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与超验主义
新英格兰超验主义 emerson

In 1836 a book came out which mad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America. it was entitled Nature by Ralph Waldo Emerson."The universe is composed of Nature and the Soul," it says, "Spirit is present everywhere."A whole new way of thinking began to exert its influence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man. Nature's voice pushed American Romanticism into a new phase, the phrase of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the summit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Emerson's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annot be exaggerated. his call for an independent culture in both Nature and "the American Scholar"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Emerson's another Transcendental thesis is the individual. If man depends upon himself, cultivates himself and brings out the divine in himself, he can hope to become better and even perfect. This is what Emerson means by “the infinitude of man”. He tried to convince people that the possibilities for man to develop and improve himself are infinite.
解析超验主义在爱默生《论自助》中的体现

思想的集大成者 , 美 国思 想 家 、 诗人 , 1 8 3 6 年出版处女作《 论自 助》 。他 文 学 上 的 贡 献 主 要 在 散 文 和 诗 歌 上 , 他 的主 要 思 想 集 中体现在他的超验主义 (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i s m) 思想之 中 . 而 超 验
必 须 坚 持 自我 、 相 信 自我 , 按 照 自己 的 内心 与 直 觉 行 为 。 《 论自 助》 是爱默生超验 主义思想的集 中体现 , 其个 人主 义、 独 立 等 思 想 体 现得 淋 漓尽 致 。 超 验 主 义 观 点 的核 心 是 反 对 权 威 . 强调个 人 主义 . 主 张 人 能 超 越 一 切认 识 真 理 , 也 就 是 直 接 从 大 自然 中 认 识 真 理 。 在《 论 自助 》 中, 爱默生说: “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是 如 此 之 直 接 , 以 至 于 寻 求 任 何 中介 的 帮 助 都 会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亵 渎 … … 一 颗 纯真的心 , 随 时都 可 以 得 到 神 的 启 示 。届 时 , 过 去 的事 物 消 失 了, 像方法 、 教师 、 课文、 寺 院也 就 不 复 存 在 了 。 ” …他 认 为 . 每 个 人天生就具有 一种潜在 的神性与灵 力 , 因 此 能 够 和 自然 直 接 沟通 、 超 越 自我 。在 社 会 各 方 面都 取 得 了 极 大 发 展 的 同 时 , 美 国 社 会 对 文 化 的 发 展 与 进 步 提 出 了新 要 求 。 爱 默 生 在 《 论 自助 》 中倡 导 的人 与 自 然 的 直 接 沟 通 。 强 调 独 立 正 体 现 了 美 国的文化 需求 , 在 精神上 摆脱英 国 的控制 . 发 展 自 己 的 精 神 文 化 。 爱 默 生 主 张 通 过 人 与 自然 的 直 接 接 触 摆 脱 外 界 的 干 扰 , 让 神灵接 触到 人们 的内心 , 这 实 际 上 就 是 通 过 人 的 灵 力 获取知识 和真理 。 他 把 希 望 寄 托 于人 的 能力 与进 取 上 ,反 对 命 定 论 等 僵 死 的教 条 。他 在 《 论 自助 》 中说 : “ 在世界上 , 依从 别人 的看 法 而 活 着 是 容 易 的: 在独 居中 . 依 照 自己 的看 法 而 活 着 也 是 容 易 的: 但 是 伟 大 的人 物 却 是 在 人 群 中 以最 完 美 的 柔顺 保 持 着 独 居 中 的
最新-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 精品

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作者李孝英鲁尔夫·华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文学巨人。
他的超验主义从宗教和精神至上的角度,提倡人人平等、自由。
在他的超验主义里,每个人的灵魂都无一例外的被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上帝赋予了精神直觉的潜能。
因此,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神圣而平等的,财产的多寡并不重要,灵魂的崇高、心灵的完整才是至高无上的。
他推崇精神万能,号召人们接近自然,追求真、善、美。
在他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比作伟大的女性——母亲,他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享受着自然的欢愉。
可以肯定,产生这种欢愉的力量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人,或者说,在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不能不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和谐乃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人向往之。
社会存在的两极和谐,即男人和女人的和谐也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主题,可是在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男人和女人也不例外,一样存在矛盾。
最开始体力强悍的男人成为支配世界的主导,女人却沦为了第二性别,这或多或少给女性们带来了伤害,于是出现了无数女权主义者据理力争女性应有的权利。
世界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经典名言正说明了女性受到的损害或表面存在的缺陷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人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
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
正因为父权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整个人类文明,男人的文明造就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不让人满意的形象。
当然,在现代婚姻家庭中,男人把女人当做妻子和母亲予以尊重,在婚姻生活的具体事务中,女人也以一个自由人的面目出现在男人的眼前,尽管男人和女人是有差别的,但此时,女人看起来好像不是他者,不属于次者的地位,女人自身感觉就好像和男人是平等的,甚至有些时候通过驾驭男人还感觉自己高于男人。
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

爱默生超验主义中女性形象表达
男性文化为主导教育的人们是不容易认识到这些女性潜在的德行和作用的。
相反,女人也是男人们的杰作和作品,为什么男人们却对自己的作品不以为然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抱怨自己的妻子不怎么怎么的,其实是他自己不怎么怎么的,因为妻子是他的作品。
作用。
男人和女人的同一性。
通俗的说法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可对女人来说,此时的平等其实就是等同,等同于男人,是以牺牲自己的自由、差异和自我为代价的。
那些职业女性尤其感觉自己等同于男人,她们最能体会出“花木兰式的境遇”,她们要成功,在现行条件下必须付出男人双倍的努力。
职业女性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兼顾家庭,像在中国这样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国度,好女人在家里应该既是好妻子也是好母亲,“相夫教子”仍然是人们评判女人的标准。
可是,哪个女人不想争取
当个好女人呢?所以职业女性要在人们眼里成为好女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是爱默生说得好:“让我们公平地评价她吧。
我不想对我们美丽的母亲投掷石块,也不想弄脏我们舒服的巢穴。
我只是想指出,自然和人的真正位置,从而建立正确的教育。
”我们应努力摒弃传统有糟粕的思想,我们也应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像爱默生那样尊重自然,尊重女性,并为女性的全面发展提供和男人一样多的机会。
更了解
[。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

摘要: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 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 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 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 本文管中窥豹, 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 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 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 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 爱默生; 超验主义; 超灵; 现代主义; 批判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1803- 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
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
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美国的孔子; 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 英国著名作家麦修# 亚诺德曾说, 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 1 ] 。
詹姆斯# 罗塞尔# 罗威尔说, /清教徒的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 (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 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 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 而让我们在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 2] 。
尽管爱默生对美国, 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毕竟沧海桑田, 时过境迁, 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 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 又有何启示, 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此, 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 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 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 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超验主义对爱默生作品的影响

人们经 常 把 拉 尔 夫 ・沃 尔 多 ・爱 默 生 ( R a l p h Wa l d o E me  ̄ o n ,
1 8 0 3 —1 8 8 2 ) 的名 字 和美 国新 英 格 兰 的 超 验 主 义联 系 在 一起 ,这 一 哲 学 流派强调生命个体对 自然 、宇宙 的直觉体验。爱默生受 欧洲 浪漫主义和
组成部分。 超 验 主义 是 美 国一 场 重 要 的思 想 运 动 ,它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一 直 影 响着
超验 主义思想影响颇 深 ,是新英 格兰 超验 主义 的杰 出代 表。他高 风雅 望 ,博学景行 ,在世时声 名远播 ,遍及欧洲 ,誉满j E 美 ,是同代人 当中 最 富影 响的哲学家和文豪。 浪漫 主义文学思潮对爱默生的创作影 响是非常巨大 的。其崇 尚 自然 的特点 ,奇特 的表达方式 以及注重情感 的表现正迎合 了美 国崇 尚精 神的 传统。浪漫主义文学在西方始于 1 8世纪末 流行于 1 9 世纪 3 0 、4 0年 代 这个时期。它最先形成于德国 ,而后波及到英 国、法 国和俄 国,鼎盛时 代是法国资产阶级 大革命时期 ,即 1 8 世纪 9 0年代到 1 9 世纪 3 0 年代 。 1 9世 纪 3 O年 代 到 4 0年 代 间 活 跃 在 美 国新 英 格 兰 地 区 的 超 验 主 义 被 认 为 是 美 国浪 漫 主 义文 学 的颠 峰 时 刻 。 超 验 主 义是 美 国历 史 上 最 具 影 响 力 的一 场 思 想 领域 和文 学 领 域 里 的运 动 。 它 强调 宇 宙 中 的精 神 ,即 “ 超 灵 ” 的 存 在 ,为 人 们展 现 了一 个 全 新 的 与 众不 同 的 自然 观 ,尤 为 重 要 的 是 这 种 思 想 的 形 成 引起 了人 们 对 “ 个 人 ” 的 关 注 生 命 个 体 的 重 视 。超 验 主义者告诫人们应该 自力更生 ,自尊 自强 ,努力依靠 自己的力量来实 现精神 的境界的提升和完善。超验主义对美 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壮大和美 国文学及文化的独立形成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 。 超验个人主义也是美 国文学 中超 验主义 思想体系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与人 们 所 熟 悉 的个 人 主 义 不 同 ,超验 个 人 主 义 强 调 个 人 的 超 验 性 、人 格 性 和 能 动性 。它 从 进 步 向上 的 角 度 ,从 更 深 层 的意 义 来 诠 释 个 人 主 义 的 传统概念 ,并赋予其时代意义 ,积极促使美 国民族主义思想在社会 生活 的各个领域中蓬勃 发展和迅速蔓延。超验主义伦理思想虽盛行于美国 l 9 世纪中后期 ,但 它在美 国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尽 。作为美 国超验 主义伦理 思 想 家 代 表 的爱 默 生 、梭 罗 等 著 名 学 者 们 也 非 常 重 视 对 伦 理 问 题 的 探 讨 ,强 调 思 想 自立 性 和 自然 神 圣 性 在 伦 理 学 中 的重 要 地位 ,重 视 道 德 实 践 ,呼吁人类追求最原 始的简朴 的道德生活 ,培养 自然坦诚 的道德观 。 这些学者们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 来表现其真挚 的道德观和伦理思想 ,或许这 就是那些名篇名著至今仍拥 有持久魅力 的 重要原 因之一 。同时美国超验 主义伦理思想在某些方面也 存在不足 比如 他们所提倡 的泛神论论调 、强调道德直觉简单化等缺陷。 超验 主义发源于唯一神教 ,同时又接受 了浪漫主义的影 响,强调人 与 上帝 间 的直 接 交 流 和 人 性 中 的 神性 ,它 的 出现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解 放 了 人 性 ,提高了人 的地位 ,使人的 自由成 为可能 。超验主义具有强烈 的批 判 精神 ,建立一个道德完满 、真 正民主 自由的社会 是它 主要 的社会 目标。 尽管在某些方 面超验 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彩较浓厚 ,但超验 主义对 人的 自由的精神 的不懈追求和进取却是美国文化 中一个不可或缺 的重要 组成部分 。美 国超验 主义认 为:宇宙 中的任何 一个人都具有 一种敏锐的 洞察力。这种来 自心智上洞察力人天生就有。它使人能够通 过直觉而非 经验去理解和把握终极 真理 的存在 。也正是基于这种 直觉洞察力 ,人才 能够通过个人 自身的不 断努力 ,不断 的完善 自我 ,超越 自我来接近最高 存 在 。 由此 ,我 们 可 以得 出结 论 :美 国超 验 主 义强 调 精 神 或 超 灵 的 重 要 性 ,强 调 个 人 是 改 变 社 会 ,发 展 社 会 ,推 动 历 史 前 进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 主 张人 与 自然 相 和谐 。 超验 主义作为理想主义或哲学 浪漫主义 的一种形式在 l 9世 纪 中期 的蔓 固具有特殊意义 ,是美 国历史上 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并为美 国浪漫 主义文学 的发展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为此 ,爱默生在 《 论自 然 》一文 中为我们深刻诠释 了超 验 主义 的思 想精 髓。仔细研 读 《 论自 然》 ,充分理解超验主义的真谛 ,可以为我们 提供许许 多多有价值 的启 示 ,许许 多多至今仍被信奉为 “ 箴 言” 的启示。作为超验 主义 的哲学领 袖 ,爱 默生完全将其思想演变成一种 自由、民主、独立 的民族 文化 ,民 族精神 影响著世世代代 的美国人。他的思想 已成 为西方世界文化 的重要
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的智慧-2019年文档

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的智慧哲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好的哲学思想能够指导人们远离蒙昧,活出精彩的人生,带给人们智慧,它的价值远远大于物质财富。
可是,大多数哲学理论都是晦涩难懂的,让人望而生畏,结果导致很多人面对宝藏却往往空手而归。
美国文学家、哲学家爱默生的出现,很好地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寓哲学于文学,用生动的、形象地语言表达出深邃的哲学思想, 使人们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了解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爱默生所倡导的哲学思想是超验主义,超验主义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能够摆脱感觉和理性的束缚,与真理建立直接的联系。
超验主义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自然界,强调精神的力量以及个人的重要性,它极大地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健康的活力。
爱默生的代表作《论自然》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自我启示爱默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对世界、对宇宙的独特的理解。
他强调人不应该依赖二手信息,即过去的智慧,以及被继承下来,已经成为惯例的知识,人要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
他在《论自然》中说:“我们的时代是怀旧的……前人面对面地观察上帝,而我们却透过前人的眼睛来看。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建立与宇宙的直接的联系?为什么我们不用诗歌和哲学去赞美智慧, 反而去赞美传统?我们应该信仰自我启示,而不是前人的历史。
”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能想去哪就去哪的行动自由,也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建立在丰富物质基础上的消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思想的自由。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早已失去了这种自由,被淹没在现代资讯的海洋里。
在现代社会,各种思想,各种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新旧更替十分迅速,随波逐流的人们怎能把握真正的智慧?于是只能被时代的大潮牵着鼻子走, 无法翻身做自己的主人。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宛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疲惫的人们指引前进的正确方向,如果人们能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与这个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那么,自由与幸福便是属于人们的,谁也拿不走的宝藏。
Ralph Waldo Emerson 爱默生超验主义

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爱默生的作品强调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超越来达到与宇宙的合一,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 的作家和思想家。
爱默生的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邃,对美国文学的语言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超验主义的体现
在《论自助》中,爱默生强调了超验主义的理念,即通过 个体的直觉和感悟来超越感官和理性,达到更高的精神境 界。
《美国学者》的解析
美国文化的反思
在《美国学者》中,爱默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认为美国文化过于注重 实用和功利,缺乏精神和灵魂。
学者的使命
爱默生认为学者应该承担起引领社会的使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 类发展。
1821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开始接触文学和哲学。
1833年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逐渐成为美国文学的重 要人物。
文学成就
18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诗 集》,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
1844年发表了著名散文《自然 》,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
1850年出版了代表作《代表人 》,通过对个人性格的描述来 探讨人类普遍的命运。
倡导个体超越自我
爱默生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超越,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和智慧,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
自然的神圣地位
强调自然与人类精神的联系
01
爱默生认为自然是人类精神的重要来源和滋养,通过与自然的
接触可以获得灵感和智慧。
赞美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02
爱默生认为自然具有神圣的地位,它的美丽和力量可以激发人
02
超验主义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超验主义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b5E2RGbCAP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
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p1EanqFDPw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
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
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DXDiTa9E3d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
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RTCrpUDGiT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
”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5PCzVD7HxA比起爱默生的演说和写作,梭罗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jLBHrnAILg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xHAQX74J0X 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on,orLifeinth eWoods,1854 梭罗著),等等。
LDAYtRyKfE十九世纪的美国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独特的美国文化诞生和成长的时期,是继政治独立之后美国精神、文化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而真正独立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代,以爱默森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潮“破空出世”,成为美国人的精神独立宣言。
Zzz6ZB2Ltk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
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dvzfvkwMI1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
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
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rqyn14ZNXI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
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
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
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
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
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
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
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
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
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
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
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EmxvxOtOco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
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
SixE2yXPq5正因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才使得超验主义明显地烙上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轰烈:“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而这种素来被称为美国平民宗教的自立自强,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
6ewMyirQFL因此,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的哲学命题,解放了美国思想,也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
kavU42VRUs其实,“超验主义”作为一种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y6v3ALoS891.Brief introduction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or“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 m” or “American Renaissance” (1836---1855> was the first Americ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which exerte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American people. As Lawrenc e Buell states, “To proclaim transcendentalism’s impact, however, is easier than to define it, for the movement was loosely organized and its boundaries were indistinct”.M2ub 6vSTnP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was, in essence, romantic ide alism on Puritan soil. It was a system of thought that orig inated from three sources. First William Ellery Channing (1 780---1842> was an American Unitarian clergyman. His Unitar ianism represented a thoughtful revolt against orthodox Puritanism. Unitarianism believed God as one being, rejecting the doctrine <教条主义)of trinity<三位一体), stressing th e tolerance of difference in religious opinion, and giving each congregation圣会 the free control of its own affairs and its independent authority.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 he central doctrines of transcendentalism. Secondly, the id ealistic philosophy from France and Germany exerted enormou s impact on American intellectuals. Thirdly, oriental mysti cism as revealed in Hindu and Chinese classics reached Amer ica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As a result, New England Trans cendentalism blended native American tradition with foreign influences. 0YujCfmUCwDissatisfied with the materialistic-oriented society and ea ger to save the soul with a doctrine of the mind, some Amer ican intellectuals were so athirst<渴望的)for new ideas th at they formed an informal discussing group, the Transcende ntal Club, with some thirty men and women of Boston and Con cord in 1836. They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new Germ an idealism and delighted in abstract discussion. They met irregularly over the next four years at Ralph Waldo Emerson 's home in Concord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new id eas of life and society. This club was the first and most famous of a series of forums修订 that served during the nex t few decades as social gathering points. It became the mov ement's magnetic center. From 1836 to 1835, they advocated their views and principles in various magazines. Besides, t hey even published their journal. The Dial (1840-1844>. eUt s8ZQVRdTheir meetings and their journal promoted this movement and added prominence to it. Many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new ideas of transcendentalism were impressed by the brotherhoo d of humanity.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evi l society, they made two communitarian experiments by estab lishing ideal communities. George Ripley (1802-1880> set up the Brook Farm on Boston's outskirts<郊区), which ran fro m 1841 to 1847 with emphasis on cooperation without competi tion. On this farm, people shared in domestic and physical labor, and secured material and cultural welfare. It stress ed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ts most distinguished institutio n was its school. The great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1 806-1864> was once its member. It is a pity that a disastro us fire in the uninsured main building put and end to this experiment. The second experiment is Fruitlands, near Harva rd, set up by Bronson Alcott (1799-1888> in 1843. On this farm, Alcott stressed the absolute avoidance of exploitation of man and beast. It lasted less than a year because it wa s more extreme in practice than the Brook Farm. Alcott also helped to organize and preside over the concord School of Philosophy (1879-1888>, a summer seminar. This was the last significant activity of transcendentalism. However, in the 1830s and 1840s,transcendentalism was treated in newspaper s and magazines as something between a national laughing st ock and a clear menace to organized religion sQsAEJkW5T2. Major ConceptsThe term “transcendentalism”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ve rb transcendere meaning, to rise above, or to pass beyond t he limits. 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recogn ition in man of the capac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transce nding the reach of the five senses, or of knowing truth int uitively, or of reaching the divine without the need of an intercessor. As the leader of this movement, Ralph Waldo Em erson interpreted transcendentalism as “whatever belongs t o the class of intuitive thought,” and as “idealism as it appears in 1842.” He believed that the transcendental law was the “moral law” through which man discovered the nat ure of God as a living spirit. The major concepts that accompanied transcendentalism can b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six points.GMsIasNXkA(1> It stressed the power of intuition, believing that peop le could learn things both from the outside world by means of the five senses and from the inner world by intuition. B ut the things they learned from within were truer than the things they learned from without, and transcended them. It held that everyone had access to a source of knowledge that transcended the everyday experiences of sensation and refl ection. Intuition was inner light within. TIrRGchYzg(2> As romantic idealism, it placed spirit first and matter second. It believed that both spirit and matter were real but that the reality of spiri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mat ter. Spirit transcended matter, and the permanent reality w as the spiritual one. It stressed essence behind appearance. 7EqZcWLZNX(3> It took nature as symbolic of spirit of God. All things in nature were symbols of the spiritual, of God’s presenc e. Nature was alive, filled with God’s overwhelming presen ce.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was viewed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divine spirit. Behind physical objects was a univers al soul. Nature was God’s enlightenment towards human beings. Therefore, it could exercise a healthy and restorative influence on human mind. Nature was ennobling and people we re somehow better for being out in the woods or meadows. So people should come close to nature for instructions. Natur e not only showed humanity its own materiality but taught h uman morality. Nature’s beauty was the beauty of human min d. The two were joined together. With this organic view in mind, it stressed unity of humanity and nature. lzq7IGf02E (4> It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be lieved that the individua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 n society and that the ideal kind of individual was self-re liant and unselfish. It held that there was a greatness in all human beings that needed only to be set free. People sh ould depend on themselves for spiritual perfection. As the individual soul could commune with God, it was, therefore, divine. With the assumption of the innate goodness of human ity, it held that the individual soul could reach God witho ut the help of churches or clergy. While stressing individu ality, it rejected the restraints of tradition and custom. The transcendentalist had an uncompromising concern for ind ividual’s moral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for social progress.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remains a vital part of Am erican creed even today. zvpgeqJ1hk(5> Emerson envisioned religion as an emotional communicati on between an indi vidual soul and the universal “Oversou l”. The “Oversoul” as called by Emerson was an all-perva ding unitary spiritual power of goodness, omnipresent and o mnipotent, from which all things came and of which everyone was a part. It existed in nature and in humanity alike and constituted the chief element of the universe. Generally, the Oversoul referred to spirit of God as the most importan t thing in the universe. Since the Oversoul was a single es sence, and since all people derived their beings from the s ame source, the seeming diversity and clash of human intere sts was only superficial, and all people were in reality st riving toward the same ends by different but converging pat hs. Thus was affirmed the universal brotherhood of humanity, and the ultimate resolution of all social problems. The ha rder each person strove to express his or her individuality, the more faithfully he or she followed the inner voice, th e more surely would the aims of his or her life coincide wi th those of his or her neighbor. NrpoJac3v1(6> It held that commerce was degrading and that a life spe nt in business was a wasted life. Humanity could be much be tter off if people paid less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 world in which they lived. 1nowfTG4KI3. SignificanceTherefore, transcendentalism can be best understood as a so mewhat late and localized manifestation of romantic movemen t i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The triumph of intuition ov er five senses, the exaltation(喜悦> of the individual over society, the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 formalized religion, the rejection of any kind of restraint or bondage to custo m, the new and thrilling delight in nature --- all these we re in some measur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cendentalism. The se ideas also inspired English poets Wordsworth and Colerid ge as well as many German idealist philosophers. As formula ted by Emerson, transcendentalism became a clarion call to action, exhorting young people to cast off their deadening enslavement to the past, to follow God within, and to live every moment of life with strenuousness, to regard nature a s the great objective lesson proving God’s presence everyw here in His creation. fjnFLDa5ZoTranscendentalism was also an ethical guide to life for a y oung nation of America. It preached the positive life and a ppealed to the best side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it str essed the tolerance of difference in religious opinion and the free control of his own affairs by each congregation, a nd called to throw off shackles of custom and tradition, an d to go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nd distinctly American culture. It insisted on the essential worth and di gnity of the individual as a powerful force for democracy. It also advocated, and practiced, an idealism that was grea tly needed in a rapidly expanded economy where opportunity too often became mere opportunism, and the desire to “get on” obscured the moral necessity for rising to spiritual h eight. tfnNhnE6e5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is important to American lite rature at least for two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it is rep resented by two major writers of the country----Emerson and Thoreau. They became movers and shakers whose writings hav e had more and more impac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So far as these two writers are concerned, they were more endurin gly important for their ideology than for their actual lite rary achie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a new group of writersunder the influence of Emerson and Thoreau began to apply transcendental ideas in their works. Almost all the writers of the period were more or less influenced by transcendent alist doctrines. Hawthorne, Melville, Lowell, Dickinson, an d Whitman were all exponents of transcendentalism in one wa y or another. They created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bmVN777sL4. WeaknessesThe transcendentalist movement had a small membership and o nly lasted for a few years, but it has exerted great impact in the country. As time passes, the term “Transcendentali sm” has lost its derogatory sense and become the condensat ion of American romantic movement in literature of the peri od. It lasting importance is great. Transcendentalism, howe ver, was never a systematic philosophy. It borrowed from ma ny sources and reconciled 调解few of them. Whenever the de mand of logic became too insistent, it turned to mysticism. It became a rationale for the pressure toward expansionism that was already turning people’s minds to the conquest o f the West. It resulted far more often in rampant individua lism than in a democracy of mutual helpfulness and equal op portunity. The denial of the reality of evil tended to makemoral indignation an irrelevant emotion. The failure of tr anscendentalism as a moral force in American life was its d enial of its real spiritual origin. People used it to justi fy their acquisitiveness and left it up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ensation to balance the rest of the account. These are its weaknesses. V7l4jRB8HsThe RhodoraRalph Waldo EmersonOn being asked, Whence is the flower? 杜鹃花从哪里来?In May, when sea-winds pierced our solitudes, 五月的海风把孤独吹散,I found the fresh Rhodora in the woods, 我发现林中新开的杜鹃Spreading its leafless blooms in a damp nook, ,无叶的花朵伴随潮湿幽僻绽放,To please the desert and the sluggish brook. 让荒凉慵懒的小溪愁眉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