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TC实用运动康复

合集下载

《运动员的恢复神器:穴位按摩的运动康复应用》

《运动员的恢复神器:穴位按摩的运动康复应用》

《运动员的恢复神器:穴位按摩的运动康复应用》一、引言在体育运动领域,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康复方法被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

其中,穴位按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康复技术,被广泛运用在运动员的康复过程中,成为运动员的恢复神器。

二、穴位按摩的原理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从而调节人体正常功能的康复方式。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激活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三、穴位按摩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3.1 放松肌肉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会因为运动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紧张,容易出现酸痛和疲劳。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缓解局部肌肉的酸痛和疼痛感,促进肌肉松弛和放松,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恢复。

3.2 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身体的康复至关重要。

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氧气和养分更快地输送到肌肉和组织,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减少康复时间。

3.3 缓解疼痛和肌肉拉伤运动中的意外伤害很常见,例如扭伤、肌肉拉伤等。

穴位按摩可以减轻疼痛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修复。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缓解肌肉拉伤带来的症状,使运动员更快地康复。

3.4 提高免疫力运动员在强度大的训练中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和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穴位按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减少运动员患病的几率,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四、实际应用案例以一位足球运动员为例,他在比赛中踢球时不慎扭伤了膝盖。

经过及时的担架抬出场地并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后,他迅速接受了穴位按摩的康复治疗。

按摩师利用特定的手法刺激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帮助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经过几次治疗,运动员的膝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疼痛感减轻,能够进行更多康复训练,最终成功恢复到比赛水平。

五、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穴位按摩进行康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治疗穴位按摩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治疗。

EPTC实用运动康复肩颈讲义

EPTC实用运动康复肩颈讲义

案例二:肩颈僵硬改善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32岁,因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导致肩颈肌 肉僵硬,转动脖子时感到明显不适。
康复方案
采用eptc运动康复方法,设计了一套颈部转动和拉伸 训练。
康复效果
经过两周的康复训练,患者肩颈肌肉僵硬得到明显改 善,颈部转动自如。
案例三:肩颈康复前后对比
患者情况
01
患者年龄58岁,因意外受伤导致肩颈肌肉拉伤,经过一段时间
尽量避免。
05
案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案例一:肩颈疼痛缓解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长期从事 办公室工作,经常感到肩 颈疼痛,尤其在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后。
康复方案
通过eptc运动康复方法, 设计了一套针对性的肩颈 放松和强化训练。
康复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 患者肩颈疼痛明显缓解, 日常活动自如。
eptc实用运动康复肩颈讲义
contents
目录
• 肩颈基础知识 • 运动康复原理 • 实用肩颈康复运动 • 肩颈问题预防与日常保养 • 案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01
肩颈基础知识
肩颈结构与功能
肩颈结构
肩颈区域包括颈椎、胸椎、肩胛骨、锁骨和相关肌肉、韧带等结构。
功能
肩颈是人体头部与躯干的连接部位,具有支撑头部、颈部和上肢活动,以及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作用 。
的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肩颈活动仍然受限。
康复方案
02
采用eptc运动康复方法,设计了一套渐进式的肩颈肌肉训练和
关节活动度训练。
康复效果
03
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肩颈肌肉力量明显增强,关节活
动度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得到恢复。
THANK YOU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方法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药疗法时,患者需要选择正 规的医疗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治疗, 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 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 报告。此外,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 示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或停药。
03
运动疗法
拉伸运动
静态拉伸
缓慢拉伸至最大位置,保持10-30秒,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减轻疼痛
通过对疼痛部位的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超声波疗法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01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改
善组织营养状况。
缓解肌肉紧张
02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可以刺激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促进组织修复
03
超声波可以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加速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
使用方法
处方药的使用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药时 间等。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用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处方药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和风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 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此外,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02
药物疗法
非处方药疗法
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在药房或药店中直接购买的药物。它们通常被用于缓 解轻度的疼痛和不适,如头痛、肌肉疼痛、轻度炎症等。在体育康复治疗中,非处方药被 广泛使用,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使用方法
非处方药的使用方法通常按照说明书进行,一般需要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同时 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观察演示课件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观察演示课件
观察EECP联合运动康复对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PCI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康复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EECP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但联合运动康复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EECP联合运动康复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但其具体效果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危害
PCI手术原理
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
PCI手术适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等多种冠心病类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能够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缺血范围,防止心肌梗死进一步扩大,从而维持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概述
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引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分组方法
实验对象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具体包括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体外反搏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对照组
仅接受常规治疗,不进行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治疗。
结果分析与讨论
05
本研究共纳入XX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平均年龄为XX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对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康复的适应性和疗效差异,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乐刻运动公司解读报告2020年09月01日

乐刻运动公司解读报告2020年09月01日

公司解读报告
公司名称:乐刻运动
生成时间:2020.09.01
声明:
1、本报告仅供客户作为商业决策的参考资料,数据来自
公开渠道。

客户在做商业决策时、仅供参考,IT桔子并
不承担客户决策所可能带来的商业风险。

2、未经IT桔子书面同意,本报告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
或部分提供给第三方,或者在公开渠道进行传播。

公司解读报告-乐刻运动
IT桔子是关注互联网新经济行业的投融资数据库和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数据服务包括公司、创业者、细分领域、投资机构、投资者、投资事件、新闻、产品等。

产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IT桔子网站和APP、API 数据服务、IT桔子智讯投资管理系统、线下活动、数据和信息服务等。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MTT(德国)运动康复技术体系

运动医疗康复(MTT)什么是运动医疗康复?运动医疗运用于康复领域,它的目的是在于把病人受限的运动功能,部分或者全部重塑。

它所运用的治疗手段就是功能锻炼,也就是医疗训练。

其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 人体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改善。

“运动是最好的医生“这句流行于医学领域的格言有它的科学依据,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 有目的,持续规律的身体功锻炼与药物治疗有一样的效果,而且没有一般药物的副作用。

一般在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让病人在他们的早期康复阶段就会学习一些锻炼方法,以期在受伤或者手术后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能尽快的恢复。

运动医疗康复在这一阶段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康复师会以个体体征和病例为基础,从不同训练器材挑选出的运动方案并精确定量为患者制定出训练计划。

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运动器材,我们在一般的健身房也能找到,但是这些被运用于运动医疗康复领域的器材必须有医疗产品资质。

这些训练器材与一般的健身器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在病人训练前精确测评其所能承受的训练负荷,从而根据病人的受负荷程度而精确定量。

并且器材包含了一套保护系统,能对超出制定负荷的训练及时自动制动。

在运动医疗康复中,许多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很受鼓舞,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很明显感受到,自身机体的一些运动功能,例如耐力,平衡力,协调性得到了很快的改善。

运动医疗康复怎样进行?运动医疗康复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

每个训练周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和他们身体机能的差异在持续时间,锻炼范围以及锻炼强度有所调整。

(在一般的德国康复中心中,被医疗保险纳入报销的运动医疗康复时间是3个月,其中前1个月Intensiv(紧凑型)一般是在术后3周内,每周3到5次持续进行完成。

后2个月IRENA(间隔型)一般是在Intensive后每周2到3次完成)运动医疗康复大纲一般是由主治医生开出,然后由康复师具体执行。

在治疗开始前,病人要先进行身体功能测试,建立他们的诊断基础,其中包括病人一般的病例以及关节活动度,疼痛点,受负荷程度等等。

国际运动康复三大新趋势

国际运动康复三大新趋势

国际运动康复的三大发展趋势一、康复全面化:以肢体活动为主到目标功能导向的全身性整体康复传统的运动康复仅局限于肢体活动的恢复,而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和社会属性。

新技术的应用,让运动康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疗模式,而是让患者从单纯的以肢体活动为主的被动运动到以功能训练为中心的主动运动,以提高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整体康复,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以重返社会,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康复。

比如,集传感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于一体的Reo Go上肢康复机器人不仅提供了上肢运动障碍的早期功能性的被动-助动-主动模式的康复训练,同时,其独有的5级运动模式和感统训练方法对患者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起着革命性的影响。

Reo Go通过早期的诱发式被动运动不仅避免了患者的上肢因为“废用”而产生萎缩或残障,而且能重新激发脑的运动意识和运动冲动,让患者产生运动的感觉,从而诱发单点触发式主动运动;脑的不间断的运动冲动对患者产生正向的反馈作用,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病人的运动冲动不断得到强化,从而渐近到阶段性的触发运动;脑中枢神经功能不断得到重塑,慢慢恢复运动控制能力,才能在平滑的助力运动模式下进行助动运动;直至最终诱使脑神经产生连续的冲动,恢复脑中枢神经参与下的功能性的主动运动。

Reo Go在进行肢体运动训练的同时,融合了图像识别、记忆、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的训练,提升了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协调能力和本体感觉,也让患者的心理得到莫大的满足,实现了全身性的整体康复。

二、康复专业化:学科分支逐渐精细,专业研究不断深华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实现让康复医学的专业分支结构不断完善和精细,康复的专业化更强,专业研究更深入。

从传统的中风康复、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到脊髓损伤康复以及新型的心肺康复和工伤康复,符合了康复医学的多元化要求。

新传感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的实现,开启了心肺康复的先河。

《康复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康复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骨科康复案例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恢复关节活 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运动治疗技术 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稳 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骨折康复
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恢复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和肢体功能,康复运动 治疗技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关 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心肺康复案例
特点
个性化、综合性、主动性和渐进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综合运用多种运动治疗方法,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逐步提高运动强 度和难度。
康复运动治疗的重要性
恢复身体功能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治疗,改善患 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心 肺功能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预防二次损伤
社区康复
重视社区康复的作用,将康复服务延伸到家庭和 社区,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我国康复运动治疗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康复服务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 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康复运动治疗的发 展。
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康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为我国康复运动 治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同时 ,政府对康复服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在不 断加大,为我国康复运动治疗的发展提供了
详细描述
物理疗法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电疗法、光疗法、热疗法、冷疗法 、水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炎症消散 和组织修复,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法
总结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方法。
详细描述
作业疗法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通过设计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写字、绘画等,来训练 患者的上肢和手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这种方法对于手部和上肢功能受损的患者尤 其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肌力训练
五、肩胛提肌训练 目标肌肉:肩胛提肌 身体姿势:会员坐姿(1、教练跪在会员对侧 后方2、同方向手在上3、上手在寰枕关节) 阻力方向:肘关节始终垂直寰枕关节 动作路线:颈伸向后过冠状轴时在旋转 注意事项:随着动作变化,身体重心双肘不 断下降
六、肌力训练
六、肌力训练
六、肌力训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四块肌肉 —斜方肌
拉伸
1、两侧 a.双手托枕后隆凸,牵引,前屈,停顿2S
b.“十八摸”三个方向,各6次
2、单侧(拽毛巾) a.牵引,侧屈,蹬腿(肩峰部分)
b.牵引,侧屈,蹬腿,同侧旋(锁骨部分) c.牵引,侧屈,前屈,蹬腿(肩胛冈部分) 注意事项: 身体姿态 及时询问会员感受(“3”较合适)
四、四块肌肉 —肩胛提肌
注意事项:没调整一次,拇指重新按住,会员做旋 转动作时教练手指抵住不动
B、冠状面调整
评估:会员直立,而后颈部左右侧屈,观其活动幅 度 身体姿态:会员侧卧脊柱呈侧一条线 动作:前屈45度,逐节打开(每次7度),会员主 动仰卧收缩60度
注意事项:教练小鱼际按住颈椎横突时手指中指对 向天花板
C、矢平面调整
三、颈椎的构造 ——骨骼
1、颈椎的骨骼有枕骨、寰椎、枢椎、 C3—C7,加上寰枕关节和周围韧带、 肌肉等软组织构成整个颈部。 2、枕外隆凸,项上线,枕骨大孔, C2棘突,C7棘突,乳突,C1横突
斜方肌、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
三、颈椎的构造 —容易紧张的四块肌肉
三、颈椎的构造 —神经、血管
臂丛神经 颈动脉 椎动脉
四、四块肌肉 —斜方肌
1、起止点 起于: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 C7棘突及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于:锁骨外侧1/3、肩胛冈、肩峰 2、功能 一侧收缩可以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
回旋,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和脊柱伸直。
注意事项
四、四块肌肉 —斜方肌 评估
1、低头幅度 2、高低肩、偏头痛、肩膀酸痛
四、四块肌肉 —胸锁乳突肌 评估
1、左右回旋幅度 2、症状:偏头痛、头顶痛、 眩晕、耳鸣
四、四块肌肉 —胸锁乳突肌 拉伸
仰卧,侧屈,固定锁骨, 同侧旋
注意事项
身体姿态 会员感受 降肘(固定方向)
四、四块肌肉 —斜角肌
1、起止点 起于:前束C3-C6横突 中束C2-C6横突 后束C5-C7横突 止于:前、中束第1肋骨 后束第2肋骨
六、肌力训练
一、抽纸训练 目标肌肉:枕下前三角 身体姿势:仰卧 动作路线:点头动作 收缩类型:等长收缩
注意事项:后脑不能抬高太多,离地1张纸的 距离
六、肌力训练
二、米字对抗圆心训练 目标肌肉:颈部肌群 身体姿势:会员坐姿,教练跪姿处于圆心内 阻力方向:肘关节在圆心,垂直颈椎 阻力顺序:对角线 收缩类型:等长收缩
注意事项:
六、肌力训练
三、回旋对抗训练 目标肌肉:颈部肌群 身体姿势:会员坐姿,教练跪姿 阻力方向:左右回旋 阻力顺序:矫正自行车龙头原理 收缩类型:静力等长收缩
六、肌力训练
四、十字训练 目标肌肉:颈部肌群 身体姿势:会员坐姿, 阻力方向:与会员方向相反 阻力顺序:a、颈屈颈伸到伸位(矢状面)b、 颈侧区到伸位(冠状面)
四、四块肌肉 —肩胛提肌
拉伸
坐姿,前屈,侧屈(抬手),固定肩胛骨 上角,对侧旋,身体跟随会员做旋转
注意事项
身体姿态 会员感受
四、四块肌肉 —胸锁乳突肌
1、起止点 起于:C1—C4横突 止于:肩胛骨上角及内侧缘上部 2、功能 近固定: 使肩胛骨下回旋、上提 远固定: 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 侧屈、后伸和向同侧回旋; 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五、牵引及调整
牵引:毛巾牵引+旋转45度 A、颈椎牵引 会员仰卧,教练处于会员的正上 方(解剖体位) B、寰枕关节牵引 会员仰卧,教练处于会员的正上 方(解剖体位)
调整:
A、水平面调整 B、冠状面调整 C、矢状面调整
A、水平面调整
评估:会员直立,而后颈部左右回旋,观其活动幅 度 身体姿态:会员盘腿坐在瑜伽垫上,背部挺直,头 部保持中立位,教练在会员侧面 动作:教练抵住颈C7—C2的棘突,会员做旋转
EPTC实用运动康复
肩颈区
目录
一、解剖学术语
二、骨性标记
三、颈椎的构造 四、四块肌肉剖析
一、解剖学术语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上、下 前、后 内侧、外侧 近侧、远侧 浅层、深沉 屈曲——矢状面活动 伸展——矢状面活动 回旋——水平面活动 侧屈——冠状面活动
二、骨性标记
项上线 棘突 横突 乳突 喙突 肩胛上角 肩胛骨内侧缘 肩胛冈 肱骨大结节 内外上髁 豌豆骨 12肋骨 髂嵴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大转子 髌骨 腓骨两头 距骨
评估:会员直立,而后颈部后伸,观其后伸活动幅 度 身体姿态:会员盘膝而坐在瑜伽垫上,背部挺直, 头部保持中立位,教练在会员后面 动作:教练用双手拇指抵住C7横突,会员做后伸运 动,教练手肘跟着同步移动下降
注意事项:教练在控制颈椎横突时不能用力推,会 员抬头时收下颚
六、肌力训练
一、抽纸训练 二、米字训练 三、回旋对抗 四、十字训练 五、肩胛提肌训练
四、四块肌肉 —斜角肌 评估
1、左右侧屈幅度过小或两边不一致 2、头晕、高血压、手麻、手凉
四、四块肌肉 —斜角肌 拉伸
仰卧位 a.前束:抵肋,侧屈15°,斜向上旋 15° b.中束:抵肋,侧屈15° c.后束:抵肋,侧屈15°,斜向下旋 15° 注意事项 身体姿态 会员感受 侧屈、旋超过15°,止点未固定住
1、起止点 起于:枕外隆突、项上线、项韧带、 C7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于:上、中、下三束 肩胛提肌 分别止于锁骨外1/3, 肩胛冈和肩峰 2、功能
近固定:使肩胛骨下回旋、上提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 侧屈、后伸和向同侧回旋 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四、四块肌肉 —肩胛提肌
评估
1、后仰、左右旋幅度不等或有疼痛 2、落枕、颈强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