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_李嘉乐

合集下载

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1)

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 第一编 总论 第二编 造园史 第三编 造园各论 第四编 结论 章 第一章 造园学之意义 !第二章 造园学于学术界之位置 !第三章 造园学之体系 !第四章 造园之分类 第一章 中国造园史 ! 第二章 西洋造园史 ! 第三章 日本造园史 第一章 庭园 !第二章 都市公园 !第三章 天然公园 !第四章 植物园 !第五章 公墓 !第六章 都市美 第一章 国内造园近况 ! 第二章 南京都市美增进之 必 要 ! 第 三 章 对 于 我 国 造 园 教 育 之 管 见 ! 第四章 对于我国造园行政管见
K&+,-. /+01 2 >+3-1,5,?F% // 风致园艺研
究园庭公园之设计布置方法 % 8C9* 从英文词
中国园林
!""#$"%
!"
汇来 看 % 章 先生 的 风 致园 艺 和 其 开 设 的 庭 园 学 是 一样 的 & 此 外 % 江 苏 省 立 第 二 农 业 学校是我国最早开设园艺学科的学 ’ ( -%-! 年 设 立 了 园 艺 科 & 章 守 玉 先 校( 生 在 -%-! 年 考 入 该 校 %-%-# 年 毕 业 % 留 在校农场实习 %-%-. 年春离校东渡日本 &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一、背景回顾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作为一级学科,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丰富的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经验,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寺庙、宋代的庭院等。

然而,直到20世纪初,风景园林教育才开始成为正式的学科。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引入与融合成为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著名的风景园林学家、教育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这一时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以西方设计理念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风景,推动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20世纪中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8年,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正式成为独立的学科,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的分离。

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教育机构关闭,师资力量流失,教学资源匮乏。

这一时期,风景园林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美化和生态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这催生了风景园林教育的新的发展热潮。

多所高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展望展望未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对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这将为风景园林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求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不断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这为风景园林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也要求学科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

我的回顾与展望 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我的回顾与展望 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我的回顾与展望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和成长1. 简介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园林设计、植物学、生态学、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

而在风景园林行业中,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问题,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 园林学科教育的发展2.1 传统的园林学科教育模式•着重培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实践环节和综合能力培养2.2 现代化的园林学科教育模式•引入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 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3.1 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3.2 实践锻炼•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掌握实际操作技能3.3 良师益友•寻找优秀的导师指导学习•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3.4 跨学科合作•与相关专业合作•培养综合素质4.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4.1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部分学校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人才供需矛盾突出4.2 实践环节不足•部分学校缺乏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欠缺4.3 教育体制与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5. 风景园林人才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风景园林人才将更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2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利用新技术提升园林设计和施工效率•注重将艺术元素融入园林设计中5.3 国际化视野的拓展•了解国外园林设计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性项目,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6. 总结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风景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风景园林人才需关注环境保护、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并拓展国际化视野。

希望中国的风景园林人才能够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

金都园林的70年

金都园林的70年

金都园林的70年作者:***来源:《绿色中国·B》2021年第11期庄严天安门,美丽长安街,自1952年以来,金都园林对共和国历次重大政治活动进行园林绿化保障,从十大建筑到毛主席纪念堂,从1990年亚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从建国50周年到建党100周年,金都园林的发展就是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其发展史也应是中国园林发展史的首章。

1952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事务所(金都园林前身)树工队的队长李嘉乐带领,在宣武门到西单的道路边种植了100余株国槐,这是北京市第一条栽植行道树的道路。

1955年8月8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处成立。

1959年,圆满完成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展馆、民族宫、美术馆、北京站等著名的十大建筑绿化任务,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

也是在此次任务中,公司成功研发出“非季节栽植”和“大树移植”两项技术,并作为公司“拳头”技术不断创新沿用至今。

1979年,公司怀着对毛主席的深深敬爱和缅怀之情,为毛主席纪念堂选取并栽植283株大规格油松,顺利完成绿化任务。

在此期间,公司还先后完成日坛公园、玉渊潭公园、宣武公园、地坛公园、月坛公园、西土城、北土城、景山公园山坡、香山公园山区等绿化任务。

1990年,公司圓满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工人体育场、大学生体育馆、木樨园体育馆及五路三桥等亚运会重点工程的绿化美化任务,建成一座蜚声中外的亚运城,做到了民族特色、时代气息与体育竞赛氛围的紧密结合,画出了一幅幅简洁、明朗、大方、活泼、绚丽的绿色图画。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公司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用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陆续完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村、奥运自行车赛道沿线、国家游泳中心等多项绿化任务,向世界展示北京优美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首都的新风貌。

近年来,公司先后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亚投行、2019年延庆世园会、温榆河公园、西海子公园、大兴新机场、槐房水厂、怀柔城南公园、雄安新区等百余项重点绿化工程,在祖国各地留下金都园林的深深烙印。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_李炜民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_李炜民

50风景园林论坛1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起源和发展概述在汪菊渊先生和吴良镛先生的倡导下(1950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的“造园组”,于1951年在清华大学设立,成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开端。

1956年3月,高教部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调整到北京林学院。

同年8月,造园专业正式归属于北京林学院,并且定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

1957年11月,北京林学院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1964年1月,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改名为园林系,正式确立了园林专业的名称,明确了学科的研究方向。

1965年7月1日,园林系建制被撤销,并入林业系,成立园林教研组,保留了教师队伍。

1974年,北京林学院恢复园林系建制,1977年7月,全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与其他学科一样,园林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1]。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高校已经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196所院校设置了风景园林(类)专业,在校学生达到4万余人。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对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

风景园林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科学、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Thinking abou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摘 要:1951年,在汪菊渊先生和吴良镛先生的主持下,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造园组”,成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开端。

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

面临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风景园林从业者应该认真反思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并拓展学科体系建设,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使风景园林学科成为改善城市环境、传承城市文脉、维护城市健康的重要支点。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国际景观计划设计学术研讨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景致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剂,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计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范畴的兴起,来自这四个方面的变更、影响、制约、鼓励,促使中国景致园林计划设计学科专业正在阅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重大改变。

对此,作者基于多年的研讨(刘滨谊1990、1996、1997、1998、1999)[1~5],以为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明白中国景致园林计划设计学科专业所处这一改变期的定性、定位、定型和定向,采用相应的实行对策。

1 定性——加速学科专业观念改变与全世界环境维护、生态建设、可连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景致园林计划设计学科与教导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计划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系统、实践取向这四方面都产生着构造性的重大改变,并且,随着新世纪的进入,这种改变正在加速。

对此,本文称之为转型期我国景致园林界的改变。

景致园林计划与设计(中国国务院学位办1998年之前制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名称,1999年起,该专业名称撤消,仅在硕士点“城市计划与设计(景致园林计划与设计方向)专业中有此名称”)(国际学科名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是作为一个完全的学科而独立存在的。

在中国,尽管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该学科依靠于传统园林,已有断断续续的发生发展,然而,就现代国际接轨的学科意义而言,这一学科专业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阅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构造分化、重组、改变。

学术方面,一是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农林园艺、建筑计划的影响,二是受到国际景观建筑学学科专业的推进;社会实践方面,一方面,敏捷发展的景观与园林建设的市场需求为该学科专业供给了辽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鱼目混珠、外行多于行家的状态,导致该专业实践结果缺少原创、“克隆”国内外景观实例成风,程度难以进步。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进入新时期
注: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编著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
2 意义解读:满足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科担负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快速发 展、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根据现 代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加强对本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然而现行的人才培养 规模、规格已不能适应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风景园林学科在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湿地 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休闲娱乐游憩地、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 及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大地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等领域均有主导或重要的 支撑作用,从业范围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水利 部、农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旅游局、文化部等多 个国家职能部门、机构以及产业,大中小城市普遍设置相关的园林绿化管理局 (处)。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风景园林行业从业人员 约500万人。风景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风景园林成 为一级学科极大地满足了风景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从所占的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份额中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学科在382种二级 学科中仅占1.5种,而在965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只占2个。从招生目录也可看 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在林学一级学科中不是主流招生学科,约占1/7,风 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建筑学中所占份额也非常小,仅约占1/13。份额极小的培 养规模,禁锢了学科的扩张和发展。
李 雄 / LI Xiong
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6-0022-01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5-30; 修回日期:2011-05-30

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及发展方向》2023-10-26•中国园林艺术简介•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分析•中国园林艺术发展方向探讨•中国园林艺术在未来的展望目•中国园林艺术案例分享录01中国园林艺术简介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一种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其特点包括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和空间性等。

园林艺术以自然为基础,通过模仿自然景色或融合自然元素,创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

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展示,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风格和特点各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园林艺术通过布局、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空间氛围。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自然性历史性空间性人文性1 2 3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历史沿革从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到唐宋元明清的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中国园林艺术不断演变和丰富。

发展阶段如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

代表作品中国园林艺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等不同种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园林种类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对称,建筑华丽,强调气势和庄重。

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注重自然与和谐的统一,追求小而精致的效果,体现文人雅士的清雅脱俗。

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结合了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以静谧幽雅为特点,融合了禅意和山水意境。

如杭州的灵隐寺等。

寺庙园林02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分析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房地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园林艺术市场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

众多园林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导致竞争加剧。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艺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庭院设计,而是向公园、广场、商业空间等更多领域延伸。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一些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大型园林企业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李嘉乐 刘家麒 王秉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00835)
提要
通过对中国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 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包含的三个层次及新世纪风景园林肩负的
重任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学科 挑战
中图分类号 T U 986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 、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 关系的科学与艺术 , 它致力 于保护和合理利用 自然环境资 源 , 创造生态健全 、景观优美 、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人类生活环境 。风景园林学 融生物科学 、 工程 技术和美学 理论于一体 , 为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 , 发挥着 其他学科不 能代替的作用 , 产生着巨大 的环境效益 、 社会 效益和经济 效益 。
1 不断发展的风景园林学科
古代传说 , 不论是西王母的“瑶池仙境” ,基督教的“伊甸 园” , 还是佛教的 “西方极乐世界” 都是根据人间的优美自然 环境加以理想化的塑造而成 的人们向往的美好 境域 。它们 经过口头流传到诸于文字描绘 ,令人仰慕 。人们最早在布建 祭祀场所时追寻探求 ,继而拥有权势的人在其生活的空间中 加以效仿 , 即使是一般的大众也在生产 、生活的空间中尽其 所能利用自然因素改善自己的现实生存环境 。园林从起源 , 经过漫长的历史 , 发展至今已成为全世界几十亿人口共享 、 共识 、共同研讨 、实践着自然 、生命科学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 学科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 ,欧洲的大城市出现了公园 。欧 洲工业革命以后 ,城市迅速膨胀 ,城市环境日趋恶化 ,英国人 霍华德(Ebe ne ze r How a 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 。十九 世纪下 半叶 , 美国 造园 大师 欧姆 斯特 德 (F re de rick L aw O lmsted)在考察了欧洲之后 , 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 、波士顿 和华盛顿的公园绿地系统 ,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 林师(L andsca pe A r chitec t)。自那以后 , 园林学的领域打破 了封闭的园墙 , 扩大到城市整体绿化的范畴 , 风景园林师成 为独立的职业 。其职业的知识基础包括空间的规划设计 、景 观艺术构成 , 植物栽培 、土建工程技术和地学 、气象学 、生态 学等多个学科 。1898 年 。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 LA )成立 , 1900 年 哈 佛大 学 首 开风 景 园 林 学 (La ndscape A rchitecture)课程 , 这意味着风景园林已形成一门独立的专业和具 有特定内涵的学科 ,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建立 。风景园
城市园林绿化又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 要在城市土 地利用规划 、城市总体布局中作出安排 ;要同城市公用工程 同时建设 , 要同城市交通 、信息网络 、给排水 、能源管线相协 调 ;同环境保护 、环卫设施建设 、水源地保护 、水资源涵养 、河 道水体景观相关连 , 同各项建设项目相配套 。因而城市园林 绿化必须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 纳入统一管理 体系 。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 , 风 景园林学科得到重 新发 展 。从中央到省 、市恢复了园林管理机构 ,有 40 多所农林 、建 筑 、城建大专院校开设了园林(植物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 计)系或专业 。国务院先后颁布了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 例》 、《城市绿化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1992 年世界 “环发” 大会 之后 , 我 国政 府把 保护 环境 、 绿 化祖 国作 为基 本 国 策 。为此 , 建设部制定了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 全国 各城市根据这些指标编制或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并开展 创建园林城市的活动 。据 1997 年统计 ,全国从事风景园林建 设 、管理 、教学 、科研的职工有 40 多万人 , 全国 668 座设市城 市平均绿化覆盖率为 25 .5 %, 人均公共绿地 5 .5m2 , 国家 、 省 、市 (县)三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9 .6 万 km2 , 约占国土面 积的 1 %。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实 际水平和工作业绩 距离现代化 建设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 ,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少问题 。
首先表现在全社会对风景园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 环境意识普遍不高 ,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 认为园林绿 地占用大量土地却不能或只 能产出微不足道的 经济收入 。 建造环境绿地被物业投资者视为负担 , 有些地方甚至侵占仅 有的少量公园绿地搞房地产 开发 。致使目前我 国城市园林 绿化仍处在非常落后的状况 。现代一些发达国 家的城市绿 地率都在 50 %以上 , 人均公共绿地在 30m2 以上 。我国现行 标准要求绿地率 30 %, 人均公共绿地 7m2 , 仅是维持城市生 态不致恶化的最低临界值 , 却还有人认为是浪费土地 , 实施 起来仍困难重重 。预测下个世纪 30 年代我国城市化地区人 口将超过 60 %, 如果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 , 其后果将是不堪 设想的 。
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历史 悠久 。中国是世界 三大园林发 源地(西亚 、希腊和中国)之一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 独具特色 。但是在国内建立这一门现代学科 , 却是新中国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立以后才出现的事 。在 40 年代以前的大学本科里 , 只是在农 学院园艺系中 , 在学习观赏植物 、栽培应用的同时学一门造 园学 。在工科院校营造建筑学系也只是从空间布局 、建筑艺 术的角度讲授园林和相关工程知识 。当时国内的少数园林专 家都是在国外学成的 。
1983 年在 中国建 筑学会 下建立 了园林 学会 (二级 学 会), 1989 年成立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一级学会), 目前有 团体会员 117 个 , 会员 1 .1 万余人 , 分布在园林 、风景区 、建 筑 、城市规划 、林业 、园艺 、环保 、文物 、旅游 、交通 、冶金 、化工 等各行业之中 , 并出版学术刊物《中国园林》 。
1949 ~ 1953 年 ,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沈阳农学院等院 校园艺系都有一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园林部门工作 。1951 年 , 由清华大学梁思成 、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 发起 , 在北京市 建设局的支持下建 立了我国第一个造 园专 业 ,1953 年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 。上述院校的毕业生与原有 的老专家密切结合 , 成为建国初期的第一批风景园林专业骨 干。
城市绿地系统还是城市居民游憩休闲 , 亲近自然 , 开展 各项文化 、体育 、科学活动的主要载体 ,城市绿地系统同城市 依托的自然地貌和文化传统相结合 , 装点城市 , 造成本城市 美好的 ,引以为荣的并且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风貌特点 。可见 城市园林绿化承 担着解决在城市中 人与自然协调共存 的艰 巨课题 ,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学会加强了 对外交流 , 一方面 吸收国际上风景园 林学 术的新成果 , 一方面宣传我国风景园林特色和建设成就 , 提
中国园林/V ol.15 , No .61/1999(1)
41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 风景园林师联合总 会大多数成 员都认识到 , 缺了中国的参 加 , 这个国际组织 就是不完全 的。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包含 :传统园林学 、城市园林绿化和 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 。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历史 、园 林艺术 、园林植物 、园林工程 、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 , 并运用 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 、保护和管理人居环境中的各 种园林 ;选育优良品质的植物 , 研究表现良好的植物群落组 合 , 研究植物生境特点及相关栽培管理技术 , 提高园林绿地 设计水平和绿地生态效益 。 城市园林绿化学是 研究园林绿 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 调查研究居民游憩 、健身对园林绿 地的需求和文化心理 ,测定园林绿地改善和净化环境能力的 计量化数据 , 合理地确定城市中所需的绿量并合理布局 , 构 成系统 ;主持或参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设计 ;研究城市中各 种类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管理技术 ;分析评估城市园林绿化 在宏观经济方面的投资和效 益 。以及研究制定 推进城市园 林绿化的政策 、措施等 。大地景观规划是发展中的课题 , 其 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 ,从生 态 、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和环境敏感 性分析 ;最大限度地保存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珍贵濒危生物种 的繁衍栖息地 ,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存自然景观和珍贵文化 、 自然遗产 , 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规划工作的范围包括风景名 胜区 、国家公园 、休养度假胜地 、主题公园 、自然保护区 、水滨 堤岸景观 、采矿及其它迹地景观恢复等 ;并参与区域规划 、高 速公路和铁道的选线及路景规划 , 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景观 规划等 。可见风景园林师工作的范围已扩大到城乡和原野 , 关心着的是全人类的生存环境 。
收稿日期 :1998 -11 -14 ;修回日期 :1999 -01 -14 。
林学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促成 1948 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 总会(I F LA )成立 。
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 , 农业科技的提高 , 使从事农业的 人口迅速减少 , 人口急剧向城市集聚 , 促成城市化的加速 。今 天全世界人口已有 47 %生活在城市 , 发达国家这个比 例已 达 80 %以上 。城市成为经济 、文化和交通中心的同时将原有 的自然环境破坏殆尽 , 生产和生活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 的同时又污染了人们生存的环境 ;而最积极 、最有效的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就是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中多种类 型的园林绿地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 。其中的绿色植物是氧 气的唯一源泉 , 并能在吸收二氧化碳 , 净化大气和水体中的 有害成分方面发挥独到作用 。此外 ,绿地还能在缓解热岛效 应 、组织气流良性循环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减隔噪声 、防灾 避灾等方面发挥巨大功能 , 因而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创 造出巨大的宏观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就是首先要按照生 态学的要求 ,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 达到适于人们健康生活 的目标 。
风景园林学科的作用 ,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 。 它比建筑多了自然 ,比林业多了艺术 ;它不仅做出规划 ,还承 担施工 、养护 、管理 , 建设成实体景物 ;它为旅游业创造出巨 额的经济效益 , 自己却默默奉献 ;它和环境保护 、文物部门结 成同盟军 , 在各自的领域中分工合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