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的股价、投资者决策以及市场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公司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股利政策是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投资者的需求,对公司的盈利进行分配的一种策略。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

内部因素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发展阶段等,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投资者偏好等。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其中,实证研究法主要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法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剖析。

四、影响因素分析1. 公司内部因素(1)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更有可能支付较高的股利。

(2)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对股利政策也有重要影响。

当公司的债务比例较高时,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可能会选择支付较低的股利。

(3)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阶段也会影响股利政策。

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可能会选择将盈利用于再投资,而减少股利的支付。

而在成熟期,公司可能会选择支付较高的股利,以回馈投资者。

2. 外部市场因素(1)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可能会选择提高股利支付率;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保留资金应对风险,公司可能会选择降低股利支付率。

(2)法律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也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税务政策、资本利得税等都会影响公司对股利的决策。

(3)投资者偏好:投资者的偏好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偏好风险较低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支付稳定股息的公司;而偏好风险较高的投资者则可能更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和潜力。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1年第6期(总第383期金融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1-05作者简介:王忠(1968-,男,福建福清人,经济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南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王忠(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存在制定缺乏科学性、制度性以及投资者回报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资本结构和经营业绩。

本文从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对我国1999年至2010年有关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综述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6-0103-03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三大政策之一,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性政策。

这种权衡关系到股东的现期收益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不同股东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更关系到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形式一般有七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现金+股票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现金股利+转增股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不分配。

其中,现金股利政策是最普遍的股利政策。

自林特纳(1956第一次对股利理论进行规范研究,提出了股利理论模型以来,学术界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

前者指出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理论基石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1961提出的“股利无关论”;后者则认为股利会对公司价值等产生较强的影响,主要包括股利重要论、信号传递理论、客户效应理论和所得税差异理论等。

关于股利理论,至今仍未有一个学术界广泛统一的解释,所以费雪∙布莱克将其称为“股利之谜”(Dividend Puzzle。

各种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以及股权分置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再融资的速度和规模均大幅增加,公司业绩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总结。

公司内部因素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司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投资需求等。

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在股利分配上更为慷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净利润。

而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更容易向股东派发丰厚的股利。

公司的投资需求也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如果公司有较大的投资需求,需要利用资金进行扩张或研发等,并且预计这些投资将带来高额回报,那么公司可能会选择将利润用于投资而不是分配股利。

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行业特性以及法规政策等。

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增长对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股利政策。

经济不景气期间,企业的盈利可能下降,现金流紧张,公司可能会减少或暂停派发股利。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如果股价下跌或市场流动性紧缩,公司可能会选择保持现金以应对风险,并减少分红。

行业特性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需要大量投资的行业(如制造业)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较高,所以这类公司往往会选择较少分红。

法规政策也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有一系列法规规定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这些法规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提供了明确的约束。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公司内部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投资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行业特性以及法规政策等。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有其独特性。

在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行为。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股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仅影响着公司的价值,还直接影响着股东的收益。

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对于投资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强,资金充裕,股利支付能力较强,股东收益水平相对较高。

而在宏观经济状况不佳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股利支付能力减弱,公司可能会采取降低或取消股利的方式来保持资金的稳定运作。

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公司内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公司的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状况等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公司可能会采取较为保守的股利政策,将盈利留存用于未来发展或应对不确定风险,而有些公司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股利政策,将更多盈利分配给股东。

公司的治理结构、所有权结构等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也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公司法、证券法、税收法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束,同时还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政策制定者的财税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可能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上市公司增加股利分配,从而提升股市投资者的收益水平。

四、行业因素行业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竞争环境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状况,进而影响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

一般来说,处于成熟行业和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更倾向于采取稳定较高的股利政策,以吸引投资者和保持竞争优势;而处于成长型行业和行业尚未形成明显龙头地位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将盈利留存用于未来发展。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

文献综述、述评范文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_综述与启示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_综述与启示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启示一、引言长期以来,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现金股利作为股利政策的主要形式,是对股东进行利益回报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向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的信息,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降低代理成本,引导公司良性发展。

因此,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上市公司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较为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提供一些建议。

二、国内外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得出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企业盈利是发放现金股利的基础,盈利能力越强,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从而越有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

现金股利政策不仅受当期盈利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前期盈利水平的影响。

Allen和M ichaely(2003)的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对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Baker,Veit和Powell(2001)通过对Nasdaq上市的美国公司的CEO和CFO等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盈利的稳定性以及当前和预期收益水平是决定他们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

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8)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调查得出:管理层决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

唐小英、周宗放(2003)的研究提出了生命周期股利分配模型。

该模型认为股利变化大小与当期收益变化正相关,与前期收益负相关。

(二)公司规模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公司规模对现金股利政策会有较大影响。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期末分配收益的重要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与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并称为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政策。

股利政策不仅能反映公司经营业绩,还关系到公司形象、股东利益,进而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观点更是异彩纷呈。

基于不同国家的市场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者对其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股利政策存在随意性的现状,提出形成适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的浅显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流派;企业价值一、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回顾股利政策研究一直以来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一大热点和难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它不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调节股价、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财务战略选择。

同时,股利政策研究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尚未取得较为统一的结论,“股利之谜”(Black,1976)至今未得到完美诠释。

只要股份公司仍然继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便会一直进行下去,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现在研究股利政策理论不可能破解“股利之谜”,但是,时刻总结回顾关注其理论发展概况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利无关论John Linder(1956)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股利政策应关注的有关问题及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M·米勒(Miller)和F·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他们于1961年10月在《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一文中提出了股利无关论(简称MM理论),对股利政策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

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情况,公司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只由公司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公司留存较多收益,用于投资项目,可使公司股票价值升高,投资者可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公司发放较多股利,投资者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王政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9期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派现决策时较为混乱与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

因此,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国内相关学者从多重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文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和外部因素三方面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并为上市企业更加合理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公司财务特征;公司治理;外部因素现金股利,也称“红利”或“股息”,是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净利润中提取的,通过现金的方式分配给股东的投资报酬,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现金股利政策是对企业经营成果最终去向所做的权衡性决策。

现有国内有关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实证研究从相当广泛的视角对影响派现政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按照关注点的差异,有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文献关注的是公司财务特征对企业派现政策的影响;第二类文献主要是从公司治理视角来探讨影响企业分红政策的因素;第三类文献将注意力集中于外部的宏观因素,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对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研究起源于探讨影响其派现政策的因素。

通常,财务特征可以量化且易于获取。

其对上市企业分红政策的影响一直受到学者关注。

尽管研究样本和方法的不同使得具体结论存在差异,但影响上市企业派现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4个:1.现金流量。

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以充足的现金流量为保证,否则就会发生支付困难,继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危机。

因此,企业在进行派现决策时,首先要满足日常经营活动对于现金的需求,当存在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时才能提升派现水平。

学者一致认为,上市企业现金流量对其派现政策产生显著正相关(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2009)。

在指标选取上,通常使用每股货币资金(原红旗,2001)、经营活动现金流(姜琪,宋逢明,201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

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

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

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

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

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负相关这三个假设,拒绝了其他假设。

于延超,朱莉(2003)以股利信号传递理论为切入点,以1998、1999年公布相关数据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包括A股、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以及B股上市公司),共有442个观测值为样本,其中442家上市公司中分别有135、130家公司即30.54%、29.41%支付了现金股利。

以Tobit模型为切入点和研究方法,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Tobit 模型,得出的结果是支持了股利信号传递理论。

甘涛(2010)将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因素分为了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以及股东意愿,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契约性约束、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通货膨胀、企业的融资环境、市场的成熟程度等。

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公司发展和投资机会、资产变现能力、筹资能力、盈利稳定性、股本规模。

股东意愿因素包括收入因素、股权因素和税负因素。

这样就将外部因素、股东意愿都考虑了进去,他提出了7个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现金流量越充足,派现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资产负债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现金越充足,现金股利越高,流通股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公司规模越大,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当年度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以2005至2007年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中,选取了2005至2007年间实行了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并提出金融类和ST、PT类,及净资产净利润为负的公司,选取了可以量化的11个指标即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本年每股现金股利、股利支付率、资产负债率、每股净资产、流通股比率、总股本对数、上年每股现金股利、现金充裕度。

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股利支付额越大,接受假设现金流量越充足,派现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即上市公司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结构性分析,,接受假设资产负债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如果公司债务负担较重,到期偿还债务的压力则较大,财务风险也会加大,这就会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拒绝假设现金越充足,现金股利越高,拒绝假设流通股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接受假设公司规模越大,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检验表明公司规模越大,每股现金股利股利越高。

这说明公司的规模与现金股利政策是相关的,,接受假设上年度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当年度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根据客户效应和预期理论,上年度的高现金股利吸引了偏好现金股利的投资者,也会提高股东对当年现金股利的预期,经营者为了维持股价,满足股东要求会继续推行高现金股利政策,否则,现金股利达不到预期水平或特定投资群体吸引力下降都会导致股价下降,稳健的经营者为了回避这一风险会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

唐国琼,邹虹(2005)以代理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独特的股利实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7项假设的前提下,即每股现金股利与企业β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呈显著正相关;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货币资金呈显著正相关;每股现金股利与企业负债比率呈显著正相关;股现金股利与企业流通股比例不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企业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股现金股利与企业规模呈显著正相关;每股现金股利与企业权益净利率(哑变量)呈显著正相关。

以2002年、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除金融概念股和不分配现金股利的A股作为样本。

所选的样本包括在2002和2003年有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共999个样本,首先建立模型计算企业在2002年、2003年中的β系数的模型;再根据2002年样本检验现金股利决定因素的一般模型;最后根据2002年样本提出现金股利决定因素的优化模型。

然后,根据2003年样本对优化模型进行测试,最后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我国股利分配政策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

研究还表明;对于2002年“恶性分红”现象,缘于2000年底中国证监会提出将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

另外,上市公司退市规定的颁布,使上市公司对派送股票股利心存顾虑。

研究还得出结2003年,对于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投资者“用脚投票”,往往以放弃配股来回应。

使得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学者在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前述假设,得出一些不同于国内外有关股利政策研究的结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徐新(2008)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信号假设为切入点,主要采用事件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A股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样本分成股利增加、股利减少、股利不变和首次发放股利四组。

选择2002~2004年期间深圳市场和上海市场所有上市公司(不包括B股市场),发放“纯”现金股利的事件为研究样本。

研究发现,相对于股利不变样本组,股利增加样本公司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而股利减小样本公司获得了显著为负的平均累计超常收益率。

同时还发现,首次发放股利公司实现了最大的超常收益。

研究结论支持了现金股利信号传递假设。

贺云龙(2007)以1999年至2004年连续派发现金股利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出了上市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持续派发的现金股利越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持续派发的现金股利越多,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即资产负债率越低,持续派发的现金股利越多四大假设,最后只验证了假设每股收益越高,持续派发的现金股利越多。

他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和发展持续能力对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现金股利政策下,上市公司实现的盈利约又40%作为现金股利发放给了股东,而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和发展能力对起持续现金股利政策无显著影响。

邵军(2004)借鉴了西方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将临近配股条件考虑到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中,对中国2001年和2002年上市A股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股权越集中,分配现金股利的动机越强,而且发放的现金股利也越多;临近配股条件的公司,倾向于不发放或者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以达到配股资格条件的要求;规模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动机越强,发放的现金股利也越多三大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以前年度是否发放过现金股利、资产的收益率及是否临近配股资格线是影响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股权集中度不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最主要的因素是以前年度的股利政策和现有的盈利水平,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不太会考虑股利的持续性,低股权集中度的公司则会把当年收益的一定比例拿出来作为每股现金股利发放给股东,而公司规模大小不影响现金股利政策。

张小鹏(2004)将市盈率、行业因素考虑进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他以2000年到2002年连续三年派发现金股利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了多元回归模型,选取了每股现金流量、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2001年行业平均每股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等16个变量,先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和F检验来判断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再通过T检验来判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又采用残差图分析法判断异方差性对多元回归的假设条件进行检验;采用D.W检验来判断序列相关性;采用方差扩大因子(VIF)来检验多重共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