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学案导学案

同步学案一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3.准确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情。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识记生字词。

巅.()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九曲.连环()
3.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探究】
1.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啊!黄河!”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呢?
【拓展练习】
写一段话,表达你欣赏《黄河大合唱》后的感悟。

(完整word版)黄河颂导学案

(完整word版)黄河颂导学案

导学设计:(配套课件实施授课)一、目标展示:(1分钟)(学生齐读目标)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

2、音乐欣赏。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等)3、字词练习。

4、齐读课文,并思考学案中的问题,教师点拨:(1)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2)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描绘黄河气势,赞美黄河精神。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班上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学案上的问题,教师明确:1、题目中“颂"是关键词.编号006黄河颂(1课时)主备人:范秀文时间:2011—3—9 姓名: 班级一、目标展示:(1分钟)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音乐欣赏:4、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 )狂澜.()哺.育()浊.流()屏障.( )5、齐读课文,思考:(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5分钟)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导学更新2、“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哺育()摇篮()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澎湃: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⑵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扮演——【合作探究】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展示提高】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评论:【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颂》导学案-word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word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黄河颂》导学案,一起来分享下吧。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学习过程“一、自学部分自学要求和内容:1自己查阅,了解作者光未然和《黄河大合唱》的有关知识,识记主要信息(5分钟)2朗诵诗歌,注意节奏,感情和气势并查出生字词。

(20分钟)自学检测(15分钟):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diān 峰( )流 xiè( )狂 lán( )pínɡ 障( )发yuán( ) wǎn 转( )哺育( )澎湃( )浊流( )劈成( )气魄( )臂膀(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3)(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4《黄河颂》选自组诗( )。

该组诗由( )作词,( )谱曲。

二、课堂延伸拓展延伸(10分钟)1诗歌分为和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文中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其中最主要的字是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4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好在哪里?能力提升(20分钟)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找出你体会较深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摇篮。

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能够从历史中撷取一朵小花来解释它吗?请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课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一、检查预习1、作者,原名,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其代表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

2、写作背景:1938年,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3、相关知识关于黄河:4、汇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二、设纲导学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个案补充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总结归纳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反馈练习1、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气魄:澎湃:狂澜:摇篮:体魄:屏障:哺育:滋长:2、作者:,代表作品:。

3、本文的主题: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布置作业推荐阅读阅读《黄河大合唱》其它部分。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教案出色开篇词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培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后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滔滔东去的黄河浪涛目睹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汹涌的惊涛,恢弘的气概和那奔跑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子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邃豪放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激情。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颂扬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要旨。

品尝语言,体会歌词境界,累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感觉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领会诗歌蕴涵的浓郁的爱国热忱,培育爱国情怀。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紧急生死的时辰,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呼唤!当抗日战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已然随军前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河山,勇敢抗敌的战士,使他感觉到中华民族坚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放的颂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请依据汉字写拼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 流xia(泻) 发yuán(源)wǎn转(宛)2.解说下边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计的源地。

2)滋生: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发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汹涌: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委宛:弯曲折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作者链接光已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初次演出,今后在全国各地宽泛传唱,遇到抗日军民的热忱欢迎。

这组诗,雄健澎湃,深邃浑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英豪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细细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3.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4.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知识链接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大河流。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

【预习导学】1.我为预习查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河边对口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的真实场面。

2.我为新课清字词。

·学习小助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和近义词,联想区别,正确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滋长屏障..()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 ) 摇lán( )wǎn( )转(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一( )千里 浊流( )转九曲连( ) 万丈狂( )3.我为课文理脉络。

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学习小助手·抓住“朗诵词”和“歌词”两个部分。

黄河颂{ 朗诵词:赞美黄河 伟大坚强歌词{主体{ 望 黄河 颂 黄河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答案】1.黄河颂 黄水谣 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2.(1)péng pài zī zhǎng píng zhàng bǔ 澜 巅 魄 篮 宛/婉(2)挠 骇 泻 宛 环 澜3.伟大坚强 望 颂 学习【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感小组合作,初步朗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5分钟)一、预习检测(一)字词对对碰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小组抢答)澎湃( péng )( pài )气魄( pò)高山之巅( diān )狂澜( lán )哺育( bǔ)浊流( zhuó)屏障( zhàng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气魄:气势,魄力(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文中指前者。

(6)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7)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二)背景先了解。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名家面对面。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常识知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 课时
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
哺育()摇篮()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ft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

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浦磁扮
魂哺滋纷
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合作探究】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展示提高】
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ft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

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

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

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

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

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

而关西尚雄武,
ft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

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

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

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ft,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

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

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

海上三神ft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

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

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

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

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

霍去病驰骋于祁连ft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ft旁,窦宪勒铭于燕然ft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

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

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

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

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

的造作。

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繁衍()缅怀()泛滥()蹂躏()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5、许多古代诗歌提到了“黄河”,请列举一句。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黄河颂》导学案答案
【自学质疑】。


【合作探究】1、颂
2、从“望黄河滚滚-------- 劈成南北两半”
3、构成反复,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
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

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4、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
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以是摇篮。

因为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是天然的
军事屏障,他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它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的制胜法宝。

【巩固拓展】1、略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 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5、如“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