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浙贝母产新临近 后市行情或现转折
浙江中药材品种近期简述 行情下滑蕴含商机

/ 1浙江中药材品种近期简述 行情下滑蕴含商机此时,中药材市场虽旺季不旺,但浙江中药材品种依然是众商家关注的焦点,虽有个别中药材品种行情持续下滑,但药商们仍在下滑中寻找着商机。
中药材覆盆子各产区正值产新,四川宜宾小覆盆子产新接近尾声。
今年覆盆子植株涨势较好,单产量较往年增多,受价高刺激影响,农民采摘积极性较大,产新初期价格一度从65元下滑至45元上下,下滑幅度接近50%。
但在此价位停留时间并不久,随后便有各地药商奔赴产地大量购货,带动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统货已反弹至62元上下。
浙江产区也开始少量采摘,鲜品价9.5-10元,折干90元上下,暂没有干品上市,目前市场供应仍以陈货为主,统货售价98元。
中药材覆盆子近几年库存得到了较好的消化,产地及市场库存量均不大,这也是多商购货的主要因素,后期走势依然取决于大户的购买力度及人气,后市恐难平静。
中药材浙贝年后行情表现的较为疲软,前期行情持续下滑,近期稍有回暖,但行情并不理想,当前持货商手中的货源多数都是前期高价货,现在出手亏损较大,多在期待产新时出现利好。
目前中药材市场药厂货122元,统货126元,无硫饮片售价140元上下。
再过几天浙贝将面临产新,多商密切关注产新情况。
中药材元胡汉中产区少量产新,当前采挖多以秧田为主,大田地采挖还需一段时间,去年种植期间受价高刺激,农户种植面积增加,据了解,今年主产区汉中单产量增加在20%左右,目前鲜货售价8-8.4元,折成干品在62-64元之间。
中药材市场暂无干品入市,陈统货售价68-69元。
中药材荆三棱事实上年前就有商家入手,利好就是价低及库存薄弱,年后随着新货量的逐渐明朗,减产、价低等利好因素不断释放,价格随之一路上涨,目前中药材市场统片售价21元,统个售价18-19元之间,后市随着货源的不断消化,行情仍将坚挺运行。
品种点评:减产品种成为药市焦点

品种点评:减产品种成为药市焦点2014-09-01中秋节快到了,但天气还酷热。
药材产新品种越来越多,部分药材因受低温、干旱、多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单产减产。
在药市低迷阶段,这样的利好便很快赢得了药商们的关注,药商们的积极参与,使得行情急速攀升。
如蛇床子、连翘、红花、太子参、枳实、五味子等等,在这看似平静的药市行情背后人暗流涌动,但由于价涨过快,货源并没有真正进入实质消化,大部分参与者只赚到了行情,却面临货源难以出手的情况,这种现象现在及以后会经常出现。
减产虽说是利好,但要分清楚在减产的情况下,总的供求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库存仍高企,单产减产只能带来暂时的行情转稳,并未具备行情发生逆转。
所以要看全局、不偏听局部或者小道虚假消息。
如没有缺口的品种,人为炒作的行情终究难以维持长久。
浙贝母:由于产地本月下旬受台风、大雨影响,种子出现霉烂现象,时下关注的商家仍为数不少。
产地货源购销畅快,行情小幅上涨。
药厂货售价140元左右,一般统货售价143-145元,无硫片售价160-165元。
点评:浙贝母在没有供求缺口的情况下,人为炒作强拉硬推把它的行情搞上去。
去年至今行情早已上去,但又有多少参与者能够全身而退?今年产地因受台风、大雨影响,种子出现霉烂现象,又是一次赌天气的行情,正如歌中所唱到“我拿青春赌明天”,既有破釜沉舟的气魄那就去赌吧!浙贝母这个品种只有祈求老天保佑种子全部烂掉,这就是本轮周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成为庄家、大户与参与者的最大希望,相信浙贝母这块“鸡肋”在不久的将来会大白于天下。
广藿香:由于受到天气干旱以及受到强台风影响,藿香死苗严重。
据说与上年度同比产量减产50%左右,引发市场多商关注,一时间人气较旺,带动市场行情节节攀升。
时下藿香一般统货已经上涨至12-13元。
点评:广藿香长时间在低价位震荡徘徊,产区农户微利种植,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
时下物价、工值已大大提高,而作为药材的藿香近几年价无起色,生产面积逐年调减,库存已显薄弱,今又受干旱、台风影响,减产严重。
浙贝母产销分析

浙贝母产销分析周晓龙【摘要】通过对浙贝母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对其后市进行分析.【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浙贝母;产区分布;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后市分析【作者】周晓龙【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浙江322300【正文语种】中文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1],是我国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近三年来,浙贝母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产销形势也发生着变化,分析如下。
浙贝母目前均为家种,采用鳞茎繁殖,繁殖率低[2],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产区不易扩散。
目前主要形成了磐安、宁波、江苏南通三大产区(见表 1)[3]。
磐安县是目前浙贝母商品的最大产区,种植区域集中在以新渥镇周边村镇,包括冷水镇、仁川镇以及东阳、永康、缙云的部分村庄[4]。
该产区正常情况下年产量在1 000t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由于近年浙贝母种植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主产区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有部分种植户放弃种植浙贝母而选择种植风险低、收益较高的农作物,所以磐安产区产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宁波市鄞州区是浙贝母第二大产区,核心区域位于该区樟水镇,正常年产量在500t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当地种植户有一定的种植习惯,产量较为稳定。
江苏南通是浙贝母的种源基地,当地种植的浙贝母主要留种,供浙江产区农户种植,已经形成习惯,每年仅有少量新品用来加工成浙贝母商品,总量在100~200t,占总产量的5%~8%。
近年来,江西、福建等个别地区有少量引种,但没有形成产量,也没有形成固定的产区。
受天气及种贝供应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近年浙贝母产量波动较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浙贝母需求主要为国内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少量用于出口,年用量约2 300t。
浙江省浙贝母产业化发展策略

近年来商品贝母的种植面积趋于稳定.浙贝母的生长 周期为1年,近 年 来 浙 贝 母 产 新 量 均 在 4000 吨 左 右 徘 徊. 据不完全数据统 计,2017 年 浙 贝 母 总 产 量 2800~3000 吨 左 右 ,其 中 浙 江 产 区 约 2500 吨 .
参类市价稳中走坚 贝类品种持续下滑

连翘
走 势 平 稳 ,价 格 坚 挺 ,但 销 量 增 长 不
地一 大药 厂人 市探 盘 问价 ,意 向人 手几 十 吨货 ,因 市 上难 以供应 大货 ,双 方 意 向签 下 合 同 ,待今 秋 产
大 ,仍保持小批 量交 易水平 ,水煮青 翘 1 5~1. 55
元 ,生 晒 1 3~1 4元 ,库 存 较 丰 ,如 无 非 常 需 求 ,
5 9元 ,大 粒货 2 3 5~ 0元 。 黄连 面 临产 新 ,近 日有 产地 云南 某 县药 农 与
维普资讯
药 商来 电 ,欲 来 东 北 推 销 鸡 爪 连 ,量 在 百 吨 左 右 。 因本 品走 动不 畅 ,属 市上 滞 销 品 ,市上 无 人敢 接 百
维普资讯
三棵 树
参 类 市 价 稳 中 走 坚 贝 类 品 种 持 续 下 滑
丁 立 威
本 期 随着气 温 的逐 日升 高 ,一 年 一 度 的药 市 销 售淡 季来 临 。 目前 ,市 场 大 货 走 动 不 多 ,但 批 量 、 零星交 易 频繁 ,而且 很多 品种 市 价逐 日攀 升 ,多 少
元 ,散 归 5 5 0~ 5元 ,草把,销 量 明显 下 滑 ,近
日价 格 趋 于 稳 定 ,浙 产 3 7~4 3元 ,皖 产 3 7~4 3 元 ,湘产 3 4 5~ 0元 ,冀 产 3 0~3 5元 。近期 库 存 不 丰 ,业户 进货 谨慎 ,随销 随进 ,唯 恐 高价 进 货 套 牢
资金 。
有点淡季不淡的味道 。另据媒体报道 ,个别地 区禽 流感再一次袭来 ,有关预防禽流感类药材的走势将
会 出现 波 动 ,销 量 会 有 所 增 长 ,但 价 格 绝 不 会 暴
部份中药材价格将回落

作者: 徐琴花
出版物刊名: 老区建设
摘要:有关人士认为,上半年涨势太大的一些中药材品种,其涨势在下半年有可能因产新货量增大将忧所抑制。
8月份新货上市后,山萸肉、佛手片市价将有一回落阶段。
据了解,除广东佛手树在开花时受到寒霜影响,其余产区的山萸肉、佛手均有增产迹象,但是增量部分也不可能就达到产需平衡,供求仍有缺口。
特别是佛手片,在近几年内供求均可能有差距,黄连,下半年产新前后将会有小幅波动。
但是,由于市价偏高刺激药农提前采挖,今年以来,随时有新货上市,使后市存在不稳定因素。
浙贝将是下一轮波动品种之一,虽然进入产新期,估计价位在 50元左右上下波动;其次,家种药材的白术、元胡、麦冬、白芷、红花、枸杞、菊花、桔梗、附片、丹参、丹皮、玄参、泽泻等品种,将在现有基价上平稳于市。
其中红花、麦冬、枸杞、白芷的波动幅度可能大于其它几种;川芎目前正是产新旺季,市场走势是近 3年最迟缓的时期,交易价统装 5- 5. 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20%。
据了解,年初嫩川芎片提前起挖面积达 15%左右,春节后气候干燥等多方面影响,单位产量较低。
总体情况是起挖面积扩大,单产降低,总产量不低于去年,产销平衡或略有余量;山东主产的济银花,因今年干旱,产量略有所下...。
道地药材现状系列

道地药材现状系列(七)杜仲2015-8-5——浙药提到浙江,首先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有钱!作为“东方犹太人”的浙商以他们特有的商人品质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浙江药商的影子,而提到浙江的中药材,当首推名闻遐迩的“浙八味”了。
去年药市行情低迷,但以浙贝、覆盆子为代表的浙药却独树一帜,表现不俗。
时间到了今年,还是浙贝、覆盆子、元胡等带的头,产新伊始,行情纷纷跌落。
不过,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之后,浙贝、覆盆子又强劲反弹,元胡表现虽有欠佳,但也是顶着库存与产量双重压力努力坚持着。
浙贝:浙贝今年还未产新前行情已经开始逐步下滑,而在下滑一段时间后行情又开始强劲反弹,前一阶段,浙江磐安每次逢集浙贝的价格都有变化,其中尤以无硫货反弹幅度为高。
去年浙贝行情一路高歌,当年九月种植时期,贝种卖到53元一公斤,而且交易火爆,显然,种植面积增加是肯定的。
这也是今年浙贝还未开始产新行情便开始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过由于种植成本较高(大概在80-90元/公斤),当行情下滑到一定程度后,农户已成亏损状态,此时农户出售意愿就不强或是根本不愿意出售了,虽说今年产量有增,但种植户这种惜售的心理是的市场流通货源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也是后期行情反弹的原因之一。
对于后市,由于有成本支撑,下滑空间已不大,但因库存问题,若想继续上涨亦困难重重,短期内行情可能会稳于一个平衡合理的价位。
再过两个月左右,又到了浙贝种植期,还要看今年贝种的价格及种植面积。
覆盆子:去年覆盆子曾涨至190元的高价,今年产新期价格逐步滑落,此后又反弹至140元,目前仍稳于这个价位。
产新价落是很多药材品种都有过的经历,覆盆子前期的价落亦属正常,不过,覆盆子由于产区集中,产新期很短,容易受倒春寒影响等特点,使得其又与其他品种有很大的区别,历数每一次价格的上涨,里面似乎都有人为因素和减产因素在里面,今年同样也不例外。
元胡:最高价出现在2013年,2014年产量就已经增加,但行情下滑幅度不大,农户种植热情依然比较高涨,导致2015年产出量增加,行情顺势下滑。
浙贝母未来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20 09年产量估算 接近 300t 0 ,产值接 近 900万 元 。 0
浙 贝母 还是较 为 重要 的 出 口品种 ,主 要 出 口市 场 有
浙贝母 多 生 长 于 土层 深 厚 、肥沃 疏 松 、排 水 良 好 的冲积 土及 砂 质 壤 土 上 ;土壤 呈 微 酸性 或 者 近 中
磐安产 区除去 切 贝 、东 贝 、皖 贝 等 贝母 生产 外 ,
浙 贝母 每 年 阳历 十月 份 栽 种 ,到 第 二 年六 月采 挖 ,正常年份亩产干 品 20 g 右 。浙 贝母栽 种时每 0k 左
浙大 贝母在地 面积 常年 维持在 600~ 0 0 880亩 ,商 品
贝年产量 1 5 0 之间 。 0~1 0t 2 7
1 浙 贝母概述
1 80 ,商 品贝产量 240~ 0 左右 。再加 上 0亩 3 0 280t 周 边零散 产 区和 种 贝产 量 ,预计 浙 贝母 年产 量 接 近
3 0 0 t 0 。
1 2规格标 准 .
根据 国 家 药 材 商 品规 格 标 准 ,浙 贝 母 分 宝 贝 、
浙贝母产 于浙 江 。 目前 主要 分 布 于浙 江 省 磐 安 县 、东 阳市 以及 临 近 的新 渥 、缙 云等 地 ;而 江 浙交 界地带 的江苏 部 分地 区也 曾发展 过 浙 贝母 种 植 ,但 主要 以提供 贝母 种子 为 主 ,且 后来 随着 工 业用 地 征 用而种植 面积难 成规模 、产量 微少 。在 各个 产 区 中 , 以磐安 和东 阳为 大产 区 且道 地 性 较 强 ,合计 占浙 江
亩用鲜母种 30 g 0 k 左右 ,母 种里有 两个 胚芽 ,到第二 年采挖 时 ,头一年栽 种的贝母种 已被 两个胚芽 把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浙贝母产新临近后市行情或现转折
中药材浙贝母随着产新的临近,加上目前中药材市场近期需求不旺,浙贝母行情继续呈下滑之势。
时下关注浙贝母的商家仍为数不少,那中药材浙贝母后市是否能创新高或这次牛市行情宣告结束?成为众多中药材药商议论的焦点问题。
现笔者从浙贝母的技术面、基本面和浙贝母的优、缺点来分析一下。
一、中药材浙贝母的历史行情回顾
中药材浙贝母自1990年-1998年均在18元以下震荡徘徊,1997年和1998年两年在10元上下波动。
由于浙贝母价低,产区生产遭到破坏,库存也得到良好消化,1999年中药材浙贝母开始起步,历经5年时间,于2003年最高创下250元的历史天价。
在高价的刺激下,产区开始大规模种植,经过两三年的生产大发展,产量骤然增加,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2004年浙贝母产新结束后,浙贝母突发跳水式的行情,从而结束浙贝母第一周期的大行情,转而进入漫漫熊途。
中药材浙贝母经过2004年、2005年两年的快速下跌,2005年产新最低跌至20元左右。
第一周期的历史走势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上云天,峰路崎岖。
之后反复震荡,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曾跌至17-18元。
2009年国家为保经济、促发展,采取4万亿投资和10万亿的天量货币投放。
在大量流通资金的情况下,外围大量资金涌入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市场迎来史上疯狂的牛市行情。
浙贝母不甘示弱,也不负众望,经过5年的震荡上行,去年终于在庄家、大户的运作下,把大量种贝收购来加工成商贝。
引发种苗短缺涨价,从而带动中药材市场浙贝母暴涨,在10月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药材浙贝母从80多元上涨至140多元,涨幅高达80%左右。
由于受历史高价的诱惑和在庄家的感召力,再加上十年一周期的共同作用下,人气高涨。
大多商家期望值很高,认为有庄家、大户的参与,浙贝母定会创前期新高,甚至会涨至350元以上。
二、中药材浙贝母的基本面情况
中药材浙贝母主产于浙江省磐安县的仁川镇、新渥镇、冷水镇及周边的乡镇,东阳、缙云、乐昌等有少量种植。
浙贝母每年5月份产新,10月份下种,每亩需300公斤左右种贝,一个种贝产两子,正常亩产商品200公斤左右,全国年用量在2000吨上下。
因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效,主要治疗感冒咳嗽,而治疗感冒咳嗽类药材众多,其他药材可以代替,所以浙贝母社会刚性需求弹性很强。
三、中药材浙贝母的优势
①庄家、大户参与,带动人气快速上升。
②产地集中(浙江磐安为商贝主产地,而江苏南通樟水为种苗供应地),庄家大户容易垄断。
③浙贝母的生长特性(种贝和商贝比例为1:2)。
④10年一周期之说。
⑤有过历史高价供参考。
⑥浙江当地种植户亦农亦商。
⑦浙贝母市场价越高,贝农种植的积极性越大(种贝用多则商贝减少)。
⑧浙贝母人气尚存。
⑨去年种贝价格高,导致今年产区的商贝生产成本高。
四、中药材浙贝母的劣势
①浙贝母无供需缺口。
②浙贝母的生产周期短,只需一年时间。
③浙贝母自2009年至今,牛市时间长达5年。
其中2011-2013年这三年中,据了解,产地种植户收益均有1倍以上的利润,生产面积有增无减。
④虽中药材市场一直有10年一个周期之说,浙贝母自上周期跌价至今刚好10年。
但是周期规律虽有,但涨幅的级别有大有小,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说这一周期一定会创历史新高。
这次浙贝母牛市行情自2009年18-19元起步,于去年上涨至140多元,涨幅已达7倍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国内经济放缓,各行各业进行产业升级,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⑥中药材市场熊市渐现。
五、中药材浙贝母后市分析
综上所述,笔者综合浙贝母的基本面、技术面以及浙贝母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认为:
中药材浙贝母虽存在的优点较多,但并不是说浙贝母行情具备继续上涨的有利条件。
首先考虑的是供需矛盾、市场环境、人气三方面。
在这三方面中,中药材浙贝母无供需缺口,人为拉动的市场行情终究是走不远的。
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人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烟消云散。
归根结底还是要按中药材市场规律行事,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最终将自食其果。
所以笔者认为今年浙贝母产新后,宣告浙贝母这波牛市行情行将结束。
但是由于庄家、散户和贝农的成本高,初步不会出现跳水行情,而是向100—90元区间滑跌。
时间20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