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
《月亮与六便士》的女性主义视角

063文艺评论《月亮与六便士》的女性主义视角本文选择以女性自我价值作为切入点,以便更好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旨在发掘小说中三位女性的闪光点。
以前文章在分析此三位女性形象时,往往从男性心理需求出发,明显受到了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本文则尝试以女性自身精神或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视角出发来彰显其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主义背景现代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波浪潮主要目标是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
经过这次运动,女性在政治权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目标是要消除两性差别,批判表面的性别平等掩盖了的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
虽然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思潮的冲击,但是,现实社会和文学作品中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并无大的改变。
第三次女性主义的浪潮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从启蒙主义的宏大叙事转向微观政治;从对事物的研究转向对语言文化和话语的研究;从追求男女平等转向强调妇女之间的差异与身份认同。
其最重要的原则包括: 争取男女平权,批判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 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改善女性形象,研究女性特有的表达方式等( 陈厚诚、王宁,2000)。
优秀女性的定义视角传统男权视角下的优秀女性定义。
尽管有了三次妇女运动的浪潮,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文学作品中,男性依然对妇女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认为女性结婚后应恪守相夫教子的信条和遵守父权的片面标准。
如果她们像男性那样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需求,就会受到社会的批判,这样的待遇实在不公。
透视文学作品中男性眼中优秀女性的形象标准还是离不开封建时代的妇容妇德。
一直以来,女性也被动地以男性定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去满足男性审美的需求。
这是受男性霸权文化压迫的结果,也是女性向男权屈服的结果。
女性视角下的优秀女性定义。
如果要破解男性主体下的女性形象,女性要根据女性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抵制必须遵从男权标准,建立起自己的女性主体形象。
那么女性自身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是什么呢?如果一个女性同男性一样选择满足自己的生活物质需求(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不能被贴上利欲熏心物质主义的标签。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一、本文概述《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理想而抛弃世俗生活,最终走上精神崩溃和自我毁灭的道路。
尽管这部作品以男性艺术家的视角展开,但其中的女性角色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探讨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命运与抗争,揭示作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首先梳理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包括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艾米、模特勃朗什以及画家施特略夫的妻子。
接着,我们将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这些角色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迫,以及她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还将探讨作品如何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以及女性如何寻求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可能。
通过对《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女性主义视角下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进一步认识和尊重。
二、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概述《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形象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性格特征。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些角色不仅仅是情节的推动者,更是对当时社会性别观念的一种反映和挑战。
我们来看看小说的女主角布兰奇·沙垂尔。
她美丽、温柔,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然而,布兰奇也是社会传统观念的牺牲品,她将自己的全部价值和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最终却因为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而走向悲剧。
布兰奇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这种期待下所承受的压力和束缚。
除了布兰奇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女性角色,如斯特里克兰的太太、画家艾米·劳森等。
《月亮与六便士》之毛姆的女性观

《月亮与六便士》之毛姆的女性观李铭 董晓烨东北林业大学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思特里克兰德为追寻个人理想而弃家出走放弃一切的故事。
在他追寻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三名女性都与他在感情上存在关联。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三名女性进行解读来看男权社会对这女性的影响及毛姆的女性观。
关键词:毛姆;思特里克兰德;女性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
毛姆一生当中获得无数的成就并且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很受欢迎。
其中《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
小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为艺术着了魔,抛妻弃子,放弃了旁人眼中幸福美满的生活,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在他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三名女性都成了他追求道路上的牺牲品。
本文将对这三名女性进行分析说明毛姆的女性观。
一、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在外人眼中她是为人称道的高品味女主人,她布置的餐厅与伦敦五百家餐厅一样简洁、素雅、有品味,且为人处事样样把握得恰到好处,毫无出格之处。
丈夫思特里克兰德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老实厚道。
在毛姆笔下,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是父权社会下典型的“贤妻良母”—勤劳、踏实、能干。
她每天操持家务,为孩子奔忙。
以读者的视角难免对思特里克兰德妻子“藤”一般的生活感到厌烦。
因为藤科的植物,再美丽,也无法独自存活,总是要有所依附。
接下来发生的事将男权社会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暴露的一览无余。
在平静似水的生活外表下岂料看似如山的丈夫在所有人完全无所察觉时,把家庭的担子一撂,跑到巴黎追求自己的画家之梦去了。
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瞬间从悬崖跌到了谷底。
家里的靠山没有了,收入没有了,两个孩子还未成年,三个人的吃喝住行,以及孩子的未来,全压在了思特里克兰德妻子身上。
《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的真善美

《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的真善美作者:曾君来源:《牡丹》2016年第08期毛姆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女性真善美有独特的认知,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呈现多样性。
《月亮与六便士》中三位女性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态度展现了毛姆对怀有母性情感女性的追寻,和对平庸伪善、为婚姻套上枷锁的女性的厌恶。
毛姆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生动地刻画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有评论家认为,这些形象普遍体现了毛姆对女性不善的态度,但探究毛姆的生活经历可以发现,他对女性并不总是厌恶的,也有对女性真善美的渴求,作者把多样的情感被投射到书中的女性上。
毛姆对女性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类似母爱温柔情感的依恋,又有对索取无度欲望的厌恶,而这些情愫源自他的生活经验。
他对女性真善美的感知源自幼年时母亲无私的爱,这份爱“给他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对毛姆终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他努力在不同的女性身上寻找相似的情感。
但在寻求母性情感的过程中,他却接连受挫。
起初,他遇到心仪之人,“浑身散发着充沛的母性光辉”。
然而,他的求婚却遭受拒绝。
之后,毛姆为了名誉而非爱情勉强结合的婚姻并不愉快。
在外人看来,妻子“时髦轻佻的世界不属于他,她咄咄逼人的占有欲令他反感”,毛姆自己则感觉“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的氛围里”。
妻子的无理与无尽的欲望激发了毛姆对婚姻生活的抵触。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有挚爱母亲的影子,也有令人厌恶的妻子的痕迹。
个人经历影响毛姆对女性的评价与刻画,也就是毛姆的真善美价值观。
但什么是真善美?首先,毛姆认为,太多人把真当作一种表现和判断,而忽略了真的本身,“人为了虚荣、安乐和利益,总是不顾‘真’的”。
真的价值在于其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人应该注重自我或行为的内在本质。
其次,谈到善时,毛姆区分了爱情和仁爱。
在爱情里,“渴望自由的人类灵魂总是把爱情所要求的自我服从看作是有失体面的”。
因此,爱情容易引发自由心灵与占有欲之间的矛盾,“许多人害怕它的威力,满腹怨恨地只求摆脱它的重压”。
解读《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女性观

解读《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女性观作者:陈秋伶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1期摘要:《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残疾、贫困和丰富的生活经历让毛姆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不避讳粗俗、同情不幸者、宽容不端者、洞悉人类荒谬的特点。
由于毛姆的人生经历,透露出他本人对女性整体无好感的偏见,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也是了解毛姆作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女性观1.引言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位不顾世俗眼光,执着地追寻自我的艺术天才的一生。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伦敦的一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过着普通人羡慕的生活,有一个幸福家庭,然而思特里克兰德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不辞而别,抛弃了旁人看来优渥美好的生活,置妻子、孩子、事业、身份地位于不顾,只身前往巴黎实现他年幼时的梦想:成为画家。
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岁,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外人都觉得他疯了。
他的生活开始变得窘迫,一直不停地流浪,从巴黎流浪至马塞,最后抵达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结了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岛上,潜心作画。
不幸的是,他感染了麻风病,但他依然执着地作画,最终他以自己的小木屋为画布,完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巨型壁画,生命也随着艺术的诞生走向终点。
他的妻子遵守他的遗言,将所有画作付之一炬,那幅稀世壁画就随着画家生命的终结化为灰烬。
小说里,毛姆主要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本人的女性观。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所表现出来的“厌女”(misogyny)观实际就是毛姆本人的真实写照。
2.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自私虚伪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大家眼里标准的好太太,出身于英国世家,在社会名流间游刃有余,言谈举止优雅,完全就是上流社会的淑女风范。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月亮与六便士》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月亮与六便士》作者:吴昊旻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0期吴昊旻[郑州大学,郑州450001]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作为艺术的殉道者而为人称道。
本文选择以女性形象而非男主人公作为切入点,以便更好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旨在揭露小说中体现的男权主义思想。
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在形象塑造上明显受到了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在两性情爱关系的描绘上则一直是男性主宰、女性被支配的模式。
关键词:《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女性形象情爱关系男权中心主义毛姆是世界文坛上一名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月亮与六便士》是其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曾是伦敦证券经纪人的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追求,决然抛弃人人艳羡的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前往巴黎而后又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的人生经历。
通过主人公的一生,毛姆探讨了人生和艺术的关系。
思特里克兰德将自己的整个生命献给了绘画,使他成为众多理想主义者心中完美艺术家形象的典范。
同时,若从女性主义角度去把握《月亮与六便士》这部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曾被思特里克兰德的光彩掩盖的女性人物也具有突出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她们的个人形象、她们与思特里克兰德之间的两性关系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三位女性形象毛姆塑造了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抛弃美满人生,全身心投入绘画中的主人公形象。
在讲述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时,毛姆安排了三个女性形象——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勃朗什和爱塔,依次参与了思特里兰德的生活。
作为思特里克兰德的第一任妻子,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曾与从事证券经纪人职业的思特里克兰德经营着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
一开始,“我”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一位令人喜爱的女性。
“她生得并不美,但面庞很讨人喜欢……在三个女性里面,她是唯一没有用化妆品的,但是同别人比较起来,这样她反而显得更朴素,更自然。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女性主义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对女性的偏见

从女性主义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对女性的偏见吴灵飞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各具特色。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作者对三位女性人物性格及生活态度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偏见,从而唤醒女性意识,呼吁广大女性追求独立自强的生活。
关键词:《月亮与六便士》;威廉·索默赛特·毛姆;女性主义1引言《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突然抛妻弃子远走巴黎追求艺术,屡次因为温饱问题与死亡擦身而过,他的画也没人理睬。
随后他四处漂泊来到了塔希提岛,与土著姑娘结了婚,专心作画,但不幸的是,他染上了麻风病,爱塔遵照他的遗言将满屋的壁画焚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女性主义又称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主义等,是对传统男权社会中男人占主导地位,控制着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反抗,是对女性遭受着不公平待遇的反抗,是女性追求权利、反对社会偏见的进步运动。
本文从毛姆塑造的三个人物形象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勃朗什和爱塔入手,分析斯特里克兰德对待她们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偏见,再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探析作者对女性不满的原因,唤醒广大女性追求平等、追求幸福的女性意识。
2《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2.1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在小说中,她是一个端庄大方,贤妻良母的形象,出身于贵族世家,擅于结交名流。
在派对上,她总能缓和气氛,避免冷场。
在家里,她是一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衣着得体,将一切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她。
但当丈夫告诉她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她完全不能理解丈夫的做法,认为丈夫是有了新欢而抛弃了家庭,她最关心的其实是她在人们面前的形象和地位。
在得知实情后,她果断地结束了与丈夫的关系,诅咒他痛苦地死去。
随后利用大家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仿佛她对家庭的坚持不曾存在过。
在毛姆的笔下,她是一个虚伪,擅于心计,打着爱的幌子不给丈夫自由的女人。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A学教育 2。
19〇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i m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闻着内容摘要:英国著名文学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了《月亮和六便士》,其中塑造了三位不同性格的女性 形象。
鉴于此,本研究透过三位女性形象总结出作者的女性观,对女性存在排斥、偏见、厌恶的同时,也理性化地 塑造了女性,他渴望爱却又逃离爱,不仅依赖又排斥。
关键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女性形象女性观《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比 较出名,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 作,文章中重点讲述了主人公同三 个不同女性形象之间的故事,且这 些女性形象也迎合了那个时代,也 代表了作者及那个时代男性社会 对女性的看法。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自私虚伪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大家公 认的好太太,从小生活在英国贵 族,在名流社交活动中绽放光彩,言谈举止十分优雅,具有浓厚的淑 女风范。
在各个社交场合,她总是 能够找到话题,打破沉默,讨论热 烈,并且可引导大家基于共同的主 题进行讨论。
她十分贤惠,管理家 庭得心应手,孩子们培养的很优 秀,在大家眼中他是贤妻良母,家 庭和谐美满。
然而,实质上这些都 是假象,是她自以为是地向外人展 现自己的幸福,是一种表象。
对于 丈夫,他完全不了解,丈夫的追求 与理想她置之不顾,却一味地同丈 夫装出一种很相爱的墨阳,她只是 将丈夫视为养家糊口的供给者,将 其捆绑在自己的身边,保障她与孩 子们舒适、优质的生活。
在特里克 兰德眼中,她十分虚伪,这也是坐 着十分痛恨的女性形象。
当丈夫为 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离家出 走后,大家纷纷指责他缺乏家庭责 任意识,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表示 同情。
然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太 太的真实面目逐渐表现出来。
对于 丈夫的不辞而别,她十分气愤,生040气并不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与爱,而是外界的流言蜚语使得她没有面子,于是她向外界编造散布丈夫婚外情与人私奔,从而博得大家的同情,她的眼泪与孩子也无法挽回追求理想的丈夫时,她感到十分绝望:如果是为情私奔,他终有一天会厌倦的,她会原谅他;如果真正为了理想,所有的一切就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
女性观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通过《月亮和六便士》塑造了三位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本文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出毛姆的女性观,即一方面对女性有些固有的偏见、排斥和厌恶,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进行理想化的塑造,他渴望爱却又逃离爱,既依赖又排斥。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因其擅长描写情爱曲折纠葛,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魔于绘画,抛弃妻子,放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以期追求个体自由的故事。
近年来,人们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毛姆的“厌女症”;毛姆的反女性倾向;毛姆的婚恋观、情爱伦理观及毛姆的人性观。
这些研究大多从毛姆对女性纯批判的角度入手,更多的研究者认为毛姆具有强烈的“厌女”情节。
笔者发现,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传统型――思特里克兰德夫人阿美,情欲型――勃朗什,母爱型――爱塔。
小说前中期思特里克兰德一直处于逃离状态,试图摆脱阿美和勃朗什的情爱束
缚,挣脱现实的枷锁,想觅得一方净土专心创作,直到最后遇到理想型伴侣爱塔才真正安定下来,开启创作之旅。
毛姆的女性观其实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竭力批判女性,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进行理想化的塑造,对女性又爱又恨。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这三位不同女性形象的分析,浅谈毛姆的女性观。
一、逃离情爱束缚
阿美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发妻。
这个与思特里克兰德有着16年婚姻的女人,在旁人眼中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她追求生活品质,把丈夫和孩子照�得事无巨细。
她的丈夫虽不善交际,但生活中也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育有一双健康漂亮、招人喜爱的儿女。
这种安静的家庭生活似乎足以羡煞旁人。
阿美与思特里克兰德生活多年,却不知丈夫有一个绘画梦,还一度怀疑丈夫的离家出走是因为桃色新闻。
阿美作为家庭主妇,经济上依附于丈夫,丈夫放弃一切去追寻梦想,她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所以,她虽爱结交文人、艺术家,却很难理解丈夫不顾一切追求绘画梦。
可见,阿美并不了解思特里克兰德。
而思特里克兰德在得到了家庭的温暖,被平淡的生活打磨了十多年后,也厌倦了这种生活,他渴望追寻绘画梦,重燃对生活的激情。
当“我”试图劝服思特里克兰德回归家庭时,他却认为“他们已经过了不少年舒服日子了。
大多数孩子都没
有享过这么大的福。
再说,总有人养活他们。
必要的时候,麦克安德鲁夫妇可以供他们上学的。
”他还推卸对孩子的责任:“孩子小的时候我确实喜欢他们,可是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我对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了。
”可见,思特里克兰德责任感缺失,且早已厌倦这样的生活。
男人渴望得到爱、稳定的家庭,得到后却不喜欢被爱束缚,力图挣脱开爱的枷锁。
似乎这是一条在男人中的定律,思特里克兰德如此,毛姆也是一样。
看到思特里克兰德夫妇这种无数对夫妻的生活相处模式后,毛姆借助小说中的“我”表示这种生活虽给人安详、亲切之感,但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他感叹到“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只要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看得出来,毛姆并不喜欢这样平淡的生活,他爱追逐新鲜、刺激,不愿被平淡束缚。
而思特里克兰德决绝地离家出走到巴黎学画画,也证明了毛姆所认同的生活状态正是思特里克兰德所向往的。
而这样的生活,是阿美这种传统、保守的女性不能认同且无法满足他的。
勃朗什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第二个女人,这个表面上辛勤操持家务、热心家庭主妇的女人骨子里和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喜欢追求冒险。
从她离开了全心全意地爱着她的戴克尔,放
弃了原本舒适优裕的生活,抛弃了原本深爱她的丈夫,甘愿承担风险、患难,读者就可以看出她骨子里的不安分。
但勃朗什对思特里克兰德这种冲动强烈的爱是他主观意识里排斥的。
他说:“我不需要爱情。
我没有时间搞恋爱……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
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可见,思特里克兰德只是把勃朗什当作享乐的替代物,他把爱情看作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所以当勃朗什发现自己的付出非但得不到思特里克兰德等量的回报,反而迫不及待地把她甩了,她一时难以忍受选择自杀。
其实,思特里克兰德后来发现勃朗什和她妻子别无二致,都只是想捆绑束缚他。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我发觉勃朗什一点一点地施展起我妻子的那些小把戏来。
她以无限的耐心准备把我网罗住,捆住我的手脚。
她要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上;她对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关心,唯一想的是叫我依附于她。
为了我,世界上任何事情她都愿意做,只有一件事除外:不来打搅我。
”可见,在男女关系中,思特里克兰德更强调对方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自己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不需等量回报,他依旧把女性当作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拨浪鼓”,他眼中觉得“女人满脑子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
他认为女
人不但自己没有精神追求,还来束缚他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所以他很快对勃朗什失去了兴趣,不想再浪费时间和勃朗什纠缠,只想去一个能让他安静画画的岛。
其实,思特里克兰德想要的这种生活,不是阿美这种传统保守、处处循规蹈矩的女性能带给他的,也不是勃朗什这种爱欲至上、宁愿自杀也不愿再接受她的丈夫戴尔克・施特略夫的怜悯如此要强的女人能满足的。
在毛姆看来,女人只是一种工具,是需要时摇一摇就会“咚咚”作响的拨浪鼓,不需要时,她就是应该安静不动的娱乐消遣的工具。
这种将女性视为工具、手段的观点无疑是几千年男性文化统治的结果,早期的女性主义者就曾专门对此进行批判。
例如,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就曾在《女权辩护》一书中说过:“妇女不是男人的玩偶、拨浪鼓,无论什么时候,当他想要驱遣理性、娱乐自己时,他就可以让这玩意在耳边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