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介绍
武夷茶文化

武夷岩茶是“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武夷山是“乌龙茶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
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1.悠久的历史:武夷茶最早被人传颂,见于苏轼的《叶嘉传》,文中有汉武帝赏用武夷茶的传说,距今已二千多年。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朝《全唐诗》,载有唐乾宁(894—897)进士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
诗中写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2.独特的岩韵:(1)环境优越,武夷岩茶驰名中外,其优异品质首先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2)品种优良,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品种树的优良。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目前主要有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梅占等,各具特征。
大红袍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广为流传。
其实大红袍主要以其“嫩叶显紫红色而得名”。
大红袍见之于清初,已300多年。
生于九龙窠之崖中,共6株,年产量约600—700克。
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于90年代初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品质与母树相当,且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
1995年经省科委鉴定通过。
多次高价拍卖,2002年在广州拍卖时达18万元(20克)已有小批量上市销售。
(3)工艺精湛,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三个因素是制作工艺精湛。
其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工艺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得以显露。
3、品茗的艺术:武夷茶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武夷山人们对岩茶不仅注重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其文化享受。
品饮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净。
茶具:武夷山区品茶茶具有白瓷茶盏、白瓷壶杯、紫砂壶杯,等等。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
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水自上乘。
若用自来水最好陈放上半天时间,让氯气挥发,微粒沉底。
武夷岩茶有多少品种

武夷岩茶有多少品种
大家都知道,武夷山岩茶是在在特有的武夷山自然自然生态条件下采用适合的茶树品种实现培育和栽培,用特有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有着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品种极其的多,有关的详细介绍如下!
武夷岩茶有多少品种
1、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有着“茶中之王”的美誉,它的索条紧结结实,色泽绿褐油润。
冲泡后,其茶汤颜色呈深橙黄色,茶香味浓厚高远。
此外,大红袍的茶性温和,一年四季都适合饮用。
2、铁罗汉
铁罗汉是武夷山最早的名枞,它的索条紧结,色泽绿褐鲜润。
冲泡后,其汤色橙黄明亮,叶子红绿两色相间,极受大家喜爱。
3、白鸡冠
白鸡冠具体分布在武夷山内山,该树的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顶芽微弯,茸毫突显似鸡冠,这同样是白鸡冠名称的来历,其茶汤滋味有着甘、醇、鲜、滑的特点。
综上所述,岩茶的品种相对比较多,这其中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相对比较著名,别的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不一样的品种之间同样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喔!想要了解更多茶叶知识,欢迎访问华祥苑。
福建武夷山岩茶

福建武夷山岩茶关于《福建武夷山岩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本上每日都需要喝茶,茶在南方地区较为普遍,主要是出产荼叶,比如武夷山的乌龙,福建武夷山的乌龙又被变成武夷山岩茶,很多人了解福建武夷山上出产的乌龙,但说到武夷岩茶的情况下却不知道怎么办了,但事实上她们2个尽管有不一样的称呼,但实质上就说的是一个东西。
产自武夷山的乌龙,统称为武夷山岩茶。
因产茶地点不一样,又分是正武夷岩茶、半武夷岩茶、洲茶。
正武夷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段生产的荼叶,其质量高味醇正,岩韵特显。
半武夷岩茶指福建武夷山边缘地带生产的荼叶,其岩韵略逊流滟武夷岩茶。
洲茶特指靠武夷岩海峡两岸生产的荼叶,质量又低一筹。
关键种类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金骏眉等,武夷岩茶中以金骏眉、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知名,其他种类也有瓜子金、道路、大半天腰等种类。
金骏眉福建武夷山金骏眉为武夷山岩茶四大名枞之首,有着“茶中之首”的美名,具备明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药用价值。
金骏眉较大的特性便是特性柔和,合适四季食用,也有突显的健胃消食健脾养胃作用,胃肠不好和寒气重的人能够喝。
除此之外,也有防电磁辐射和防风吹日晒的功效。
武夷岩茶之首——金骏眉铁罗汉武夷最开始的名丛。
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述:"铁罗汉、坠柳枝,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量少量。
"传说故事出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
相传,惠安施集泉茶叶店于19新世纪中期运营武夷山岩茶,以"铁罗汉"更为珍贵,有疗热症的作用,极火爆。
白鸡冠白鸡冠之名在明朝现有传言,早于金骏眉。
白鸡冠树高1。
75米,发枝颇多,该落叶色呈浅绿色,叶子淡绿淡黄,叶片进行,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出似鸡冠。
这也是白鸡冠名字之来历。
水金龟原产地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边岩上,后被水灾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
1919~1920年间,因此树曾造成起诉。
武夷岩茶工艺技术特点

武夷岩茶工艺技术特点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工艺技术。
武夷岩茶的工艺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料的选择和采摘:武夷岩茶的原料一般是从武夷山区的高海拔茶园中选择,这些茶园地处高山丘陵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
采摘的时候主要选择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芽,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二、传统的制作工艺:武夷岩茶采用的是传统的工艺制作,包括晒青、杀青、揉捻、焙火等工序。
其中晒青是将摘来的嫩芽在阳光下晒干,以使茶叶的青气散发出来。
杀青是将茶叶在高温下迅速烘干,以阻止茶叶的发酵。
揉捻则是将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的细胞断裂,并提取出茶汁。
最后是焙火,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炭火上烘焙,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更加干燥。
三、特殊的发酵工艺:武夷岩茶与其他茶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发酵工艺。
发酵是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形成其独特口感和气味的关键。
发酵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初始发酵阶段,茶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茶叶的酶活性开始增强;然后是黄褐发酵阶段,茶叶酶活性达到最高峰,茶叶开始产生特殊的气味;最后是红褐发酵阶段,茶叶的酶活性逐渐减弱,茶叶的气味变得更加浓郁。
四、独特的岩溶地理环境:武夷岩茶生长于武夷山的特有的岩溶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土气息。
岩溶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吸收了这些矿物质,使得茶叶更加丰满和有口感。
同时,茶树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受到岩石的压迫,茶叶的细胞结构更加紧密,纤维更加韧性,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五、传统的炭火烘焙工艺:武夷岩茶采用传统的炭火烘焙工艺,经过长时间的传统炭火烘焙,使得茶叶更加干燥,香气更加浓郁。
炭火的火候和温度控制非常关键,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火候和温度。
炭火的热量能够提高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释放,使得武夷岩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以上是武夷岩茶工艺技术特点的一些简要介绍。
通过以上的工艺技术,武夷岩茶得以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和赞誉,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叶之一。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武夷岩茶产于闽北名山武夷山上,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武夷岩茶有着极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其色、香、味、形都很特别,初次饮用武夷岩茶有点微苦,但是稍后就会有回甘天,有股松柴烟和桂圆汤味,那么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武夷岩茶(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 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
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
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
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
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
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
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
武夷岩茶(3)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武夷岩茶以上就是有关武夷岩茶的特征知识介绍。
武夷岩茶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它有“岩韵”,很多人喜欢喝岩茶其实也就是喜欢那股“岩韵”。
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这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好以及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
小编提醒,在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适合用干净的山泉水冲泡,这样更能品出它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又称为武夷山茶,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脉的老牌大名小茶树茶。
它以其独特的茶叶质地、清新淡雅的茶香、出色的绿色色泽而闻名,并被誉为“福建五大名茶”之一。
二、历史
武夷岩茶的长期制作,始于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那时,武夷山县的茶叶栽培迅速发展。
明代福建省统治者李自成(1564—1632)曾在武夷山巡查,他深切喜爱武夷山茶,也曾在“霸王经”中提到“武夷茶为至品”,“武夷山茶”便一跃成为茶叶中的精品。
三、分类
武夷岩茶可以分为四大大类:新茶、老茶、新茶老化和老茶新化。
新茶:选用新鲜的茶树叶制作而成,茶叶特征比较清新淡雅,色泽偏淡,茶香有青香型和花香型。
老茶:主要选用成熟的茶树叶提取而成,茶叶特征比较淡涩,也有些味道比较浓厚,色泽发绿,茶香有果香型和烟香型。
新茶老化:是将新鲜的茶树叶经过适当发酵,以工艺使其变得比较成熟,茶叶特征比较清香,香气浓郁,色泽偏深,茶香有果香型和青香型。
老茶新化:是将成熟的茶树叶再经过适当烘焙,以工艺使其变得比较年轻,茶叶特征比较清淡,色泽偏浅,茶香呈青香型。
四、特点
武夷岩茶因其独特的茶叶质地、清新淡雅的茶香、出色的绿色色
泽而闻名,其品质居茶叶界较高的水准,具有香气、清新、杀菌的功效,是自古以来尊贵的佳饮。
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 武夷岩茶简介

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武夷岩茶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中。
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经历代变迁,种类繁多,品质各异。
包括大红袍、肉桂、水仙、武夷奇种、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18世纪传入欧
洲后,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的美誉。
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
只有生长在福建省的武夷名枞,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999.75平方公里,有“奇
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
武夷山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
形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
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了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是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制成的茶类。
采摘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鲜叶采下后经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
杀青前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又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部分发酵。
中国十大名茶之武夷岩茶

武夷山所以蜚声中外,不仅仅由于它的风景秀丽,还在于它盛产武夷岩茶。“武夷不独以水 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中国十大名茶之 Nhomakorabea武夷岩茶
⊙秦幕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所写《斗 茶歌》当中的两句。范仲淹认为,“武夷仙 人”所栽的“溪边奇茗”冠绝天下,还说这茶能让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饮完第二次泡还可以继续冲泡,上等武夷岩 茶可连续冲泡7次以上还能有茶香味。不过,每 增加一次冲泡、浸泡时间需适度增加。
让范仲淹倍加赞赏的这“溪边奇茗”,就是 如今位列中国十大名茶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我国历代名茶中的上品,产于闽 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 中。其特色来自于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历经沧桑 而不衰,迄今在国内外市场仍属佼佼者。
大红袍 武夷名丛中声誉最高,四大名丛之 魁首。据行家评定,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与 其他名丛对比,大红袍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 味,而其他名丛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 录异》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
22 快乐养生 2010.5(中)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链接
泡法
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开汤第二泡 香才显露。按茶杯容量下茶,每20克水约需投放 1克茶叶,也可根据个人偏好自行调整。用不低 于98℃的沸水冲泡,刮去表面泡沫,加盖浸泡约 20~30秒,倒出用以冲洗其他茶具。第二泡开始 品饮,充分享受“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 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试其 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编者注:摘自清代著 名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的意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10 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
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制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
揉捻、复炒、复揉、初焙、扬箕、晾索、拣剔、复焙、炖火、团包、补火、毛茶装箱、精致分筛、 归堆近 20 道工序. 鲜叶采用开面茶 3-4 叶,力求新鲜完整,雨水叶不采。
萎凋采用日光晒青,传统的做青方法采用 手工摇青,现一般采用综合做青机做青,炒青分为初炒和复炒,炒青的过程同时结合揉捻,揉捻 分为初揉和复揉,复揉结束后转入毛火,称“走水焙” 。
“走水焙”采用不同温度的焙笼,先高温, 再低温,达七成干时下焙,进行摊凉 5 小时左右即可足火。
足火前期温度 90-100℃焙 1-2 小时 后改用 70℃文火慢烤,促进香气,发展滋味。
使大红袍茶叶耐泡、耐藏。
干看评外形。
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的优质茶;凡香气低、气味 不正的就是粗老茶,或者是劣质茶。
看茶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整碎等。
凡色泽匀正, 嫩度高,条索或颗粒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如果条形茶条索松散,叶脉突 出,叶表粗老,色泽不一,身骨轻飘,片、末、老叶多;圆形松树颗粒松泡,大小不一,色泽花 杂,都算不得好茶。
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泡茶或沏茶。
(1)嗅香气:茶叶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 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
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不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为好茶。
(2) 看汤色:凡属上乘的茶品,汤色明亮有光却是一致的。
具体说来,绿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 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3)尝滋味: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尝茶汤滋味时,必须使茶汤在舌 头上循环滚动,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辩别茶汤滋味。
(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 叶底,看其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 杂。
通常大红袍的泡法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且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 20-25 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 98 摄氏度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 1 分钟,第二次 1.5 分钟,第三次 2 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 次以上。
大红袍冲泡方法:应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 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
橙黄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 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低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 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应重点放在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喉头有润滑 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休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咀底,杯 底香, (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