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一、本文概述《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理想而抛弃世俗生活,最终走上精神崩溃和自我毁灭的道路。

尽管这部作品以男性艺术家的视角展开,但其中的女性角色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探讨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命运与抗争,揭示作品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首先梳理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包括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艾米、模特勃朗什以及画家施特略夫的妻子。

接着,我们将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这些角色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迫,以及她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还将探讨作品如何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以及女性如何寻求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可能。

通过对《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女性主义视角下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进一步认识和尊重。

二、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概述《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形象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性格特征。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些角色不仅仅是情节的推动者,更是对当时社会性别观念的一种反映和挑战。

我们来看看小说的女主角布兰奇·沙垂尔。

她美丽、温柔,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然而,布兰奇也是社会传统观念的牺牲品,她将自己的全部价值和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最终却因为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而走向悲剧。

布兰奇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这种期待下所承受的压力和束缚。

除了布兰奇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女性角色,如斯特里克兰的太太、画家艾米·劳森等。

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

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

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范颖娜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多产作家,其作品具有世界性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但他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文笔简洁明白、语言幽默深刻、内容雅俗共赏是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在20世纪的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是流传最广、最受读者欢送的。

他小说中刻画的女性人物大局部是西方文明社会中最常见、最一般的女性,毛姆用嘲讽、挖苦、贬斥的笔锋把她们自私、冷漠、虚伪和狡诈的性格特点展露得淋漓尽致,以致有些外国文学评论者指责毛姆有明显的反女性倾向。

毛姆在小说中,一方面对女性进展着毫不留情的批判,他将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塑造成自私、冷酷的妖魔,认为她们是男子堕落和消灭的祸水,作品中表达着他的不满与厌恶;但同时毛姆又塑造出其心目中的抱负女性,以此表达自己对完善女性的渴求,真可谓是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这充分表达了毛姆冲突纠结的独特,因此,他笔下的多数女性人物也具有“天堂恶魔”的性格特征,这一特点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毛姆反女性倾向的根源消失于19世纪末的“女性恶”观念认为女性是邪恶的,带有致命性的诱惑。

也就是说,女性使男性堕落。

当时,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进展,与金钱伴生的全部肮脏和丑恶也随之消失,有些女性已成为为金钱可以交换肉体和灵魂的风尘女子,文学作品中也消失了这类在拜金漩涡中迷失的女主角。

毛姆的母亲是一位可人儿,过着适度优雅、浪费的生活,幼年的毛姆独享着母亲的爱。

在毛姆8岁时,母亲病逝。

而他对母亲的崇敬和艳羡从未停顿,母亲在他心目中已经抱负化了。

母爱的缺失激发了毛姆对爱的剧烈需求,而这种爱的需求终未得到满意。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女人不是沉迷他的金钱、声誉、地位,就是虚伪地和他逢场作戏,现实世界中抱负女性的缺失让毛姆对她们产生了嫌恶之情。

生来个子矮小、口吃、求婚遭到拒绝使他对女人失去了信念,这也导致了他后来婚姻的悲剧结局。

由于毛姆认为妻子嫁给他只是贪图他的名誉、地位、金钱,他们的婚姻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迫于道义的压力。

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

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

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毛姆的女性观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通过《月亮和六便士》塑造了三位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本文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出毛姆的女性观,即一方面对女性有些固有的偏见、排斥和厌恶,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进行理想化的塑造,他渴望爱却又逃离爱,既依赖又排斥。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因其擅长描写情爱曲折纠葛,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魔于绘画,抛弃妻子,放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以期追求个体自由的故事。

近年来,人们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毛姆的“厌女症”;毛姆的反女性倾向;毛姆的婚恋观、情爱伦理观及毛姆的人性观。

这些研究大多从毛姆对女性纯批判的角度入手,更多的研究者认为毛姆具有强烈的“厌女”情节。

笔者发现,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传统型――思特里克兰德夫人阿美,情欲型――勃朗什,母爱型――爱塔。

小说前中期思特里克兰德一直处于逃离状态,试图摆脱阿美和勃朗什的情爱束缚,挣脱现实的枷锁,想觅得一方净土专心创作,直到最后遇到理想型伴侣爱塔才真正安定下来,开启创作之旅。

毛姆的女性观其实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竭力批判女性,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进行理想化的塑造,对女性又爱又恨。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这三位不同女性形象的分析,浅谈毛姆的女性观。

一、逃离情爱束缚阿美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发妻。

这个与思特里克兰德有着16年婚姻的女人,在旁人眼中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她追求生活品质,把丈夫和孩子照�得事无巨细。

她的丈夫虽不善交际,但生活中也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育有一双健康漂亮、招人喜爱的儿女。

这种安静的家庭生活似乎足以羡煞旁人。

阿美与思特里克兰德生活多年,却不知丈夫有一个绘画梦,还一度怀疑丈夫的离家出走是因为桃色新闻。

阿美作为家庭主妇,经济上依附于丈夫,丈夫放弃一切去追寻梦想,她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A学教育 2。

19〇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i m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闻着内容摘要:英国著名文学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了《月亮和六便士》,其中塑造了三位不同性格的女性 形象。

鉴于此,本研究透过三位女性形象总结出作者的女性观,对女性存在排斥、偏见、厌恶的同时,也理性化地 塑造了女性,他渴望爱却又逃离爱,不仅依赖又排斥。

关键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女性形象女性观《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比 较出名,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 作,文章中重点讲述了主人公同三 个不同女性形象之间的故事,且这 些女性形象也迎合了那个时代,也 代表了作者及那个时代男性社会 对女性的看法。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自私虚伪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大家公 认的好太太,从小生活在英国贵 族,在名流社交活动中绽放光彩,言谈举止十分优雅,具有浓厚的淑 女风范。

在各个社交场合,她总是 能够找到话题,打破沉默,讨论热 烈,并且可引导大家基于共同的主 题进行讨论。

她十分贤惠,管理家 庭得心应手,孩子们培养的很优 秀,在大家眼中他是贤妻良母,家 庭和谐美满。

然而,实质上这些都 是假象,是她自以为是地向外人展 现自己的幸福,是一种表象。

对于 丈夫,他完全不了解,丈夫的追求 与理想她置之不顾,却一味地同丈 夫装出一种很相爱的墨阳,她只是 将丈夫视为养家糊口的供给者,将 其捆绑在自己的身边,保障她与孩 子们舒适、优质的生活。

在特里克 兰德眼中,她十分虚伪,这也是坐 着十分痛恨的女性形象。

当丈夫为 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离家出 走后,大家纷纷指责他缺乏家庭责 任意识,对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表示 同情。

然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太 太的真实面目逐渐表现出来。

对于 丈夫的不辞而别,她十分气愤,生040气并不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与爱,而是外界的流言蜚语使得她没有面子,于是她向外界编造散布丈夫婚外情与人私奔,从而博得大家的同情,她的眼泪与孩子也无法挽回追求理想的丈夫时,她感到十分绝望:如果是为情私奔,他终有一天会厌倦的,她会原谅他;如果真正为了理想,所有的一切就完了。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翻译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翻译

毛姆《无所不知先生》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翻译摘要:毛姆许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均体现出作者对女性轻视和的贬低的趋向。

本文选取毛姆短篇小说代表作《无所不知先生》,试以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运用及句式分布两方面对作品中“南塞太太”这一唯一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女性观,并结合其翻译及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毛姆;《无所不知先生》;女性形象;文体学Abstract: The female images in many of W. S. Maugham’s works could show his underestimation and depreciation of women. This paper, based on Mr Know-All, his masterpiece in his short story creation, tries to probe into Maugham’s viewpoints on wom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rs. Ramsay from the aspect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yles, and it also aims to analyze briefly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this respect.Key words: Maugham; Mr Know-All; female image; stylistics一、引言毛姆是英国二十世纪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成名于戏剧创作,但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他的短篇小说。

他一生创作了150多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有:《叶的震颤》(1921)、《卡苏里纳树》(1926)与《阿金》(1933)等。

毛姆主张客观冷静地描写,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形象鲜明,风格朴实,文笔简洁,情节曲折,很受读者的欢迎。

浅析毛姆《面纱》中的女性成长

浅析毛姆《面纱》中的女性成长

019[摘 要] 《面纱》是毛姆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形象变化的解读,回溯其艰难的成长之路,分析女主人公独特的成长经历。

探讨毛姆《面纱》中关于女性成长的书写及其局限性,深入了解毛姆的文学创作思想。

[关 键 词] 毛姆;《面纱》;女性成长 浅析毛姆《面纱》中的女性成长桂汐盈一、毛姆与《面纱》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作家,被誉为“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为特点,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为文学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成为众多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巨匠,也对后来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纱》是毛姆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女性成长小说。

故事以中国香港和被称为“湄潭府”的地区为背景,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凯蒂·费恩的生活展开,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不断成长的女性形象。

凯蒂作为家中的长女,从小在母亲的期待下成长,她有一副美丽的皮囊,但内心世界却无比空虚;她向往爱情,但又无法领悟爱情的真谛。

所以,当时间一年又一年流逝,母亲的责备与着急充斥着凯蒂的生活,甚至样貌比凯蒂落后许多的妹妹也已经有了中意的对象。

在这样窘迫又焦急的境遇下,瓦尔特突如其来的求婚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凯蒂一丝安慰,凯蒂就这样匆匆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丈夫,开始了一段盲目的婚姻。

无爱的婚姻把凯蒂推向出轨背叛的深渊,被丈夫戳穿后,只能被迫跟随丈夫前往霍乱疫情区。

在湄潭府,凯蒂逐渐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觉醒,开始协助修女们做义工。

在修道院的工作中,她的精神得到了振奋,并从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在和修道院孩子们的相处中,她感受到别人对她的需要和生命的充盈,一步步有了成长与蜕变,在生活的困境中不断收获人生的真谛。

二、《面纱》中凯蒂形象变化解读凯蒂·费恩是毛姆所有作品中评价最高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其他小说中毫无变化的女性形象,《面纱》中毛姆对凯蒂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剖析与生动的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毛姆小说《克拉多克夫人》及《面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毛姆小说《克拉多克夫人》及《面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毛姆小说《克拉多克夫人》及《面纱》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摘要:本文选取毛姆长篇小说《克拉多克夫人》与《面纱》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剖析毛姆小说中女主人公这一形象是如何在爱情和婚姻中成为“他者”以及觉醒之后所经历的各种探索与出路。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权主义批评是用女性意识审视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批评,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追求。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女性为争取在政治上、社会上、教育上、法律上同男性获得平等权利而斗争却常常受到各种歧视,因此对男权观念充满了怨恨和抵制。

但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女权运动本身存在一些局限,所以这一思潮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对它的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妇女也同样遭受了不公对待,纷纷成立妇女组织来争取自我解放。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法国著名知识女性奥林珀·德·古日,她在《女权宣言》中就提出了男女之间应该平等,并且拥有平等的权利以及婚姻恋爱自由。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少某种特质,我们应该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在折磨着她。

”[1]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2]波伏瓦还在《第二性》一文中说:“女性并非生来就有,乃是后天养成”。

在她看来,女性的身份与境遇是在父权社会制传统社会与男性主导社会环境中长久形成的。

在父权社会制度中男士有权决定一切,妇女则从属于男性。

[3]爱情和婚姻,是毛姆小说中的一个重大题材。

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这就决定了毛姆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

一是毛姆认为女人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二是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毛姆自然而然地将自我定义为一种最高境界,其小说里的男性通常都是高大威猛、思想聪慧且冷静、执着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且在自己的领域中总能干出一番好事业来,而展现女人的人生则较为枯燥乏味,爱情就是女人生活的一切。

《月亮与六便士》中三位女性的现实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中三位女性的现实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中三位女性的现实意义摘要: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塑造了着魔于艺术而抛弃原有生活,一心追求绘画灵感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故事中他曾先后与三位女性结合。

作者对这三位女性的刻画不仅展示了斯特里克兰德内心追求的变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提到毛姆,我们很难给他以及他的作品贴上一个合适的标签。

他总是平铺直叙,没有标新立异,也没有很特别的技巧,却总是能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将人性最深刻的内容展示在我们面前。

许多作家在描写人性时惯用的深刻、冷漠、辛辣又刻薄的语气,在毛姆的作品里也很难看到。

人性的描写必然离不开人物。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因狂热地追求艺术而抛家舍业,宁可在原始的生活状态下由创作灵感支配自己,也不肯被社会地位与财富所束缚的一个奇男子。

故事中,他与三位女子的结合,或是因为对于社会道德的屈服,或是由于对肉欲的放纵,或是为了在追求理想中寻求庇护。

而故事中的三位女子其实也是毛姆对自己生活时期社会上某些现实的映射。

一、阿美——家庭的责任与社会的束缚小说中,斯特里克兰德的妻子阿美温文尔雅,爱自己的家庭、丈夫、孩子。

阿美没有自己的事业,她最喜欢做的,就是结识社会上的艺术家、小说家,与他们聚会攀谈。

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并不喜欢艺术,也不懂得艺术,她称他为“十足的小市民”。

因此,当她得知斯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的原因是“想要画画”时十分惊异,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有任何画画的欲望和天赋。

事实上,斯特里克兰德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妻子与家人的关注。

妻儿的依附让他不得不投身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他们需要的也只是他的默默付出与庇护。

他喜欢画画,却只能偷偷学习。

他的灵魂向往着自由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刻的出走,他才终于摆脱了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枷锁。

在外人看来,阿美十分热爱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体贴能干的主妇。

可是,当她了解到斯特里克兰德是因为追寻梦想而离开她时,她歇斯底里地发誓自己再也不想见到他。

因为在她看来,斯特里克兰德根本没有抛弃家庭和社会舆论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
导读:本文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析毛姆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范颖娜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多产作家,其作品具有世界性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但他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文笔简单明了、语言幽默深刻、内容雅俗共赏是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在20世纪的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是流传最广、最受读者欢迎的。

他小说中刻画的女性人物大部分是西方文明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女性,毛姆用嘲讽、挖苦、贬斥的笔锋把她们自私、冷漠、虚伪和狡诈的性格特点展露得淋漓尽致,以致有些外国文学评论者指责毛姆有明显的反女性倾向。

毛姆在小说中,一方面对女性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批判,他将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塑造成自私、冷酷的妖魔,认为她们是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作品中表达着他的不满与厌恶;但同时毛姆又塑造出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以此表达自己对完美女性的渴求,真可谓是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这充分体现了毛姆矛盾纠结的个性,因此,他笔下的多数女性人物也具有“天堂恶魔”的性格特征,这一特点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毛姆反女性倾向的根源
出现于19世纪末的“女性恶”观念认为女性是邪恶的,带有致命性的诱惑。

也就是说,女性使男性堕落。

当时,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与金钱伴生的所有肮脏和丑恶也随之出现,有些女性已成为为金钱可以交换肉体和灵魂的风尘女子,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这类在拜金漩涡中迷失的女主角。

毛姆的母亲是一位可人儿,过着适度优雅、奢侈的生活,幼年的毛姆独享着母亲的爱。

在毛姆8岁时,母亲病逝。

而他对母亲的崇敬和羡慕从未停止,母亲在他心目中已经理想化了。

母爱的缺失激发了毛姆对爱的强烈需求,而这种爱的需求终未得到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女人不是迷恋他的金钱、声誉、地位,就是虚伪地和他逢场作戏,现实世界中理想女性的缺失让毛姆对她们产生了嫌恶之情。

生来个子矮小、口吃、求婚遭到拒绝使他对女人失去了信心,这也导致了他后来婚姻的悲剧结局。

因为毛姆认为妻子嫁给他只是贪图他的名誉、地位、金钱,他们的婚姻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迫于道义的压力。

蒙受离婚羞辱的毛姆到了晚年还对其前妻怀恨在心,不肯错过任何责骂她的机会和场合。

他把女人概括为太精打细算,太狡猾,太“文明”。

他对女性抱有极强的偏见和厌恶,只有在作品中,他才能将这种愤恨肆无忌惮地发泄出来。

毛姆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女性倾向,这是精神分析学家在分析了毛姆的小说后得出的结论。

一、毛姆小说中的“恶女”形象
毛姆把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性看成是红颜祸水,她们诱惑男人,是导致男人堕落的根源,一大批“恶女”形象在他的小说中亮相。

在毛姆笔下,“恶女”大致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生来愚昧迟钝又自
愿堕落型的,这类女性以《雨》中的汤普森小姐和《人性的枷锁》中的米尔德里德为代表。

毛姆对这类女性表现出极度的厌恶之情,对她们的悲剧结局大加贬斥、毫不留情。

另一类女性是那些外表温柔可爱,穿着讲究,但内心充满私欲,冷酷无情,竭尽所能去控制男人的权欲型的,这类女性包括小说《刀锋》中的伊莎贝尔、《寻欢作乐》中的特拉福德太太,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布兰奇则是毛姆所憎恶的这类女人的代表。

毛姆借恩特里,克兰德之口表达了对西方社会中“恶女”的批判:“如果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否则她是不会满足的。

女人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

女人心胸狭窄,对那些不能理解的抽象的东西非常反感。

她们满脑子装的都是物质、金钱和地位,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嫉妒。

男人的灵魂喜欢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而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可见,在毛姆眼中,女人是诱惑男人、导致男人堕落和毁灭的祸水,其笔下的女性几乎都被塑造成可憎的“恶魔”形象。

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的米尔德里德爱金钱,讲虚荣,空虚庸俗得让人难以容忍。

她一次又一次地戏弄、欺骗爱她的菲利浦,需要他时,甜言蜜语;不需要他时,一脚踢开。

她对他只是利用,没有牵绊,也不像妻子那样网罗住他,束缚他。

而对男人而言,她就像一件工具,需要时招之即来,不需要时尽可弃之不理。

小说中体现了毛姆讨厌女人、讨厌被女人束缚住手脚的感觉。

小说《刀锋》中的伊莎贝尔是一个贪图享受的姑娘,毛姆毫不留
情地揭露了她蓄意破坏索菲和拉里婚姻的阴谋。

在她的世界里,“她并不担心钱,因为她从来就没尝到没有眼前这一切的滋味,可是她本能地感到钱的重要性。

钱意味着权势和社会地位。

人的一生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她的一生显然应放在这上面。

”她热爱生活,热爱纸醉金迷的生活更胜于爱拉里。

这种女人被毛姆视为虚伪、贪婪的“恶女”。

小说《月亮和六便土》更充分展露了毛姆对西方社会女性的贬斥和厌恶,他认为女人带给男人的是混乱,是冲突,是焦虑,是不断地破坏,是满屋子的暴风雨。

小说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的第一个妻子是毛姆妻子的化身,克兰德的妻子为丈夫生儿育女,恪守妇道,但并不是出于对丈夫的爱,而仅仅是因为丈夫为自己提供保护伞,使她的生活能够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就像西莉一样,毛姆认为西莉怀上孩子是为了拴住他,看似幸福的婚姻成了他的枷锁。

他看不到西莉的优点和长处,只认为她将在感情和金钱上把他榨干,她把丈夫当做维持正常生活的工具,而非情感上的依托和灵魂上对等的交流。

小说中的第二个女性勃朗什是毛姆对当时大多数女性的刻画,她道德感很强、相貌滑稽、品性淳厚,但最终屈服于自己的欲望,抛夫弃家,甚至用自杀的方式想留住克兰德。

毛姆借克兰德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嫌恶,他认为女人是男人享乐的工具;女人是像狗一样的奇怪动物,不管男人怎样对待她们,到头来她们还是爱你;女性根本没有灵魂,就是依附于男人的行尸走肉.不难看出,毛姆眼中的女性一无是处,是一种供男人享乐的工具。

在短篇小说《灵机一动》中,主人公福雷斯特夫人是专职作家,表面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