失和业务连续性等问题密切相关。
在并购中,员工离职原因的理论解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众多学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员工离职的各种原因,并整理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组织变革和不确定性是导致员工离职的常见原因之一。
并购过程中,企业会经历人事领导层的变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角色重定义等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员工的角色混淆和任务不明确,从而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进而促使员工主动离职。
其次,员工对于并购行为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离职的原因之一。
并购意味着企业的未来可能会发生大量的变化,包括员工的工作职责、薪资福利、晋升机会等。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员工的焦虑和不满,从而选择离职,寻找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职业发展机会。
除了组织变革和不确定性,个人因素也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是员工在职场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并购过程中,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认知和期望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他们认为并购会阻碍个人职业发展,可能会选择主动离职,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经济因素也对员工离职产生影响。
并购往往伴随着组织重组和裁员等举措,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员工的福利待遇下降。
如果员工认为在并购后的组织中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薪资福利不如预期,可能会选择离职,以寻求更好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员工离职原因的解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并购过程中的组织变革和不确定性,个人发展及职业成长,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均可能影响员工的离职决策。
企业在并购前后应注重员工关怀,提供明确的沟通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留任率,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组织的稳定发展综上所述,员工离职原因的解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员工离职倾向研究进展综述

5、加强员工沟通与反馈:企业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需 求和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这可 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
参考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员工离职倾向成为一个企业和组织必须的 重要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员工的离职不仅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造成 损失,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声誉。因此,对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文献 进行综述研究,有助于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员 工的离职率。
四、结论
员工离职倾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和组织需要通 过对员工离职倾向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员工 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也是企业和组织进 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有助于为我们进 一步研究员工离职倾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员工离职倾向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
01 一、员工离职倾向的 影响因素
03
三、员工离职倾向的 管理策略
02
二、员工离职倾向的 预测方法
04 参考内容
在当今的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员工离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 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稳定,也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产生深 远影响。因此,对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这篇文章将综述 员工离职倾向研究的最新进展,从影响因素、预测方法和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阐述。
2、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员工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当企业不 能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时,员工可能会寻找其他能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企 业。因此,职业发展机会也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员工流失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文献综述前言: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表面上看这是技术和产品之间的竞争,但从更深层次上,它实质是一种人才之争。
近年来,员工流失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企业来说,愈演愈烈的员工流失是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员工流失带走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还有企业的各项成本,并给企业带来多种分风险和一系列的消极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人才流失问题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相关理论综述(一)当代激励理论1、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再起激励作用;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会出现;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更迫切。
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
2、期望理论V.弗鲁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的联系,绩效——奖赏的联系,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3、公平理论是没过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0年授衔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人们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讲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得的报酬的公平性。
所谓纵向比较,是指自己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关于员工流失问题的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员工流失问题的文献综述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关于员工流失问题的文献综述姓名:学号:[摘要] 员工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并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流失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员工流失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员工流失马斯洛需求层次文献综述[Abstract]Staff turnover problem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 an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loss of employees as the foundation,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the loss of employee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staff turnover.[Keywords] Staff turnover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literature review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流动也日趋频繁,员工流失带走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还有企业的各项成本,并给企业带来多种分风险和一系列的消极连锁反应,也会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企业员工的流失问题己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如何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降低员工流失风险与成本,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需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员工流失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文献综述一、前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因素,因而也成为各企业争夺的主要对象,这就为企业员工的频繁流动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明显的处于劣势,员工的大量流失,使得企业在经济、声誉上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今后的发展与壮大。
因此企业员工的流失问题己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如何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降低员工流失风险与成本,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需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据《中国经营报》调查显示: 全国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50% 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约有20%的人寻找跳槽[1]。
曾经有一项调查表明, 对曾经有过工作经历的48位被访者, 调查人员问了他们曾经在多少家单位工作过, 30%以上被访者曾经在2-3个单位工作过, 而更换工作比较频繁的在4个以上单位工作过的人占13%, 很多民营企业每年都有近百名员工流失, 进入竞争对手的阵营——外资企业。
从这些数字足够说明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率较大,流动速度较快, 并且会有不断增长的趋势[2]。
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更有甚者还带走了客户,使企业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增加企业人力资本重置成本,也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甚至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人才流失问题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相关理论综述(一)当代激励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43)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己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关于离职的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国外对员工离职原因的研究国外学者对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一是外部因素, 如就业机会(Nicholas , Woodward , 1975) , 失业率(Blau , Francine D , Kahn , Lawrence M, 1981)1; 二是组织因素, 如组织成员的融合度(Allen C , Bluedorn , 1980) ,工资及分配的公平性(Price , 1981) , 同事的支持、上级的支持(Currivan , Douglas B , 1999) ; 三是与工作有关的因素: 如工作条件、工作与自我设想的一致性(Pettman ,1973) , 工作的重复性(Allen C , Bluedorn , 1980) , 工作负荷、工作的自主性(Stefan , Gaertner , J1Mack , Robin2son , 1999) ; 四是心理角度: 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卷入度( Lee , Thomas W, Mowday , Richard T,1987) , 工作的安全感(Alfonso , Sousa - Poza , Fred , Hen2neberger , 2004)2 ; 五是员工个人特征变量: 如年龄、性别、工作时间、教育水平等(Spencer , Steers , Daniel G,Richard M, 1980)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员工离职原因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Price(1977)的指出,工作满足程度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流失和其决定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
工作满足程度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内员工对企业持有好感的程度。
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态度和离职行为之间起着调节作用3。
这些国外的研究表NC公司销售人员离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对NC公司销售人员离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帮助NC公司走出困境。
员工流失的文献综述

员工流失的文献综述房地产行业员工流失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员工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备受企业家的关注。
目前对员工流失研究方向,包括模式分析以及原因、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
其中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员工流失,房地产行业,文献综述一、引言员工流失是近年来企业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员工流失对组织和个人都有很大是影响。
我国对员工流失这一问题发现较晚,但是对其研究成果却有突破性的进展。
现今为止,许多学者致力于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主要阐述了员工流失产生的三大主要原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企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这其中大部分学者对以上研究又进行系统分析,以态度因素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员工流失的产生。
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
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
二、研究成果分析1、员工流失产生——普遍分析1.1经济因素企业和员工都存在于社会中, 社会环境大背景的影响渗透在每一个地方。
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影响年轻管理者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影响离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失业率。
1.2 企业原因在企业因素下,影响员工流失的最主要衡量标准是有管理者素质是否高、员工激励机制是否健全、有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薪酬结构是否合理,职业发展规划的有误、企业文化是否和谐等。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教育、文化,性格等因素)高低成为制约员工流失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还包含其自身软件的开发(管理技能、人际技能等)。
另外,对于管理者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失相比基层人员流失更重视,忽视这部分人员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员工流失的高度增加。
具体来讲,高端人才的流失会引起高层人员的恐慌,但一个基层人才的流失不会引起他们面部表情的任何变化,加上目前国内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更增添了高层管理者的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学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综述作者:唐淑婷指导老师:王玉峰摘要:高学历员工的离职行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对高学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企业预防高学历员工的离职行为。
本文将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分为五类:个人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企业因素、态度因素、宏观环境因素。
并根据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学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一、引言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特别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员工——成为企业所能利用的最大资源,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高学历员工由于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方法,因而在企业发展中,他们起着直接决定和直接制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6]。
对于企业来说,高学历员工离职将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大量研究表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对高学历员工的吸引力正逐渐降低、减弱,高学历员工的离职已成为当前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5]。
因此,对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对企业预防高学历员工离职尤为重要。
二、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要研究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首先要从员工离职因素入手。
在传统模型思维中,工作满意度作为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而存在。
但是随着对员工离职因素的深入研究,除了工作满意度,用工方式、角色冲突、薪酬、绩效等其他因素也对员工离职意向及行为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
符益群、凌文栓、方俐洛把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个体因素(教育水平、绩效、任期等);与工作相关因素(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任务多样性、工作环境等);组织因素(制度因素如奖酬制度、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等),个体-组织适合性(指个体偏好的氛围和组织氛围之间的适合性,如组织申请者会在价值观、道德氛围、个性等方面去判断组织对他的适应性);外部环境因素(劳动力市场状况、组织外工作机会、就业形势、社会经济环境等);与态度和其他内部心理过程相关的因素(组织承诺、工作满意、觉察到的影响力、觉察到的机遇、工作期望等)。
马淑婕、陈景秋、王垒将员工理智的因素归为三个层次:社会层次(劳动力市场活跃状况;经济因素);组织层次(组织因素,包括组织变革、组织特性、组织公正等;工作因素,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个人层次(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教育背景、婚姻、任期、收入等;心理与家庭因素)[11]。
赵西萍、刘玲、张长征认为影响离职倾向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用工制度等);企业因素(如企业规模、报酬体系、企业管理模式等);个体对工作的态度(如工作满意感、工作压力感、组织承诺等);个体的人口统计变量及个人特征因素(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以及与工作无关的个人因素(如配偶、家庭负担等)。
黄培伦、王在兰两位学者在总结了国内外离职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分为以下几个维度:1)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2)态度因素,包括工作满意、组织承诺;3)与工作相关因素,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自治、任务多样性等;4)公平感及组织特征,包括制度、企业文化等;5)外部工作机会等[3]。
上述成果是基于对所有员工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是探讨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重要的理论基础。
由于高学历员工是基于教育程度因素下的细分,因此对高学历员工离职的因素也可以通过以上几个角度来研究。
2.1个人因素大量的研究指出,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在组织内的任期已被证明是离职或离职意向和工作满意的有意义的预测源,且它们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10]。
符益群、凌文栓、方俐洛三位学者强调了个人因素在离职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个人因素与员工离职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
作为高学历员工来讲,个体能力是决定离职意向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从基本方面来说,当个体不足以胜任其本职工作,或当个体有较强能力,而不能在所属公司得到充分发挥时,员工就有可能产生离职意向[10]。
对于高学历员工来讲,不足胜任的这种情况较为少见,能否发挥专业专长(即个人能力)就成为影响高学历人才离职的关键因素。
在个人能力方面,还存在高学历员工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期望,一旦员工期望提升个人能力但是组织不能给予满足,员工离职意向会较为明显。
随着社会文明与职业文化的进步,随着职业社会对胜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对成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应的离职现象会越来越普遍[11]。
对高学历员工离职来说,任期是一个间接影响因素。
符益群等认为年轻的、无经验的、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员工倾向于对工作和职业持低水平的满意以及对组织有较低的承诺,这些负面态度转而与离职意向相联系[10]。
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年轻的、无经验的、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员工”可以视为高学历员工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配偶和家庭对于已婚的高学历员工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马淑婕等学者的研究表示,员工配偶的意见和支持,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离职倾向。
那些得到配偶支持的员工,其离职倾向显著较低[11]。
路芳对研究型事业单位的几个样本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包括配偶工作问题、住房问题在内的家庭因素间接决定了高学历研究型人才的离职行为[9]。
在上面所提到的影响离职行为的问题中,住房问题也可以看做是高学历员工对薪酬不满的重要诱因。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酬的要求不是他们最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在我国目前整体的收人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作为企业薪酬福利的激励不可忽视[12]。
张元梅认为,对于高学历员工管理不能缺少物质激励。
根据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物质激励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保健因素,能消除高学历员工工作中的“没有不满意”,是吸引高学历员工的基本因素[7]。
从整体上说,薪酬因素和个人成长与发展因素对中国知识型员工的影响十分显著[13]。
而知识型员工是高学历员工的一部分,这两个因素对高学历员工的影响也值得探究。
2.2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工作角色与非工作角色的冲突,简称角色冲突,是影响高学历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张勉、张德引进了国外关于非工作因素对主动离职的影响的观点,认为随着现在组织中的雇员越来越重视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亲属责任、角色间冲突等非工作因素成为决定离职的重要因素。
由于稳定的工作是个体实现他们对亲属责任的重要手段,因此亲属责任被认为会减少离职[1]。
2.3企业因素2.4态度因素有关员工工作态度对离职的影响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这两个因素上。
员工对于期望实现的满意度显著而直接地与离职呈负相关。
员工在工作后所得到的实际状况(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与工作前的期望越符合,对于期望实现的满意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11]。
与此同时,职业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着直接影响。
所谓职业高原,是指员工在某个阶段获得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小。
处于职业高原的员工最不满意的是工作条件,处于非职业高原的员工最不满意的是工作回报[14]。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构成工作态度的诸多因素中,对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对提升的满意感、事业生涯开发压力感、感情承诺和对报酬的满意感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关键因素[4]。
2.5宏观因素娄春晖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作为社会人,经济形式、劳动力市场以及用工制度等宏观环境都会对员工主动离职的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
向征、彭建国两位学者针对高学历员工的离职因素对多家企业的高学历员工离职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工作机会对高学历员工离职的影响[5]。
张元梅认为综合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影响高学历员工离职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年龄、性别、个体能力等);企业因素(如组织文化、薪酬制度、企业管理模式等);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如工作环境、角色冲突、工作性质等);态度因素(如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感、组织承诺);宏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
三、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四、小结参考文献:[1] 张勉,张德.国外雇员主动离职模型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9.[2] 娄春晖.员工自愿离职因素及其成本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04,21.[3] 黄培伦,田在兰.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6,5.[4] 赵西萍,刘玲,张长征.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3.[5] 向征,彭建国.企业高学历员工离职因素及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 王竹青.企业高学历员工需要特征研究[J].探索,2002,2.[7] 张元梅.如何激励高学历员工[J].中国人才,2001,5.[8] 李志,杨清明,胡自力.企业科技人员的需要特征与积极性调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2,2.[9] 路芳.研究型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S1.[10] 符益群,凌文辁,方俐洛.企业职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劳动,2002,7.[11] 马淑婕,陈景秋,王垒.员工离职原因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9.[12] 段兴民,王亚洲.知识型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13] 刘燕,王重鸣.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6,1.60- 61.[14] 王竹青,张慧.企业员工的“职业高原”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