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ppt

合集下载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杨阳《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为一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化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的最后结局无非以下两种:要么是清政府真心实意地开放政 权,和平实现政权性质的转换……要么就是清朝政府被革命 推翻,由一个新的政权重新设计中国的出路。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 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新的共和 政体诞生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清政府颁布《清帝 逊位诏书》,宣告 清朝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 到北洋军阀首领袁 世凯手中。
四川保路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遇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专制势力共同造 成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势力成了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而其中最直接的障碍便是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清王朝。从这个意义 上说……辛亥革命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康德黎先后收到霍维夫人的未具名函和柯尔转交的呼救名片后,即遂与孙中山的另一位好友孟 生奔走营救。他们多次到伦敦警方和英国外交部要求英政府进行干涉,并且还亲自到公使馆 要求放人,均无结果。但在康德黎和孟生的再三要求下,英警方同意派警员与康、孟雇佣的 私家侦探一起监视清公使馆,以防孙中山被偷运出公使馆。康德黎随后向《泰晤士报》求救, 但该报经请示英国外交部,决定不予刊登孙被拘捕的消息。22日一大早,康德黎和孟生拿着 孙中山写的便条到老贝利街向伦敦刑事法院指控中国公使馆违反《人身保护法》,但法官莱 特认为该指控理由不充分,未予受理。然而,这一消息被守候在法院的《地球报》记者听到 了。《地球报》在当晚就刊登了孙中山被清公使馆诱捕的消息。伦敦各报记者随即进行采访, 次日均报道了这一事件,引起英国各界强烈反应。公众舆论一致同情孙中山,谴责公使馆的 卑劣行径,英国朝野也对此极表关注。
3/2/2016
3/2/2016
3/2/2016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 3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2016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
•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 府已经彻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愿沦为“洋人的朝廷”,列强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既要对外赔款,又要对内搞“新政”, 财政开支激增,负担沉重,激起民众普遍反抗。在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 1300余起。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 动。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孙武 (1879—1939)
熊秉坤 (1885—1969)
程正瀛 (1885—1916)
辛亥革命偶然还是必然?
君主专制的结束是历史必然 革命首先在武昌成功是偶然
二、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篇
(1911年10月10日)
二、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10日)
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 2、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5、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6、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提出 7、组织条件: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8、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
10.湖北新军的革命首义精神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之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会革命,……解决民生主义是革命党人最大的责任。其解决办法就是“定地价
的法”,将地价的增长收归国有……革命的目的是实现三民主义,为众生谋幸
福。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讲》(1906)
▲ 《民报》创刊号
三民主义评价
(1)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辛 亥革命的发展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中华民国建立
1911年12月南北双 方代表在上海和谈,
选举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20日,南京 临时政府正式向袁世凯提 交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 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同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史纲要第3章

近代史纲要第3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
•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历史条件。 •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活动、基本 理论及其改良派论战的基本情况。 • 熟悉武昌起义、帝制覆亡、民国建立与 袁世凯窃国的过程。 •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 对辛亥革命进行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放弃了 改良思想。 •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 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 •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 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 • 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 式。
经典论述:
清朝的统治,在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情势下,已经不 能维持下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为了欺骗人民和 抵制人民的革命,在将近五十年前,清朝统治者宣布 了“预备立宪”,并且公布了一个“宪法大纲”。这 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 虽然在表面上不能不许诺人民一些要求,但是人民不 相信这种许诺是真的,不相信这种“立宪”能使中国 进步。人民抵制了这种骗人的“立宪”。
辛 亥 秋 保 路 死 事
黄花岗起义后就义烈士

念 碑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国 民国临时政府。 •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 质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 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 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清朝灭亡与辛亥革命(1840-1911年)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冲击•外国侵略与中国的抵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外国势力对太平天国的干扰•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北洋政府的崛起3.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运动•康梁变法的失败原因•百日维新的实施与失败4. 辛亥革命(1911年)•各地起义与革命军队的形成•临时政府的成立与清朝灭亡•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1年)1. 刘海粟事件(1919年)•凡尔赛和约与中国的失地•学生运动与刘海粟事件•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中国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发展•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扩大3. 北京学生运动与五卅运动(1920-1930年)•北京学生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北京学生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五卅运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4. 中共一大与红军的创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宣告成立•红军的创建与武装斗争•中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作用三、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1931-1949年)1. 九一八事变与全面抗战(1931-1937年)•日本侵略并占领东北地区•中国对日抗战的发起与全面爆发•中共与国民党的合作与矛盾2. 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化”(1937-1945年)•中国对日抗战的进展与挫折•八路军、新四军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贡献•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支持3.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胜利与解放区的建立(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解放区的建立与人民政权的实施•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的胜利4.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与成立•中共在新中国的执政与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与展望以上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 辛亥革命 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 辛亥革命 PPT课件
•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 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强烈信念
•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1922年8月二次护法)
• 发表宣言“凡忠于民国者,由引为友; 不忠于民国者,则引为敌。义之所在, 并力以赴。危难非所顾,威力非所畏” 。 (1922年8月二次护法)
“最后之胜利,终归与最后之努力者” ——孙中山《致本党同志书》
• 孙中山既是赤诚的爱国者,也是眼望全球 的革命家。
• 他以浓厚的兴趣细心观察西方资本主义文 明,决心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来改造中 国,同时又不迷信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他充分注 意到了西方社会的诸多弊端,在设计中国未来 的建设蓝图时,他就试图避免这些弊端,不是一 切都照搬西方,而是有所选择和改造。
• 标志着孙中山向革命民主主义者伟大转变的 开端。
• 1895年2月与杨衢云建香港兴中会总部, 提出在两广建“共和国”的设想。 孙中山在这时提出共和国的设想,毕
竟是他的政治思想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信 号,也是他描绘建国蓝图的一个重要起 点。这个设想不是从忠君出发,而恰恰 以反君为目的,把近代爱国主义提到一 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近代民族觉醒的 历程中闪闪发光。

• 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 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
• 无论是在孙的一生中,还是在反对清政 府的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它更坚定了孙反清革命的决心,同时也为 孙提供一个宣传革命主张的良好机会 。
1912.3.10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登基
3)捍卫共和制度,锲而不舍。
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 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 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 旗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冲击;自然经济 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 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的传入,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 制主义的思想统治。
• 半殖民地: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 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保留 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 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
社,1997年版。
讨论题目
• 1、中国近代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
义?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 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讲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三、鸦片泛滥与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五 、启示与思考
个 一 百 年
两 个 五 十
•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年•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
的保障。
2、主线
•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 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 索的历史;
◆联系方式: Tel——5687323(N525)
E-mail——lcy2155@
hithistory@(123456)
◆考核方法
总成绩= 期末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实践报告10 考勤10
小组讨论10
•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 四、教材的框架体系 • 五、如何学好“纲要”课

辛亥革命PPT_大学_中国近代史_课件

辛亥革命PPT_大学_中国近代史_课件

【民族主义】方面: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 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方面: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方面: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 社会革命。
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 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 命——建立共和国,这在人们的心目中 已经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 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唯代革 一中命 出国是 路的近
动 漫 第 一 小 组
141
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的原因
封建势力是中国最腐朽最顽固最反动的势力, 因此不能救中国 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根本革命目标,也不 能救中国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革命不彻 底性,不能救中国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因此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救中国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留学热潮
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 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
新式学堂
1909年,全国设立各级学校6万所,其中大 学、专科高校及各级师范学校达540所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 间
名称
兴中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 教仁 蔡元培
1894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孙中山(1866- 1925),名文,字逸 仙。出生于广东香山。 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先行者,被称 为“中华民国国父”。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 的原因: 第一,湖北的经济近代化发展较快,资 产阶级力量较大。 第二,湖北革命党人的工作比较扎实。 第三,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的部署比较 周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